書店開業30天宣布倒閉 店主稱為反思民營書店危機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也許這是頭一家開業就是為了關門的書店,它的名字叫「30天就倒閉書店」。

  從10月24日到11月22日,這家書店在深圳華僑城OCT創意園南區堅持了30天。最後一天的晚上,40多位愛書人聚集在書店中,共同見證這家可能史上壽命最短書店的關門儀式,儀式結束後,書店發起人堅果兄弟在走廊大廳循環放映著30天來他所拍的照片,一直到凌晨2點。

  堅果兄弟說,開這一家書店,其實是一次行為藝術,也是一場持續30天的文藝節,為的是展示一家書店從開業到倒閉的全過程。30天時間雖短,「但對實體書店來說也許不足為奇。電子閱讀時代,實體書店的倒閉跟街邊奶茶店一樣,消失了,都沒人記得它存在過。」

  作為佐證的,是一張全國近兩年來相繼倒閉書店的名單,多達1萬家。就在10多天前,曾是國內最大民營連鎖書店的「光合作用」,在北京狼狽謝幕,更加深了人們對實體書店的廣泛憂慮。書店的今天與未來,是否真會如此暗淡?我們的城市,是否不再需要街角書店的燈光?

  「30天」的由來:誰在「殺死」實體書店?

  「既然再牛的書店都無法避免倒閉,那不如索性辦家倒得完美、倒得理直氣壯的書店。」堅果兄弟說。

  書店不大,40平方米左右。廢長凳改造的書店招牌,上用綠漆書寫「歡迎光臨,促進倒閉」,一本名為《自由在高處》的書,被關在鳥籠裡,高高掛在書店裡。在堅果兄弟看來,這更是一次行為藝術展覽,許多人走進書店,實際走進的是一個文化事件,走進的是現實生活的一個例外,「書賣了多少,並不重要,可能賣得越多,越是諷刺,因為這一切都是虛假的,如果不是因為吸引人的話題,沒有網絡、傳統媒體等的推動,一家小小書店怎可能有如此高的人氣。」

  「30天就倒閉書店」生意有多好?書店圖書的提供者、「與木書房」的老闆阿木算了算,「開業以來每天能賣三四十本書,最多時能賣100多本,一個月時間,賣書大約盈利1.5萬元,但是這家店的房租一個月就要1萬元,真正開書店的話,還是略有虧損。」不過,阿木認為,這個成績對於一家書店算是好的了。「我的書店開了兩個月,一個月銷售額只有500元。」阿木自嘲說,他自己經營的「與木書房」已離倒閉不遠了,儘管它8月份才剛開張。

  確實,正如店門上公告中的發問:「從2007年到2009年,中國倒閉了1萬多家書店。過去10年裡,中國有近5成的書店倒閉……到底是誰在殺死實體書店?」

  【討論】

  「實體書店的狀況,的確有難處,如果博庫當初沒有買這塊土地,現在也一定會很難。」博庫書城是上海第二大書城,書城企宣總監朱兵說,「儘管書城目前每年的銷售都在上漲,但幅度近兩年在放緩。」發展緩慢的原因,在朱兵看來實在太多了。比如,市場狀況的不佳,新開店的房租壓力,圖書對資金的巨大需求量,圖書本身銷售利潤低等,「還有個問題,就是目前書店的上遊——圖書市場的惡性競爭,甚至某些不具出版許可證的企業,也加入到競爭中,更讓市場混亂不堪。」

  「實體書店不如以前的主要原因,還在於自身的銷售量下降了,大批買書人轉向價格更低的網絡。」季風書園董事長嚴搏非認為。季風書園是上海讀書人喜愛的文化地標之一,今年也遭遇了市區連續4家門店關閉的困境。

  據嚴搏非所知,如今在網絡圖書銷售中的領先者噹噹、卓越等,並不諱言虧錢賣書的現狀,賠本做生意的唯一目標,就是搶奪市場份額。「企業依靠風險投資或者通過上市,拿到巨額資金,違背市場規律制定低於邊際成本的價格傾銷,實際上就是掠奪性定價,如果沒有必要的限制,必然會出現大吃小、競爭者不斷減少的局面,客觀上鼓勵了不合理競爭。」

  對實體書店來說,房租上漲也是不可忽視的不利因素之一。「過去20多年,中國的土地價格可能翻了十多倍,但近10年來,我國圖書銷售的總量只上升了25%,遠遠跟不上土地價格的上升,房租壓力增大也是必然的。」嚴搏非說。

相關焦點

  • 民營書店路在何方?把握讀者的閱讀和消費心理
    民營書店,敢問路在何方?  深圳特區報記者 鍾潤生  上周,深圳最熱的文化事件之一,可能要數深圳書友創辦行為藝術展「三十天就倒閉」書店。這個書店試圖用行為藝術的方式,反思民營書店的生存狀態。  然而就在「三十天就倒閉」書店開張第6天,即10月29日,媒體爆出中國最大民營書店「光合作用」書店的倒閉,讓民營書店的經營前景蒙上更加濃重的陰影。在過去四年中,全國有上萬家民營書店倒閉,從「詩意地棲居」到在夾縫中艱難地生存,書店作為一種文化在城市中式微。
  • 十年來民營書店接近五成倒閉
    在重慶圖書市場浸淫多年的精典書店老闆楊一說。2002年,重慶首家大型圖書超市現代書城臨江門店在解放碑魁星樓開業,賣場面積達近萬平方米,除了主營圖書,書城還吸引了文具、玩具、旅遊、休閒用品等專賣店加盟。據曾在魁星樓附近開便利店的張世文回憶,幾乎每個周末,現代書城都會有作家現場籤售等活動,生意非常好。
  • 下一個倒閉的民營書店是哪個?(三)
    雖然我對民營書店的困局早有了解,但在這個時候走到這一步,讓人唏噓。」究竟是什麼讓民營書店一個接一個地走向末路?白燁說:「書店倒掉的背後,是整個社會閱讀的尖銳矛盾。民營書店首當其衝,而且目前仍舊看不到好轉的跡象。」
  • 倒閉趨勢加劇 民營書店等死不如自救
    早期的一些民營書店倒閉是因為房租、人力等成本上漲;現在更多的原因則是受到網際網路售書的巨大衝擊。  2月14日,情人節。國民閱讀紙質圖書數量銳減所造成的連鎖反應之一,就是民營書店走進寒冬。  據中華全國工商聯書業商會調查,過去10年裡,有近五成的民營書店倒閉。更令人憂心的是,倒閉趨勢還在加劇。  「如果民營獨立書店消失了,折射出的是一座城市與社會精神的貧血!」位於古都開封市明倫街的詩云書社負責人陳瑤曾經對當下整個民營書業的日薄西山感傷不已。
  • 中國上萬家民營書店倒閉
    新一輪的傳統書店倒閉潮正以一種令人沮喪的速度在全球蔓延。7月22日起美國連鎖書店Borders開始關閉旗下的399家店面。Borders曾是美國第二大傳統圖書零售商,有著40年的歷史,一度被認為是全美最佳書店,巔峰時期銷售額更是達到40億美元。  同時,巴諾書店的生存問題也暗流湧動,其華爾街股票迅速貶值。
  • 民營書店紛紛倒閉折射了什麼?都是滑鼠惹的禍?
    本周,「光合作用」書店重組小組已經成立,正與10餘家意向投資的企業磋商,「光合作用」廈門總部稱,資金到位後,北京直營書店有望重張。  民營書店面臨的困境並非一日之寒。早在去年初,曾是全國最大民營書店的北京第三極書局停業;而今年,以6月北京人文學術書店風入松宣布停業為高點,之後上海季風書店多家門店關閉。
  • 民營書店四年倒閉萬家 業內人士稱因不公平競爭
    然而今年6月2日,書店樓梯口處貼有一張檢修通知,暫停營業已餘一個多月,絲毫沒有重新開張的跡象,外界都在傳言,知識沃土象徵的風入松倒閉了。  字幕提示:2011年7月30日  北京風入松圖書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洪彬:  我們現在正在找地方,風入松還是要繼續做的及。民營書店確實都面臨著這樣一個困境,擺脫它怎麼辦呢?
  • 民營書店近五成倒閉 減稅救助政策醞釀中
    據店內員工介紹,開業第二日,書店收銀臺即排起三條長隊,一天下來店裡備的4萬元零錢尚不夠用。  面臨現下網上書店的業務衝擊,全國各地諸如「光合作用」、「季風書店」、「風入松」等知名民營書店紛紛倒閉。不久前,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書業商會在一份調查中指出,過去10年裡有近五成的民營書店倒閉,而目前倒閉的趨勢還在加劇。就在今年9月,廣州最後兩家三聯書店也黯然落幕。
  • 實體書店調查:5年間大學校園書店倒閉近半
    在很多人看來,這或是「倒閉潮」中掙扎度日的校園書店「一棵救命的稻草」,又或成為唱衰多年的實體民營書店的新註腳。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走訪北大、清華、北師大等海澱區高校校內及周邊的民營書店,發現短短5年時間,它們中近半數者從高校的「文化版圖」中黯然「消失」。
  • 民營書店為何紛紛倒閉:電商衝擊
    光合作用書店倒閉,這個全國最大的民營連鎖書店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著實讓喜歡「悅生活」的讀書之人鬱悶。從季風、明君、風入松書店的倒閉,人們看到民營書店的難以承受之重。
  • 讀者熱情政府出資支持 民營書店倒閉潮能否止步
    中新網北京3月5日電(劉歡)近幾年,一些民營書店倒閉的消息不絕於耳。讀者對民營書店存亡的關注,幾乎就沒有停止過。業內人士更是多次呼籲,希望得到政策的支持。近日,杭州、上海相繼出臺政策,扶持民營書店發展。然而,面對現實困境,創新才有出路,幾乎是所有民營書店經營者的共識。  民營書店生存艱難 能否挺過去?
  • 實體書店紛紛倒閉 活下來的民營書店日子難熬
    萬聖書園是北京最有名的民營書店之一,位於北大與清華之間,稱得上是北京的文化地標。文化圈裡有句說法,「來北京,其中一站就是萬聖」。   事實上,面臨搬遷的不只有萬聖,位於北京市朝陽區藍色港灣內的民營書店「單向街」因難以負擔高額租金,亦於7月下旬關張,著手遷入新址。
  • 高房價壓垮了民營書店 五年倒閉數量過萬
    高房價壓垮了民營書店 五年倒閉數量過萬 新京報
  • 中國最大民營連鎖書店關張
    中國最大的民營連鎖書店——光合作用書店的關門,為民營實體書店的前景蒙上了更加濃重的陰影。過去4年裡,全國已有上萬家民營書店倒閉。曾經被視為「城市文化名片」的民營實體書店為何接二連三「倒塌」?
  • 網際網路兇猛:中國上萬家民營書店倒閉
    新的一輪的傳統書店倒閉潮正以一種令人沮喪的速度在全球蔓延。7月22日起美國連鎖書店Borders開始關閉旗下的399家店面。Borders曾是美國第二大傳統圖書零售商,有著40年的歷史,一度被認為是全美最佳書店,巔峰時期銷售額更是達到40億美元。同時,巴諾書店的生存問題也暗湧流動,其華爾街股票迅速貶值。
  • 業者稱民營書店倒閉潮源於國有書店不平等競爭
    《新聞1+1》2011年11月1日完成臺本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書店!  (節目導視)  解說:  0元售書,雙倍返還,多家網絡書店展開價格大戰。店主關門,商家搶貨。光合作用多家門店突然關閉。  解說:  四年之內民營書店倒閉萬家,是自身經營不善,還是店商步步緊逼。  三聯韜奮書店總經理 翟德芳:  靠這樣一個書價來書店把一本書一本書賣出去,這個是遠遠不能達到這種房租的負擔的程度。  解說:  有人說惋惜,有人說大勢所趨,民營書店的生存是否真的無計可施?
  • 民營實體書店10年之內倒閉五成的死亡怪圈
    年初,北京最大的民營書店「第三極」書店巨虧7800萬,撐不住,關門歇業;之後,在讀書人中具有很大影響力的北京「風入松」書店於7月貼出了停業通知,然後,兩個月前,廣州的兩家香港三聯書店宣布結業……像多米諾骨牌被瞬間推動,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書業商會調查報告稱,在過去10年裡,有近五成的民營書店倒閉。實體書店——特別是民營書店的生存境況——似乎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該何去何從?
  • 民營書店等救還是自救?深圳一書店引進彩票點
    記者 韓文嘉/文  齊潔爽/圖  新年伊始,近兩年湧動的實體書店倒閉潮仍然延續,與此同時,網購巨頭京東商城則在周一推出了電子書平臺,除了與噹噹、卓越在紙質書的銷售上展開競爭外,還劍指電子圖書,此舉或多或少將再度擠壓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  相比之下,國內一些城市出臺政策出手「拯救」民營書店的舉措,則帶來了些許暖意。
  • 高房價壓垮了民營書店 新一輪倒閉浪潮或將到來
    高房價壓垮了民營書店 新一輪倒閉浪潮或將到來   ■ 觀察家  民營書店整體性陷入困境的這五年,恰是中國房價漲勢最兇猛的時期。
  • 5年間大學書店倒閉近半 轉行做教輔也賣不動
    在很多人看來,這或是「倒閉潮」中掙扎度日的校園書店「一棵救命的稻草」,又或成為唱衰多年的實體民營書店的新註腳。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走訪北大、清華、北師大等海澱區高校校內及周邊的民營書店,發現短短5年時間,它們中近半數者從高校的「文化版圖」中黯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