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到底講述了什麼?

2020-12-04 作如是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稱《心經》,是世尊當年在靈鷲山法會時,觀自在菩薩為舍利子開示的一部經。《心經》共有260個字,篇幅不長,卻是《般若部經》的核心內容。

佛教中,對《心經》非常的重視,是許多出家人必修的一門功課。裡面講的佛學精妙,一直以來被人們所推崇。那麼,這部《心經》到底講述了什麼呢?

《心經》的內容非常的精妙,我們先來看看它的標題。般若,在佛教中稱之為「智慧」,波羅蜜多,意思是抵達彼岸,什麼彼岸?佛教中涅槃的彼岸是極樂世界。連起來的意思就是「通過無上的智慧抵達涅槃的彼岸」。簡單點說,就是通過修行,得到智慧,最後究竟涅槃,去往極樂世界,佛教中歷來這樣認為。

《金剛經》中,世尊與須菩提對話,充分地闡述了「緣起性空」的問題,到最後一切都空。《心經》中,一上來觀自在菩薩就說「照見五蘊皆空」。可見,《心經》與《金剛經》之間的聯繫非常大,因為它們都闡述了事物的空性問題。

那麼五蘊皆空是什麼狀態呢?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要達到色、空渾然一體,才能真正明白空的意思。《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裡的相,指的就是《心經》裡面的「色」,也就是事物存在的模樣。

當照見五蘊皆空,事物的模樣都不存在了,但是還有一樣東西存在,那就是心。如果沒有心,就無法觀察到五蘊皆空,無法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因為《心經》中的色,也就是相,指的是自己的心,對外界的辨識。當心動的時候,外相就會動;當心不動的時候,外相就不會動,也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色本來一體。

關於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有這麼一件事。有兩名僧人,看到風吹幡動,一名僧人說:「風動」,另一名僧人說「幡動」,惠能大師看到這種情況,立即就說,「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意思就是說,風與幡的動,是因為你們的心沒有空,看到的只是事物的外相。當你們的心不動的時候,風與幡,其實不會在你們的心裡留下痕跡。

《心經》裡面還有一句很重要,就是「無智亦無得」。

很多人,當他明白了一些佛法後,總以為自己悟道了,得到了,有了收穫。其實,這種見解,是不對的。世尊當年在菩提樹下開悟,說了一句這樣的話:「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就是說,一切眾生,佛性本身是自由的,並不是通過明白了道理,才能具有。所以根本就不是得到,因為人的自性,是本來具有的。

一個人得到了什麼東西,他會開心;失去了什麼東西,他會難受。修行的人,就是要摒棄掉這些使自己的心,容易發生改變的東西,才能逐漸地找到自己的自性。所以,要做到「無智亦無得」,才能真正地達到自性清淨。這就是《心經》中的核心內容,通過佛法智慧,讓自己達到徹底地清淨,才能做到最後的涅槃。

所以,這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真正所講述的,是先讓自己達到「五蘊皆空」,明白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之後,還要讓自己的心達到「無智亦無得」的自性清淨境界。當自己的心不被外界的任何事物帶動,就能真正的「抵達涅槃的彼岸」了。

相關焦點

  • 《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多到底是什麼
    不過,在這個戒定慧的修法中,這個定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或者,它應該怎麼樣去修,才能開啟我們的智慧呢?在佛經中很多的地方,都講到了定的問題。特別是在《心經》中,第一句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很多人說這裡的般若波羅蜜多是無上的妙法,但是到底是什麼樣的妙法呢?就沒有人能說得清楚了。
  • 心經全文中的般若波羅蜜到底是什麼?
    眾所周知,《般若經》講的主要是「空性」,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大家都將佛門成為「空門」,即便不是佛弟子,都知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經流傳很廣,所以大家都要學習心經。想要知道心經全文中的般若波羅蜜到底是什麼,首先要了解題目,般若,這個很多人都知道是大智慧,波羅蜜就是到達彼岸的意思,很多人都說般若波羅蜜是無上的妙法,但具體是什麼,沒有人參透。
  • 大家都會背誦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蜜什麼意思?
    心經的翻譯版本很多,在今天最廣為流傳的,就是玄奘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關於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很多人都還不知道,到底這波羅蜜是什麼意思?下面就來解釋一下,這幾個字的意思,以及學心經有何用處。般若可以理解為智慧的意思,而波羅則是彼岸的意思,蜜可以理解為到了的意思。所以這句話連起來說,就是智慧到了彼岸。
  • 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心經原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波羅蜜多」是什麼意思?
    《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所謂「般若」,就是指智慧,但是這種智慧不同於普通人的智慧,而是能顯示世間一切實相的無上智慧,為了顯示對般若智慧的尊重,所以古代譯師並沒有翻譯,而是選擇了音譯。  在佛經中,「般若」又稱真性、實相、首楞嚴、中道、畢竟空等,但都是指了知一切法、通達一切法無有障礙的境界。一般而言,佛教的般若有三種,分別為實相般若、觀照般若、文字般若,而佛經是詮釋佛陀的言教,屬於文字般若。「波羅蜜多」原意是完成目標、達到彼岸,後被佛教沿用,將佛教修行的完成稱為波羅蜜多。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到底厲害在哪裡?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柴房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金剛經》降伏其心篇,全經260字,是《大品般若經》600餘卷中全部般若的精義所在
  • 了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意思,讓你更好領悟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我們也可以理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的就是如何讓自己,從此岸過河,到達彼岸。要想過河就需要過河的工具,這個工具也就是智慧,要想過河需要獲得大智慧,才能脫離苦海,到達極樂的彼岸。因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所講的是空性精華。我們之所以會遭遇恐怖、災難、違緣等侵擾,其根本在於對人我和法我的執著,倘若證悟了無我空性,斷除了人我執和法我執,一切魔障就沒有猖狂的餘地了。
  • 常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的你,了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精髓嗎?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現在很多的人都在修行的經書,師兄不要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經文只有二百六十個字,但是其中包含的內容是有很多,所以師兄在誦讀的時候,一定要用心,並且堅持的去體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內容是什麼。
  • 閱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錄——[民國]弘一法師李叔同乃一大才子,也是一個傳奇,從風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轉而皈依佛門,在風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潛心修行,從此往昔種種仿佛一刀兩斷。李叔同已死,弘一法師方生。弘一法師的文章淡泊寧靜,涵詠深長,一如弘一法師為人。
  • 認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但是單看現行流傳最廣,大家也最熟悉的唐玄奘大師所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譯文,它的結構卻迥異於其他經典。依據梵文原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正確念法為Praj ā -p ā ramit ā -h daya-s ūtra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心經》:絕妙的般若波羅蜜多咒
    為了因應眾生根器的不同,而廣演眾法,使大眾能夠獲得與自己相適應的法門,而《心經》,就是為最上乘者所說的究竟圓滿的智慧,其文最後之密咒,即般若波羅蜜多咒,更是絕妙無窮,因為沒有這咒,則無法成就涅槃聖果。如果說《心經》是《般若經》的心臟、精華,那般若波羅蜜多咒同樣可以說是《心經》的心臟、精華,是對般若智慧的作用功能所作的高度概括。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瞿宇輝書法作品
    瞿宇輝恭書了一批《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現作一展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因其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藝術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創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品。
  • 《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是什麼意思?
    在佛教諸多經典中,有一部佛經,只有260個字,雖然這部佛經字數較少,但流傳最廣,幾乎人人都會背誦此經。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究竟講了些什麼?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大家都很熟悉,很多人都會背誦,是佛教中最重要的經典之一,也是經文字數最少的一部經典。那這部經典究竟講的是什麼內容呢?我們研究一下本經的經題,就會有個大概的了解了。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講《阿含經》講了十二年;講《方等》講了八年;然後講《般若》講了二十二年。這部《心經》,文字雖少,但意思卻很深,短短的268字,就已經包括了全部《般若》的內容,可見《心經》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讀誦
    > 《心經
  • 合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解(朗誦+文字)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解1-佛弟子也要依法來修行,法就是釋迦佛的教導,千萬不能依人,依人不依法是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解(2)- 清定上師說:「一切法皆由皈依生起,皈依如小孩依靠父母,皈依有法身意義」《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解(
  • 唯美佛樂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心經(圖片來源:資料圖)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什麼意思?真懂的人並不多
    《心經》雖然只有260個字,但卻是大乘佛法當中,最重要的一部佛教典籍,《心經》的譯本很多,但流傳最廣的,還是玄奘法師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現存的《心經》譯本:第一、法月所譯的《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二、般若、利言等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三、智慧輪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四、法成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五、敦煌發現譯本《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六、宋代施護所譯的《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