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黃河故事】以水為兵:從未走遠的歷史

2020-12-07 澎湃新聞

【開封黃河故事】以水為兵:從未走遠的歷史

2020-12-04 1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歷史上也是一條多災多難的河流。黃河下遊頻繁潰決泛濫,給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帶來無盡苦難。據記載,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黃河在下遊決口的年份達543年,平均約4年半一次,有的一年中決溢多次,總計決溢達1590次,素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之說。在歷代決溢中,有些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有些則是統治者以水代兵、人為決口的結果。這些以水代兵的決溢給當時的人民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

宋臣杜充掘河阻金兵

據史料記載,北宋兩淮地區(今豫東、皖北、蘇北)是當時較為富饒繁華的地區。唐中期以後,關中平原及河洛地區歷經戰亂漸漸衰落,而汴州(今開封)利用便利的水運,漸漸繁盛起來。

建炎元年(1127年),喜好功名、缺少謀略的杜充升任天章閣待制、北京大名府留守,後遷任樞密直學士。金國第二次伐宋攻破開封前夕,時任東京留守杜充自詡「帥臣不得坐運帷幄,當以冒矢石為事」。但當金軍一來,杜充卻不敢與之交鋒,下令開決黃河大堤,使黃河水自泗水入淮,企圖以此阻擋身後追兵。

杜充決河非但沒有阻止金國東路軍,還致使當地百姓被淹死20萬人以上,因流離失所和瘟疫造成的死亡人數更多。北宋最為富饒繁華的兩淮地區毀於一旦,近千萬人無家可歸,淪為難民。

蒙古軍隊決堤寸金澱

到了金哀宗開興元年(1232年),在蒙古人的追擊下,金哀宗南下開封,隨後逃到距開封100多公裡的歸德(今商丘)。當時,金兵試圖決黃河水淹蒙古軍隊,結果派出去決堤的部隊全軍覆沒。

隨後,蒙古軍隊一不做二不休,將計就計決黃河大堤想要水淹歸德,沒想到歸德地勢高,黃河水竟繞城而去。但泛濫的黃河,卻給開封周邊造成了巨大危害。

1234年,趁著金朝危亡,南宋軍隊北上與蒙古人爭奪中原。為阻擋宋朝軍隊,蒙古人再次決黃河大堤,這一次地點選在開封城北僅10多公裡的寸金澱,造成了黃河歷史上的第五次大改道。

明朝水淹開封城

史料記載,明崇禎十五年,李自成第三次攻打開封城,吸取上兩次教訓,改攻城為圍城。崇禎命山東、河北、湖北等省官兵前去「剿匪」,各路大軍皆潰敗。

李自成軍圍困開封半年,明軍計劃決河水淹李自成軍。李自成軍得知後,移師高處,同時驅掠民夫數萬反決馬家口灌城。河水從開封北門入、東南門出, 城內一片汪洋,百萬百姓受災。

1938年花園口決堤

1938年,日本全面入侵,國民黨在黃河沿線節節敗退。為阻止日軍西進,6月9日,國民政府決定以水代兵,下令決開位於鄭州市區北郊的花園口,史稱花園口決堤。

花園口決堤後,黃河水順著賈魯河迅速下洩。第二天,黃河中上遊降下一場暴雨,黃河水量猛增,花園口決口處被衝大,淤塞的趙口也被大水衝開。趙口和花園口兩股水流匯合後,賈魯河開始外溢,漫溢的河水衝斷隴海鐵路,浩浩蕩蕩向豫東南流去。河水淹沒了中牟、開封、尉氏、扶溝、西華、淮陽等地,淹沒了淮河堤岸,衝斷了蚌埠附近的淮河鐵路大橋,形成一片汪洋。

「百裡不見炊煙起,唯有黃沙撲空城。無徑荒草狐兔跑,澤國蘆葦蛤蟆鳴。」這就是劫難後黃泛區的真實寫照。

歷史從未遠去,戰亂年代的以水為兵給人民帶來無盡的苦難,但也正是這一次次決口淹城,給開封留下了「城摞城」的奇觀。新時代,新徵程,把黃河的事情辦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讓母親河安瀾無恙、奔流不息,才能更好地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落地實施,造福數以萬計的中華兒女。

全媒體記者:張苗苗

原標題:《【開封黃河故事】以水為兵:從未走遠的歷史》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開封黃河故事】倉頡文化:黃河文化一顆璀璨的明珠
    一年來,我市牢記囑託,踐行指示,在黃河岸邊演繹了一個個出彩開封黃河故事。為紀念座談會召開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周年,進一步挖掘黃河文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好黃河故事」的指示,保護傳承黃河文化,開封日報和開封第一黃河河務局聯合開展此次黃河故事挖掘和搶救工作,並開設《開封黃河故事》欄目。
  • 開封:黃河岸邊「最河南」的藝術之城
    朱仙鎮木版年畫有著千年歷史,長期以來與百姓的生活融為一體,不僅裝點著人們的現實生活,又是人們期盼理想生活的信物。開封盤鼓形狀的路燈林立  開封盤鼓具有悠久的歷史,據老藝人的口碑資料開封盤鼓以擊如雷、動如濤的黃河氣派,從黃河邊走出,翻山越嶺、漂洋過海,遠赴日本、美國、澳大利亞、韓國進行訪問演出,名揚海內外,向世界展示了中原漢子獨特的雄壯美,展現了黃河岸邊生長起來的人民的豪邁與樸實,自信與樂觀,頑強與奮鬥。
  • 河南開封第38屆菊花文化節:講好黃河故事 花開八朝古都
    9月30日,記者從中國開封第38屆菊花文化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開封第38屆菊花文化節將於10月18日開幕,於11月18日閉幕,為期1個月,屆時將有290萬盆風姿卓越的菊花開滿開封,喜迎四海賓朋。據了解,本屆菊花文化節以「講好黃河故事、花開八朝古都」為主題,重點圍繞「以花為媒,講好黃河故事」「以花為題,傳承古都文化」「以花為宴,共享群眾花事」「以花為臺,助力經濟騰飛」四個方面開展精彩紛呈的各式活動,彰顯開封「黃河情、菊香韻、歡樂宋」的文化內涵。
  • 韓鵬:研究開封黃河莫忘濟水文化
    開封也稱黃河流域、或洪泛區。人文的黃河之名,出現於漢代武帝時期,僅約兩千多年。但此時的黃河河道不流經開封,而大致流經新鄉至濬縣一線。黃河始名的漢代,至北宋時期,開封北部近地沒有黃河河道流過。金元時期的開封流經的黃河河道,是北宋以前的濟水、廣濟渠、五丈河河道。金元以後,黃河河道才流經開封北部一線,直到現在。因此,研究開封黃河與黃河歷史文化,不能背離這一客觀歷史,不然就會成為笑話了。所以,應該把北宋之前的濟水、濟水歷史文化,與北宋之後的黃河、黃河歷史文化分別看待和研究,不能混為一談。
  • 講好黃河故事 花開八朝古都——中國開封第三十八屆菊花文化節亮點...
    秋天盛裝亮相,冬日華麗轉身,中國開封第38屆菊花文化節以「講好黃河故事、花開八朝古都」為主題,彰顯「黃河情、菊香韻、歡樂宋」文化內涵,成功舉辦文化活動41項、花事活動12項、經貿活動17項,辦出了一屆節儉、務實、高效、惠民的高質量文化節會。因菊之名,一座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人文之城發出嚶鳴之聲,一座蘊含機遇、充滿活力的開放之城舒展溫暖懷抱,一座風光秀美、宜居宜業的魅力之城鋪開生動畫卷。
  • 侯紅調研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工作時強調 講好「開封故事」 講好...
    侯紅調研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工作時強調 講好「開封故事」 講好「黃河故事」 高質量推進鄭汴洛沿黃… 2020-12-14 1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黃河故事原創系列詩詞之八十七:從洛陽到開封
    作者∣朱培倫一片金色秋陽映照萬裡晴空黃河兩岸秋收正濃從洛陽到開封一路踏歌行/那個身影可是宋祖唐宗正運籌帷幄天馬行空八大家的詩篇驚起千堆雪包拯/翻看書本裡一頁頁氣勢如虹中華歷史在拐角處積澱厚重河洛回流卷不走武曌英名朱仙鎮金戈鐵馬嶽家軍鐵骨錚錚/從洛陽到開封一路追尋歷史的行蹤留戀洛神賦和清明上河圖風景
  • 【開報集團黃河流域(開封)生態行】軒轅氏:黃帝傳說在開封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早在上古時期,炎黃二帝的傳說就產生於黃河流域。開封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經受了黃河水一遍又一遍「洗禮」,雖然眾多遺址遺蹟消失在滔滔洪水之中,但是人文始祖的故事仍在世代流傳。軒樓社區居民委員會。
  • 黃河邊的城市之開封:超越歷史性的苦難與輝煌
    或許只有像開封這樣有著史書一般記憶和小說一樣傳奇的古都才能以自己的一次次掩埋託起自己的一次次新生,演繹出一座城與一條河跨越數千年生死攸關、牽扯不斷的動蕩故事。隔著泛黃的書頁,我們尋覓這座古都曾經「夷門自古帝王州」的絕代風華,也感嘆「東京夢華銷盡」,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的美人遲暮。但在與時光的對視中,開封這座城市從來不乏知名度。
  • 黃河上的古都——安陽、開封篇
    歷史上,殷商、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朝代,都曾經把這裡作為都城。在所有建都安陽的朝代中,殷商的影響最大,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既有確切文獻記載,又有充分考古發掘證據的古都。歷史把商王朝的密碼在安陽塵封了3000年之久,直到甲骨文被解讀,人們才揭開了殷商建都安陽的神秘面紗。 甲骨揭秘 現代人以紙為書寫工具。
  • 講史心得匯聚成書 王立群推出"歷史從未走遠"
        半島記者 黃靖斐  很多人認識王立群,是通過央視「百家講壇」欄目,他生動的講解為很多人打開了探索中國歷史的大門。近日王立群推出新書《歷史從未走遠》,本書匯集了王立群自2006年登上「百家講壇」欄目10年的讀史心得。
  • 開封城摞城:見證黃河兒女精神氣質
    這意味著從古至今,雖歷經洪水、戰亂和政權更迭,開封城的南北中軸線沒有絲毫變動。「6座城址像塔一樣層層疊壓,特別是城市的中軸線千年來沒有變化,這不僅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頑強向上精神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奇蹟。」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程民生說。城摞城的奇特景觀,其實是一次次災難的見證。
  • 開封黃河、四瀆與伏羲太極曆法文化的關係
    所以,黑崗口、青丘的人文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既厚重又久遠。如北宋《太平寰宇記》記載:「女娀簡狄浴於青丘之水,有玄鳥遺卵,吞之,生契。即此水也」。「簡狄」是五帝之一帝嚳的妃子,商契之母;「此水」,是指濟)黑水流經的開封西北玄(黑)池之水。可見,開封的黑崗口厚重的歷史文化值得深入發掘。三、研究開封黃河莫忘了濟水文化。
  • 開封城摞城: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黃河故事
    開封『城摞城』現象為對比研究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城市變遷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城摞城,是遺蹟的疊壓,是文化的疊壓,更是精神的疊壓。在古城開封的地底下埋葬的六座皇城——「開封城摞城」,是黃河創造的絕世風景。開封自古就與黃河有撇不開的關係。
  • 《開封黃河文化叢書》首發式暨 「千秋偉業——新中國成立以來開封市 治理黃河成就展」將於明日開展
    古城開封這顆黃河岸邊的明珠,與黃河有著源遠流長的關係。開封伴黃河而生,因河而興,因河而衰,開封人民熱愛黃河,感恩黃河,敬畏黃河。開封歷史上的每一次精彩都得益於黃河,時而溫順、時而桀驁的黃河,四季榮枯豐欠清濁皆造化所成,當我們沿著黃河生態廊道,觀賞堤岸花紅柳綠,夕陽西下,登上黃河臺,遠望滾滾黃流是何等雄渾博大,就像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世代中華兒女,數千年來,篳路藍縷、歷盡滄桑,在拼搏奮鬥中不斷創造新的奇蹟、走向新的輝煌。
  • 黃河非遺新流行 激活開封「音樂+文旅」新模式
    11月18日晚,在黃河之濱開封,盛放的菊花香氣瀰漫整個八朝古都。用科技點亮黃河非遺,由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開封市人民政府指導,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騰訊文旅聯合發起「老家河南 黃河之禮」2020國際文旅創意設計季(中國·開封)「黃河之韻」單元的「宋詞中國 世界開封」原創音樂徵集大賽的成果分享會在開封小宋城正式舉行。
  • 柳園口成為黃河上的著名渡口,是黃河河道流經開封城北以後形成的
    柳園口成為黃河上的著名渡口,是在黃河河道流經開封城北以後形成的。宋代以前,黃河遠離開封,自今孟縣、延津、滑縣一帶向東北流入渤海。金明昌五年,黃河在陽武決口,河道南徙,經開封城北折向東南奪淮入海。開封自此成為瀕河之城。
  • 去緊鄰黃河的開封古城,看大相國寺和開封府
    開封鼓樓以往旅遊很少去河南,僅玩過兩處。一處是洛陽,除龍門石窟外,因髒亂差印象欠佳。再一處就是河南北端的雲臺山,風景真的不錯,但沒什麼人文歷史。後來發現,河南最值得去的地方應該是開封,它是北宋都城,東京汴梁,清明上河圖之所在。開封名人薈萃,包青天、魯智深、楊家將、潘仁美,多在此演出大戲,可以說,北宋歷史精華皆在此地。
  • 開封有一座公園,其地下埋藏著眾多歷代皇宮,背後故事你了解嗎?
    打開開封地圖,一條明顯的中軸線沿著中山路一直貫穿至龍亭公園。千年以來,這條線從未更改,讓開封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座中軸線不曾改變的古城。位於中軸線上的絕佳位置,讓龍亭公園對於開封人來說有了特殊意義。龍亭公園是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在開封城摞城的歷史背景下,其地下埋藏著後周、北宋等歷代皇宮。整個公園坐北朝南,按清朝萬壽宮建築布局而成,門前的石獅高大威猛,栩栩如生。開封,這座黃河邊上的大都會曾經繁華,也飽經苦難。歷史上,黃河水多次泛濫,開封、大梁、汴梁、汴州、東京、東都、開封府……這些曾經在歷史上輝煌一時的名城,都被黃河的泥沙無情地淹沒。
  • 賞黃河菊香聽時代新唱 中國開封第38屆菊花文化節正式開幕
    10月18日,第38屆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正式拉開帷幕,歷時1個月將於11月18日閉幕。10月17日晚,以「黃河菊香時代新唱」為主題的中國開封第38屆菊花文化節開幕式和文藝演出,在5A級景區清明上河園《大宋·東京夢華》的演出現場隆重舉行。菊花是開封市的市花,能夠追溯到的開封養菊的歷史,是南北朝。而到北宋,菊花文化成為宋都開封的流行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