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61年,鐵勒九姓率精兵侵犯大唐邊境,李治命鄭仁泰為大將、薛仁貴為副將出徵迎敵。此戰唐軍異常神勇,單挑、正面軍團戰、伏擊謀劃全在敵方之上,最終唐軍完勝。然而薛仁貴卻做了一件與白起、項羽一樣心狠的事,下令坑殺抓到的鐵勒軍13萬精兵。
明明已經拿下敵人,薛仁貴為什麼要做這種天怒人怨的事?想要明白薛仁貴為什麼這麼做,先要明白「鐵勒九姓」到底是什麼。
鐵勒九姓是唐朝初期對蒙古高原北部九個遊牧民族的稱呼,九姓中以回鶻、僕固、同羅、拔野古這4個部族組成的「回紇」聯盟最大。之所以建立回紇,是因為隋朝時期北部的部族受突厥壓迫嚴重,為了反抗突厥才聯合。
公元646年,鐵勒九姓中的部分部族,協助大唐滅掉薛延陀政權,回鶻自稱「可汗」。回鶻這會和唐朝關係不錯,雖然自立為王,但接受大唐管制。後來突厥汗國再次崛起,鐵勒九姓盡歸突厥管轄。鐵勒九姓到了這會實際上已經發展出12部族(也有說13部族),不過始終沒有統一政權,最大勢力依舊是回紇。
突厥從貞觀年末一直到李治在位中期,與大唐之間有過多次衝突。西突厥一度被打到險些滅國,但分裂出來的部族,與大唐之間的矛盾依舊。公元657年,唐朝平定賀魯之後,在草原上重建各都護府,而後才趨於穩定。都護府雖然建立,但草原部族一直蠢蠢欲動。
(巔峰時,唐朝都護府勢力範圍)
公元661年,回紇首領婆閏去世,婆閏是親唐一派,因此回紇在他統治下,與唐朝關係極佳。大唐能平定草原各部建立都護府,也有回紇出大力幫忙的原因。但婆閏死後,繼位的比粟卻因不滿回紇頻繁被大唐調動,因此鼓動兵將叛亂,向唐朝施壓。
叛亂的並不是整個鐵勒九姓,而是以回紇聯盟為首的四部。平定不久的草原再次動亂,令唐朝高層大為惱怒,隨後便有鄭仁泰、薛仁貴出兵討伐。平叛是為了震懾住蠢蠢欲動的草原各部,薛仁貴的做法的確狠了一些,但效果很理想。
往後回紇以大唐為主,在安史之亂時,還有協助唐玄宗。不過回紇的目的並不是說的那麼美好,《漢唐史論集》、《隋唐史》等書籍中,也都有提到過回紇協助大唐的真正原因——利益交換。
(安史之亂,怎麼能怪到一個女人身上?楊玉環面對這場景時得有多絕望)
唐玄宗為了能讓回紇協助大唐平叛,提出「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唐玄宗只想拿回長安、洛陽的地,甚至為此不惜送出當地所有的人口、財富。回紇見利心動,然而回紇出兵帶來的破壞,比叛軍更加嚴重。
安史之亂雖然叛亂,但叛軍好歹還是唐人。回紇協助「收復」洛陽時,卻對燒殺搶掠毫無顧忌。雖然回紇下手更狠,但唐朝動亂,唐皇還不得不感謝他們。到了史思明叛變,唐代宗再次以優厚籌碼,讓回紇幫忙,而回紇再次給洛陽帶來重創。有記「大火數十天不滅」,興許有點誇張,但慘況如何也能想像。
另外回紇協助大唐,也是為了遏制吐蕃!吐蕃、大唐、回紇當時正好形成三分局面。吐蕃實力最強,唐朝、回紇任何一個獨自面對吐蕃都要敗。而吐蕃身處高地,回紇能上,但唐軍無法適應在吐蕃的戰鬥,因此又拿不下吐蕃,這就造成鼎立的局面。
回紇也想吃掉大唐,但是對大唐出手的話,吐蕃就是回紇對付不了的。正因為如此,安史之亂時,回紇沒選擇針對唐朝,反而派兵「幫忙」。雖然幫助大唐,但造成的破壞也不小,算是報了世仇?
.................................................................
黑熊精禮佛才成為唯一活著的本土妖精?鐵律不香嗎?黑熊精其實也有背景
古代沒有照相沒有指紋,犯人要逃,官府如何保證能抓住?不怕抓錯人?
東漢末年,一草原遊牧趁機入侵,曹操成功擊退袁紹後,隨手將其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