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他的畫就是自然的美」

2021-01-10 齊魯壹點

法國畫家讓·巴蒂斯特·西梅翁·夏爾丹是18世紀平民現實主義藝術的傑出代表,他的畫作樸素、真實、富有情感,善於描繪日常生活器物及平凡的家庭圖景,被稱為靜物畫和風俗畫領域的巨匠,許多後世的現實主義畫家和印象派畫家都深受他的影響。

夏爾丹繪畫作品《靜物》

堅持自我,從木匠之子到皇家院士

1699年,夏爾丹生於法國巴黎,父親是專做撞球桌的木匠,家庭的薰陶讓夏爾丹掌握了精細的手工技藝。七八歲時,夏爾丹開始對繪畫產生興趣,先後師從卡澤和科伊佩爾兩位學院派畫家。夏爾丹沒有被學院派的傳統技法束縛,也未一味追隨繁複精美的洛可可風格,而是潛心鑽研描繪日常器物的靜物畫。

夏爾丹創作初期,洛可可藝術盛行法國。受其影響,夏爾丹曾創作過洛可可風格的繪畫作品《姑娘給情書封口》。畫作上,姑娘將一封情書封口,興奮之情溢於言表,衣著、場景華麗至極。然而,在夏爾丹內心深處,他從小接觸的廚娘、女僕、孩童以及隨處可見的日用器物,才是鮮活的、更值得描繪的創作對象。

伴隨歐洲啟蒙運動的興起,夏爾丹逐漸堅定了自己專攻靜物畫的信念。在學院畫派看來,靜物畫不符合傳統的審美趣味,藝術價值不高。執著於靜物畫的夏爾丹被視為另類,但他很快用作品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所在。

1728年,29歲的夏爾丹將《鰩魚》《廚桌》兩幅作品在青年美術家畫展上展出,得到觀眾熱烈稱讚。這些震撼人心的作品,引起幾位皇家藝術學院院士的關注。

同年9月,夏爾丹作為「擁有描繪動物和果實才能的畫家」當選為皇家藝術學院院士。可以說,從木匠之子到皇家院士,夏爾丹將專注的靜物畫,從偏僻的邊角拉到繪畫藝術殿堂的中心,他的執著與堅守得到了回報。法國藝術批評家彼埃爾·施耐德對此評價道:「沙龍的時代,終於被夏爾丹拖進了廚房。」

以情動人,一生勤勉堅守創作初衷

當選為皇家藝術學院院士的夏爾丹並沒有改變繪畫的初衷,他始終堅持表現真實、善良、美好,認為這些才是藝術作品應該追求的方向。他的畫作常常洋溢著充沛的情感,即使是一動不動的靜物,也讓人有充足的想像空間。曾有一位畫家對夏爾丹如何運用顏色作畫品頭論足,夏爾丹反駁道,作畫固然要用顏色,但更重要的是用情感。

31歲時,夏爾丹開始涉足風俗畫領域。夏爾丹認為,宏大的歷史敘事常常讓人摸不著頭腦,只有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才是有血有肉的。在這一藝術思想指導下,他的風俗畫精品迭出。如《市場歸來》,夏爾丹選取主婦從市場買菜歸來這一生活場景,刻畫主婦放下東西突然回頭的姿態與神情,飽滿生動的圖景躍然紙上;《持羽毛球的姑娘》《拉小提琴的年輕人》《勤勉的母親》《家庭女教師》等畫作皆單純、質樸且生機勃勃。法國批評家狄德羅在《畫論》中這樣說道:「看別人的畫,我們需要一雙經過訓練的眼睛;看夏爾丹的畫,我們只需好好使用自然給我們的眼睛就夠了,因為他的畫就是自然的美。」

41歲後,夏爾丹重回靜物畫領域,直到生命的盡頭。這個時期的夏爾丹技法爐火純青,對靜物畫的理解更上層樓。他擅長落筆即中,一氣呵成,筆下的銅罐、碟子、灶臺、刀叉等靜物活靈活現。以《銅水箱》為例,光滑鋥亮的銅水箱仿佛發出滴滴答答的水聲,又似乎一敲就會大聲地響起來,將人帶入主人的日常生活。夏爾丹的靜物畫構圖簡單,色彩純粹,不事雕琢,平凡中蘊含著不平凡的力量。正是因為夏爾丹善於把生命力注入畫作中,狄德羅稱其為「大魔術師」。

夏爾丹的人生之路並不平坦,親人相繼離去的悲痛,時時侵蝕著日漸衰老的夏爾丹。但他把這一切深埋心底,依舊用畫筆去傳達美好與愛,在藝術高峰上默默攀登。到了晚年,他還嘗試色粉畫和肖像畫,留下了自畫像等作品。

這位藝術家淡泊名利,把青春與精力都獻給了熱愛的繪畫事業。300多年來,夏爾丹的畫作歷久彌新、熠熠生輝。(作者徐鵬輝 原文刊載於《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英文作品精讀 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
    不過,或許給書分門別類本身就是自討苦吃吧。總而言之,今後除了精讀外刊文章之外,還會精讀英語作品,不限學科門類,也可以是譯作。由於個人時間有限,我只在微信文章裡精讀一小段內容。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加入我們的讀者群進一步交流(在公眾號後臺回復「讀者群」三字即可掃碼入群)。前面的內容就算是本文的「引子」吧。
  • 羅一宸:「畫家自家畫」系列四 《創造生活的美:太田慶文》
    他的作品甚至影響一批90年代的畫家與插畫家爭相仿效他的作品畫風,但一般人卻不知他的名字。        他是日本近數十年來,最著名的少女及兒童肖像畫家與插畫家。        首先看一看他幾幅經典作品,你一定會說:「啊!就是這一幅啊!是他畫嗎?」
  • 「他的畫就是自然的美」
    資料圖片法國畫家讓·巴蒂斯特·西梅翁·夏爾丹是18世紀平民現實主義藝術的傑出代表,他的畫作樸素、真實、富有情感,善於描繪日常生活器物及平凡的家庭圖景,被稱為靜物畫和風俗畫領域的巨匠,許多後世的現實主義畫家和印象派畫家都深受他的影響。
  • 他的畫就是自然的美
    資料圖片法國畫家讓·巴蒂斯特·西梅翁·夏爾丹是18世紀平民現實主義藝術的傑出代表,他的畫作樸素、真實、富有情感,善於描繪日常生活器物及平凡的家庭圖景,被稱為靜物畫和風俗畫領域的巨匠,許多後世的現實主義畫家和印象派畫家都深受他的影響。堅持自我,從木匠之子到皇家院士1699年,夏爾丹生於法國巴黎,父親是專做撞球桌的木匠,家庭的薰陶讓夏爾丹掌握了精細的手工技藝。
  • 自然法師答疑:「淡泊」的終極就是「涅槃寂靜」嗎?
    師父在黑龍江弘法,有提到二字「淡泊」,淡泊漸次終極或許就是涅槃寂靜,但何為涅槃寂靜呢?自然法師開示:淡泊二字啊,那就不能跟著一般世間人,總是墮在言情計量跟妄想分別之中,落入如是的痕跡。所以講到「涅槃寂靜」,他就是在根本的佛體上面,也就是講到佛法之中所說的,在根本的大覺體上所說的一切覺體的智用,就叫做「佛法」。涅槃二字又叫滅度,什麼叫滅度?站在如是大覺體上,雖然覺體能現一切覺,但你絕對不是隨著種種諸覺所流轉的任何度量。
  • 日本「世界自然遺產」攻略:4個美如仙境的世界自然遺產
    北海道知床日本的世界自然遺產近來關西大阪最新被認定的「百舌鳥、古市古墳群」就屬於「文化遺產」,到2019年7月為止日本國內合計有23處世界遺產,而跟19處文化遺產相比,日本的自然遺產僅僅只有4處,那是因為自然遺產必須符合自然美、特殊地形地質、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等四個條件之一
  • 「田園將蕪」,人類終將無所立足於自然之間
    明亡之後,陳洪綬有短暫的消沉,自號「悔遲」,但很快似乎看破興亡的政治騙局,又恢復他旺盛活潑的創作。我喜歡清人毛奇齡〈陳老蓮別傳〉說的故事,清朝入關,大軍南下,在浙江抓到陳洪綬,脅迫他畫畫,「刃迫之,不畫」,刀架在脖子上,不畫,但是「以酒與婦人誘之,畫。」
  • 「藝惠藏」王鏞、徐寒評張錄成的畫具有蒼茫之美,及博大的意境
    他的畫或者這種美和我們當代的一些畫家是有區別的。我經常講,在錄成的身上是流淌著胡人之血,他實際上流淌胡人之血,因此他的畫顯得剛烈,堅強甚至還有野性之美,它和我們柔弱的秀麗的這種美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我認為錄成的畫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比較博大的、蒼茫的,一種神秘的圖例。這種圖例我們從畫裡面可以讀出很多文化的意蘊。
  • 「展訊」馬修·戴·傑克遜 新風景畫
    「——馬修·戴·傑克遜喬空間與豪瑟沃斯榮幸呈現美國藝術家馬修·戴·傑克遜 (Matthew Day Jackson) 的展覽「新風景畫」 (New Landscape)。這是藝術家在中國的首次個展。傑克遜在花飾中 心周圍澆注了一種有毒的物質鉛,以此與花展現的美產生對比。此外,他在福米卡上用絲網印刷了原子彈雲的 照片,展現了他對核時代視覺影像的著迷,這些圖像亦出現在他的大量作品中。這種象徵主義在傑克遜的《1945年8月6日》系列畫作中最為常見,這些畫作由燒焦的木頭和融化的鉛組成, 描繪了世界各地不同城市和公共空間的俯瞰景觀。
  • 什麼是圓教的「自然」?
    「三緣斷故」就是前面的「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所以「菩提心生,生滅心滅」,是不是通教破相見真啊?那這裡是不是還是不究竟?《楞嚴經》就是破「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是不是生滅心滅了?在這個時候是一切相都破掉了。「而生其心」是不是「菩提心生」啊?所以這裡是不是生滅法呀?好好想,為什麼是開悟的楞嚴?
  • 飄動的「慕夏」畫作
    行走的「慕夏」,日本「慕夏展」周邊商品,攜手臺灣品牌+10加拾推出限定款襪子。阿爾豐斯慕夏(1860-1939)是新藝術派具代表性的捷克藝術家,他的作品有著魔幻華麗的視覺,獨樹一格。在玩心中融入慕夏優雅的襪子,2012年創立的臺灣襪子品牌+10加拾,擅長以幽默的視角、自由的想法製作襪子,臺灣的山、海、自然風景,乃至宇宙、音樂、日常物件等都是他們設計靈感的來源,每季產品的形象拍攝也都用心收納了臺灣有趣的日常風光。這次+10加拾與慕夏的合作,以慕夏代表作〈The Arts〉兩件作品《舞蹈》與《詩歌》為主題來設計。
  • 姐姐維納斯不「斷臂」,照樣「乘風破浪」站C位
    「斷臂維納斯」。因為在他眼中,畫中的主角不僅僅是維納斯,更是他愛慕一生的女神——西蒙內塔。在名為「虛榮之火」的焚燒運動中,他親手將自己的大量畫作投入大火,引起了世人的鄙夷,最終在孤獨貧苦中鬱鬱而終。但到了「檸檬精」波提切利的畫中,卻成了這幅鬼樣子。
  • 美到不可思議的手工棒棒糖-「飴細工」
    每次看到類似的作品,都覺得實在太過分,這麼美的食物讓人怎麼捨得吃下肚啊!
  • 青瓷之境:「技」與「美」的融合
    翡翠青瓷正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技」與「美」的結合。「原始青瓷」。作品的表面、內層雜以細小的各色「晶光」,閃閃發亮,沁人心脾。」重現,又從中融入自身思想,獨創了與之不同的「自然落灰上釉法」的翡翠青瓷藝術。
  • 「藝惠藏」潘文良詩書畫三絕,以書入畫,以詩入畫,詩意盎然
    潘文良是畫壇的一位新起之秀,詩書畫三絕,以書入畫,以詩入畫,賦予畫靈魂。潘文良詩境山水筆墨精到,空靈淡雅,詩意盎然,迥得真趣。潘文良的花鳥人物也刻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清新自然。十分鮮明的個性和時代氣息,畫面清雅脫俗,觀之令人難以忘懷,震撼靈魂深處。
  • DAY5 《我自是光亮》英文精讀
    you are exactly as you should be你正是自己本來的模樣Remember to love who you are記得愛自己and love you will see愛自己欣賞的一切【解析】1. conduit  [ˈkɑndɪt] 名詞,「管道
  • 知中·「山水」·山水之間,就是中國
    不同年代出生的人,大環境各有差異,因緣際會自然也各不同享。至於好壞?誰能說得清?園林美則美矣,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遊覽人數太多,作為觀光者很難靜下心來去體會造園者的心思,也浮躁到沒心情去回顧關於它的歷史。說是一無所獲有些過了,但終歸也只是到此一遊,走馬觀花了。而彼時並不知曉,蘇州園林的設計建造也同「山水」立意有關。
  • 「藝惠藏」山水畫寫生中,筆墨語言都是來自畫家對自然山水的探索
    天地之美寓於生命,真正的美必合乎自然造化,如山川草木蓬勃風茂,似物外生機充滿勃鬱,內存堅毅,質樸無華,超然大度。潘文良以墨為主點以淡綠,在傳統章法與布局下,橫豎有力的皴搽,給山石力能扛鼎的視覺感,點葉法寫出的幾棵松樹,有橫插蒼穹捨我其誰的氣勢,千巖競秀,妙筆神逸的山水氣韻生動,畫面布局的塊壘相間,彰顯自然的遠大寥廓。
  • 「藝惠藏」周尊聖其天山紅作品盡顯蒼茫之美、高古之美、陽剛之美
    是因為他有開闊的視野,還善於學習傳統,食古能化。中國的藝術之所以是中國的,就是要紮根於龐大的中華傳統文化之上,要來源於我們自己的血脈,這才是中國藝術,才是我們的主流文化價值觀。拋開中國傳統的世界觀,價值觀,為人觀,都不能稱之為中國藝術,更談不上真正的藝術而藝術,時代選擇了我們,我們要無愧於這個時代,時代造就了我們,我們要創造這個時代。
  • 隈研吾操刀「明治神宮博物館」,以禪意形式和自然共生存
    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運用他最令眾人所知的木材質設計,打造了明治神宮博物館,他使用融建築於自然的方式,使博物館非常巧妙地融入於整片林木中,消彌了建築和環境之間的界線,以清新又獨特的姿態讓觀光客們再度於朝聖清單中畫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