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化創新這五年

2020-12-20 澎湃新聞

全國兩會期間,《中國新聞周刊》推出重磅報導,深度觀察新時代深圳的文化發展,給予深圳文化嶄新定位——「東方文化新坐標」。

文章重點聚焦《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以下簡稱「2020方案」)實施以來的五年,文中稱:深圳本是個文化資源並不豐富的新興城市,但卻充分發揮改革創新、包容跨界的基因,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文化發展路徑,為全國乃至全球提供了可借鑑經驗,是新時代東方文化新坐標,具有重要的樣本意義。

五年,只是歷史長河的一瞬,對於疾步快行的深圳文化創新而言,卻是足以寫下恢弘長卷的一段雋永時光。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對紮實做好新形勢下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強調要以新作為新擔當譜寫新篇章,推動文化強市建設再上新水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2015年底,深圳宣傳文化系統出臺《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堅持問題導向,致力於打基礎、謀長遠、補短板、強弱項,通過構建五大體系,努力建設與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強市。

五年來,深圳宣傳文化系統積極推動,真抓實幹,在文化創新路上留下了堅實的足跡。

五年來,深圳的文化有哪些創新發展,取得哪些喜人成果,深圳如何腳踏實地推動城市文化影響力不斷提升,成為「東方文化新坐標」。今天,讓我們一起回望深圳文化創新這五年,感受創新如何點亮城市文化夢想,感受一座城市澎湃的文化脈動。

深圳文藝精品匯報演出。胡蕾/攝

注重頂層設計,推出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方案

深圳后海灣畔的人才公園

新時代,深圳不僅經濟科技要高度發達,文化藝術也要繁榮興盛。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不僅要看經濟、科技的「硬實力」,還要看文化、教育的「軟實力」。對此,深圳市委市政府有著深刻的認識。

「十三五」開始,深圳文化在新起點上的謀篇布局,充滿了創新的銳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委宣傳部、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課題組用半年時間調研,找尋深圳宣傳文化工作面臨的問題、短板和不足,在全面梳理之後,於2015年年底拿出一份沉甸甸的方案——《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這,就是深圳宣傳文化系統耳熟能詳的「2020方案」。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2020方案,堅持問題導向,致力於打基礎、謀長遠,補短板、強弱項。方案創新提出構建五大體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城市精神體系、以國際先進城市為標杆的文化品牌體系、以媒體融合發展為標誌的現代文化傳播體系、以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導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質量型內涵式發展為特徵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建設與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強市。

2020方案,是一張展示城市文化未來的「藍圖」,更是一張深圳文化創新發展的「施工圖」。方案最大特點是「實」,細分出153項具體任務,並明確每一項任務的工作要求、牽頭單位、完成時間。153項任務每一項都是一個創新點、突破口,其中不乏重大項目,如新一輪重大文化設施建設、特色文化街區打造,也不乏新的品牌活動,如「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深圳設計周暨深圳環球設計大獎等,許多項目都需要從零開始規劃,難度相當大。

2020方案發布,深圳放飛了新的文化夢想。五年過去了,藍圖是否已成真?截至2020年5月,153項重點任務完成了145項,完成率達94.7%。平均下來,一年幹了30多件實事。

數字是抽象的,但我們可以從五年來深圳的種種變化,了解這些項目的落地對一座城市以及我們深圳人的意義。

首推「文化菜單」,實現品牌文化活動「月月有主題,全年都精彩」

2017年文博會期間,深圳首發城市文化菜單,成為國內城市裡第一份對標國際一流城市推出的文化菜單。文化菜單收錄了國際化、標誌性的品牌文化活動28項,涵蓋文化藝術、創意設計、科技創新、體育休閒等類別。到2019年,文化菜單包含的活動達到34個。

深圳設計周是深圳城市文化菜單的一項重要活動。

打開文化菜單,人們可以看到多個新創立的品牌活動,比如「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深圳設計周暨環球設計大獎、深圳(國際)科技影視周等。2020方案實施以來,深圳新增的重大文化品牌活動達18個。

「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

在文化菜單發布之前,在許多場合,有關部門的同志們經常算一筆帳:倫敦大型常設性文化節慶活動多達200個,香港有近50個,北京、上海有20多個,而深圳只有10個左右的大型文化品牌活動,有國際影響的屈指可數。大家會問:什麼時候,深圳也可以像巴黎、紐約、倫敦那樣,文化節慶琳琅滿目,每年四季都有豐富多彩的國際化文體活動?

深圳特區報·讀特2019世界盃國標舞環球巨星公開賽暨第六屆國標舞全國錦標賽。

2019深圳創意十二月系列活動重點項目之一——首屆「HAI,DRAMA深圳親子藝術嘉年華」活動現場。

2020方案提出,創新城市形象標識,構建以國際先進城市為標杆的文化品牌體系。這個體系裡,頗有創意的做法就是——發布「城市文化菜單」。

「城市文化菜單」,難的不是列菜單,而是做菜,甚至是研發新菜,並且是「世界色彩、中國風格、深圳口味」的菜單,做到「月月有主題,全年都精彩」。

如今,從春天奏響的「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的優美旋律,到夏天裡火熱舉行的世界盃國際標準舞公開賽,從秋天裡深圳國際科技影視周的酷炫上演,到冬日裡的「創意十二月」,從年頭到年尾輪番推出的一個個品牌文化活動,有一半都是「從無到有」新創立的。貫穿全年的文化活動,讓市民們在一場場精彩紛呈的品牌活動中流連忘返。

首屆深圳(國際)科技影視周。

打造文化地標,規劃建設「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

深圳歌劇院將建在美麗的蛇口半島(渲染圖)

年初,深圳歌劇院面向國際設計界招標。深圳歌劇院正是備受矚目的「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之一。

「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在新時代策劃推進的重大文體設施規劃建設。「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的規劃建設,是特區史上的第三次文化設施建設高潮。深圳歌劇院、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深圳創意設計館、國深博物館、深圳科學技術館、深圳海洋博物館、深圳自然博物館、深圳美術館新館、深圳創新創意設計學院、深圳音樂學院等「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的規劃建設,將讓深圳人共享一流文化設施與文化服務。

除了「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深圳還打造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的「十大特色文化街區」。再過幾年,隨著這批文化設施和文化街區的建成,深圳的國際化城市形象將擁有更高的文化辨識度,深圳人將擁有更加高大上的文化空間。

最近五年,書城書吧的建設,為城市構築了一道道美麗的文化風景。

市委分管領導形象地將書城比喻為「文化萬象城」,提出了多個與閱讀有關的理念,最緊跟閱讀潮流的是,「閱讀永恆,載體創新」;最能體現改革開放氣質的是,「東方風來,書香滿城」;最契合城市定位的是,「先讀為快,行穩致遠」;最溫暖人心的是「讓城市的每一扇窗戶都透出閱讀的燈光」。

理念精彩,推動給力。2016年3月,市委市政府作出重要決策,給予原特區外幾座新建書城總投資50%的資金補助,也就是每建設一座書城,市政府給予一半的資助,並對中心書城的維修和新書城經營管理給予大力支持。

如今,深圳已擁有7座大型書城(包括一座民營大型書城),另有4座已在規劃建設中,而遍布各街道的簡閱書吧已超過50個。未來,深圳將在十區建成10座書城、100個書吧,讓書城書吧成為廣受市民歡迎的公共文化服務陣地。

深圳的書城與熱愛閱讀的市民

改革攻堅克難,文化集團和文藝院團改革啃下硬骨頭

2019年年底,深圳報業集團的「讀特」APP和深圳廣電集團的「壹深圳」APP的粉絲數都突破了1000萬,邁入了千萬級客戶端行列。

如今,在深圳人的手機裡,或多或少都裝著來自這兩個媒體集團的新聞客戶端。除了讀特、壹深圳,還有讀創、深圳+、晶報、見圳、直新聞等。這些客戶端的迅猛發展,正是在2020方案框架下不斷湧現的媒體融合成果。

「不改沒有出路,改了沒有退路,遲改沒有新路!」這句擲地有聲的「深化改革動員令」,成為兩大集團改革發展的共識。五年來,兩大媒體集團圍繞2020方案和深化改革總體方案,不斷改出新格局、創出新活力。「瘦身計劃」的實施,讓兩大媒體集團輕裝上陣:報業集團領導班子職數從17名減至11名,減幅達35%,集團本部由25個部門精簡為15個,減少40%;廣電集團領導班子成員由13人核減至9人,減幅31%,職能部門核減編制43個,縮減8%。《2018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顯示,在全國報刊出版集團總體經濟規模排名中,深圳報業集團排名全國第七。深圳衛視收視率保持在省級衛視前10名,廣播頻率本地市場份額穩居第一。出版集團實現了公司化改造,從一個全民所有制的企業向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變。

再來看看文藝院團改革。把它比喻為「硬骨頭」,一點都不為過。以改革難度較大的粵劇團為例,在2017年院團新一輪改革之前,團裡舉步維艱,人心渙散。

改革啟動後,在堅持改革不走回頭路、堅持企業化運營的同時,粵劇團在管理體制上回歸文化系統,對劇團的考核以社會效益為主,管理上更加專業。同時,從資金、設備、場地特別是藝術創作上都得到了市裡更大力度的支持。此外,推動粵劇團與深圳戲院融合發展,建設「粵劇傳承保護中心」……步步推進,讓粵劇團的人吃了定心丸,幹事創業的勁頭也回來了。

院團改革,還有一大亮點——成立深圳歌劇舞劇院,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一個歌劇舞劇團。該院負責人充滿感情地說,深圳成立歌劇舞劇院,承載了這座城市遠大的文化追求,必將載入深圳文化發展史冊。

因為院團改革,深圳交響樂團迎來騰飛契機。深圳市交響樂發展基金會理事會成立,請來了馬蔚華、任克雷、譚盾等19位社會賢達當選為理事會成員,群星璀璨。

作品是文藝院團的立身之本,是文藝院團的靈魂。去年來,《我的祖國》《東江傳奇》《追夢人》等由三家院團推出的原創新作廣受好評。沒有改革凝聚的人心、激發的活力,怎會有如今的生機勃勃!

深圳歌劇舞劇院成立大會

文藝星空璀璨,精品活動和精品力作不斷湧現

去年,深圳有史以來首次成為央視春晚分會場,「深圳七分鐘」在央視春晚精彩亮相,令人驚豔。

深圳首次成為央視春晚分會場

春晚很成功,近幾年,深圳舉辦的多場大型晚會都讓人耳目一新,成為朋友圈裡刷屏熱轉的「文藝大事件」。

「追夢」晚會的盛況刷屏了!800架無人機組成「大鵬展翅」太美太炫,被稱作「文藝與科技完美結合的晚會」。

璀璨的深圳夜空

「我愛你中國」晚會亮相深圳灣畔!融入青春之城、科技之城、時尚之城、未來之城等元素,祝福新中國七十華誕。

《我的祖國》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業界評價:這是繼《黃河大合唱》之後,國內首部以讚頌祖國、謳歌新時代為主旨的大型交響套曲精品。

這五年,深圳文藝精品創作碩果纍纍。

最令人稱道的是「五個一工程」獎。去年8月,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名單公布,深圳的歌曲《再一次出發》《信仰》,廣播劇《大愛人間》,電視劇《黃土高天》等4部作品獲獎,佔了全省的三分之二。

去年,中宣部公布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100首優秀歌曲中,深圳原創歌曲有8首。

令人稱道的是,深圳啟動文藝名家推廣計劃,遴選具有全國影響力、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進行宣傳推廣,陸續推出了王子武、胡經之、但昭義、祝希娟、馮剛毅、何煌友(已故)六位深圳文藝名家。2019年12月,「今夜星空燦爛,致敬深圳文藝名家」文藝晚會舉行。這是深圳建市40年以來,第一次以文藝界為主題的晚會,通過短片、現場互動講述、話劇等多種形式,呈現出多位文藝名家人生中最閃光、最精彩的片段,無盡的溫暖和感動在現場靜靜流淌,感人至深,催人奮進,展示了一座城市對文化的尊重。

五年來,深圳文化創新的成果還有許多——

深圳第五次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正全力以赴爭取文明城市「六連冠」;文博會影響力越來越大,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文化創意產業堅持質量型內涵式發展,文創產業的附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達10%;學術建設一度被稱作深圳文化的「短板」,近年來通過開展「學術名家計劃」,聚天下之英才為我所用;深圳頻繁參與國際文化交流,在全球版圖上的形象日益清晰,2018年首次入選全球十大最佳旅遊城市榜單……而在這背後,是一系列基礎性的體制機制的建立:文藝精品生產機制、文明城市創建機制、輿情分析和新聞發布機制、人才培養機制、「大外宣機制」等。

深圳設計周「面向未來的設計」

時光荏苒,深圳文化再書新的傳奇。

深圳文化創新這五年,以「2020方案」為總抓手,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正默默地提升著這座城市「看不見、摸不著」的文化影響力。

創新永不止步,「文化創新發展2020」結碩果,現代文明之城建設展宏圖,新一輪的文化創新事業已在路上——7月22日,在深圳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領導工作小組會議上,《深圳加快建設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實施方案》審議通過,將構建六大體系,把深圳建成精神文明建設典範、國際時尚創意之都、公共文化服務標杆、文化創意產業先鋒、世界級旅遊目的地以及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面向未來,新的文化圖景正徐徐展開,以夢想為帆,以實幹為槳,以「城市文明典範」為目標,深圳正在新的航道上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寶安在行動

原標題:《深圳文化創新這五年》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深圳文化創新與現代城市文明建設
    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深圳進入了增創新優勢、更上一層樓的新發展階段。這一時期的深圳文化創新主要是提升城市文化形象,豐富城市文化內涵。第三個時期是從2001年到現在,這段時間是深圳文化創新的大發展時期,也是關鍵時期。
  • 走進文博會 | 創新,點亮深圳文化夢想
    5月16日-20日,第十五屆文博會在深圳舉行。第十五屆文博會1號館——文化產業綜合館。深圳特區報記者 胡蕾 攝時間,是充滿魔力的尺度,不僅是忠實的見證者,更是偉大的書寫者。十五載時光如電,在特區這片改革開放熱土上崛起的文博會,已成為實至名歸的「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
  • 這五年,玉溪創新步伐鏗鏘有力!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玉溪創新發展又傳來好消息——10月23日,在北京舉行的2020政府信息化大會上,玉溪「數字政府」建設榮獲2020年政府信息化管理創新獎,這已是我市第二次獲此殊榮。
  • 印順法師深情回顧南海佛教深圳圓桌會五年曆程
    2020南海佛教深圳圓桌會會議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五年來,圓桌會議走實走深,頗為不易,2016年的首屆圓桌會通過了南海佛教深圳宣言,達成了五項共識,同理佛陀,存異求同,同護南海,苦樂與共,互派學生,互譯典籍,遍行慈善,資源互補,常設論壇,互聯互通,圓桌會秉承佛陀的慈悲精神,攜手守護百姓福祉,廣泛推廣南海佛教特色、佛教善業,尊重南海地區佛教文化的多樣性,促進各國的互幫互助,以慈悲造福人民,以智慧化解紛爭,碩果纍纍。
  • 吳俊忠作客市民文化大講堂,談深圳文化創新與現代城市文明建設
    原標題:吳俊忠作客市民文化大講堂,談深圳文化創新與現代城市文明建設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29日訊 (深圳特區報記者 韓文嘉) 11月28日,深圳大學吳俊忠教授在市民文化大講堂做了題為《深圳文化創新與現代城市文明建設》的專題演講。
  • 創新與效率讓深圳精神再度綻放
    這句話,讓夏楓感受到了力量,「它能夠滲透到人們的心裡,使人們感到溫暖,感到向上,感到自豪,感覺到這是過年了,我覺得我們就滿足了」。   編排日夜兼程,深圳精神再次綻放   「擁抱春天」整臺晚會緊扣改革開放「強起來」的主題,既充滿了時代氣息、又洋溢著嶺南風情,既弘揚了改革創新精神、又體現了深圳水平。
  • 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系列評論之五:創新發展鑄就深圳文化...
    文化需要積澱與傳承,經過40年的積累,深圳正在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繁榮興盛。在深圳早期的拓荒年代,奮鬥者從五湖四海奔湧而來,共同參與到火熱的經濟建設中。充滿激情的靈魂,孕育了強勁的文化需求,培植了充滿陽光與熱情的文化基因。隨著第一代建設者在深圳站穩腳跟,一代代人續寫著深圳文化的篇章。從「文化立市」到「文化強市」,深圳探索了一條文化創新發展的新路徑。
  • 「2019深圳創新榜」龍崗揭曉 唱響深圳創新最強音
    12月19日下午,由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主辦的「2019深圳創新榜榜單發布盛典」在龍崗創投大廈三樓國際報告廳舉行,龍崗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尚博英與深圳優秀企業、創新人才代表300餘人,共同見證榜單揭曉,一起分享這場深圳雙創年度盛會。
  • 深圳文博會發來喜報 -國本文化被評為「2017文化產業創新型企業」
    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深圳文博會」)於2018年5月10日至14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今年的深圳文博會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主題,圍繞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和「一帶一路」倡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內容,集中展示我國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成果和文化產業發展成就。深圳文博會是中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博覽和交易為核心,積極推動中國文化產品走向世界,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
  • 向深圳文化開拓者致敬——胡經之文化美學理論與文化創新實踐研討...
    11月27日,由深圳市委宣傳部與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舉辦的「胡經之文化美學理論與文化創新實踐研討會」在深圳市圖書館舉行。來自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聯、深圳大學、深圳出版集團等單位和機構的本土專家、學者,懷著對胡經之先生的崇高敬意和高度的文化使命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評述胡經之的文化美學理論與文化創新實踐。研討會由深圳市文聯原副主席楊宏海主持。中國文藝美學的奠基人「江南岸邊草,蒼茫一書生。」1933年,胡經之出生於蘇州、無錫之交的梅村。
  • 從三件事看深圳文化領域的創新-光明日報-光明網
    【特區故事】     講述人:深圳大學城市文化研究所原所長、教授 吳俊忠     我是深圳大學一名老教師,已在這裡工作生活了33年。談到與深圳改革創新相關的經歷,三件鮮活的小事就湧現在眼前。
  • 深圳文交所2020深圳文化金融創新獎榜單公示 獎項覆蓋全門類金融機構
    深圳文化金融創新獎是為進一步推動文化與金融合作,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加強文化金融產品推廣示範,由深圳市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在有關政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針對各類金融機構或金融服務機構推出的文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組織開展的評選工作。
  • 深圳為建設國際創新創意先鋒城市先行示範——深圳推進文化產業高...
    按行業分,2018年文化製造業增加值為505.81億元,佔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5.3%;文化服務業增加值為1337.51億元,佔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7.0%;文化批發零售業增加值為152.79億元,佔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7.7%。創新體制機制,成功探索文化產業發展的「深圳經驗」改革促發展,創新添活力。
  • 2019文化科技創新論壇在深圳舉行 國內外學者熱議「數字人文」
    2019文化科技創新論壇2日在深圳舉行,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兩岸三地的知名專家學者、業界人士兩百餘人齊聚論壇,圍繞「數字人文與文化創新」主題展開熱議。   2019文化科技創新論壇2日在深圳舉行,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兩岸三地的知名專家學者、業界人士兩百餘人齊聚論壇,圍繞「數字人文與文化創新」主題展開熱議。
  • 盛大開幕 | 融交會•深圳南山盡顯文化&科技創新融合實力
    10月23日,為期三天的2020中國(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覽交易會( 簡稱「融交會「)正式拉開帷幕。本屆融交會以「新時代、新體系、新體驗」為主題,匯聚北京、上海、深圳、深圳南山等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的400多家文化科技企業參展,一同展示創新成果和前沿趨勢,打造文化與科技融合的盛宴。
  • 誠品生活或撤離深圳:五年租約欲縮至年底 停水停電強制清退店鋪
    來源:證券日報 停水斷電強制清退,五年租約欲縮至年底,誠品生活或撤離深圳?本報見習記者 林娉瑩在中國臺灣連續關閉4家店後,誠品生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誠品生活」)將開始關閉中國大陸的門店。(誠品深圳外觀景象/林娉瑩攝)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從多個信源獲悉,開業僅一年半,誠品生活深圳店(下稱「誠品深圳」)計劃在2020年底退出深圳萬象天地,但百貨之外的書店部分可能會保留。在這背後,由於實體零售發展阻滯並受到疫情打擊,2020年一季度,誠品生活歸母淨利潤下滑超九成。
  • 深圳福田園嶺:創新文化惠民工程 夯實基層治理根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並強調在「十四五」時期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在這一政策方針的指引下,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福田建區30周年之際,福田區園嶺街道與轄區居民齊心協力,共同譜寫新時代基層治理的精彩篇章。
  • 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9月迎來科技創新專題
    來源:讀特金秋九月,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將迎來「科技·創新」專題,樊建平、劉科等院士以及李淼、劉青松等「網紅」科學家均將作客本月的市民文化大講堂,與市民分享來自科技前沿的最新動向。市民文化大講堂從8月起恢復線下講座,每周六、日將在深圳圖書館5樓報告廳開設講座。
  • 北京文化融合創新成果閃亮深圳文博會
    原標題:北京文化融合創新成果閃亮登場 本報記者 饒強攝   本報記者 李洋   昨天,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及港澳臺地區的文創精品爭奇鬥豔。其中,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北京文化產業展區以「融合·創新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邁入新徵程」為主題,通過近30家機構的明星產品和服務,展示北京文化創新發展重大成果,成為文博會首日觀眾的目光焦點。
  • 深圳圖書館2018年「十大創新」盤點
    身處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圖書館之城」建設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奮力而為、先行先試,做出了諸多有益探索,是國內公共圖書館領域先進理念的倡導者和踐行者,是各種新技術應用的先行者,也是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機制的探索者與變革者,彰顯了深圳的創新氣質和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