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近些年來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是極為迅猛的,在網上甚至有網友們調侃稱我國為「基建狂魔」,但這些進步也是通過實踐而逐漸產生的。就在十年前,面對跨海大橋這一工程,我國的工程師也曾經愁白了頭髮。2017年,我國獨立設計建造的港珠澳大橋終於順利竣工,它的建設進程幾乎是我國基建實力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決定建設港珠澳大橋之時,我國工程師實際上是有些猶豫的,因為技術還不成熟,他們曾經將目光投向更具經驗的荷蘭專家。但技術不僅僅是力量,更是資本,這些擁有先進造橋技術的荷蘭人直接獅子大開口,張口就要三千億人民幣的技術費用。
更為過分的是,當我國工程師提出是否可以獲得一些技術上的諮詢時,他們竟然也聲稱需要三億元的技術諮詢費。於是,自行建造港珠澳大橋的計劃提上了日程。
整個工程中,難度最大的是海底沉管隧道部分,海底管道需要在超高的滲透壓環境下保持絕對的穩定性,這也使得任何一處焊接點的存在都影響到整個工程的成敗。
但我國的工程師沒有氣餒,而是自主研發的重型沉管解決了對接難題,這些沉管每個的重量都超過了航母的自重。也就是以這種遇山開山,遇海天海的氣魄,工程師們解決了施工中一個又一個難題,整座大橋,在今年年初如期開通。
整個工程在裡程、壽命、鋼結構、施工難道等多方面堪稱全球第一。也正是因此,港珠澳大橋是新七大奇蹟之一,像變魔術似的建成了,驚豔全世界!小夥伴們,你們想不想去看看這座大橋呢?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介紹到這裡,下一期會帶大家去看更有意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