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報集團黃河流域(開封)生態行】軒轅氏:黃帝傳說在開封

2020-11-25 騰訊網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早在上古時期,炎黃二帝的傳說就產生於黃河流域。開封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經受了黃河水一遍又一遍「洗禮」,雖然眾多遺址遺蹟消失在滔滔洪水之中,但是人文始祖的故事仍在世代流傳。

軒樓社區居民委員會。資料圖片

軒轅氏為黃帝嫡裔

開柳路黃河大堤南幾百米遠處,路邊高高懸著一個名為「軒樓」的地名牌,在來來往往的車輛蕩起的塵土中,一點也不起眼。但軒樓村卻是一個與軒轅黃帝有著特別關聯的村莊。

「我村軒姓有60多戶,200多人。聽老人說,在開封是有歷史的。但是從哪裡來、家族是如何延續的,我也說不清楚。」11月17日,面對開封日報報業集團黃河流域(開封)生態行採訪組記者,柳園口鄉軒樓村村民軒好軍說。

映入記者眼帘的軒樓村,和周圍村莊沒什麼兩樣——房子是現代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汽車不時鳴著喇叭從村中駛過,不像記者想像的那麼古老。

在軒好軍的帶領下,我們來到坐落在黃河大堤上的大姚寨村「探寶」。村民軒景豹拿出一沓厚厚的「官契」,裡邊有空白的,有已籤署帶官印的,有的看起來頗有年代了。一份清代土地買賣契約上標註時間是「嘉慶」年間,「官契」上出現了「軒光德」「軒轅成」兩個名字。軒景豹解釋說,在清代,軒姓人有在開封做官的,要不咋會存有這麼多空白「官契」?另外,可以肯定當時「軒」「軒轅」是並用的。

據《姓苑》記載,軒姓、轅姓、軒轅姓均為黃帝之後。《軒轅(軒)姓氏文化簡史》解釋,「軒」姓來源於「軒轅」姓,是正宗的黃帝後代。明代顧炎武《日知錄》記載:「自洪武元年,詔胡服、胡語、胡姓一切禁止……而並中國所自有之複姓,皆去其一字。」今天,「軒」姓在龍亭區軒樓村、大姚寨村、小馬莊村及順河回族區後臺村均有分布。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居於軒轅之丘。」

據我市文史界人士考證,在如今的黃河大堤北,古代有軒轅城,後因黃河於明代南滾,村莊搬遷到黃河大堤南沿。

黃帝的嫡裔軒轅氏在開封成片狀出現,究竟說明了什麼?難道消失於洪水黃沙之中的軒轅城是「軒轅丘」?

黃帝成婚在大梁

史書對黃帝在開封成親也有記載。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唐代王鸛《廣黃帝本記》、南宋《軒轅黃帝傳》均記載:「(黃)帝娶西陵氏於大梁,曰嫘祖,為元妃。生二子玄囂、昌意。」始編於1908年的商務印書館《辭源》也有記載:「黃帝娶西陵氏於大梁,曰嫘祖。」

在國人心目中,黃帝與嫘祖是中華民族的兩位人文始祖,他們在開封結婚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情。嫘祖是炎帝之後,曾居杞縣葛崗鎮空桑村。據記載,炎帝部落先後有8代首領,最後一位炎帝名叫榆罔,繼位後曾遷都空桑。據傳,古時空桑一帶桑樹很多,嫘祖之所以能發明蠶桑,與她在空桑居住有關。遠古人們以獸皮、樹葉、樹皮為衣服,保暖性與耐用性都很差。嫘祖天資聰慧,發現野蠶吐絲結繭,煮繭可以抽絲、製造絲帛,就嘗試野蠶家養之法。嫘祖嫁給黃帝後,不辭勞苦,栽桑養蠶,倡導婚嫁,傳遞技術,倡導人倫,因而母儀天下,成為養蠶織帛的始祖,受到萬民敬仰和愛戴。開封城內原有祭祀嫘祖的廟宇,其位置在今館驛街西段路北,老年人說每逢農曆五月十五絲綢業者和四鄉養蠶戶都會前往祭祀。

南宋羅泌《路史》中記載,「炎帝參盧,是曰榆罔,居空桑」「黃帝在空桑山北造車,橫木為軒,直木為轅,故號曰軒轅氏」。「空桑山北」大體方位就是古代陳留「空桑」西北部約40公裡的開封一帶。原始社會部落林立、交往範圍狹小,黃帝與嫘祖在方圓百裡範圍內結親也算合情合理。

黃河流域炎黃融合

史書關於炎黃二帝的記錄非常少。《史記·五帝本紀》記載了遠古傳說中相繼為帝的五個部落首領——黃帝、顓頊(被封於杞縣高陽,稱高陽氏)、帝嚳、堯、舜的事跡,同時記錄了當時部落之間頻繁戰爭等多方面情況。

在軒轅時代,神農氏的後代已經衰敗,對諸侯的控制力大為減弱。天下沒了秩序,各諸侯之間互相攻戰,百姓受到殘害。蚩尤在各諸侯中最為兇暴,他兵多將廣、目空一切,沒有人能徵服他。軒轅欲得天下,就修行德業,整頓軍旅,研究四時節氣變化,種植五穀,安撫民眾,丈量四方土地,力量日漸強大。軒轅強大後,直接與炎帝「叫板」,與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戰,先後打了幾仗,最後徵服了炎帝。蚩尤不聽從軒轅的命令,發動叛亂。軒轅徵調諸侯的軍隊,在涿鹿郊野與蚩尤作戰,擒獲並殺死了他。這樣,軒轅威震天下,諸侯都遵奉他做天子,取代神農氏。這就是黃帝。

據傳,黃帝有25個兒子,其中建立自己姓氏的有14人。嫘祖是黃帝的正妃,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玄囂,也就是青陽,被封為諸侯;另一個叫昌意,也被封為諸侯。昌意生子高陽,黃帝死後高陽即帝位,這就是顓頊帝。顓頊死後,玄囂的孫子高辛即位,這就是帝嚳。據傳,青陽在同蚩尤部族的戰鬥中犧牲。因蘭考是黃帝率部落聯盟討伐蚩尤的聚集地,故葬青陽於此(今蘭考紅廟鎮青龍崗村),至今蘭考縣紅廟鎮尚有傳說。

黃帝在開封活動還有一個證據就是倉頡墓和造字臺。作為黃帝的史官,倉頡在開封造出文字,使華夏文明得以衝破五千年時光,綿延至今。

軒轅丘在哪裡?黃帝建都多久?嫘祖到底是哪裡人?眾說紛紜,各地都在努力尋找本地的佐證。

今天,我們在奔騰萬年的黃河旁,品味著黃帝炎帝等人文始祖的故事。黃河衝走了始祖在開封活動更多的痕跡,但是抹不去開封人對人文始祖的深切懷念。可以告慰人文始祖的是,開封人一定會加大挖掘、保護、研究力度,讓更多漂泊在外的炎黃二帝故事回到開封這個事實上的發生地來。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就是從這些遠古傳說開始的。黃帝和炎帝兩個部落結親、戰爭、聯合,最後融為一體,在黃河流域定居繁衍,從而構成了華夏族的主幹,創造了我國遠古時代的燦爛文化。開封這個華夏文明一元之始的發祥地光彩熠熠。

全媒體記者:呂樹建

視頻:路文川

編輯:馬小鷗

值班編委:任崇喜

相關焦點

  • 開封黃河、四瀆與伏羲太極曆法文化的關係
    上古時期的開封及其周邊地區,是黃河下遊洪水最早衝積形成河洲、平原的首端流域,也是堯舜時期大禹治理洪水泛濫的洪泛區。而人文的黃河之名,則出現於漢代武帝時期,距今僅約兩千多年歷史。但漢代的黃河河道已不流經開封,大致流經新鄉至濬縣一線,在夏代「四瀆」中稱作「西河」、或「河」,為大禹治理黃河下遊「四瀆」之一的西方河水。
  • 韓鵬:研究開封黃河莫忘濟水文化
    開封也稱黃河流域、或洪泛區。人文的黃河之名,出現於漢代武帝時期,僅約兩千多年。但此時的黃河河道不流經開封,而大致流經新鄉至濬縣一線。黃河始名的漢代,至北宋時期,開封北部近地沒有黃河河道流過。金元時期的開封流經的黃河河道,是北宋以前的濟水、廣濟渠、五丈河河道。金元以後,黃河河道才流經開封北部一線,直到現在。因此,研究開封黃河與黃河歷史文化,不能背離這一客觀歷史,不然就會成為笑話了。所以,應該把北宋之前的濟水、濟水歷史文化,與北宋之後的黃河、黃河歷史文化分別看待和研究,不能混為一談。
  • 【開封黃河故事】倉頡文化:黃河文化一顆璀璨的明珠
    開欄的話201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明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國家戰略。一年來,我市牢記囑託,踐行指示,在黃河岸邊演繹了一個個出彩開封黃河故事。為紀念座談會召開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周年,進一步挖掘黃河文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好黃河故事」的指示,保護傳承黃河文化,開封日報和開封第一黃河河務局聯合開展此次黃河故事挖掘和搶救工作,並開設《開封黃河故事》欄目。
  • 神農,炎帝到底是不是同人,和軒轅氏黃帝又是何關係?
    神農,在《山海經大荒西經》中記載,神農乃是和伏羲,女媧同一個時代的,三人都是天地初開後出現的最早的三位正神,都被尊稱為華夏民族的始祖,如果根據《山海經》來推算的話,天地初開後還沒有人類,人類的出現是在女媧捏泥造人之後,由此也可以說神農早於炎帝的,所以並不是同人。
  • 聽,軒轅黃帝的故事 統一黃河流域各部落
    三月三,拜軒轅!庚子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即將於3月26日在河南省鄭州市新鄭黃帝故裡軒轅廣場如期舉行。在今年疫情的特殊情況下,大典將本著「現場無嘉賓、無觀眾、無演員表演」「大典規格不降、影響力不降」的基本原則,簡約莊嚴舉辦。
  • 黃帝號稱軒轅氏,那麼歷史上有存在軒轅國嗎?
    一、為什麼叫「黃帝「」1、黃帝的意思帝之義,為禘,為花蒂,最早使用帝號者為神農氏。蓋神農氏與軒轅氏俱出於少典氏之後,少典氏則為伏羲氏、女媧氏之後。伏羲氏、女媧氏則系華胥氏之子女。華胥氏 以 花為 圖騰。
  • 看看你的「姓氏」是黃帝軒轅氏~還是炎帝神農氏
    炎帝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於是他以姜為姓,號稱烈山氏,以火德治天下,故稱炎帝。現在稱「炎黃」 即指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尚有爭議,也有說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領尊號炎帝)炎帝故裡目前有六地之爭,分別是:陝西寶雞、湖南會同縣連山、湖南株洲炎陵縣、湖北的隨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
  • 韓鵬:開封中國菊園規劃建設勢在必行
    黃菊,也稱壽菊、黃帝菊、中央菊、中國菊,更有資格稱作中國第一花,即國花。日本傳承這一文化,稱中央黃菊為天皇菊。 據中國多部史典記載,開封有青丘玄池(今水稻鄉黑池)、有軒轅樓(今柳園口軒樓),為黃帝出生和稱中央帝的中央宮室之地,對應開封嶽臺「天地之中」和世界第一個「子午線」,黃帝鑄鼎升仙於開封北部、封丘荊隆宮鄉的黃池、三大宮之地。
  • 在天水,軒轅黃帝的傳說,神奇又瑰麗
    黃帝,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出生幾十天就會說話,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幹,成年後聰明堅毅。軒轅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為「帝鴻氏」。
  • 在天水,軒轅黃帝的傳說神奇又瑰麗
    軒轅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為「帝鴻氏」。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古稱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徵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齊壽山位於甘肅天水秦州區東南約三十公裡處,是西漢水之源頭,長江黃河之分水嶺,有齊壽山不大不小,壓著三江河堖之美譽,傳說中中華民族始祖之一的軒轅黃帝,就誕生在這裡。
  • 黃帝部落「軒轅氏」圖騰初探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史,這個時間節點是從軒轅黃帝經過「涿鹿之戰」後開始的。「黃帝」乃部落之名,「軒轅」乃氏族之名。在此之前,黃帝部落同炎帝部落一樣,都已經走過了一段很長的路。這段路就是傳說中的「三皇時代」,時間可能長達三千餘年。自此以後,是由黃帝開始的「五帝時代」。近代田野考古工作開展以來,許多新石器時代遺址被發現,如「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等。
  • 中國最早開後宮的皇帝,軒轅黃帝如何把多娶老婆,變成制度優勢的
    三皇五帝的傳說,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三皇之中,燧人氏與神農氏,是比較確定的,但最後一位三皇人選,是伏羲氏還是軒轅氏,卻歷來沒有定論。這其中,軒轅氏,也就是軒轅皇帝,有時候被稱為三皇之一,有時候被認為是五帝之首,地位是不斷在變化的。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的產生,跟他們畢生的功業有關。
  • 開封:黃河岸邊「最河南」的藝術之城
    築夢新時代,吉慶有餘年  朱仙鎮木版年畫  在鄭開大道前往開封的路上,一座叫「開遠門」的門樓兩旁,兩幅朱仙鎮套色木版年畫吸引了來往行人的注意開封盤鼓以擊如雷、動如濤的黃河氣派,從黃河邊走出,翻山越嶺、漂洋過海,遠赴日本、美國、澳大利亞、韓國進行訪問演出,名揚海內外,向世界展示了中原漢子獨特的雄壯美,展現了黃河岸邊生長起來的人民的豪邁與樸實,自信與樂觀,頑強與奮鬥。
  • 開封的城.開封的牆.開封人的精神家園
    矗立在鄭開大道兩邊的開遠門城樓,以開放的胸襟歡迎進開封城的四方友,八方客。歷史上隋.唐定都西安也有開遠門,或稱安遠門。名為「開遠」,意在表明隋唐帝國有向西拓展領土的需要。今天開封的「開遠門」也許另有深意,鄭開大道的開通促進了雙城融合。
  • 【開封黃河故事】以水為兵:從未走遠的歷史
    唐中期以後,關中平原及河洛地區歷經戰亂漸漸衰落,而汴州(今開封)利用便利的水運,漸漸繁盛起來。建炎元年(1127年),喜好功名、缺少謀略的杜充升任天章閣待制、北京大名府留守,後遷任樞密直學士。金國第二次伐宋攻破開封前夕,時任東京留守杜充自詡「帥臣不得坐運帷幄,當以冒矢石為事」。但當金軍一來,杜充卻不敢與之交鋒,下令開決黃河大堤,使黃河水自泗水入淮,企圖以此阻擋身後追兵。
  • 黃帝為什麼叫「黃帝」?為什麼叫軒轅皇帝?
    」后土即地祗,古人常以皇天后土連稱,此以黃帝后土相連,益足見黃帝即皇天上帝也。黃帝實出皇帝之變字《易繫辭傳》云:「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風俗邐·聲音篇》云:「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又《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篇》,亦以開表為皇帝。
  • 《開封黃河文化叢書》首發式暨 「千秋偉業——新中國成立以來開封市 治理黃河成就展」將於明日開展
    古城開封這顆黃河岸邊的明珠,與黃河有著源遠流長的關係。開封伴黃河而生,因河而興,因河而衰,開封人民熱愛黃河,感恩黃河,敬畏黃河。開封歷史上的每一次精彩都得益於黃河,時而溫順、時而桀驁的黃河,四季榮枯豐欠清濁皆造化所成,當我們沿著黃河生態廊道,觀賞堤岸花紅柳綠,夕陽西下,登上黃河臺,遠望滾滾黃流是何等雄渾博大,就像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世代中華兒女,數千年來,篳路藍縷、歷盡滄桑,在拼搏奮鬥中不斷創造新的奇蹟、走向新的輝煌。
  • 黃帝為何姓「軒轅」,叫「黃帝」?為何說「黃帝」是華夏初祖?
    「黃帝」,中華民族人文初祖。據古籍記載,黃帝系古代氏族少典氏部落第十一位首領之子,少典氏娶有矯氏部落女附寶為妻。某一日晚,附寶遙望天空,見閃電陣陣,北鬥七星為電光旋圍,田野如白晝通亮。附寶因應受孕,於二十四月之後,誕下黃帝。
  • 黃河流域論
    總之,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遍布著先民生產和生活的足跡。中國歷來有「三皇五帝」一說,真正被確證的文化史:從數類文字上看,始於「河洛圖書」;從代表人物上看,始於軒轅黃帝(因發明車子而被稱謂)。「河洛圖書」最早收錄於《尚書》之中,它反映了人類對宇宙時空和數字方位的辨識,它是華夏文化的源頭,據今已有約5000年。
  • 軒轅封禪於泰山,號稱黃帝,繪製龍圖騰
    軒轅黃帝統一了中原以後,就率領著他手底下的那些部族,向東進入九黎區域,也就是山東。在泰山,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一、封禪的歷史封禪起源於「郊祀」。封是祭天,「登封報天」,就是在泰山頂上修築圓壇,以報天之功。禪是祭地,「降禪除地」。就是在泰山腳下,修築方壇,以報地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