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阮義忠攝影人文獎揭曉:一千多組作品選出十五組

2020-12-04 白背影

2018年5月25日早上9點,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評審工作在蘇州同裡花間堂麗則女學舉行。評委們經過兩天的細緻評選,從符合徵稿要求的1047組作品中共評出15組獲獎作品。

△ 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評審現場

△ 阮義忠伉儷與評委合影。(從左至右:魏壁、劉立宏、蘇慶強、阮義忠、袁瑤瑤、鮑利輝、黃亞紀、嚴志剛、嚴明)

15組獲獎作品將於2018年7月20日在謝子龍影像藝術館(湖南省長沙嶽麓區洋湖街道瀟湘南路一段387號)進行首展。

「獲獎作品」

白 杉 《永珍》

從2004年末,父親因病去世後至今,我給母親拍攝了2萬多張照片。今年要給她做一本攝影集——《永珍》,而書名,就來源她的名字:楊永珍。

郭聽漁 《蝕》

《蝕》是失去與缺失,照片想直觀闡述的是,工傷是確確實實地在那個場景、那個地域、那個時代出現過——照片上的光影是在那個真實的時間和地點留下的。

姜振慶 《高天厚土》

一個民族通過長期的體力和腦力勞動取得的物質和精神成果,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民族是通過文化載體傳承。

金向怡 《歸來的流亡》

以電影敘事的方式展開,是我探討離散與回歸的一組攝影作品。

劉嵩 《大國中醫》

曾經因為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習慣的不當,我的身體有過一段時間的亞健康狀態,讓我從2011年開始關注中醫,關注養生。並持續了7年的中醫圖片專題的拍攝。

盧承德 《世俗生活在南方(蘇州記憶)》

老民居的拆遷和消失,而且使得留守在老房子裡的老人們過去那種優雅、精緻、淡定、崇文的傳統生活方式也隨之而在流失。

呂廷川 《華不注》

在清代以前,華不注山是濟南市區的第一名山。從2015年開始,這組照片歷時三年多時間,以山體為背景記錄了周圍的變化。

牛紅旗 《我的西海固》

我有我的西海固,非崇尚和造作貧乏。我認定,人生存的環境中,每樣事物都有人文的深意:活著的印記,精神的標誌、生命的形象。

王攀 《在人間》

在人間,有悲有喜有歡笑就有淚水,有煉獄也有甜蜜。他們就在我們身邊、就在路旁、在街角,來自旅途,在不經意的一瞥之間。

王晴《從此他鄉是故鄉》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史達林時期,向中國工農紅軍提供了軍事支援,派遣俄羅斯紅軍進駐伊犁。一群年輕的女戰士受命來到中國,他們離開家鄉,剛剛二十出頭。戰爭中,有些姑娘被炮火奪去了年輕的生命;有些姑娘收穫了跨國愛情,卻又被無情的戰火摧毀。戰爭後······

王爭平《把遠方的遠歸還草原》

在內蒙古出生長大的攝影師,通過拍攝自己的家鄉,表達在當今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詩意地表達對草原的情懷,記錄了草原、城鎮、人文、民俗的當代現狀。

武靖力 《狗徒》

這些狗從被挑選的那一刻起,它們的一生就已經被定義好了——戰鬥至死。這組照片探討動物的人性、人的動物性,是在一個交織著愉悅、刺激、悲憫和死亡的場景中進行的雙向發散。

張東 《鄉村· 彝人·印記》

地處西南邊陲的涼山布拖阿都彝人,據險而居,靠山而居。在千百年來的部落社會的傳統束縛下,至今仍保有原始、古樸、自然封閉而又神秘的阿都文化。

張立潔《月亮的孩子CiCi》

在拍攝白化病患者Cici的過程中,身體是一個核心的元素,她所有的特別之處都來源於此。但Cici不是一個被動的被拍攝對象、一個普通的病人,而是一個想要自己主宰命運的女性。

張曉武《鄉村娛樂》

攝影師通過對家鄉鄉村娛樂方式的視覺記錄,試圖探討城市化進程中當下鄉村的生活狀態和價值觀念。

阮義忠的話

每當我的課上到尤金·史密斯的時候,我就很感慨。尤金·史密斯生前特別苦,去世時銀行帳戶裡只剩下19美金,但他卻從沒因為市場的潮流、生活的需要而改變、妥協,一直堅持自己的原則。他死後,受他感動和啟發的人成立了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攝影獎。薩爾加多在得到這個獎的肯定之後,在攝影道路上的發揮更堅持,更持久,成就甚至超越尤金·史密斯。我就想,我一定要辦一個「人文獎「,想讓它成為東方的「人道主義攝影獎」。

發現與肯定,發現別人的好,把它傳出去與更多人分享,這就是人文精神。我的攝影哲學就是,拿著相機去發現自己所欠缺的,去肯定別人的好,自己就會變得更好。一再想證明自己有多特別,只會越來越空虛,越來越沒有方向。個人只是一個很小的單位,如果以自己為半徑去畫一個圓,生命範圍是很窄的。以許多別的人當做自己的延伸,就能畫出更大的圓,生命的寬度便會很廣闊。這不只是我攝影的哲學,也是我生命的態度。

不管時代怎麼變,我覺得有些東西不能變。換句話說,在這個大家都在求新求變的時候,正需要我們來思考有什麼是不要變、不必變,不能變的!

七位評委對於「人文」的理解

從自我出發,從自己最內在的點去碰撞外在的人與事,去了解人的意義。

——黃亞紀

世界變得很快,通過攝影觀察周圍的事物,藉助影像來看待這個世界、關懷這個世界。

——蘇慶強

通過攝影去感知這個世界,並且能夠找到一個熟悉的溫情感。

——嚴志剛

照片要拍的好,不僅要有技巧,在整個拍攝上要有溫度,有厚度。

——鮑利輝

通俗的講「人文」就是人味兒,能留下來的人味兒。

——嚴明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人文的尺度,我心裡的尺度就是,照片拍的不好沒關係,沒有法則也沒關係,心一定要乾淨,拍自己想拍的情感的東西就好了。

——魏壁

真正的人文是有內涵的,有思考的,在社會學、人類學的支撐下帶來的。

——劉立宏

相關焦點

  • 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作品展長沙開幕 15組作品直抵人心
    鄧霞 攝中新網長沙7月21日電(記者 鄧霞)20日晚,「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作品展」在位於湖南長沙的謝子龍影像藝術館開幕,15組人文攝影作品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在第一時間前去觀展,感知作品裡那穿透浮華、直抵人心的力量。白杉為母親拍攝的作品《永珍》吸引攝影愛好者駐足。
  • 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作品長沙開幕 展出持續至8月20日
    一共十五組「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入圍作品參展。持續至8月20日。「白杉將母親書寫的文字和自己拍攝的照片進行組合,他的作品《永珍》充滿了濃濃的親情和源於家庭生活的味道。但這種味道並非是以簡單的圖片和文字疊合而產生。而是由作者的情感精緻釀成的。」嚴志剛分別介紹十五組作品獲獎理由。
  • 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圓滿落幕 呂廷川《華不注》榮獲大獎
    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自2018年1月1日 起徵稿,截止4月30日24時(北京時間),共收到來自全球的一千餘位參賽者的作品。人文獎評選分為初審和終審兩個階段,初審在5月進行,評委為蘇慶強、黃亞紀、劉立宏、鮑利輝、嚴明、魏壁、嚴志剛。他們從符合徵稿要求的1047組作品中評出15組獲獎作品入圍終審。7月20日,。
  • 第一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入圍終審名單公布
    左起:嚴志剛、傅擁軍、顏長江、任悅、袁瑤瑤、阮義忠、晉永權、沈昭良、秦偉及夫人第一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自2016年6月1日啟動徵稿、截至2016年9月30日24時(北京時間),共收到3109 位參賽者的投稿。投稿者大部分來自中國大陸地區,另有來自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以及馬來西亞、英國等國家。
  • 工作坊丨南通城市人文攝影 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獲獎作品巡展
    2016年6月,第一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啟動,獎項致力於鼓勵華人攝影不拘泥於任何攝影手法,珍視生存環境,關懷人間事物,創作富於人文精神的作品。2018年,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秉承了獎項設立的初衷,即將開啟新的徵程。
  • 江蘇南通:第一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獲獎作品巡展(2018.4.3)海外版4版
    2018年3月18日,觀眾在南通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觀看「第一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獲獎作品巡展」攝影作品。 點擊下載此圖片 2018年3月18日,「第一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獲獎作品巡展」在江蘇南通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開幕,展出5位獲獎者的150幅攝影作品,展期為3月18日至3月25日。
  • 阮義忠:攝影是為了給拍攝對象加分 不是為了證明自己
    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為鏡頭前面的人、事、物服務,而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藝術表現有多好。」5月27日,「中國攝影教父」阮義忠做客長沙梅溪書院,為「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作品展揭幕,並結合自己的攝影經歷,就人文攝影與到場觀眾進行分享交流。他表示,舉辦展覽的目的,就是為了推廣攝影人文精神。作為當代著名攝影家,阮義忠是少數被選入美國權威的《當代攝影家》一書的華人攝影家之一。
  • 臺灣攝影大家阮義忠攜經典作品「提前」抵滬展出
    信息 臺灣攝影大家阮義忠攜經典作品「提前」抵滬展出 2016-08-04 19:15:3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香港第八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暨2018中國攝影金龍獎即將截稿
    2.全球華人攝影家、攝影愛好者均可以實名參賽,以個人的身份證件姓名為準。  3.本屆展覽免收參展費。所有來稿題材、體裁不限,每人限投稿八幅(組照作品每組算一幅,每組限4-8幅)多投者將以抽籤方式淘汰超出部分作品,而不接受評選。  4.作品要求:一律提供jpg格式電子檔,每幅不小於3M,使用膠片拍攝的作品,請掃描成電子文檔。展品由舉辦者統一製作。
  • 阮義忠:數碼時代人人熱衷自拍,攝影不再有溫度
    人性中完全沒有保留的信任,對攝影師的全然接受,讓阮義忠在感動之餘,堅定了挖掘平凡人的樸實特質的信心。「不管是從何時、何地喜歡上攝影,攝影都可以跟整個時代扣得很緊,也可以跟人的命運拉得很近,這要看你是怎麼使用。」對阮義忠來說,鏡頭要對人和事物負責,「攝影是一種肯定,而不是一種批評」。攝影如果讓別人不高興,阮義忠寧可不拍。即使是一棵樹、一粒石頭,如果拍得不夠好,就是對不起它。
  • 老人·老城·老街坊—記第二屆阮義忠攝影入圍獎獲得者盧承德先生
    2018年9月16日,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頒獎典禮,在吳江同裡麗則女學隆重舉行。來自蘇州的盧承德先生,以其十三年來堅持拍攝的「老街·老宅·老百姓」的人文紀實專題,在數千名的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併入圍前15名。雖然,最終並未成功躋身前三名。但,這絲毫也不影響盧老先生對攝影藝術的熱愛與執著。
  • 展訊:想念-亞美尼亞阮義忠銀鹽攝影展
    千裡迢迢因音樂而起,阮義忠用照片記錄了亞美尼亞人最真實的生活片段,好奇、震撼、感動!在那裡,有他的朋友和難忘的經歷,彼時是結緣;此時阮義忠藉以此組照片懷念記憶中的亞美尼亞!   阮義忠(Juan I-Jong),1950年出生於臺灣省宜蘭縣,就讀頭城高中時開始作鋼筆畫,勤讀哲學、文學書籍。
  • 五位中國攝影師入圍索尼世界攝影大賽專業組
    ·所有專業組和學生組的入圍作品都將於近日公布,可登陸worldphoto.org/press網站進行查看·年度攝影師、專業組10個類別的獲獎者和學生組獲獎者的名單都將於2019年4月17日公布    世界攝影組織將於今天公布2019年索尼世界攝影大賽專業組和學生組的入圍攝影師名單
  • 阮義忠:不做攝影師就去當管家
    素描    阮義忠    著名攝影師、攝影評論人,阮義忠攝影人文獎創始人,1950年生於臺灣宜蘭縣,22歲任職《漢聲》雜誌英文版,開始攝影生涯。    攝影故事館深圳也可以有    阮義忠臺灣故事館,是阮義忠最近在忙的事。該館2018年元旦開幕,首展推出「黃春明的三卷底片」與他自己的「有名人物無名氏」。講起臺灣故事館,阮義忠興致盎然。    「2017年,我應宜蘭美術館之邀,返鄉舉辦大型回顧展。照慣例,只要把10個主題精選,便能成為盛大的影像回顧。
  • 二〇一八新銳攝影獎入圍名單及哈內姆勒·新銳攝影師獎揭曉
    將如此多元的作品匯集一堂給評委帶來了驚喜也帶來了不小挑戰。兩天的時間裡,評委們通過閱覽作品並進行多輪投票,隨著範圍的縮小討論也愈發激烈,並聚焦於若干組作品。評委們針對焦點作品進行了多維度的詮釋與充分的討論,最終評出了二〇一八新銳攝影獎入圍名單。
  • 行走兩岸的臺灣攝影家阮義忠
    (任成琦)(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作品展長沙開幕當天,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作品展在長沙開幕。展覽將持續至6月26日。「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由中國臺灣攝影家阮義忠先生2016年設立,旨在弘揚攝影的人文精神。
  • 阮義忠說,攝影的本質是發現與記錄,而自拍是對鏡自憐 | 訪談錄
    《人與土地》, 屏東縣牡丹鄉旭海,1986,攝影:阮義忠1950 年出生於臺灣宜蘭的阮義忠是華人世界著名的攝影家之一。他的作品以人文紀實為主要風格,曾在法國、美國、墨西哥、瑞典等地舉辦個展,作品被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等機構收藏。其中,他最為出色的作品是記錄 20 世紀臺灣的鄉村社會,著有攝影集《人與土地》《正方形的鄉愁》《失落的優雅》等。
  • 阮義忠的《人與土地》,用鏡頭記錄寶島臺灣的鄉土世界
    阮義忠 作品阮義忠是少數被選入美國《當代攝影家》一書的華人攝影家之一。他專注人文紀實攝影,40年來以超乎尋常的熱情和洞察力,跋山涉水,深入鄉土,拍攝大量以百姓日常生活為題材的珍貴照片,留下獨一無二的民間生活史冊。他的作品被法國巴黎現代美術館、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等眾多世界知名博物館收藏。
  • 2019「螞蟻攝影獎」入圍作品公示(一)
    凡 | 是 | 攝 | 影| 近日,2019「螞蟻攝影獎」(第九屆)徵稿結束。評委蕭沉老師選出了10組入圍作品,今天將開始將入圍作品予以公示。
  • 攝影人阮義忠,身心在同一處人才有歸屬
    曾創辦《攝影家》雜誌,著有《當代攝影大師》《人與土地》《失落的優雅》《行·影不離:阮義忠的旅行手札》等作品。▲ 《人與土地》系列,屏東旭海,1986▲碧侯村的濃煙▲阮義忠攝影作品《人與土地》系列▲阮義忠攝影作品《人與土地》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