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就將在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拉開帷幕。在為此次大展翹首以盼的同時,我們也不禁好奇,究竟是什麼造就了這位現代藝術史上最為大膽、最具原創性、最為多產的天才?他又是如何成為大名鼎鼎的「畢卡索」的?下面,就讓我們通過26個字母為首的不同切面,來對這位二十世紀的藝術大師一探究竟:
藝術先鋒
畢卡索在最終版本的《把臂肘支在桌子上的男子》前,他於1916 年巴黎在舍爾歇街的工作室重新改動了這幅作品。
朵拉瑪爾,巴黎,1916年,佚名照片複製,約1937—1940年,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MP1998-138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法國國家博物館聯盟-大皇宮 / Franck Raux
「先鋒」代表了進步的文化立場——作為現代藝術的先鋒人物,畢卡索的生活與作品共同塑造出他的非凡形象。這位藝術奇才可以在吸收過往經驗的同時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全新創作手法,前瞻性的眼光使他對同時代的教條進行探討與質疑。這種「再創造」與「破舊立新」的能力,也讓人聯想到現今不斷進行自我更新的當代藝術家的工作方式。
洗衣船
「洗衣船」歷史照片,圖片來源自網絡。
「洗衣船(Bateau-Lavoir)」的名字來自20世紀初巴黎蒙馬特高地一幢造型奇特的木板樓。因為有眾多藝術家在此聚居,也幾乎使它成為了當時的先鋒藝術家論壇,以及巴黎波西米亞生活的代名詞。在「洗衣船」的居民中,畢卡索逐漸成為了名聲最大的一個——他從1904年開始以這裡的一個房間作為工作室,並在其中度過了他創作生涯早期的黃金階段。
貓
在來到巴黎的「洗衣船」之前,畢卡索活躍於西班牙巴塞隆納的「4隻貓」咖啡館。雖然「4隻貓」在當地語言中有「人很少」之意,這裡卻成為了巴塞隆納現代主義運動的中心。除了畢卡索之外,米羅、達利、高迪等人都曾流連於此地。
《朵拉·瑪爾與貓》在拍賣現場,圖片來源自網絡。
而說到貓,藝術家對「吸貓」也是頗有心得,並留下了許多與貓有關的作品和照片。這其中就包括2006年在紐約蘇富比拍出天價的《朵拉·瑪爾與貓》。
多維空間
巴勃羅·畢卡索,《曼陀林演奏者》,巴黎,1911年秋,布面油畫,162 x 71 cm。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如何在平面上表現出多維空間?立體主義可以告訴你答案。這個由畢卡索和勃拉克於1908年創立的流派重新塑造了認識物象的方法——即在畫面上將對象的形象破壞、分解,再加以拼湊、組合,以求表現出不同方面及三維空間,甚至包含結構和時間的四維空間。這種空間處理的觀念引發了現代藝術的革命,也對二十世紀的雕塑、建築、設計等多個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
驅魔人
巴勃羅·畢卡索,《〈阿維尼翁的少女〉習作:蹲下的女子頭像》,巴黎,1907年6月至7月,紙上水粉畫,63 x 48 cm,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驅魔人畢卡索」是本次展覽中的一個單元,展現了藝術家在立體主義醞釀期開始的對畫面形式和空間進行簡化的探索。對於畢卡索來說,這種簡化和探索就像是一種「驅魔」的儀式。在這個尋找、發明新的藝術語言的過程中,藝術家孕育了傑作《阿維尼翁的少女》(現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1907),開啟了一場徹底改變二十世紀藝術的革命。
《阿維尼翁的少女》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覽現場,圖片來源於網絡。
法國
雖然從國籍和性格上來說,畢卡索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西班牙人,但自從他19歲第一次來到巴黎,便對這座世界藝術之都深深著迷。隨後,畢卡索人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居住於法國,還在1944年加入了法國共產黨,並最終在位於法國南部的家中離開人世。本次 「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的展出作品,也是基於法國的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的館藏。
吉他
巴勃羅·畢卡索,《小提琴與樂譜》,巴黎,1912年秋,紙板紙質拼貼畫,78 x 63.5 cm。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而對於畢卡索的「原生國家」西班牙來說,吉他是其音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畢卡索在不同創作時期的作品中都出現了吉他、小提琴、曼陀林等樂器的形象,這一方面可能是產生於對他祖國文化的影射;另一方面,這些在立體主義時期被畢卡索稱為「標誌物」的樂器外形上都帶有凹陷和開口,這也使其成為立體主義在分析空間和平面連接上最受歡迎的載體。
大力神
赫拉克勒斯雕像,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此提及赫拉克勒斯(Hercules)這位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並不是要顯示畢卡索作品中蘊含的力量,而是源自於他講述的關於繪畫的童年記憶:「我記得我最早的一幅畫,大概是6歲左右的時候 。我父親在走廊上掛著一幅拿著大頭棒的赫拉克勒斯。就是這樣!我開始在走廊裡畫赫拉克勒斯。但這不是小孩子的塗鴉,而是一幅真正的畫作,畫的是赫拉克勒斯和他的大頭棒。」
影響
巴勃羅·畢卡索,《習作》,1920,布面油畫,100 x 81 cm。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作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畢卡索也受到了藝術世界的廣泛影響,包括但不限於同時代的巴塞隆納先鋒派、象徵主義、塞尚、高更的繪畫;更久遠的伊比利亞雕塑、龐貝繪畫;非洲雕刻、鬥牛、馬戲團等民間文化……畢卡索總是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吸取古代藝術的精華,掌握同時代藝術家的最新風格,並發展出全新的創作手法。
詩人之友
讓·科克託(Jean Cocteau)曾說:「畢卡索跑得比美快,這就是為什麼他的作品看上去很醜。」這位集作家、詩人、編劇、導演、設計師等身份於一身的才子與畢卡索、紀堯姆·阿波利奈爾、埃裡克·薩蒂、格特魯德·斯坦因等人交往甚密,也將他的好友帶入了跨界之門:芭蕾舞劇《遊行》在1917年於巴黎的夏特萊劇院首演時,由科克託編寫劇情大綱,薩蒂配樂,萊奧尼德·馬賽因編舞,畢卡索設計幕布、裝飾與服飾,阿波利奈爾撰寫劇目介紹。而在一百年後,科克託關於好友的著作《遇見畢卡索》也出版了中譯版本。
藝術經紀人
畢卡索的天賦不僅僅表現在藝術上,也體現於他的成功之道。這其中自然少不了長期合作的經紀人丹尼爾-亨利·康威勒(Daniel-Henry Kahnweiler)的推動。這位德國出身的巴黎畫商不僅在畢卡索還沒有名氣的時候就為他提供經濟支持,還幫助藝術家尋找新的畫室,甚至協調他可能會引起衝突的私生活,為畢卡索的創作提供便利。在畢卡索的晚年,他幾乎只通過康維勒的畫廊銷售作品——自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康維勒成為了畢卡索與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
太太與情人
巴勃羅·畢卡索,《吻》,穆然,1969年10月26日,布面油畫,97 x 130 cm,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到了這裡,終於要講到藝術家的情史了。這也是畢卡索在作品之外最廣為人知的一個方面。除了兩次婚姻,畢卡索人生中有證可考的情人就有6位,這還不包括眾多露水情緣。畢卡索的很多作品都與他當時的戀情相關,如欲知到其中的具體八卦,大家還是去網上進行相關搜索吧。
音樂
如果在音樂流媒體網站搜索「Picasso」,會發現幾十頁、上百首的歌曲列表:從皮亞佐拉(Astor Piazzolla)到科爾曼·霍金斯(Coleman Hawkins);從邁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到山下洋輔;從大衛·鮑伊(David Bowie)到Jay-Z……眾多音樂家都創作過以畢卡索為靈感的作品,也由此可見這位現代藝術大師對當代文化的廣泛影響。
你的名字
與很多西葡語系的人一樣,畢卡索有著相當長的全名:巴勃羅·迭戈·何塞·聖地牙哥·弗朗西斯科·德·保拉·胡安·尼波莫切諾·克瑞斯皮尼亞諾·瑪利亞·德·洛斯·瑞米迪歐斯·西波瑞亞諾·德·拉·山迪西瑪·特立尼達·馬蒂爾·帕特裡西奧·克裡託·魯伊茲·布拉斯科·畢卡索(Pablo Diego Jose Santiago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Crispin Crispiniano Mari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isima Trinidad Martyr Clito Ruiz Blasco y Picasso)。
首任妻子
畢卡索和奧爾加抱著保羅,美麗玫瑰別墅的花園,佚名,胡安萊潘,1925 年夏。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APPH6464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法國國家博物館聯盟-大皇宮/ image RMN-GP
1917年,由畢卡索設計布景和服裝的芭蕾舞劇《遊行》上演,其中的女演員奧爾加·科克洛瓦(Olga Khokhlova)也成為了藝術家一見傾心的戀人。一年之後,他們正式步入婚姻殿堂,並在1921年迎來兒子保羅(Paul Picasso)的出生。在此期間,畢卡索創作了大量以奧爾加和孩子為主題的繪畫作品,奢侈的生活方式也使他們進入了巴黎的上流社會。但隨著社會地位和知名度的提高,生活終究在兩人之間產生了裂痕——他們於1935年分居,卻沒有正式離婚,直到奧爾加1955年去世。
巴勃羅·畢卡索,《戀人》,巴黎,1919,布面油畫,185 x 140 cm。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鉛筆
這個以P開頭的詞來自於畢卡索的眾多「天才」故事之一:據說他會說的第一個字是「piz」 ——該詞是西班牙語「lapiz」的縮寫,意思是「鉛筆」。這也早早預示了他的未來志向。
金句之王
「藝術是揭露真相的謊言」。金句頻出的畢卡索從未寫過關於個人創作的理論性文章,只是零散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隻言片語間更多是跳躍性的觀點——這不僅體現在他留給後世的作品中,也體現在他一生留下的為數不多的文字和聲明中,為我們展現出這位人物強烈的性格與多面性。
因父之名
畢卡索父親何塞魯伊茲布拉斯科在巴塞隆納,
出自《藍色時期之前的畢卡索(1881—1901)》,第278 頁。
多洛雷斯·路伊茲·畢卡索的繼承者(維拉多·路伊茲家族),1957年
畢卡索名字中的「魯伊茲(Ruiz)」來自他的父親何塞·魯伊茲·布拉斯科(Jose Ruiz Blasco)——他是一位畫家和美術教師,據說在看到兒子少年時的藝術才華時,便決定放棄自己的繪畫事業。畢卡索曾用寥寥數語描述當時的場景 :「他把自己的畫筆和顏料交給我,從此以後再未執筆作畫。」而當藍色時期開始後,畢卡索在畫中的籤名也逐漸從「巴勃羅·魯伊茲·布拉斯科」變成「P.魯伊茲·畢卡索」,再變成更簡短的「畢卡索」。這種轉變也揭示了他的成長和藝術家身份的構建過程。
畫家-雕塑家
巴勃羅·畢卡索,《女子頭像》,坎城,1957,彩繪切割木料,78.5 x 34 x 36 cm。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除了繪畫之外,畢卡索一度投入於雕塑的創作中。用他的話來說,這是「用一種自學者的自由來探索著這一媒介」。畢卡索沒有接受過雕塑的正規訓練,卻也具有著非凡的成就。石膏、木材、陶土甚至紙板和生活中撿拾而來的物品都成為了畢卡索創作雕塑的材料,這也使他成為了現成品雕塑的先驅者。
技巧精湛
巴勃羅·畢卡索,《古典雕塑石膏像寫生》,拉科魯尼亞,1893-1894,紙上炭筆和黑色蠟筆畫,49 x 31.5 cm。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紮實的繪畫技巧成為了畢卡索藝術探索的基礎。這位藝術神童早年求學期間繪製的石膏像素描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14歲時就成功地被巴塞隆納的隆哈美術學校錄取,年齡比其他考生要小得多。對技術爐火純青的掌握讓他在隨後的藝術之路中開啟了一個個極富野心的項目。就如畢卡索所說:「我14歲就能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但之後我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如何畫得像個孩子。」
獨一無二
巴勃羅·畢卡索,《自畫像》,巴黎,1906年秋,布面油畫,65 x 54 cm。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精湛的技術加上狂野的創造力,造就了畢卡索的藝術獨特性,也使他成為了一個劃時代的標誌性人物。巨大的成就似乎讓他佐證了自己「成為畢卡索」的概念:「我小的時候,我媽媽曾對我說:『如果你當士兵,你會成為將軍。如果你當修道士,你會成為教皇。』我本想成為畫家,然而卻成為了畢卡索。」
時尚靈感
除了參與過舞臺服裝設計、與時裝及面料品牌合作,以及對條紋衫的偏愛之外,畢卡索也為時尚領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靈感——立體主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直接推動了幾何圖形在服裝上的應用,也讓時裝設計師從全新的視角看待世界的構成。而近幾年,畢卡索的作品又成為諸多當代設計師的主題,這也從不同側面體現出藝術大師留給世界的精神財富。
戰爭
畢卡索在一生中經歷了多次戰爭,這其中便包含了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影響與災難的兩次世界大戰。雖然他從未參軍,卻不能迴避戰爭對社會和個人生活帶來的影響。戰爭的主題在畢卡索的作品中有著非常重要的體現,那件家喻戶曉的、在1937年西班牙內戰期間創作的《格爾尼卡》便是其中之一。
《格爾尼卡》在1937年的巴黎世博會上展出。圖片來源於網絡。
跨界大師
在七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畢卡索總是可以用自然而輕鬆的方式遊走於不同的媒介中:從繪畫到雕塑,從素描到雕版畫,甚至參與戲劇和電影的創作。這種將一個媒介中的經驗轉移到另一個媒介的能力,也是畢卡索天賦的另一個重要特徵。對材料的精妙理解、廣泛的愛好和實驗的興趣,讓他在進行各種「跨界」時都毫無壓力。
永遠年輕
巴勃羅畢卡索肖像,拍攝於裡卡多卡納爾斯在「洗衣船」的工作室。
裡卡多卡納爾斯,巴黎,1904年,衝印時間未知,明膠銀鹽相紙,16 x 11.2 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FPPH130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法國國家博物館聯盟-大皇宮 / image RMN-GP
如果將時間撥回20世紀初的蒙馬特高地,畢卡索的青春似乎也可以用 「殘酷」來形容:好友卡薩吉馬斯的自殺直接引發了藍色時期的開始,愛情的到來又使藝術家作品的色調轉為與愛戀有關的粉色。放蕩不羈的青年時光使得畢卡索成為一個鮮活的人,並勇於展現出自己的強烈欲望。在隨後的一生當中,畢卡索也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創作精力與藝術生命力,從而打破傳統的藩籬。
時代精神
《壁爐旁的男人》,巴黎,1916,布面油畫,130 x 81 cm。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畢卡索不同時期的風格轉變都與自身的經歷和時代背景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創作生涯早期,非凡的同理心以及強有力的人文情懷使他用藍色和粉色捕捉到了巴黎這個「藝術中心」的頹廢與美麗;立體主義不同階段的演進使得藝術家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而後期的《格爾尼卡》《和平鴿》等作品則讓藝術與人們所處的社會歷史環境產生共情。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時代精神也與文化、藝術一起,共同造就了畢卡索——這個天才的誕生。
看過以上這些與畢卡索相關的片段,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來到現場,面對面地看一看作品了——畢竟,藝術家還是要靠作品說話。2019年的6月15日至9月1日,UCCA將呈現這場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畢卡索作品展。就讓我們與「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中的103件真跡作品一起,度過一個難忘的藝術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