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學院三下鄉遍訪通道民歌 學習與傳承優秀民族音樂文化

2020-12-14 紅網

長沙學院音樂學院暑期三下鄉「南楚韻、通道紅」團隊在通道侗族自治縣進行民歌採風系列活動。

紅網時刻7月31日訊(通訊員 賀輝)7月下旬,長沙學院音樂學院暑期三下鄉「南楚韻、通道紅」團隊在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進行了為期10天的民歌採風系列活動。由9名學生、4名教師組成的隊伍,每天頂著烈日、翻山越嶺、走村過戶,足跡遍及通道縣8個鄉鎮、12個村寨,輾轉路程達800多公裡。

在懷化市文廣新局、通道縣委縣政府、縣旅發委、團縣委等機關的大力支持下,採風活動得以多方位、多層次、順利、有序地開展,收穫了良好的活動效果與社會效應。

探訪非遺傳承人,認真記錄、整理與學習

7月15日—21日,師生們先後造訪了侗族琵琶歌、牛腿琴歌、喉路歌、侗族大歌、花苗山歌、四裡侗山歌、?礁琛⒏滷?降確且糯?腥耍?私飧髏窀柚擲嗟牟??敕⒄骨榭觶?莆掌湟衾址綹裼胙莩?氐恪Mü?鎏?竇湟杖說難莩??浞衷擻靡衾盅ёㄒ鄧?В?晗訃鍬加胝?碭棖?柿稀

此外,師生們潛心向民間藝人求教,學習他們演唱的語言、風格、潤腔與方法。

共赴「六月六歌會」,全面接觸、交流與互動

7月18日,一年一度的「三省坡·六月六」民族歌會在通道縣獨坡鄉木瓜村舉辦,吸引了湘桂黔三省(區)近萬名各族群眾和遊客觀看。長沙學院師生全程參與了本次歌會,在通道縣旅發委龍國忠主任的陪同下,觀看與記錄演出盛況,並與演員們深度交流與互動,全面了解通道侗族、苗族的民歌類型、特點,關注民歌傳承與民間藝人的生存現狀。

參與志願服務,關愛留守兒童

7月21日,由通道團縣委主辦的「青年之聲,情暖童心」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服務活動在通道縣豐和山莊舉行。長沙學院音樂學院師生與侗族大歌傳承人吳煥英一道參與了本次活動。吳煥英教孩子們唱侗族大歌,長沙學院師生教孩子們唱漢族藝術歌曲,並與留守孩子們熱情互動,現場氣氛融洽,活動效果顯著。

參觀紅色紀念館,重拾歷史記憶

7月22日,長沙學院師生們前往通道縣縣溪鎮,參觀了通道轉兵的歷史真跡恭城書院,以及通道轉兵紀念館。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實地體會、詳細了解,追憶歷史,緬懷歷史。在通道縣文化館音樂專幹彭萬德的傾情陪同下,師生們就通道轉兵歷史事件與通道侗族音樂的結合進行專門探討,意欲根據本次採風的音樂成果,催生、改編、創作與通道轉兵歷史事件相關的紅色歌謠。

關注民間音樂的傳承

7月23—24日,長沙學院師生們先後在通道縣圖書館、縣文化館展開調研。查閱與學習通道縣歷史、民族、教育與民間音樂相關的書籍、文獻;聽通道縣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潘啟斌講「通道花苗山歌」;並跟通道縣圖書館、縣文化館領導親切座談,探討通道侗族、苗族民歌的特色、現狀與傳承之道。長沙學院音樂學院暑期三下鄉團隊針對本次通道民歌採風已形成初步的成果,既有錄音、錄像、曲譜等一手資料,也有多方調研,針對通道民歌傳承與發展的調研報告。

以本次採風、調研為開端,長沙學院音樂學院正積極申報「青年紅色築夢之旅」項目,策劃以一本通道民歌教材為切入點,通過教材的編寫、出版、普及教育等工作,推動通道侗族、苗族民歌的傳承與發展,並將致力於開闢通道民歌的地方與高校相結合的民族音樂傳承和發展道路。

相關焦點

  • 左權民歌在中國音樂學院詠唱迴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藝術植根的沃土。為促進新一代年輕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11月18日,由中國音樂學院團委組織的「新山歌社」舉辦了左權民歌專場。「新山歌社」是中國音樂學院團委下設的一個學生社團組織。
  • 桑植民歌專場演唱會在湖南藝術職業學院實驗劇場隆重舉行(圖)
    2016年12月1日晚,長沙初冬的寒冷擋不住桑植民歌的火熱,由湖南藝術職業學院、桑植縣委縣政府和長沙民族聯誼會桑植分會聯合主辦,湖南藝術職業學院音樂系、桑植縣文體廣新局承辦,桑植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傳承中心,湖南藝術職業學院教務處、科研處、實踐部、學工處、戲劇系共同協辦的「唱個山歌甩過來—桑植民歌專場演唱會」在高大開闊的湖南藝術職業學院實驗劇場隆重舉行
  • 黑龍江省民族民間音樂保護傳承發展策略研究
    黑龍江省民族民間音樂保護傳承發展策略研究——以阿爾泰語系民族民歌為例楚 琳(齊齊哈爾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摘 要:黑龍江省民間音樂是中華民族音樂中具有獨特性的一種音樂形式,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為此以黑龍江省阿爾泰語系民族的民歌文化為例
  • 山東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探索民族傳統音樂創新性發展路徑
    處在資訊時代發展背景下,學院意識到自身所承擔的傳承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職責,在充分認識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價值的基礎上,探索出一條民族傳統音樂的創新性發展路徑,極大地提高了音樂教學效率,完善了民族傳統音樂文化教育機制,同時也為音樂學院的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 李宏峰:民歌是民族音樂的基因
    適逢第二屆西部民歌展演系列活動期間,為了給來自全國各地的民歌愛好者有更多研究、學習民歌保護傳承的專業意見,本期講堂特邀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宏峰以「非遺視野下民歌藝術的保護與傳承」為題,為大家講解了我國民歌的歷史沿革及保護措施。
  • 中國音樂學院「新山歌社」將舉辦左權民歌專場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藝術植根的沃土。為促進新一代的年輕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11月18日,由中國音樂學院團委組織的「新山歌社」將舉辦左權民歌專場。「新山歌社」是中國音樂學院團委下設的一個學生社團組織。該社以「化千人一聲為一人千聲」為宗旨,興國之風、揚民之韻。
  • 簡述民族音樂文化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的傳承與體現,太精彩了
    一、通過介紹少數民族音樂特點誘發學生學習興趣   少數民族歌曲是我國民族音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教材中佔有一定的比例的有藏族、蒙古族、朝鮮族、維吾爾族、彝族等,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各個少數民族的音樂的特點和豐富的音樂文化,從而使孩子們更加熱愛我國的民族音樂,如:蒙古族民歌曲調高亢,節奏自由寬廣悠揚,聲音要求粗獷。
  • 吉首大學音舞學院:本土民族藝術進校園 民族文化傳承促成長
    紅網時刻湘西9月5日訊(通訊員 王玥瑤 文忠爔 魯明新)為了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促使同學們在沐浴中華民族音樂之美中,進一步提升對中華民族音樂的熱愛,增強同學們的愛國主義情懷,9月1 日下午,吉首大學音樂舞蹈學院
  • 傳承巴蜀音樂之源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方言不滅,則民族興盛有根,民歌不死,則文化香火長明!民歌(方言)作為一個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號,是一個民族文化血脈傳承的重要內容。今天我們在此舉行賽課活動,正是為了傳承巴蜀音樂之源,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更是為了積極踐行習總書記所強調的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我們要堅持文化自信。」
  • 烏蘭齊齊格為民族而歌 傳承音樂傳承信仰
    成長在內蒙古這片遼闊的土地上,草原上的人民都從這片堅實的土地中生長出一種熱情、質樸的個性,而這裡的歌者就更像是從這片土地深處飛來的夜鶯,展現出整個蒙古族文化靈魂的精髓。讓我們一同走進蒙古族歌唱家、新派蒙古音樂代表人烏蘭齊齊格,讓我們一同來聆聽她和她的草原故事! 呼倫牧歌 全新專輯震撼回歸烏蘭齊齊格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蒙古族女孩,95年畢業於內蒙古藝術學院民族聲樂專業。
  • 民族民間音樂育我成長:李漢民自述
    在向數十位民間藝人學習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他們的熱情與淳樸,我品嘗到了他們的辛酸與快樂。也可以說是天遂人願,領導給了我幾個月的時間讓我獨自下鄉採風。採風期間,恩施州博大的民間藝術,濃鬱的鄉土山野氣息足以讓人流連忘返。
  • 《天籟之聲》傳承民族音樂 彰顯文化自信
    ­  同時喻國明教授也指出,作為一檔民族音樂真人秀節目,《天籟之聲》接下來要解決三大問題:一是如何找到經典與當今大眾需求的最大公約數;二是走向世界要解決如何跨越國際文化市場的門檻的問題;三是網絡時代經典傳承要解決「渠道中斷」、「表達失魅」的問題。
  • 「雲樂飛揚」王雲飛民族器樂作品音樂會巡演長沙站舉行
    古老的樓蘭,美麗、繁榮而神秘,它是絲綢之路之重鎮,西域文化之寶庫。作曲家王雲飛以音樂回望歷史,抒發情感,以此表達對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與人類文明的敬意。 二胡與鋼琴《無極》由浙江音樂學院青年教師張詠音擔任主奏。意境虛幻、深邃、細膩,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傳遞著深邃的哲理,讓觀眾在音樂中無限徜徉,感知,遐想。
  • 匈牙利民族音樂之魂——淺談巴託克音樂創作對中國傳統音樂傳承的...
    巴託克的音樂創作不僅對匈牙利民間音樂的弘揚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對於21世紀的中國傳統民間音樂的傳承與保護,繁榮我們偉大民族的精神文化同樣具有很高的學習和借鑑價值。 三、巴託克的音樂創作對中國傳統音樂傳承的啟示 巴託克為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和發展傾注了畢生的精力,他為匈牙利的音樂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大量的音樂作品為後人提供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作為中國未來的音樂工作者,理應將繁榮我們偉大民族的精神文化作為奮鬥目標,努力將世界文化的優秀成果同我們民族的偉大藝術傳統結合起來。
  • 匈牙利民族音樂之魂 ——淺談巴託克音樂創作對中國傳統音樂傳承的...
    巴託克的音樂創作不僅對匈牙利民間音樂的弘揚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對於21世紀的中國傳統民間音樂的傳承與保護,繁榮我們偉大民族的精神文化同樣具有很高的學習和借鑑價值。 三、巴託克的音樂創作對中國傳統音樂傳承的啟示 巴託克為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和發展傾注了畢生的精力,他為匈牙利的音樂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大量的音樂作品為後人提供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作為中國未來的音樂工作者,理應將繁榮我們偉大民族的精神文化作為奮鬥目標,努力將世界文化的優秀成果同我們民族的偉大藝術傳統結合起來。
  • 甘肅裕固族文化傳承人瑙爾姬斯:傳承民族文化,從自己開始!
    甘肅裕固族文化傳承人瑙爾姬斯(漢語名為鍾玉梅)接受採訪中國甘肅網5月13日訊 (本網記者 張蘭琴 文/圖) 「我生活在蘭州,一直以來堅持在做民族音樂和文化的傳承,聽到這個機會,也是哭著喊著來報名……」就在5月13日上午的甘肅省傳統音樂類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班開班儀式上
  • 傳承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神韻,吉林「非遺之花」冬日正豔
    演出以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中的經典曲目為內容,通過獨唱、對唱、合唱、聯唱、長調及馬頭琴齊奏等形式,精彩地呈現了郭爾羅斯草原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濃鬱的人文風情,充分展示了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非遺傳承人群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 山西民歌再進中國音樂學院
    繼他操刀的「風也有根」山西民歌系列音樂會全年連續舉辦五場,他又於11月底在北京大學作了山西民歌專題講座後,12月11、12日,這位山西華夏之根藝術團的團長,又帶領山西民歌再次走進中國音樂學院,用音樂會和講座的形式給音樂學院的師生帶去濃濃的山西民歌風情。受中國音樂學院邀請,11日晚,山西華夏之根藝術團優秀的民歌手們在音樂廳舉辦了純正的山西民歌演唱會。
  • 姜虹音樂會在中國音樂學院舉行 弘揚民歌獲好評
    網易娛樂6月13日報導  近日,青年歌唱演員、中國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薑虹,在中國音樂學院國音堂音樂廳舉辦了自己的碩士畢業獨唱音樂會。音樂會邀請了我國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馬金泉教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迪裡拜爾教授,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武警文工團國家一級演員聶建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美聲教研室主任楊曙光教授,著名女中音歌唱家、中國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陳燕教授擔任此次音樂會的評委嘉賓。
  • 海南崖州民歌文化研究中心揭牌 弘揚優秀傳統音樂文化
    中新網海南新聞12月1日電(記者 張茜翼)海南崖州民歌文化研究中心1日在瓊臺書院揭牌,標誌著瓊臺師範學院與海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簡稱「海南省民協」)共同挖掘、研究與傳承崖州民歌文化正式進入啟動運行階段。  崖州民歌是海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