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送紅軍》曲作者身份隱瞞40年 "違令"成就經典

2020-12-08 中國新聞網

本報記者 李洋

  今晚,大型情景經典音樂舞蹈演出《紅軍哥哥回來了》將在國家大劇院落下帷幕。在這場演出中,最受歡迎的節目當屬歌曲《十送紅軍》。這是一首家喻戶曉的歌曲,半個世紀以來一直傳唱不衰;但是自其創作問世後的整整40年裡,人們一直誤認為這是一首純粹的民歌。對於如今已83歲高齡的曲作者朱正本來說,正是因為這樣一個頗有些傳奇意味的誤會,才使得他的藝術人生格外與眾不同。

  為了採訪朱正本老先生,幾經輾轉託人帶話,才終於和他取得了聯繫。朱老幾乎不參加社會活動,就連他在空政文工團的一些老同事,也都和他聯繫不上。「現在很少出門,不方便。」朱老解釋說,1949年參軍後,他參加了「進軍大西南」的行動,讓得過骨髓炎的左腿吃了不少苦頭,連累得他現在已無法正常行走。另外,1977至1978年間,他參與創排歌劇《江姐》和《憶娘》時,由於過度勞累,右眼幾近失明,左眼也只剩下0.2的視力。

  雖說身體不太方便,但老人的思維卻十分敏捷。一提起《十送紅軍》這首歌曲,他便娓娓道出其中的故事。

  「急救章」搶出一首名曲

  《十送紅軍》的誕生,源自一次特殊的緊急任務——創作《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這臺演出後來被周恩來總理稱為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前創篇」,其中的許多作品都被收入進《東方紅》之中。而提出創作這臺演出的,則是當時的空軍司令劉亞樓。

  朱老回憶說,1960年,劉亞樓出訪朝鮮期間欣賞了大型歌舞史詩《三千裡江山》。3000名朝鮮戰士氣勢磅礴的表演,讓這位儒將眼前一亮,第二年他便給空政文工團總團副團長張雙虎布置了一個任務:三個月內創作一臺革命歷史歌曲晚會。時間緊迫不說,劉亞樓還提出了一道「禁令」:一定要採集革命歷史歌曲,而不要新創作。

  接到這個任務後,空政文工團立刻行動起來。當時文工團創作室的張士燮、朱正本、姚學誠、陳杰被派分頭負責文字、音樂、舞蹈的創作。為了收集到足夠多紅軍時期歌曲,劉亞樓還親自動員老紅軍、老幹部們到文工團來「獻歌」。可是,儘管大家廣為搜集素材,但在再現紅軍告別蘇區開始長徵的主題時,卻找不到一首合適的歌曲來表達根據地人民送別紅軍的不舍之情。

  「不管劉司令的禁令了,創作一首吧。」幾位創作者的大膽之舉,便成就了後來的這首《十送紅軍》。

  怕絮煩,「十送」少「四送」

  巧合的是,接到那次創編任務之前,幾位創作者曾分頭去過江西採風。根據當時對根據地赤衛隊隊員、工農會代表、紅軍老戰士等採訪得來的素材,張士燮很快便交出了歌詞:「一送紅軍下了山,秋風細雨纏綿綿。山間野鹿聲聲哀號,樹樹梧桐葉落完。問一聲親人紅軍啊,幾時人馬再回山……」

  對於今天的觀眾來說,《十送紅軍》的歌詞中,只有一、三、五、七、九、十「六送」的內容,為何會少了「四送」,卻是個不解之謎。其實,張士燮確實只寫了「六送」。據朱老回憶,當年張士燮曾說過,如果真的寫「十送」就太「絮煩」了。事實上,儘管少了「四送」,但這首歌要想完整唱下來,仍要近15分鐘。也正是因為歌曲太長的緣故,後來創編《東方紅》時,幾次想要收錄這首歌,最終卻只得放棄。

  當時,張士燮和朱老同住在位於燈市口的空政文工團宿舍樓3層,一寫完詞,張士燮就直奔朱老的房間,讓他譜曲。「我一看那詞,就非常感動。」朱老說,當時他腦海裡立刻閃現出江西採風時得來的一首民歌的旋律。這首民歌名為《長歌》,又叫《送郎調》,是贛南採茶戲裡的曲調。幾乎是一氣呵成,不到一個小時,朱正本就完成了譜曲,因為太過投入,在譜到「千軍萬馬江畔站,十萬百姓淚汪汪」時,他一度落下眼淚。

  第二天,歌曲拿到團裡排練,大家一唱就非常喜歡,從此便傳唱開了。不過,朱老坦言自己還是有幾分遺憾:「當年我沒想到這首歌后來會唱50年,也沒仔細打磨,後來一唱就流行了,我也沒法改了。」

  不吭聲,沉默整整四十年

  1961年建軍節,《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在中山公園音樂堂正式公演,《十送紅軍》一炮而紅。「散場時就有很多觀眾邊走邊哼唱著《十送紅軍》。」朱正本記得,後來文工團還應觀眾要求,把《十送紅軍》的詞曲都印在了演出說明書上。同年底,這臺節目又在上海連演40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每周一歌》等欄目裡反覆播放《十送紅軍》,各大報紙雜誌也爭相刊登這首歌的詞曲。《十送紅軍》從此傳遍大江南北。

  在整臺節目中,劉亞樓尤其喜歡《十送紅軍》,人前人後時常念叨,「別人唱快一點兒他都不願意,生怕唱快了人家就聽不清楚歌詞。」朱老說,很多老首長也都非常喜歡這支歌,甚至會經常出來「捍衛」它。比如,曾經有人提出「三送紅軍到拿山,山上包穀金燦燦」寫得不對,說那地方沒有包穀,蕭華將軍就站出來說,「江西有包穀,我就在那兒吃過。」

  不過,直到劉亞樓去世,他也不知道《十送紅軍》是首「違令」歌曲。因為當初這首歌的署名是「張士燮、朱正本收集整理」。此後每次聽到有人提這是首整理作品時,兩位作者也都不吭聲。直到2001年,電視劇《長徵》在央視播出,片尾曲便是《十送紅軍》,使得該曲再次廣為傳唱。在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的建議下,電視劇的片尾字幕表裡出現了「歌曲《十送紅軍》張士燮編詞,朱正本編曲」的字樣,這才把沉默了40年的兩位作者推上前臺。

  十餘國家至今仍在傳唱

  採訪時,朱老恰好收到了音著協寄來的版權費清單。「以前,劉亞樓司令常到團裡來說,『我們的《十送紅軍》已經傳到國外去了。』這幾年我通過音著協寄來的版權使用清單才知道,原來真的有很多國家都引用過這首歌。」朱正本說,2009年起,他已經接到過俄、美、英、日、意、法、荷等十餘個國家寄來的版權使用費。雖然錢不算多,但卻都列得詳詳細細,這讓他體會到了身為作者的榮譽和快樂。

  儘管朱老身體欠佳,但他的音樂創作卻從未中斷。他笑著說,自己一生創作過的覺得還拿得出手的歌曲有兩百多首,大多是在部隊中傳唱,其中還有很多是他在1984年退休後創作的歌曲。香港回歸、澳門回歸、新世紀到來……在自己一生所經歷的每個重要歷史時刻,他都在用音樂抒發情懷。

  本報記者 李繼輝攝

  歌頌,以時代的名義

  偉大的時代,孕育著偉大的文藝作品;偉大的文藝作品,也往往反映和記錄著偉大的時代。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一大批優秀的文藝作品和精彩的文化活動正呈獻於首都的舞臺上。這其中,有膾炙人口的紅色經典,有別具特色的時代新作,有對宏大歷史的莊嚴重現,有對久遠記憶的史海鉤沉。

  歷史是如此厚重。即使是在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之中,也依然沉澱著鮮為人知的故事。這些故事的內涵豐富而深沉,既有對崢嶸歲月的回憶和對逝去先輩的緬懷,又有藝術家們澎湃的創作激情,以及他們對滄桑往事的冷靜審視。而對當今的觀眾來說,這些故事更具有時代的意義,那是一股打動人心的力量,促使人們去思考歷史,直面未來。

  從今天起,本版推出《歌頌——紅色文藝裡的人和事》欄目,走入歷史,走向幕後,走近創作者,聆聽他們講述不為人知的創作經歷,重溫那些偉大作品帶給人們的感動,發掘一個偉大時代賜予後人的文化財富。

  經典記憶

  搞音樂是工作需要

  從20歲參軍到現在,朱正本創作的好歌有兩百多首。一輩子都在寫歌,他卻說這是個意外,「完全出於工作需要」。1949年7月,朱正本參軍,並隨二野部隊進軍大西南,扛著步槍,背著鹽筒、米袋,用兩條腿走了8000多裡路。因為會吹笛子,本來喜歡寫文章的朱正本常被安排教戰士們唱歌,很快,二野軍政大學三分校二總隊成立文藝隊,他成了第一批文藝戰士。從此走上了音樂道路。後來,朱正本隨部隊到了空軍,又被調到空政文工團創作室,獲得了系統的學習,才有了今天的《十送紅軍》、《銀球飛舞花盛開》、《飛行員進行曲》等廣為流傳的歌曲。

相關焦點

  • 《十送紅軍》傳唱半世紀 曲作者身份隱瞞四十年
    在這場演出中,最受歡迎的節目當屬歌曲《十送紅軍》。這是一首家喻戶曉的歌曲,半個世紀以來一直傳唱不衰;但是自其創作問世後的整整40年裡,人們一直誤認為這是一首純粹的民歌。對於如今已83歲高齡的曲作者朱正本來說,正是因為這樣一個頗有些傳奇意味的誤會,才使得他的藝術人生格外與眾不同。  為了採訪朱正本老先生,幾經輾轉託人帶話,才終於和他取得了聯繫。
  • 《十送紅軍》創作溯源:曲作者僅用一小時譜成
    誕生 1961年「急就章」中搶出的經典  曲作者一小時譜成,動情處一度落淚  《十送紅軍》在全國有多個版本,流傳最廣、最為人熟知的,是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電視劇《長徵》片尾曲。前不久,83歲曲作者朱正本先生接受《北京日報》採訪時,回顧了《十送紅軍》「急就章」誕生故事:  1960年,當時的空軍司令劉亞樓出訪朝鮮欣賞了大型歌舞史詩《三千裡江山》。3000名戰士氣勢磅礴的表演讓他眼前一亮,第二年給空政文工團下了緊急任務:三月內創作一臺革命歷史歌曲晚會——晚會後來也被周恩來總理稱為《東方紅》「前創篇」!
  • 《十送紅軍》非革命民歌 曲作者透露創作內幕
    電視連續劇《長徵》的片尾吟唱的《十送紅軍》給人留下生動而深刻印象。但直到7月3日,劇中才恢復了歌作者朱正本的署名。此歌很容易被認為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而事實上它卻是一首編創歌曲。近日,作者朱正本向媒體介紹了《十送紅軍》的創作經過:  「1960年春,我們空政文工團幾位創作人員到江西採風。
  • 《十送紅軍》在張家界永定區湘鄂川黔蘇維埃舊址唱響 經典紅色文化...
    人民網張家界10月17日電 「一送紅軍下南山,秋風細雨撲面寒,樹樹梧桐葉落完,紅軍幾時再回山?二送紅軍大路旁,紅漆桌子路邊放。桌上擺著送行酒,祝願紅軍打勝仗。三送紅軍上大道,鑼兒無聲鼓不敲。雙雙拉著長繭手,心藏黃連臉在笑。四送紅軍過高山,山山包穀金燦燦。
  • 紅色經典歌曲《十送紅軍》背後感人的故事,奇怪的文字又隱藏著什麼...
    紅色經典歌曲《十送紅軍》是小編最喜歡的歌曲,百聽不厭,而且每次聽起來都會激動不已,感覺當年紅軍為了解放勞苦大眾真的很不容易,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為打破一個舊社會營造一個新社會,前赴後繼,流盡了鮮血,每每想起他們,都感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 紅色經典歌曲《十送紅軍》吉他彈唱譜分享(附示範視頻連結)
    《十送紅軍》是一首紅色經典歌曲,由張士燮填詞、朱正本譜曲,曲調與素材均是取自於我國的地方民間歌謠,歌詞內容講述的則是當年紅四方面軍撤離川陝蘇區時的情景。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演唱過這首《十送紅軍》,還有龔玥、刀郎/雲朵、黑鴨子組合等眾多歌手也都曾翻唱過它。我個人比較喜歡聽的是刀郎與雲朵共同演唱的《十送紅軍》,尤其是歌曲的編配風格與眾不同,它以民謠吉他伴奏為主,加入右手的拍弦技巧,形成了比較有現代感的節奏,使得這首經典老歌煥發出新的光彩。
  • 《十送紅軍》為何只唱「六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徵。提起「長徵」,避不開那一首飽含軍民魚水情的《十送紅軍》。《十送紅軍》為何只唱「六送」現在,我們聽到的《十送紅軍》,是經過詞作家張士燮和作曲家朱正本等搜集整理而後加工編創的作品。這是江西省于都縣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館內展示的紅軍夜渡於都河的場景(2016年8月11日攝)。
  • 《十送紅軍》「身世」探源:姓「陝」還是姓「贛」?
    資料圖片 今年6月,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徵80周年而創作的電視劇《十送紅軍》在央視熱播,同名歌曲《十送紅軍》再度引發關注。 13年前,也就是2001年6月,電視劇《長徵》曾將《十送紅軍》作為貫穿全劇的音樂主旋律,使這首老歌重煥青春,同時也引發了著作權的爭議。尤其在作曲方面,兩位藝術家一度對簿公堂,最終由法院給了它一個曲調方面的「身份證」。
  • 十送紅軍歌詞龔玥版本一覽 紅色經典創新演繹
    十送紅軍是龔玥主唱的一首歌,收錄於專輯《民歌紅》。歌詞一送(裡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秋雨(裡格)綿綿,(介支個)秋風寒.樹樹(裡格)梧桐,葉落盡,愁緒(裡格)萬千,壓在心間,問一聲親人,紅軍啊,幾時(裡格)人馬,(介支個)再回山.三送(裡格)紅軍,(介支個)到拿山,山上(裡格)包穀,(介支個)金燦燦,包穀種子(介支個)紅軍種,包穀棒棒,咱們窮人搬,緊緊拉住紅軍手,紅軍啊,灑下的種子,(介支個)紅了天.七送(裡格)紅軍,(介支個)五鬥江,江上(
  • 我想找《十送紅軍》歌詞
    問:前不久,我在書店看到《十送紅軍》的歌詞。我想把它抄下來,店員不準。我喜歡這首歌,貴報能刊登它的歌詞嗎?(湖南懷化 楊石求 76歲)編輯回答:《十送紅軍》歌詞如下:一送紅軍下南山,秋風細雨撲面寒,樹樹梧桐葉落完,紅軍幾時再回山?
  • 國慶歌曲:《十送紅軍》創作背景及賞析
    創作背景  歌曲十送紅軍作為電視連續劇《長徵》插曲、片尾曲,其悠揚而悽婉的歌聲,給人們留下難忘的印象。但直到2001年7月3日,劇中才恢復了歌曲作者朱正本的署名。此歌很容易被認為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而事實上它卻是一首編創歌曲。在《長徵》播出後,作者朱正本向媒體介紹了《十送紅軍》的創作經過。  「1960年春,我們空政文工團幾位創作人員到江西採風。
  • 江陰市公安局歌舞演繹《十送紅軍》
    江陰市公安局歌舞演繹《十送紅軍》 2019-09-05 07:4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十送紅軍》清秀女軍醫被贊「戰地女神」
    日前,由小馬奔騰出品,著名編劇李修文執筆導演毛衛寧執導,戰爭史詩巨製《十送紅軍》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劇中雲集佟大為、湯晶媚、劉威等實力派演員。該劇首播便引發好評如潮。劇中湯晶媚首次挑戰出演戰地女神軍醫徐瑞秋,雅致淡然的女紅軍形象被網友贊為「紅軍版靜秋」。
  • 大提琴獨奏《十送紅軍》演奏:李拉
    大提琴獨奏《十送紅軍》演奏:李拉 藝術家的眼睛,可以看到高於現實的東西,他的作品就是喚起人們的想像。出生於2002年的 李拉,被稱為「琴弦上的精靈」,也是被多位音樂大師讚譽有加的大提琴天才少女。自2012年起,李拉先後在克羅埃西亞揚尼格洛青少年國際大提琴比賽、法國巴黎富勒姆國際音樂比賽中展露頭角,摘得冠軍。2014年,李拉的突出表現更令人矚目,她在第八屆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大提琴組中拔得頭籌,創下了歷屆大賽冠軍獲得者的最小年齡紀錄。
  • 《十送紅軍》情意深 江西合唱隊亮相央視獲好評
    江西文明網9月7日南昌訊(記者 黃熹) 由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文化部、廣電總局等10部委主辦的「愛國歌曲大家唱」展演晚會9月4日晚在中央電視臺舉行,代表江西省參演的江西師大師生合唱團演唱了經典紅色歌曲
  • 《我的祖國》、《瀏陽河》、《十送紅軍》……費玉清唱過的紅歌
    《太湖美》、《九九豔陽天》、《走天涯》、《十送紅軍》,以及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小哥費玉清都唱過。巜十送紅軍一送(裡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沒看過費玉清先生個人演唱會的人,可能不知道小哥個人演唱會是什麼樣子,也許想當然地認為:不就是演唱會嗎,請幾個嘉賓駐唱,中途換幾次衣服,造型越新奇越好。歌星在前面臺上唱,粉絲在臺下歇斯底裡地喊,音樂聲、歌聲、喊叫聲,閃爍耀眼的燈光晃悠著匯成一個喧鬧的海洋。有啥可稀奇的,開演唱會的不都這樣嗎?
  • [大眾日報] 寒秋依依送紅軍
    記者 房賢剛 報導    由於「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至1934年10月,中央紅軍歷時一年的第五次反「圍剿」失敗。1934年10月10日,中央紅軍開始向離瑞金80公裡的于都縣集結。10月17日起,紅軍從十個渡口渡過於都河,開始偉大的長徵。日前記者奔赴江西,探訪中央紅軍長徵的起始。
  • 曾只是四野12縱隊的一個班長 後作《十送紅軍》傳遍神州 人人會唱
    說起《十送紅軍》,老一輩的人肯定都不會陌生,新一輩的8090肯定也都聽過,這首歌當時可謂是傳遍神州,人口皆會唱兩句。但是這首歌這麼有名,它的作者相信大多數人都比較陌生,也不一定知道這首歌背後的故事。今天就來講講這首歌和作者背後的故事。
  • 40首紅色經典歌曲 貫穿「紅太陽」演唱會
    北京青年報訊 前晚,由中國煤礦文工團創排的「紅太陽」紅色經典演唱會在民族宮大劇院登場,40多首紅色經典曲目分五個篇章呈現給觀眾。今晚,演唱會將繼續上演。  《十送紅軍》、《南泥灣》、《洗衣歌》、《映山紅》、《火車向著韶山跑》等曲目貫穿戰士篇、工農篇、民族篇、電影篇、繼承篇。
  • 【執行動態】隱瞞身份欲躲避執行 伎倆被識破主動履行
    【執行動態】隱瞞身份欲躲避執行 伎倆被識破主動履行 2020-12-11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