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大創立印社,西泠印社發來賀信!

2020-12-18 中國青年報

西泠印社賀信

華東師範大學:

欣聞華東師範大學「大夏印社」成立,謹馳專函,致以熱烈祝賀!

華東師範大學在2014年創設書法篆刻專業後,培養了不少在篆刻領域頗有成就的學生,不少學生在西泠印社等主辦的專業賽事中獲獎或入展,並已有多篇印學論文發表;還承辦了「全國大學篆刻大展」等系列活動,開啟了高校篆刻類活動的多項先河,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優秀篆刻藝術人才,推動高校篆刻藝術創作繁榮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值此創社之際,衷心祝願大夏印社在今後的發展道路上,進一步加強學術研究,提升藝術創作,挖掘和培養更多金石篆刻新人,並深化與其它文化藝術機構和團體的溝通聯繫,為傳承和發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發揮更大的作用!

今天(12月12日),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篆刻)傳承基地暨「大夏印社」成立揭牌儀式在華東師大博物館舉行。華東師大書法篆刻研究生美育教學成果文獻展也在館內展出。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虞麗娟為基地揭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任王平,上海文聯副主席、上海書協主席丁申陽為華東師大「大夏印社」揭牌。

西泠印社、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為「大夏印社」成立分別發來賀信。我國著名篆刻家韓天衡為大夏印社題寫社名,西泠印社副社長童衍方、李剛田等14位名家為印社題字,對大夏印社寄予了厚望。

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梅兵出席活動,黨委常務副書記王宏舟主持儀式。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虞麗娟為基地揭牌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任王平,上海文聯副主席、上海書協主席丁申陽為「大夏印社」揭牌

▲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篆刻)傳承基地暨「大夏印社」成立揭牌儀式舉行

華東師大篆刻

傳承研究歷史悠久

文化底蘊深厚

書法篆刻美育教育成果豐碩

於今年9月入選教育部公布的

《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

▲我國著名篆刻家韓天衡為大夏印社題寫社名,西泠印社副社長童衍方、李剛田等14位名家為印社題字,對大夏印社寄予厚望。

成立篆刻基地

將傳統文化和美育教育落到實處

篆刻在華東師大有著優良的傳統,民國時期就曾出現過篆刻大家馬公愚先生。

2014年華東師大與上海市文聯緊密合作,成立了中國書法研究中心,實施書法篆刻人才培養戰略,至今已培養112位書法篆刻專業研究生。他們中不少同學已在全國、省市各大展賽中嶄露頭角,取得優異成績。

華東師大書法篆刻專業群體日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在業界被稱為「書法軍團」。2019年元旦,華東師大舉辦了全國大學生篆刻大展系列活動,輻射全國173所高校,開啟了大學篆刻多項先河。

基地成立後,將貫徹落實教育部對傳承基地的建設原則、任務和要求,在課程建設、社團建設、工作坊建設、科學研究、輻射帶動、展示交流各項工作任務中發揮積極作用,向非專業的學生進行文化藝術弘揚與傳播,將傳統文化和美育教育落到實處。

▲ 華東師大書法篆刻研究生美育教學成果文獻展

>> 基地將面向本科生開設篆刻選修課程、編撰教材,推進篆刻文化的普及工作;

>> 在兩校區開設工作坊,專業師生將傳遞篆刻技巧、陳列篆刻實物、介紹篆刻審美,並提供相關的篆刻材料、工具、書籍,以及有關篆刻技法的影像資料,以供全校篆刻愛好者參觀、體驗;

>> 建立兩個學生專業社團,即主要由篆刻專業研究生組成的「大夏印社」和普惠型的、全校學生都能受益的「光華印社」,基地將每年為學生社團舉辦展覽、開展主題活動、出版印譜。

>> 基地將通過多種渠道、多種途徑拓展輻射空間,藉助華東師大篆刻在全國高校中的影響力和上海篆刻人才高地的優勢,聯動上海市藝術教育委員會、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繼續牽手上海市中小學,力推篆刻進校園活動,通過送藝到校,做好篆刻普及工作,踐行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的使命擔當。

打造專業社團

為海派篆刻藝術傳承注入新活力

同日揭牌成立的大夏印社匯聚了華東師大書法篆刻專業在校學生和畢業校友,他們既有較強的創作能力,同時也有學術支撐,可謂篆刻界的新銳,受到業界的普遍關注。

大夏印社以弘揚傳統文化為宗旨,致力於篆刻創作、印學研究、史料整理和教育傳播,同時參與公益事業,促進社團健康和諧發展。

在機制上改革創新,實行輪值總幹事制,充分調動專業同學的積極性。

著名篆刻家韓天衡,文字學家曹錦炎擔任印社顧問,張索、顧琴、崔樹強、俞豐、王客、周蔚蔚六位老師被聘為指導老師。

▲ 指導老師張索介紹學生作品

在指導老師張索看來,大夏印社的成立,標誌著上海篆刻人才培養的一種新動向,對促進篆刻新人的培養,弘揚、傳播中華優秀傳統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海派篆刻藝術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後備力量。

▲ 「傳承之力量」現場篆刻創作活動

揭幕儀式現場還舉辦了主題為「傳承之力量」現場篆刻創作活動,二十名書法篆刻專業學生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名言警句為題材,進行現場篆刻,將創作100方,為明年建黨100周年獻禮。

或朱或白,或工或寫,或古璽或秦漢或流派……一方方印石在同學們的刀下盡顯風採。現場創作的作品將鈐蓋成一本印譜,為大夏印社的成立開啟良好篇章。

來源:華東師範大學

相關焦點

  • 原來是他們創立了名滿天下的西泠印社-西泠創社四英的故事
    西泠印社作為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學術團體,"印學研究中心"、"天下第一名社",相信喜歡金石篆刻和書法字畫的朋友都相當的熟悉。西泠印社自創社起,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這期間擁有七位社長,每一位都是不同領域的大家。大家知道當初創立了西泠印社的人是誰嗎?
  • 由海上印社想及上海西泠印社
    近日,為重振「海上金石風」,宣告成立「海上印社」,首屆會員達49人,同時舉辦了「海上金石風主題公益活動暨海上印社啟動」。此可謂傳承上海篆刻藝術文脈。由此,想及110年之前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在上海創立的「上海西泠印社」。
  • 紀錄片《西泠印社》為「西泠印社中人」立傳
    兩年前,為紀念西泠印社創社115年,序篇《孤山31號》推出;次年,值甲骨文發現120年和中國篆刻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10周年,《西泠印社》製作完成;今年,六集大型紀錄片終得定檔。許繼鋒的筆觸停留在2019年,「曾經有人問我:紀錄片《西泠印社》講的是怎樣的故事。」他在手記中寫道,「我說,《西泠印社》講的是115年前一群杭州城年輕人的事。」
  • 吳昌碩與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現任副社長陳振濂對本報記者說,「另外,他的詩書畫印也給西泠印社樹了一個標杆,儘管當時其他社團也在做,但吳昌碩就是一個絕對的高度。一直到1927年去世基本都是他的思想行為主導著西泠印社。」吳昌碩出任社長之後,精英迅速雲集而來,李叔同、黃賓虹、馬一浮、豐子愷、吳湖帆、商承祚等均為西泠印社社員,楊守敬、盛宣懷、康有為等為贊助社員。
  • 西泠印社推出新掌門
    對社長已空缺了6年之久的西泠印社來說,今天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在西泠印社第八屆理事會第六次會議上,饒宗頤當選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劉江當選執行社長。這一海內外矚目的百年文人藝術社團再次擁有了掌門人。饒宗頤先生,1917年生,廣東潮州人,現定居香港,是蜚聲中外的學界泰鬥和書畫大家。
  • 西泠印社
    【編撰《西泠印社志》和《中國印學》】  西泠印社圍繞兩大課題,多次組織召開編撰工作會議,向社內外有關專家徵求意見和建議,確定寫作大綱、篇目設置及進程規劃,組織人員撰寫《西泠印社志》和《中國印學》。【召開早期社員、社史學術研討會】  與《西泠印社志》修撰工程相配套,由印學理論與社史研究室具體負責,召開了西泠印社早期社員、社史學術研討會。研討會收到論文稿近40篇,論述方向為西泠印社早期社史研究、早期社員研究、史料介紹與人物回憶3個大類。
  • 詩書畫印——西泠印社名家李瑩波
    本科畢業於湖南師大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書法研究院。能詩、善畫,工篆刻,真草篆隸均有較高的造詣。著有《中國篆刻百家·李瑩波卷》《醉墨淋漓-李瑩波書畫》。現為西泠印社社員湖南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書法家協會 篆書委員會副主任湖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長沙師範學院書法專業教師前長沙崑曲研習社社長湖南大學博士在讀2018年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獲得者入展及獲獎
  • 紀錄片《西泠印社》為「西泠印社中人」立傳
    2016年夏天,許繼鋒開始啟動《西泠印社》的項目調研;次年正式立項。兩年前,為紀念西泠印社創社115年,序篇《孤山31號》推出;次年,值甲骨文發現120年和中國篆刻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10周年,《西泠印社》製作完成;今年,六集大型紀錄片終得定檔。許繼鋒的筆觸停留在2019年,「曾經有人問我:紀錄片《西泠印社》講的是怎樣的故事。」
  • 西泠印社歷任社長
    1913年被公推為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詩書畫印博採眾長,自成一家,被譽為四絕,為縱跨近、現代的傑出藝術大師。書法初師顏真卿,後法鍾繇、王羲之,得力於石鼓文,筆力遒勁,氣勢磅礴。篆刻鈍刀直入,蒼勁雄渾。融書法、篆刻行筆、章法、體勢於繪畫,形成獨特畫風,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著有《紅木瓜館初草》、《元蓋廬詩集》、《缶廬詩》、《缶廬別存》、《缶廬集》、《缶廬印存初集》4冊等。
  • 亳州市:「西泠印社」來了 書畫篆刻愛好者看過來
    7月23日上午,西泠名家書畫篆刻作品展開幕式暨西泠名家作品現場捐贈儀式在市文化館舉行。通過本次公益性活動,西泠印社與我市文化藝術界實現了進一步的交流與溝通,對於提升藝術家們的創作能力和藝術水準具有重要意義。
  • 西泠印社,延續百年的江南文脈
    西泠印社創立於清光緒30年,即1904年,由當時的浙派篆刻家丁輔之,王福庵,吳隱,葉為銘等人發起。建立西泠印社的的初衷是為「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保存優秀傳統文化和文化遺產,這也是這些篆刻家一生的追求。
  • 西泠印社2020年度工作亮點
    亮點四入選「浙江文化印記」,鞏固印學地位今年,西泠印社從399個參評項目中脫穎而出,入選首批20項「浙江文化印記」之一,鞏固了印社在悠久深厚的浙江歷史文化中的經典性、獨特性、傳承性,以及在浙江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性。
  • 西泠印社與臺灣印學的發展
    (二)堅持實踐印社宗旨1913年春西泠印社成立大會,在《西泠印社成立啟》中開宗明義、鄭重而堂皇地提出「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印社之宗旨。印社宗旨是印社同人的共同願望,也是印社同人共同追求的目標,百年來西泠印社始終秉持「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的印社宗旨。
  • 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簡介
    西泠印社創立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西子湖畔孤山南麓。其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學術團體,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譽。
  • 西泠印社歷任社長作品選
    ,至少歷屆西泠印社社長每一位的作品每是很拿得出手的。當然,這書協主席與西泠印社社長也有重合的地方,比如啟功便兩個職位都擔任過。總的來說,看過西泠印社社長的作品,就再也不想看書協主席的字了!1904年,浙派金石書畫家丁輔之、王福庵、葉為銘、吳隱等四人在孤山買地建房,修契立約,發起創建創立西泠印社。
  • 西泠印社:「天下第一名社」 的七任社長是誰?
    西泠印社的創立:1904年,浙派金石書畫家丁輔之、王福庵、葉為銘、吳隱等四人在孤山買地建房,修契立約,發起創建創立西泠印社。至今,印社共吸納有近600位海內外社員,入社者均為精擅篆刻、書畫、鑑賞、考古、文字等之專家。尤其是七任社長,德高望重,領袖群倫,均為金石書畫界巨擘。今天小編帶大家一同來欣賞七任社長的風採。
  • 紀錄片《西泠印社》完美收官,西泠印社的故事未完待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方寸印章見大千世界,全景記錄以求「西泠不冷」《西泠印社》擷取「西泠印社」這一具有浙江獨特印記的傳統文化經典符號,通過細緻入微的影像手段,傳神再現西泠印社歷代印石巨匠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鐫刻情緣,全景記錄西泠印社「人以印集、社以地名」的百年輝煌,深刻闡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久彌新的不絕偉力,激發人們對中華文明更深刻的理解、更深度的熱愛、更深層的自信。
  • 西泠印社110年:先人的種子(下)
    圖為吳昌碩在缶龕旁留影先生之風在《西泠印社成立啟》這份史料上,明確記載了西泠印社創立的初衷:同道中人,聚集一起,本著繼承前人遺產,研求金石印學的志向創立了西泠印社。西泠印社最早的建設用地就是丁仁捐贈的,之後又他在社址上捐錢建造了印人像,修建鶴廬作為書齋,同時聲明「永為社產,不私所有」。1937年杭州淪陷之後,丁仁和另一位葛昌楹社員一起,將劫後所存的自明代迄今270餘家,近兩千方鈕印章拓成譜,題名《丁丑劫餘印存》來傳給後人,很多款印都是難得一見的印壇珍寶。以世家子的地利人和之便,丁仁在園林建造、集印、制譜和刻印這些方面都有貢獻。
  • 西泠印社—杜延平
    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 會員,西泠印社北京印社 社員,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 會員,東隅印社 副社長,作品獲獎及入展情況第二屆全國青年書法篆刻展一等獎百年西泠 西湖風國際篆刻在大會 二等獎西泠印社六、七屆篆刻藝術評展 優秀獎
  • 西泠印社往事:張魯庵捐贈1525方歷代印章
    抗戰期間,杭州被日寇佔領,西泠印社的學術活動被迫停止。直到抗戰勝利後的1947年,西泠印社才召集各地社員來杭州重新活動。  新中國成立後,西泠印社派出代表,將印社社址及相關文物交給政府管理。此後,西泠印社便停止了社務活動。  1956年,時任浙江圖書館館長張宗祥在省人大會議上提交了一份議案,主張恢復西泠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