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綻放」齊魯大地,甘肅省非遺代表性項目參展中國非遺博覽會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隴原非遺精品,綻放齊魯大地。10月23日,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濟南開幕,省文旅廳組織選派我省8項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參加展示展演。本屆非博會由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政府主辦,以「全面小康,非遺同行」為主題,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
-
六大主題演出遍灑隴原大地!「春綠隴原」冬春文化惠民演出季25日啟動
10 月 21 日,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正式發布 " 春綠隴原 " 冬春文化惠民演出季活動檔期。從 2020 年 10 月 25 日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全省各市州文旅局、文藝院團、文化館及非遺傳承人將趕赴一線開展一系列展演活動。
-
述評:黃河文化遼闊綻放 齊魯大地動力滾滾
故事裡的巴解與當今齊魯大地普通的勞動者,把一條黃河文明的巨脈,在歷史時空中高高揚起。應該無人否認,四大古文明之一的黃河文明是人類史幾千年唯一歷久彌新、壯麗延展至今的文明勝景。天雷摧擊、地火焚燒、人禍襲擾,任憑千年百劫也沒能磨滅這條大河、這個民族的旺盛生命,她始終是藍色星球上的醒目存在。
-
旭輝銀盛泰·鉑悅系——綻放在齊魯大地的臻品藝術住宅區
世間真正偉大的建築,必然是將藝術與自然有機結合,創造出極富整體性情景的大地作品。旭輝銀盛泰·鉑悅系作為此等藝術建築的集大成者,如今在齊魯大地更是大放光彩,用超前的藝術,為山東人民譜寫 21 世紀的臻品藝術住宅。
-
齊魯大地(齊魯文化),凌晨兩點視頻素材網,齊魯大地視頻素材
這裡出現了許多名人,此地也成為齊魯文化的發源地。齊魯文化齊魯大地 古代人民生活 孔子講學 | 圖片來源:凌晨兩點視頻素材網西周初年,武王為了鞏固東部的政權戰國末期,隨著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完成,齊國與魯國的文化逐漸融合併形成了統一的文化圈,因此如今的山東也被稱為齊魯大地。
-
太平鼓舞動盛會 皮筏子講述傳奇 甘肅非遺揚名齊魯大地
太平鼓舞動盛會 皮筏子講述傳奇我省非遺揚名齊魯大地永宏太平鼓隊非遺博覽會合影 圖由永宏太平鼓隊提供線上板塊包括雲展廳、雲銷售、直播帶貨、雲上非遺傳統工藝、雲競技等活動;線下活動設主題館展覽,分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非遺情緣展、黃河流域非遺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展等三個專題展。活動中,裕固族服飾、西夏泥活字印刷術、環縣道情皮影戲等甘肅非遺保護項目在黃河流域非遺展中亮相,贏得參會嘉賓和觀眾的讚嘆。
-
書籍裡的隴原大地 文章中的劍膽琴心
書籍裡的隴原大地 文章中的劍膽琴心 ——《人文甘肅》叢書出版發行三周年 暨讀書活動座談會側記
-
「齊魯大地惠我良多」
◆ 兩岸文化界人士在體驗博大精深的齊魯文化的過程中,對中華文化的根與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思考。◆ 齊魯大地是儒家文化的源頭,儒家文化60多年來在臺灣沒有斷過線,因此這裡也是臺灣文化的故鄉和兩岸共同的精神家園。
-
「春綠隴原」冬春惠民演出季方案發布
中國甘肅網10月21日訊 據蘭州晨報報導(記者 楊亮)為持續打造「春綠隴原」文藝展演品牌,省文旅廳將於2020年10月下旬至2021年3月底,組織全省各市州文旅局、文藝院團、文化館及非遺傳承人,開展「春綠隴原」冬春文化惠民演出季活動,藉助形式多樣的文藝演出、非遺展示和文化活動,展示優秀文化藝術成果和地域文化特色,推進文旅深度融合。
-
「隴原巧手」小產品大手筆
「隴原巧手」小產品大手筆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人文環境賦予了甘肅深厚的文化底蘊,隴原巧手們製作的刺繡、香包、剪紙、編織、麵塑、泥塑、草編、串珠、紙織畫,凝結著最原始淳樸的藝術情結。隴原巧手文化發展公司自成立以來,共培訓巧手23萬人,培育經紀人280位,可以承接訂單的巧手達6萬人,形成了隴原巧手人才信息產業鏈,共建檔隴原工藝產品15大類,1000多種。2016年,隴原巧手與天津工業大學達成校企合作,作為隴原巧手的研發培訓基地,每年定向輸送一批隴原巧手深造學習,提高技能水平。
-
甘肅非遺精品頻赴海外 傳統鄉土文化展魅力
甘肅非遺精品頻赴海外 傳統鄉土文化展魅力 2018-04-28 14 2018年4月,甘肅非遺精品赴俄交流歸國匯報展在蘭州舉行。甘肅32位非遺傳承人和民間藝術家通過彩陶、木雕、刻葫蘆、刺繡、裕固族服飾、掐絲琺瑯畫、泥塑、剪紙等22個門類近300件展品,為俄羅斯民眾展示了神秘而多元的中華文化。
-
蓬勃生長的美麗生活——隴原大地上的脫貧故事
困擾隴原大地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由此得到歷史性解決。 不屈的隴原人民創造了減貧奇蹟。隴原人民用生態之美、產業之美、砥礪奮進之美戰勝苦瘠,深度貧困地區「新顏」換「窮貌」,貧困群眾用「歡顏」取代「苦臉」,美麗生活在隴原大地蓬勃生長。
-
武山縣「隴原繡娘」刺繡非遺技藝傳承人才培訓班開班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9月8日訊(記者 董世雄 王繼明)9月7日,由武山縣縣委組織部、武山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主辦,武山縣文化館承辦的武山縣「隴原繡娘」刺繡非遺技藝傳承人才培訓班開班,來自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和留守家庭的60名婦女參加了培訓。
-
「春綠隴原」冬春文化惠民演出季要來了
蘭州太平鼓新甘肅客戶端10月20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李楊 通訊員 梁貴平)記者今天從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為持續打造「春綠隴原」文藝展演品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精神文化需求,省文旅廳將於2020年10月25日至2021年3月31日,組織全省各市州文旅局、文藝院團、文化館及非遺傳承人,開展「春綠隴原」冬春文化惠民演出季活動。
-
回顧2019|文旅融合發展,讓齊魯大地「詩與遠方」更美好
2020年即將到來,讓我們一起回顧2019年齊魯大地「詩與遠方」的那些美好瞬間。推動紅色題材、現實題材藝術精品創作,有力助推全省主題教育深入開展。廳主題教育工作被《光明日報》頭版報導。儀式上對獲評「2018年度全省非遺保護十大亮點工作」「2018年度全省非遺保護十大模範傳承人」的單位、個人進行了表彰。12上線《問政山東》接受現場問政,舉一反三整改反映問題7月11日晚,省文化和旅遊廳上線《問政山東》。
-
齊魯大地紅色「播火者」
齊魯大地紅色「播火者」——馬克思主義系統傳入山東「路線圖」1920年春,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學生王盡美等六人以通訊會員的身份加入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0年夏秋之際,王盡美與同是學生的王志堅、鄧恩銘、王象午、李祚周等人共同發起
-
「山東文化周」走進臺灣高雄 齊魯文化在佛光山綻放
「山東文化周」走進臺灣高雄 齊魯文化在佛光山綻放 2019年11月25日 09:0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山東武術表演(圖片來源:山東省臺港澳辦) 中國臺灣網11月25日訊 「山東文化周」日前在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辦,包括山東非遺展演
-
讓非遺綻放更絢麗光彩
承載著中華文化基因的寶貴遺產成為世界級的「非遺名片」,不僅提升了中華兒女的文化自信,也為國際社會更好了解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打開了新的大門不久前,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隴原大地 非常有「戲」?「敦煌?絲路?多民族」藝術創作思路的成功...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隴原大地 非常有「戲」——「敦煌·絲路·多民族」藝術創作思路的成功實踐《在康布爾草原上》劇照《馬背菩提》甘肅當代的藝術家都將其視為激活創作靈性的一座「富礦」和「金礦」,開掘其創作素材,從而創作出一批又一批頗具中國氣派和甘肅地方特色的藝術精品。甘肅省歌舞團(現甘肅省歌舞劇院)1979年創演的大型民族舞劇《絲路花雨》,便是甘肅藝術家沿著這一創作思路創作出來的藝術碩果之一。
-
韓城「讓非遺在景區傳承與綻放魅力」項目入選「2019非遺與旅遊...
我市的「讓非遺在景區傳承與綻放魅力」位列其中,是西北地區唯一入選「2019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的項目。本屆年會經文化和旅遊部批准,由中國報業協會指導,中國旅遊報社、三亞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輿情調查實驗室提供學術支持,同程旅遊集團、大地風景文旅集團協辦,三亞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中旅報(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