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XX界的茅臺」用來形容那些在特定行業有著硬核市值表現的上市企業。
「地產界茅臺」這個帽子萬科戴過,融創戴過,最近將這頂帽子牢牢扣在自己的頭上的是龍湖。
11月下旬,龍湖迎來了自己在資本市場的高光時刻。
11月25日、26日、27日連續三個交易日,龍湖集團(00960.HK)報收50港元以上,總市值超過3000億港元,成為香港市值僅次於萬科的內房股,也是第一大市值民營內房股。
輿論叫好的聲音不絕於耳。還有一個堅實的數據支撐:
去年12月31日報收36.50元港元,今年11月27日報收50.40港元,今年漲幅累計達到41.65%,也是香港十大內房股唯一上漲股票,也是第一高價地產開發股。
對於成千上萬的普通中小股民來說,「3000億市值」和「地產茅臺」像兩針興奮劑刺激著每個人的腎上腺素,這種情況下做決定是最輕而易舉的。
資本市場向來是個喜歡故事和概念的地方,先信的人賺錢,後信的人買單。
老辣的龍湖「恰逢時機」地推出了「配股融資」這一大招。市值衝高后總會有一個配股操作在等待著萬千股民,早已是沒有懸念的秘密。
12月2日龍湖發布公告,稱於2020年12月2日,賣方Charm Talent International Limited(公司控股股東)、公司與配售代理(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有限公司、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及Morgan Stanley & Co. International plc)訂立協議。
配售代理已同意按個別基準(但並非按共同基準,也非按共同及個別基準)(作為賣方代理)以每股配售股份47港元的價格促使購買(倘未能成事則由他們本身(按全麵包銷基準)購買)合共1億股由賣方擁有的配售股份。
根據協議,賣方已有條件地同意按47港元/股的價格認購5000萬股股份(其相當於根據配售事項實際配售的半數配售股份)。
公告一出,各大股吧資深股友們迅速炸開了鍋。
朝陽巴菲特說,你把公告寫那麼複雜幹啥,不就是大股東高價套現+增發,至於嘛?
深圳老油條說,先舊後新的意思是新的投資者買的是舊股票,沒有轉讓期限。大股東用收到的一半現金買入新股票,有鎖定期。另一半就相當於大股東套現了。「你們喜歡炒就給你們!」
更多的股友們都持有一個相同的觀點:
龍湖此波操作,公司缺錢+大股東想套現,可見一斑:日子很不樂觀!
從2020年前11月的拿地表現來看,龍湖為了衝規模明顯在拿地方面不斷提速,近千億的拿地金額讓龍湖排在了拿地榜單的第六位。
這顯然也是龍湖急於籌錢的主要原因之一。
02
股友們的情緒「有情可原」,「地產茅臺」這杯烈酒哪有那麼易喝,「配股融資」的公告一出,便迎來「當頭一棒」,12月2日當天,龍湖公司股價當天跌幅高於折讓幅度,達11.81%。
對於向來以「三好生」形象宣傳自己的龍湖來說,上一次股價有如此大跌表現的還要回到2019年初。
吳亞軍的前夫蔡奎以折價8.1%至每股22.7港元減持1.5億股龍湖的股份,同時吳亞軍的女兒蔡馨儀以每股22.7港元增持880萬股龍湖的股份。受此影響,龍湖股份股價大跌逾8%。
股價大跌背後,吳亞軍的前夫蔡奎輕鬆減持套現34億港元。
老股民們都知道這是港美股上市企業的優勢所在,炒高了,大股東可以隨時套現或融資。
此次逢市值高價進行「配股融資」同樣也不例外,此番操作過後,吳亞軍家族持股比例也將由43.91%降至42.72%,並成功套現23.5億港元。
還有媒體算了一筆帳:
按47港元/股配售價計算,吳亞軍個人年內增持的1534萬股,市值約7.21億港元,計算可得,獲利約1.59億港元,收益率約28.3%。
換句話說,與那些被瘋狂收割的韭菜們不同,吳亞軍個人輕鬆套現過億元。
在殘酷的資本市場,誰買單,誰收割,數字是最好的證明。
股價大跌背後,業內資深人士還有一種觀點:
很顯然,過去幾年龍湖的股價明顯是被高估了,龍湖的穩定性和增長前景其實不容樂觀。
不斷下滑的行業排名和不斷下滑的盈利能力還是如兩座大山一樣真實壓在了龍湖的肩上。
回看龍湖這些年的發展軌跡不難看出,龍湖所謂的「穩健」完全是以犧牲規模增速為代價的,失去冒險精神和想像空間的同時,在行業極致高周轉大背景下,龍湖的路也變得越來越窄。
03
業績受挫是表象,在其背後,是龍湖最近幾年較為洶湧的高管離職潮,這對於整個軍心的動蕩也是顯而易見的。
這場高管離職風暴始於2017年,也曾深得吳老師器重,被認為最有可能晉升CEO之位的副總裁袁春離職在業內掀起了渲染大波,這是繼早前顏建國離職龍湖後的又一高管離職地震。
此後,蘇州公司總經理李剛、南京公司總經理李宏耕、煙臺公司總經理李亮、龍湖集團副總裁徐愛國、原冠寓CEO韓石、龍湖集團副總裁胡浩等先後離職。
部分區域公司更是全部換血,從總經理到各個業務條線老總全數在主動和被動中離職。
龍湖的這場高管離職潮如此洶湧讓很多業內人士驚訝不已。
龍湖想快速走出這場「高管出走陣痛」,但現實的冰冷是短期內很難加熱成功的。
前幾日,龍湖的」大本營「重慶龍湖突然換帥,總經理崔恆忠將於近期卸任,接替者是龍湖福州公司總經理高巍。
毫無徵兆突然換將的背後,是龍湖在大本營重慶的「深陷泥潭」。
數據顯示,作為龍湖集團業績的主要來源,重慶龍湖第三季度業績遭遇「滑鐵盧」,當季實現營收149.35億元,同比增長13.88%,增速同比下滑318.78個百分點。
淨利潤為5.52億元,同比降幅達64.40%,而上一年同期的同比增速為385.87%。
「被動刀」的重慶公司總經理崔恆忠,位列龍湖集團高級管理層之列。於2007年加入龍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將」,但在乏力的業績面前,不得不成為「替罪羊」。
吳亞軍選擇一位年輕的「仕官生」來掌舵大本營,也是一個很強的改變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