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森更新以後,擁有博物館的玩家就一併坐擁了美術館技能,只要碰見「狐利」這隻僅次於狸老克的奸商,就能買到平常想也不敢想的名畫(或一文不值的贗品)。
動森看畫~
阿黃獲得的第一幅名畫叫做「漂亮的名畫」,動森這取名還是比較符合實際的,這幅畫就是荷蘭畫家維米爾的大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就算這畫名你好像從未聽說過,也多少會在微信某位朋友的頭像裡見過它。如果你是寡姐的粉絲,那你很有可能已經看過她演的同名電影。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寡姐電影照
哪怕你從未仔細看過它,現在你細品這張畫,也應該能感受到叫它「漂亮的名畫」的確實至名歸。
畫中的少女恬靜優雅,穿著黃色的外衣,頭戴藍色和黃色的頭巾,嘴唇微張欲言又止。有人說她是在微笑,又有人覺得她的表情帶一點點傷感。她的明眸在黑色的背景下愈發突出,左耳淚滴形的珍珠耳環則在少女頸部的陰影裡似隱似現。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維米爾 1665年
但是今天,我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這幅畫最新的大秘密!
今年的4月28日,荷蘭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在他們的官網發布了對《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最新的技術檢測結果。雖然在1994年這幅畫已經受到過全方位的檢驗,隨著25年來技術的瘋狂進步,這次檢測的結果讓世人對這幅畫又有了全新的認識:
01
你說的黑是什麼黑
首先是這幅畫的背景顏色,如果你在百度百科裡搜這幅畫,你得到的知識是這樣的:
百度百科截圖
今天的結果告訴我們,它!不!是!維米爾其實是在綠色的窗簾前創作的這件作品,但是他所使用的半透明綠色顏料在經歷了化學和物理變化後,幾個世紀前就消失了。
02
漂亮也需要打底稿
這幅畫並非維米爾一蹴而就的,研究人員發現他在繪畫的過程中曾經更改過整幅畫的構圖,主要改變的有:耳朵的位置、頭巾的頂部還有脖子的背面。維米爾最早使用了黑色的線條來描繪女孩的輪廓,後來一直隱藏在顏料之下,這次得益於先進的技術而被發現。
03
有錢才有漂亮畫
莫瑞泰斯美術館的首席研究員凡德維爾在研究期間每天都會更新工作室的進展。在「Out of the blue」欄目中,他描述了17世紀荷蘭的顏料交易情況,當時的荷蘭差不多是海上霸主的地位,自然也能夠從世界各地獲得很多用於製作顏料的原材料。
尤其是這幅畫中所用的藍色,就是來自阿富汗的稀有石頭所製成的藍色顏料。既是稀有石頭,又遠自中亞,製作起來也耗時耗力,自然就價值不菲,甚至有傳言說其價值高於黃金。學者此前一直認為維米爾的生活總是一貧如洗,這次對顏料的新發現倒是給他的貧窮打上了一個小小的問號。
動森裡對畫的描述
04
珍珠可能只是你的幻想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關鍵詞是什麼?當然是那顆光彩奪目的大珍珠了,要是我們阿笛黃能買個這麼大珍珠戴著,說不定也能成為哪位大畫家筆下的少女!(或者倆人為了一個珍珠打破頭)
動森裡對畫的描述
正幻想著,研究結果就潑來了一盆冷水,你知道這顆「珍珠」可能根本就不是珍珠嗎?在看到被放大140倍的圖片後,我們發現這「珍珠」不過就是維米爾用簡單的鉛白色塗了幾筆,耳朵上看似耳環掛鈎的玩意兒也消失了。首席研究員凡德維爾冷靜地表示,這顆「珍珠」可能只是人們視覺上的一個錯覺。
珍珠放大照片(還真是白色顏料塗了幾筆),來自於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看來,這幅畫的關鍵詞果然還應該是「少女」而不是「珍珠」。
05
她是誰
這幅畫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它有著和蒙娜麗莎一樣的秘密——沒人知道畫中主人公究竟是誰。寡姐的同名電影將主人公塑造為維米爾家裡的一位女傭。實際上,我們甚至無法得知到底有沒有畫裡這個人。而這次的研究結果表示,我們還是不知道!
Emmm...雖然是有些失望,但是研究團隊還是非常厲害的發現少女的兩眼周圍似乎有類似睫毛一樣細小的毛髮,這發現也意味著她更加具有是「真人」的可能性。但就算是個人,她的身份依舊迷霧重重。
不過研究團隊並未放棄,他們表示會繼續利用先進技術的優勢,來探索這幅畫的更多秘密。
關於這次研究結果的新發現主要就是以上幾點,其中有些發現早有學者提出,只是未被完全證實。同時,我們也再次向動森製作團隊表達崇高的敬意,他們的名畫解說非常嚴謹,涉及到很多具有爭議的話題。我們也歡迎喜歡這幅畫的朋友,或者是動森的粉絲能夠多多留言,無論是批評還是誇獎我們都照單全收。
感謝支持!下回請您還來聽我們說~
本文圖片由阿黃的switch, 網絡圖片以及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官網提供。
具體研究內容請參考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官網:
https://www.mauritshuis.nl/en/explore/restoration-and-research/girl-in-the-spot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