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戀于田園,田園詩中嚮往自然,灑脫純真方不失詩人本性

2020-12-04 作品推薦小亭子

陶淵明一生都戀于田園。青少年時因家道中落,陶淵明早早地就接觸了耕種,可是他並不討厭這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相反,陶淵明往往樂在其中,田園仿佛就是他放鬆的場地,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就像他筆下曾寫過的「世外桃源」,那種安逸閒適與和平的生活是他心中的歸屬,對陶淵明來說,一壇美酒,一把板鋤,一生足矣。

陶淵明雖愛田園卻也因志向和生計的原因謀求過官職,「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五次的官場經歷讓陶淵明對這個黑暗的地方徹底失去了信心,他憎惡爾虞我詐,不屑向高官卑躬屈膝,自辭去彭澤縣令這個官職後就一心奔向了田園。他辭官後的生活異常拮据,親戚朋友都曾勸阻過陶淵明重新出仕卻都被一一拒絕,他高尚的品行令世人尊敬。在田園生活中陶淵明作了很多詩,他也因此成了田園詩的開創者,在宋代以後這些詩也逐漸被推崇。

陶淵明的田園詩用詞清新自然,語句通俗易懂且極具畫面感,其中的意境卻往往需要人們去細細品味。他用自娛自樂的態度來描寫日常的生活和感受,以「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的詩歌語言創造出了樸素自然的田園風,他的田園詩所表達的情感多為三種,一是描繪田園風光的恬美和田園生活的簡樸,抒寫閒適自得的心境,二是表達了對農業勞動的熱愛,強調了勞動的意義,三是反映了詩人生活的貧困,揭示了農村凋敝的慘象。

《歸園田居》其一就是陶淵明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他筆下的田園寧靜質樸又純粹,這與「人間」的喧囂、黑暗和虛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喜愛田園本就是天性,卻被官場生活困擾了十三年,擺脫了塵世叨擾的陶淵明就猶如「羈鳥」回歸了「舊林」,「池魚」回到了「故淵」,而那種屋前坐觀桃李,臨近夜幕時在雞犬相吠的場景中帶鋤而歸的場景本身就是陶淵明所視為的一種理想境界,清人潘德興評此詩說:「陶公『依依墟裡煙』,斯入於化,以此求『三百篇』,風旨不遠矣。」

《飲酒》其五也是陶詩中最為人稱道的一首,陶淵明似乎不避理趣,此詩的開頭和結尾飽含「言盡」的意味,「心遠地自偏」是此詩的詩眼,因為心遠所以在人境也不會感到車馬的喧器,在東籬採菊之時,舉首見山,營造出一種「無我之境」,悠然而閒適。夕陽西下之時在氤氳朦朧的山氣中看見結伴而歸的鳥兒輕盈地飛過,此中的「真意」是一種語言永遠都描繪不出的境界,超然脫俗,情、事、理融為一體。

但是詩人雖喜愛田園,熱愛農業,這種耕作的辛苦和生活的貧苦也難以忽略,「晨出肆微勤,日入負禾還」,在田裡忙碌一天後「四體誠乃疲」,但是飲酒歇息在房簷下時又是開心和閒適的,一切的疲勞似乎都能瞬間掃除。農民們的日子過得辛苦卻無法避免,他們的願望都是簡單的,只希望每一年都能有所收穫罷了,詩人不僅和這些農民一樣,在出現火災「一宅無遺宇」和「行行至斯裡,叩門拙言辭」的狀況時也能堅守信念則不得不令人敬佩。

田園在陶淵明的世界既是可親可感的勞作棲息之所,也是詩酒耕讀的理想寄託之地,他親自參加勞動並將躬耕甘苦寫入了詩中,這是其他詩人所不能企及的,同時陶淵明也影響了後世無數的詩人去追尋心中的寧靜,他以其獨具的素心和超凡的詩筆創造了一首首佳作,他不追求「洞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的空寂禪趣,他的詩中有人,人中有景,他追尋那份和諧熱鬧的氛圍,互幫互助的灑脫,陶淵明把自己在田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寫進了詩中,他的詩是生活化的,他的生活也是詩化的。

感謝您的到來,我是作品推薦小亭子,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就快來關注我吧。

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評論哦~

相關焦點

  • 陶淵明:歸隱田園詩鼻祖的一生壯志,不戀官場卻難捨田園
    文小洛小妹【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陶淵明是晉宋之際的偉大詩人和思想家,他的詩賦廣泛流傳於世間,陶淵明生活的年代正好是在東晉末期和宋朝的初期。這個時期的社會典型特徵就是分裂動蕩。短時間的天下太平又會被動蕩不安所取代。
  • 陶淵明這首田園詩,讀完之後,竟然為自己感到難過
    陶淵明這首田園詩,讀完之後,竟然為自己感到難過田園詩起於唐宋時期,多是一些無心仕途或者是從官場退隱的仕官們所做。田園詩大多描繪歸隱之後的田園生活或者是生活的環境。詩境緩和平淡,或恬淡安靜,讀來往往讓人心中嚮往。
  • 田園詩的開創者,「忘我」灑脫「真」性情的擁有者——陶淵明
    陶淵明一生過得自然灑脫,他以詩酒自娛,縱浪大化,可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抱樸含真,任情自得,這位最真誠的詩人獲得了最藝術化的人生。陶淵明青少年時家道中落,他較早地參加了農耕勞作,出仕之前的陶淵明已顯現出了濟世之志但又心懷歸隱之趣,《雜詩》其五中「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
  • 陶淵明最具有代表性的詩,描寫田園生活場景,比桃花源更讓人嚮往
    有的人嚮往活在燈紅酒綠的城市之中,有的人嚮往回歸田園山水,閒散舒適,要問那些想要回歸山林生活的人,最嚮往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不少人肯定會想到,陶淵明子啊《桃花源》中描繪的生活,「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男男女女,生活得怡然自得。
  • 章繼剛:嚮往更美好的生活,陶淵明田園詩的意境美
    嚮往更美好的生活,陶淵明田園詩的意境美文/章繼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家喻戶曉的田園詩人。陶淵明,名潛,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東晉末期著名詩人,辭賦家,散文家,後世稱他為「百世田園之主,千古隱逸之宗」。陶淵明一生不以進為榮,不以退為辱,代表作品有《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後人編為《陶淵明集》。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田園詩人陶淵明——田園春尚好,故人歸不歸
    中國山水田園詩歌的源頭可追憶到先秦的詩經,若談論到中國山水田園詩,陶淵明肯定是繞不過的坎。他是中國是中國文學史上堪與屈原、李白、杜甫、蘇軾比肩的偉大詩人。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
  • 陶淵明,一個在做官與做農夫之間反覆糾結的田園詩人
    而每次默念完這句詩,腦海裡不自覺地呈現一幅田野日暮秋景圖——瑟瑟秋風中的竹籬笆下面,黃色的野菊花開得正濃,一位悠閒自在的老者隨手採了幾朵菊花,一抬頭便是遠方的山野連綿,殘霞伴著半片紅日西沉而去,晚歸的鳥兒三兩成群,嘰嘰喳喳飛遠了……這就是陶淵明田園詩的魅力,寥寥幾句便勾勒出人們心中最嚮往的生活環境
  • 田園詩人陶淵明!
    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很多詩人以描寫田園風光而聞名,但就以這些詩人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來說,沒有一位能夠超過陶淵明的,可以這麼說,陶淵明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他對後來的田園詩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談談這位田園詩人陶淵明。
  • 陶淵明—中國田園詩的第一人
    陶淵明是東晉末至南朝初期的偉大詩人,辭賦家,是中國田園詩的第一人。他是不為五鬥米折腰,辭官歸田的名士。後世稱他為「百世田園之主,千古隱逸之宗」。陶淵明在中國幾乎是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上過中學的人都學過他的《桃花源記》,塑造了這樣一個人人嚮往的理想生活境界,很多人會隨口念叨他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後,唐宋等詩歌中的田園詩便主要變成了隱居不仕的文人和從官場退居田園的仕宦者們所作的以田園生活為描寫對象的詩歌。田園詩恬淡疏樸,給人以美好的嚮往。
  • 陶淵明田園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陶淵明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 中國田園詩 的開創者。他以自然簡潔的語言描寫田園風光, 從而達到 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不凡境界, 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了很 大的影響。陶淵明的田園詩猶如一幅情韻天成的田園鄉 村畫卷, 他把田園風光和田園閒居生活大量引入詩歌創作 中, 以此為詩歌創作的表現內容, 從而擴大創新了詩歌題 材的表現領域 。
  • 陶淵明田園詩考點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一、少年的陶淵明,好學不拘。一方面「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一方面「學不稱師,文取皆達。」 二、陶淵明達到了一種物我一、心與道冥的人生境界。他領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機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歸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沒有用語言讚美自然,而自然的美去從心裡流露出來。
  • 人生歸處是田園:對陶淵明一首詩的解讀
    而我自己可以說是一個陶淵明(公元365-427)的「鐵粉」。陶淵明是中國田園詩歌的代表人物。他的大部分的詩歌作品都與田園生活有著最親密的聯繫。正是因為喜讀陶詩,所以才讓我產生了「人生歸處是田園」的想法。僅以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組詩之中的一首詩來說明之: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 陶淵明: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 不一樣的田園 不一樣的桃花源
    喜歡陶淵明的詩,更喜歡陶淵明一生的放蕩不羈和自在灑脫,不為世俗所羈絆,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縱情於山水之間,何其快哉。陶淵明在年輕之時,也曾有「大濟蒼生」之志,做過州府的小官,按照現在的話說,那就是公務員,旱澇保收,可是他生性耿直,清正廉明,在封建社會的官場之下,他的滿懷抱負卻很難實現。
  • 了解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的一生
    到了陶淵明八歲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在十二歲的時候庶母也去世了,他和母親照顧著弟弟妹妹,而他自幼便修習儒家的諸多書籍,在儒家思想的烘託下,他也有不小的志向,而當時的他還受著道家思想的薰陶,道法自然,因此他從小便對自然有濃厚的興趣,陶淵明也喜愛彈琴吟詩,他只要打開書就會看的廢寢忘食,他喜歡悠閒清靜,不愛喧囂,也正是因為這種性格,讓他的後來寄情於自然。
  • 田園詩人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逸情懷
    不僅可以陶冶詩人的情操,同時也可以讓詩人遠離俗世紛擾。 作為處亂世而不趨炎附勢,歸田園而怡然自得的重要代表,陶淵明用他的「田園詩」,為世人描繪出了一幅幅,既有生活情趣又寓意深遠的田園生活美景。這種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田園生活,對陶淵明隱士思鄉和情懷的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 「五柳先生」陶淵明十首經典田園詩,感受自然,心之嚮往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諡靖節。東晉潯陽柴桑人(今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 1、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出自晉·陶淵明《歸田園居五首》其一。
  • 「五柳先生」陶淵明十首經典田園詩,感受自然,心之嚮往!
    出自晉·陶淵明《歸田園居五首》其一。適俗韻,適合世俗的性情。性,本性。不愛俗世的榮華富貴,而愛山水自然,乃是本性使之然。這是詩人的心靈獨白,也是其人生志向與理想情趣的真情表白。2、中觴縱遙情,忘彼千載憂。且極今朝樂,明日非所求。
  • 2020,「田園詩人」陶淵明pk「田園女神」李子柒,誰更略勝一籌?
    只聞花香,不談悲喜,喝茶讀書,不爭朝夕。這是多少人羨慕的田園生活。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公元417年,「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的鼻祖「陶淵明創作了這首耳熟能詳的田園詩,他創造了一個愜意的精神世界和世外桃源。
  • 素淡自然、情真意遠,他的田園詩是這樣的美
    說到田園詩,我們會想到陶淵明、王維、孟浩然、謝靈運、謝脁……也時常會把山水詩和田園詩相混淆,其實山水詩和田園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山水詩主要描寫的是自然風景、名山大川,詩人主體和山水客體往往是聯繫在一起的。而田園詩則主要以農村的景象作為描寫對象,詩中常常出現農村的各種生活場景、農夫和農耕等。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田園詩派創始人——陶淵明。
  • 陶淵明歸田園與現代人的自然嚮往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目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後來這位女同學初中畢業考上了「中師」,畢業後到鄉鎮小學任教,一教就是二十多年。前幾年聽說她當了校長,而且早在縣城裡買了房。不知道她再讀這首《歸去來辭》,是何感觸呢?其實誰不想生活得好一點呢,要想生活得好一點就得有更多的錢、更多的物質資料,這些東西還是在城裡容易搞到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