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坑殺13萬精兵的一部族,安史之亂藉口幫唐玄宗,卻趁機越過...

2020-12-21 騰訊網

公元661年,鐵勒九姓率精兵侵犯大唐邊境,李治命鄭仁泰為大將、薛仁貴為副將出徵迎敵。此戰唐軍異常神勇,單挑、正面軍團戰、伏擊謀劃全在敵方之上,最終唐軍完勝。然而薛仁貴卻做了一件與白起、項羽一樣心狠的事,下令坑殺抓到的鐵勒軍13萬精兵。

明明已經拿下敵人,薛仁貴為什麼要做這種天怒人怨的事?想要明白薛仁貴為什麼這麼做,先要明白「鐵勒九姓」到底是什麼。

鐵勒九姓是唐朝初期對蒙古高原北部九個遊牧民族的稱呼,九姓中以回鶻、僕固、同羅、拔野古這4個部族組成的「回紇」聯盟最大。之所以建立回紇,是因為隋朝時期北部的部族受突厥壓迫嚴重,為了反抗突厥才聯合。

公元646年,鐵勒九姓中的部分部族,協助大唐滅掉薛延陀政權,回鶻自稱「可汗」。回鶻這會和唐朝關係不錯,雖然自立為王,但接受大唐管制。後來突厥汗國再次崛起,鐵勒九姓盡歸突厥管轄。鐵勒九姓到了這會實際上已經發展出12部族(也有說13部族),不過始終沒有統一政權,最大勢力依舊是回紇。

突厥從貞觀年末一直到李治在位中期,與大唐之間有過多次衝突。西突厥一度被打到險些滅國,但分裂出來的部族,與大唐之間的矛盾依舊。公元657年,唐朝平定賀魯之後,在草原上重建各都護府,而後才趨於穩定。都護府雖然建立,但草原部族一直蠢蠢欲動。

(巔峰時,唐朝都護府勢力範圍)

公元661年,回紇首領婆閏去世,婆閏是親唐一派,因此回紇在他統治下,與唐朝關係極佳。大唐能平定草原各部建立都護府,也有回紇出大力幫忙的原因。但婆閏死後,繼位的比粟卻因不滿回紇頻繁被大唐調動,因此鼓動兵將叛亂,向唐朝施壓。

叛亂的並不是整個鐵勒九姓,而是以回紇聯盟為首的四部。平定不久的草原再次動亂,令唐朝高層大為惱怒,隨後便有鄭仁泰、薛仁貴出兵討伐。平叛是為了震懾住蠢蠢欲動的草原各部,薛仁貴的做法的確狠了一些,但效果很理想。

往後回紇以大唐為主,在安史之亂時,還有協助唐玄宗。不過回紇的目的並不是說的那麼美好,《漢唐史論集》、《隋唐史》等書籍中,也都有提到過回紇協助大唐的真正原因——利益交換。

(安史之亂,怎麼能怪到一個女人身上?楊玉環面對這場景時得有多絕望)

唐玄宗為了能讓回紇協助大唐平叛,提出「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唐玄宗只想拿回長安、洛陽的地,甚至為此不惜送出當地所有的人口、財富。回紇見利心動,然而回紇出兵帶來的破壞,比叛軍更加嚴重。

安史之亂雖然叛亂,但叛軍好歹還是唐人。回紇協助「收復」洛陽時,卻對燒殺搶掠毫無顧忌。雖然回紇下手更狠,但唐朝動亂,唐皇還不得不感謝他們。到了史思明叛變,唐代宗再次以優厚籌碼,讓回紇幫忙,而回紇再次給洛陽帶來重創。有記「大火數十天不滅」,興許有點誇張,但慘況如何也能想像。

另外回紇協助大唐,也是為了遏制吐蕃!吐蕃、大唐、回紇當時正好形成三分局面。吐蕃實力最強,唐朝、回紇任何一個獨自面對吐蕃都要敗。而吐蕃身處高地,回紇能上,但唐軍無法適應在吐蕃的戰鬥,因此又拿不下吐蕃,這就造成鼎立的局面。

回紇也想吃掉大唐,但是對大唐出手的話,吐蕃就是回紇對付不了的。正因為如此,安史之亂時,回紇沒選擇針對唐朝,反而派兵「幫忙」。雖然幫助大唐,但造成的破壞也不小,算是報了世仇?

.................................................................

黑熊精禮佛才成為唯一活著的本土妖精?鐵律不香嗎?黑熊精其實也有背景

古代沒有照相沒有指紋,犯人要逃,官府如何保證能抓住?不怕抓錯人?

東漢末年,一草原遊牧趁機入侵,曹操成功擊退袁紹後,隨手將其滅掉

相關焦點

  • 安史之亂歷時多久,安史之亂是誰平定的,安史之亂簡介
    唐朝曾經開創了"開元盛世","貞觀之治"一片盛唐景象,唐朝是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一場安史之亂,使得唐朝由盛轉衰,漸漸沒落。安史之亂是如何爆發的?最後安史之亂又是誰平定的?安史之亂簡介會為你一一揭曉。安史之亂簡介唐朝後期,由於承平日久,國家無事唐玄宗喪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政治癒加腐敗。唐玄宗更耽於享樂,寵幸楊貴妃。
  • 楊國忠死前的一句話,使唐玄宗明白安史之亂本可以不發生
    楊國忠死前的一句話,使唐玄宗明白安史之亂本可以不發生 | 文 三隻眼讀史安祿山和楊國忠一向不和,每當兩人在朝堂前的龍尾道上相遇時,彼此都要向對方怒目而視,都不肯低頭。歷史上都說楊國忠靠著楊貴妃的裙帶關係,才有機會玩弄權術,把持朝政。
  • 唐玄宗執政時發生安史之亂,為何唐朝仍存活了150年
    在唐朝時期,還出現了貞觀之治以及開元盛世,這樣的局面使得唐朝達到了一個頂峰。然而到了唐玄宗晚期,卻發生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一場爭奪唐朝統治權的戰爭,由安祿山和史思明共同發動。當初的安史之亂爆發後,使得唐朝政權開始逐漸分裂。慢慢地,唐朝也就從此進入了由盛轉衰的局面。即便在這樣的狀況下,為何唐朝仍能夠存活了150年?
  • 「白袍小將」薛仁貴,盛唐一代梟雄,坑殺13萬俘虜成為一生的汙點
    「白袍戰將」薛仁貴,盛唐一代梟雄,坑殺13萬俘虜成為一生的汙點中華五千多年的歷史中湧現了許多千古傳奇人物,直到今天還在被人們津津樂道;其中不乏英勇名將的故事,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位傳奇將軍——薛仁貴,關於他的典故可是不勝枚舉,比如「良策息幹戈
  • 唐玄宗:高力士在身邊,睡覺才能安穩,安史之亂後,宦官「飄了」
    想必不少讀過歷史的觀眾朋友們應該都非常的熟悉唐朝,唐朝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繁盛的一個朝代,但是這樣一個強大的王朝卻因為安史之亂而開始走向衰落。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亂後也過起了自己安逸的晚年生活,對於朝廷中的大小事物,大多都交給了身邊的宦官來處理,這也導致了宦官開始登上唐朝的政治舞臺。說起在歷史上宦官專權的起源,並不是在唐朝,早在漢朝時期,就已經開始出現宦官主管朝政的局面,特別是在東漢末年的時期,宦官專權可以說是達到了一個集中的程度。
  • 安史之亂時被唐玄宗錯殺的名將
    三,才能顯露達奚部落背叛唐朝,唐玄宗命安西四鎮節度使夫蒙靈察討伐。夫蒙靈察派高仙芝出擊,高仙芝率軍大敗達奚部落。封常清私下草擬捷報,將此戰的地理地貌,兩軍實力,用兵謀略詳細記錄下來,十分周密。高仙芝看了十分驚訝。
  • 坑殺異族13萬,屠夫薛仁貴為何深受朝鮮人愛戴
    金山之戰唐軍不足萬人的部隊,對抗號稱20萬的高句麗大軍,你李勣又在哪裡?薛仁貴以2000人殺退扶餘川高句麗軍10萬的時候,你李勣在哪裡?結果等到薛仁貴靠著兩三千人把高句麗整個鴨綠江以北的戰區打個稀爛,李勣趁機打援擴大戰果,攻破鴨綠江防線。在薛仁貴合圍平壤的時候,李勣又冒出來了……  再說說所謂的坑殺鐵勒人十三萬。
  • 唐玄宗,開創了開元盛世,但因奢靡造成了安史之亂?
    唐玄宗,開創了開元盛世,但因奢靡造成了安史之亂?大家好,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能坐上皇位是真的不容易,他剛生下時的侯正趕上唐朝事多的時候。這個時期是由武則天一手把控著,在一年之前的他的伯父李顯被她的祖母也就是武則天給廢掉了皇位,而且還被趕到了別出去。
  • 薛仁貴是大唐一代戰神,他的孫子為何當了叛國賊?
    六月,高句麗名將高延壽,高惠真率二十五萬大軍抵禦唐軍,薛仁貴身穿白馬,衝鋒陷陣,高句麗軍隊見之大驚,唐軍趁機掩殺,此役又殲敵兩萬餘人。李世民召見了薛仁貴,賜他兩匹馬,四十匹絹,十個僕人,並升其為遊擊將軍,薛仁貴一戰直接從一個士卒變成了將軍。
  • 安史之亂對唐朝文壇有多大影響?當時最牛的幾個詩人都在幹什麼?
    唐朝天寶十四載,安祿山以擔心國家安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於範陽起兵,安史之亂就此爆發。次年叛軍攻破長安,唐玄宗逃至馬嵬驛,太子李亨暗中聯繫陳玄禮,殺了楊國忠,並逼唐玄宗處死楊貴妃。763年,歷時七年有餘的安史之亂終於結束。安史之亂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也對唐朝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那麼安史之亂對唐朝的文壇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了解一下當時的著名詩人都在做什麼就知道了。
  • 不只是戰神白起,大唐薛仁貴也當過人屠,坑殺十三萬鐵勒人
    一、長平之戰是我國歷史上焦躁的大興殲滅戰,春秋戰國時期,勢力最為壯大的秦趙兩國大戰,趙國大敗,四十萬的趙國降兵被秦軍活埋了,而這場大戰的指揮者和坑殺命令的下達者正是聲名顯赫的戰神白起。
  • 安史之亂為何算在了楊貴妃頭上?
    公元七百五十六年6月13日黎明時分,唐玄宗和楊貴妃、楊國忠等人在3000禁軍的保衛下逃出了長安城,在逃亡的隊伍經過縣城的時候,由於縣令早就逃跑了,所以沒有人招待皇帝,妃子們只好餓著肚子。
  • 大唐盛世的轉折點——安史之亂(五):叛亂雖平,盛唐不再
    唐玄宗父子都非常清楚,這些都是一種政治上的表演,此時的父子之情遠遠比不上政治利益。至此,歷時七年零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終於結束。安史之亂的爆發打破了唐朝盛世的輝煌,唐朝過去經濟上的繁榮,政治上的安定以及文化上的進步,都被安史之亂所打破。而且安史之亂平定以後還留了一個禍根,這個禍根導致了藩鎮割據,也給民眾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就在安史之亂被徹底平定的6個月前,這場戰亂的第一主角唐玄宗李隆基在鬱鬱寡歡中離世。這個將大唐推上盛世巔峰,又親手把他推入深淵的帝王,最終也未能看到李唐天下復歸太平的那一天。
  • 安史之亂誰的責任最大,潼關慘敗哥舒翰有多少責任?
    安史之亂因為蕃鎮權力太重,致大唐由盛而衰,是李世民的安邊失策,或是唐玄宗的大意,或是李林甫的專權,或是楊國忠的無能?到底是誰的責任?答:首先一點,關於安史之亂能不能避免的問題,可以這樣概括:它難以避免,但是完全有機會提前平定。
  • 從諸葛亮北伐和安史之亂看劍門關,為什麼它是川東北的蜀道雄關?
    ,迎來的卻是給予了唐朝統治最沉重打擊的安史之亂。唐玄宗天寶14年,安祿山打著討伐奸臣楊國忠的名義,在河北起兵,安史之亂正式拉開序幕。安祿山自河北範陽起兵,迅速席捲河北中原地區,所過之處,各州縣紛紛響應。可見,唐玄宗晚期執政已到了如何昏聵的地步。
  • 安史之亂一史思明被殺臨泉驛(上)
    這是唐朝大詩人李白正在廬山隱居,突然聽說爆發安史之亂以致洛陽淪的消息後非常悲痛,寫下流傳千古的《古風》。(一)史思明之死天寶十四年(755年)底,正當唐玄宗自我陶醉於自己開創的「開元盛世」、驕奢淫逸、坐享太平的時候,忽聞「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身兼範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趁唐朝內部腐敗不堪,聯合同羅、契丹、突厥等北方少數民族組成20萬大軍,以「優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範陽起兵。
  • 安史之亂中,陳玄禮逼殺楊貴妃,唐玄宗為何沒有殺他?
    唐玄宗李隆基和乾隆一樣,都是個幸運兒,充分繼承前代帝王的基業,沒有花費太多的力氣就開創了盛世的局面。天寶十五年,安史之亂爆發,,大唐陷入了開國以來最嚴重的動亂時期。唐玄宗帶著楊貴妃一路逃亡,當他們逃到了馬嵬坡的時候,唐玄宗一生的最痛苦的時期來了,他的心腹大將陳玄禮背叛了他,逼殺了楊貴妃,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 毀譽不一 薛仁貴
    兩家後來還演繹了一段「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話,薛仁貴平遼立大功,被封「平遼王」,富貴榮華之時,王茂生送了兩壇清水給他,薛仁貴絲毫不嫌棄,當眾喝下三碗清水,並與手下人說:「我知道王兄弟貧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
  • 大唐名將薛仁貴一生經歷是怎樣的?有多少子女,後代如何?
    在此戰中,薛仁貴非常勇猛,一戰成名,尤其是在攻打安市城的時候。史載:「會有雷電,龍門人薛仁貴著奇服,大呼陷陳,所向無敵。」當時李世民也在場,自然看到了衝鋒陷陣的薛仁貴,正因為如此,薛仁貴才從士兵中脫穎而出,成為遊擊將軍,李世民更是在回師的途中對薛仁貴說:「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 每天一個小故事「安史之亂」
    三百多斤重的安祿山,肚子都快垂到膝蓋了,平時走路都要靠肩膀抬起身子才能移開腳步,他這一跳可真是拿自己的生命來取悅熱愛文娛活動的唐玄宗啊!安祿山在殿前哄得唐玄宗龍顏大悅,隔天,安祿山再次出現在後宮。它肥碩的身軀被一個大襁褓包裹著,像一隻巨大的粽子。見一群宮女嬉笑著將安祿山擁上一輛彩轎,旁邊有一個錦衣玉帶,體態豐腴的女子笑得枝葉亂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