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圓滿落幕 呂廷川《華不注》榮獲大獎

2020-12-05 騰訊網

9月16日,在江蘇同裡花間堂·麗則女學,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頒獎典禮圓滿落幕。

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自2018年1月1日 起徵稿,截止4月30日24時(北京時間),共收到來自全球的一千餘位參賽者的作品。

人文獎評選分為初審和終審兩個階段,初審在5月進行,評委為蘇慶強、黃亞紀、劉立宏、鮑利輝、嚴明、魏壁、嚴志剛。他們從符合徵稿要求的1047組作品中評出15組獲獎作品入圍終審。7月20日,。

8月,4位終評評委布萊恩·坎貝爾、陳丹青、呂楠、阮義忠通過兩輪投票,。9月15日,三位進入終評的攝影師與終審評委在蘇州同裡花間堂面談,決出最終名次——攝影師呂廷川憑藉作品獲得此次人文獎大獎,牛紅旗的和張曉武的分別獲得第二名和第三名。

【頒獎典禮現場】

△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頒獎典禮在同裡花間堂·麗則女學舉辦

△9月16日下午,在蘇州同裡花間堂·麗則女學,伴隨著中歐紅楓合唱團的混聲合唱《夕燒》和《城南送別》,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終評暨頒獎典禮拉開帷幕。

阮義忠老師上臺致辭,並感謝創立人文獎以來給予慷慨協助的機構及個人。他提到:「如果沒有攝影,我就像一個活在以自己為中心的世界裡的藝術家,是相機改變了我的下半輩子。創立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的初衷,是希望它成為一個提升華人攝影師們的推手。在人文獎中,每一位攝影師都非常重要,每一組入圍的作品都很優秀,難以抉擇。但這畢竟是攝影比賽,是比賽都會決出名次。」

△阮義忠先生致辭

人文獎終評評委之一陳丹青先生發表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發言:「我是藝術圈人士,讓我來做攝影獎的評委,感到既膽怯又興奮。攝影家們都太謙虛了,拍了這麼多好的照片還要被我們關在小房間裡評論,好像做了什麼錯事一樣…因為我不是攝影圈的,所以平時不太常去看攝影展覽,攝影畫冊,也不太了解國內攝影圈子裡面在做什麼,但今天站在這裡,當我每次打開他們的作品一張張看的時候,我想非常確切地告訴大家,今天的中國攝影保持著這樣的活力。攝影是一件沒有邊界、沒有真理的事情,但同時又是件殘酷的事情,無論最終是否獲得獎項,入圍終評的這15組作品都是共生的、是一個整體。」

△陳丹青先生致辭

△男中音歌唱家吳春侃先生演唱抒情音樂詩《冬之旅》,隨後迎來頒獎環節。

獲得人文獎第三名的是張曉武的作品《鄉村娛樂》,他表示:在這次比賽中是否獲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一種精神,那就是評委們對攝影、對生命的關愛,對人、對土地的尊重,這也是自己以後應該去行動、去努力的方向,要用攝影去表達和傳承這份關愛。這個獎項是鼓勵,更是新的起點。

△張曉武講述他與《鄉村娛樂》的故事

《鄉村娛樂》是我在家鄉對鄉村娛樂文化的拆解與建構,文本中正常的視覺儘量做到尊重,讓細節的清晰呈現還原鄉村娛樂真實狀態,保持娛樂的原生態淡化娛樂的趣味性,讓文本具有立體感。

△2011年6月溫州瑞安上望

△2013年3月溫州瑞安西岙村棋牌室

△2015年7月溫州龍灣海城撞球室

獲得人文獎第二名的是牛紅旗《我的西海固》,他表示: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不僅是個獎項,更是對華人攝影的鼓舞。感謝攝影,讓自己的人生裡有了多年的行走和追逐,也有了今天的精彩。

同時,在攝影的道路上,也加深了自己對人文和自然的理解。「感謝西海固這片熱愛的土地,我要回到我的家鄉,我的西海固,繼續我的創作。」

△牛紅旗講述他與《我的西海固》的故事

我有我的西海固,非崇尚和造作貧乏。我認定,人生存的環境中,每樣事物都有人文的深意:活著的印記,精神的標誌、生命的形象。

△ 秋雨過後,大霧從東崾峴湧來。群鴿飛匿,樹木蒙上了面紗,一束陽光蛛網般顫抖,土屋兄弟般手足相連,山崖的皺褶裡儲滿了黑暗,供人行走的鄉道,如山丘抽出的腰帶。

△ 西海固有句流傳很久的諺語:人活形,樹活影,狗活聲。

△ 晨霧迷濛,水庫中站立的柳樹,不僅被冰鎖住。

獲得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大獎的是呂廷川的作品《華不注》。呂廷川說:「這組照片歷時三年多時間,每到一個節氣,我都會背上相機外出拍攝,以山為坐標,將歷史和現實串聯一起,講述我心中的『花骨朵』。

△呂廷川講述他與《華不注》的故事

在清代以前,華不注山是濟南市區的第一名山。從2015年開始,這組照片歷時三年多時間,以山體為背景記錄了周圍的變化。

△ 雨水,2017年2月,山根

△ 大暑,2017年7月,後王

△ 立冬,2016年11月,北陳

△「崑曲王子」張軍先生和搭檔張冉帶來的現代崑曲《春江花月夜》為本次頒獎典禮畫上了完滿的句號。

△獲獎攝影師與評委合影(從左至右:張曉武、牛紅旗、袁瑤瑤、阮義忠、呂廷川、陳丹青、呂楠)

相關焦點

  • 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作品展長沙開幕 15組作品直抵人心
    鄧霞 攝中新網長沙7月21日電(記者 鄧霞)20日晚,「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作品展」在位於湖南長沙的謝子龍影像藝術館開幕,15組人文攝影作品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在第一時間前去觀展,感知作品裡那穿透浮華、直抵人心的力量。白杉為母親拍攝的作品《永珍》吸引攝影愛好者駐足。
  • 2018阮義忠攝影人文獎揭曉:一千多組作品選出十五組
    2018年5月25日早上9點,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評審工作在蘇州同裡花間堂麗則女學舉行。評委們經過兩天的細緻評選,從符合徵稿要求的1047組作品中共評出15組獲獎作品。△ 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評審現場△ 阮義忠伉儷與評委合影。
  • 亞朵酒店X阮義忠,帶你感受這座城不一樣的溫暖故事
    9月16日,在江蘇同裡花間堂.麗則女學,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頒獎典禮圓滿落幕。以「閱讀」和「攝影」為主題的人文酒店亞朵酒店Atour Hotel,與阮義忠老師深度合作,參與到本次攝影展中,致力為人文攝影助力。
  • 工作坊丨南通城市人文攝影 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獲獎作品巡展
    2016年6月,第一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啟動,獎項致力於鼓勵華人攝影不拘泥於任何攝影手法,珍視生存環境,關懷人間事物,創作富於人文精神的作品。2018年,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秉承了獎項設立的初衷,即將開啟新的徵程。
  • 第一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入圍終審名單公布
    左起:嚴志剛、傅擁軍、顏長江、任悅、袁瑤瑤、阮義忠、晉永權、沈昭良、秦偉及夫人第一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自2016年6月1日啟動徵稿、截至2016年9月30日24時(北京時間),共收到3109 位參賽者的投稿。投稿者大部分來自中國大陸地區,另有來自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以及馬來西亞、英國等國家。
  • 拍攝一座山的故事——從《鵲華秋色圖》到《華不注》
    2013年6月,濟南啟動了對華不注山區域的改建規劃,並陸續對山下的19個村莊進行拆遷工作。這一城建工程引起了攝影家呂廷川的注意。他歷經數年拍攝,推出了一組以此山古名為題的作品《華不注》,獲得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第一名併入選第二屆鄉土中國紀實攝影展。
  • 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作品長沙開幕 展出持續至8月20日
    一共十五組「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入圍作品參展。持續至8月20日。「白杉將母親書寫的文字和自己拍攝的照片進行組合,他的作品《永珍》充滿了濃濃的親情和源於家庭生活的味道。但這種味道並非是以簡單的圖片和文字疊合而產生。而是由作者的情感精緻釀成的。」嚴志剛分別介紹十五組作品獲獎理由。
  • 江蘇南通:第一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獲獎作品巡展(2018.4.3)海外版4版
    2018年3月18日,觀眾在南通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觀看「第一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獲獎作品巡展」攝影作品。 點擊下載此圖片 2018年3月18日,「第一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獲獎作品巡展」在江蘇南通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開幕,展出5位獲獎者的150幅攝影作品,展期為3月18日至3月25日。
  • 老人·老城·老街坊—記第二屆阮義忠攝影入圍獎獲得者盧承德先生
    2018年9月16日,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頒獎典禮,在吳江同裡麗則女學隆重舉行。來自蘇州的盧承德先生,以其十三年來堅持拍攝的「老街·老宅·老百姓」的人文紀實專題,在數千名的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併入圍前15名。雖然,最終並未成功躋身前三名。但,這絲毫也不影響盧老先生對攝影藝術的熱愛與執著。
  • 阮義忠:不做攝影師就去當管家
    素描    阮義忠    著名攝影師、攝影評論人,阮義忠攝影人文獎創始人,1950年生於臺灣宜蘭縣,22歲任職《漢聲》雜誌英文版,開始攝影生涯。如果我畫畫的話,就不會有這種領悟了,就是因為我拍照,我一直覺得攝影真的改變了我做人做事的態度,也改變我的人生觀。我覺得,我再教攝影就不應只是教技術,我要傳達的是人文精神。其他的人文精神沒有攝影來得這麼直接了當,因為攝影需要面對你不知的環境,拿起相機別人馬上就會有反應,你也不知道這個人會怎樣。你要為你想拍的東西負責。」阮義忠說。
  • 阮義忠:攝影是為了給拍攝對象加分 不是為了證明自己
    5月27日,「中國攝影教父」阮義忠做客長沙梅溪書院,為「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作品展揭幕,並結合自己的攝影經歷,就人文攝影與到場觀眾進行分享交流。他表示,舉辦展覽的目的,就是為了推廣攝影人文精神。作為當代著名攝影家,阮義忠是少數被選入美國權威的《當代攝影家》一書的華人攝影家之一。
  • 阮義忠:數碼時代人人熱衷自拍,攝影不再有溫度
    「我長得不好看,讓你破費了,那時候我就很感動,被拍攝對象覺得在眾人之中只拍攝他一個人,是對他的尊重。」人性中完全沒有保留的信任,對攝影師的全然接受,讓阮義忠在感動之餘,堅定了挖掘平凡人的樸實特質的信心。「不管是從何時、何地喜歡上攝影,攝影都可以跟整個時代扣得很緊,也可以跟人的命運拉得很近,這要看你是怎麼使用。」對阮義忠來說,鏡頭要對人和事物負責,「攝影是一種肯定,而不是一種批評」。
  • 【獲獎公布】湖南省上市公司協會第六屆攝影大賽圓滿落幕!
    在湖南證監局的指導下,湖南省上市公司協會舉辦了以「凝心聚力 脫貧攻堅」為主題的第六屆攝影比賽。    本屆比賽於2020年6月1日正式啟動,得到了會員單位的積極響應和攝影人的踴躍投稿,共收到來自湖南上市公司攝影愛好者及非會員攝影愛好者近兩千幅參賽作品。
  • 第二屆義烏駱賓王國際兒童詩歌大賽圓滿落幕
    11月17日晚,由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浙江省作家協會、義烏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二屆義烏駱賓王國際兒童詩歌大賽頒獎典禮在賓王中學舉行。劉一夫 、李俏紅獲得成人組大獎,黃詩雨、丁磊、吳姚璽、吳澤涵、周清瓅(中國澳門)獲得少年組一等獎。「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 展訊:想念-亞美尼亞阮義忠銀鹽攝影展
    千裡迢迢因音樂而起,阮義忠用照片記錄了亞美尼亞人最真實的生活片段,好奇、震撼、感動!在那裡,有他的朋友和難忘的經歷,彼時是結緣;此時阮義忠藉以此組照片懷念記憶中的亞美尼亞!   阮義忠(Juan I-Jong),1950年出生於臺灣省宜蘭縣,就讀頭城高中時開始作鋼筆畫,勤讀哲學、文學書籍。
  • 第七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入圍項目(1)速覽
    第七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入圍項目(1)有:葛亞琪《龍翔橋》、王雙躍《「背簍」人生》、陳建華《夾縫之地—城·村共生》、陳勁《小鎮青年檔案》、呂廷川《華不注》、齊水勇《他們 她們》、田建明《江南棄兒》、吳凡《精神原鄉》、孫旻焱《我是路人甲》、孫旻焱《中心之城》。
  • 阮義忠說,攝影的本質是發現與記錄,而自拍是對鏡自憐 | 訪談錄
    原因則是 1999 年臺灣發生「9·21」大地震之後,阮義忠與妻子加入了佛教慈濟基金會擔任義工。義工佔據了他們大部分的時間精力,所以才不得不將雜誌停刊。也因為擔任義工,阮義忠和妻子感受到了慈濟基金會裡證嚴法師的「慈悲跟智慧」,後皈依佛教。2016 年,阮義忠成立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希望鼓勵富於人文精神的紀實攝影,「期望對目前攝影表現失衡的狀況稍作平衡「。
  • 行走兩岸的臺灣攝影家阮義忠
    當天,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作品展在長沙開幕。展覽將持續至6月26日。「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由中國臺灣攝影家阮義忠先生2016年設立,旨在弘揚攝影的人文精神。  40多年後,阮義忠已是蜚聲兩岸攝影界的名家和導師。今年,他在1987年推出的《人與土地》攝影展在臺北「重裝再現」,而「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不久前也正式啟動,受到兩岸攝影界關注。
  • 牛崇祥蘇北大鼓《驕楊頌》榮獲第八屆江蘇省文藝大獎·曲藝獎評選...
    宿遷網訊(記者 孫軍賢 通訊員 徐正林)12月22日上午,記者從宿遷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獲悉,在剛剛落幕的第八屆江蘇省文藝大獎·曲藝獎頒獎典禮上傳來喜訊,宿遷市牛崇光表演的蘇北大鼓《驕楊頌》榮獲表演獎。牛崇祥表演蘇北大鼓《驕楊頌》江蘇省文藝大獎·曲藝獎曾用名「江蘇曲藝蘆花獎」,是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批准設立的全省曲藝專業最高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自2005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了七屆。該獎項與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相銜接,對江蘇曲藝創作和人才培養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 我校李二玲教授榮獲第二屆吳傳鈞人文與經濟地理優秀論文獎
    近日,在我國傑出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現代人文與經濟地理學奠基者吳傳鈞先生誕生100周年之際,中國地理學會、中國科學院學部道德建設委員會在北京舉辦了吳傳鈞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會上,頒發了第二屆吳傳鈞人文與經濟地理優秀論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