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這首耳熟能詳的「二十四節氣歌」,記載了一年從立春到大寒中的二十四個節氣。在古代,因為沒有天氣預報,「二十四節氣」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深深植入我們的生活,而且隨著歲月的延伸,它還被人們賦予豐富的文化內涵、民俗文化和節日文化。成為中國人特有的時間知識體系的一部分。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一、節氣解說
寒露,是進入秋季以來的第五個節氣。它處於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位。俗語說:「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時令到了寒露,就意味著當前已是深秋,晝漸短,夜漸長,太陽的光照不斷減少,因而也就熱氣漸退,寒氣漸生,晝夜的溫差變大。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露水已經寒涼。因為寒露過後是霜降,天氣的變化就更加明顯。南方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乾燥;北方大部分地區已從深秋即將進入或者已經進入漫長的冬季。部分地區已經開始降雪。據報導,今年入秋以來,祁連山已於8月18日降下了第一場雪,長假期間的10月4日,青海又連降了大雪。而東北的長白山天池也於9月18日降下了第一場雪。
東北的長白山天池於9月18日降下了第一場雪
祁連山已於8月18日降下了第一場雪
二、寒露的特點:
1、氣溫降得快
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北半球陽光照射的角度開始明顯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陽熱量比夏季顯著減少,冷空氣的勢力範圍進一步擴大。氣溫降得快。往往在一場較強的冷空氣過後,就會出現較冷的天氣。一場秋雨一場寒。冷空氣帶來的秋雨過後,溫度下降幅度往往很大。8℃、10℃已較常見。
2、平均氣溫分布差異大
10月份,我國平均氣溫分布的地域差別明顯。華南,平均溫度大多數地區在22℃以上,還沒有走出夏季;但東北、華北、黃淮等地都在8-16℃之間,而西北部分地區和東北中北部的平均溫度已經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區平均溫度甚至在0℃以下。
3、季節三候
一候鴻雁來賓: 此時節,大雁等候鳥開始南遷越冬;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雀鳥多已不見,並且已經入水變為蛤蜊。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
三候菊有黃華:菊花已普遍開放。
三、寒露話養生
中醫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寒露之後氣候由涼爽轉寒冷,萬物逐漸蕭落,陰陽之氣轉變,陽氣退,陰氣生,我們要根據這些養生理論,注意加強飲食調理,做好養生保健。
1、注意運動強度。避免因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天氣已然寒冷,此時已不再適合激烈的運動和勞累。因為容易耗損精氣和津液。
2、注意平衡飲食。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燻烤等類食品,適當多食一些甘、淡滋潤的食品,以達到補脾胃,養肺潤腸,防治咽幹口燥的目的。
3、注意補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注意塗擦護膚霜等以保護皮膚,防止乾裂。
4、注意增添衣服。由於天氣轉涼,應該及時添加衣物。預防感冒。
四、寒露的諺語
1、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
2、大雁不過九月九,小燕不過三月三。
3、寒露時節人人忙,種麥、摘花、打豆場。
4、秋分種蒜,寒露種麥。
5、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
6、寒露柿子紅了皮。
7、寒露畜不閒,晝夜加班趕,抓緊種小麥,再晚大減產。
8、「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