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當代草聖,填補了清代之後草書發展的空白!

2020-12-21 有文化的小哥

說到書法,很多人會想到王羲之、顏真卿這些大名鼎鼎的書法家,但是在當代有一位書法家,一生謙遜,被稱為「當代草聖」。

從古至今能被稱為草聖的人寥寥數人,而林散之卻被稱為當代草聖,那麼他的書法究竟好在哪裡呢?

其實,林散之是一位文人,在詩詞上有著很深的造詣,在繪畫上也是獨樹一幟,只因他的書名太大,掩蓋了他在其他方面的造詣。

首先林散之作為一位文人,他的一生也是以文人自居,所以他有著深厚的文學修養,這種文學修養也滋養了他的書法。

眾所周知,草書自張芝、張旭、懷素等大家之後,又出現了文徵明、祝枝山、王鐸等草書大家,自此之後草書的發展出現了一種頹勢。

林散之的出現,讓草書的發展再次回到了傳統的審美之上。林散之被稱為書壇上大器晚成的典型,幾十年的練習和積累,成就了草書也成就了林散之,加上林散之深厚的文學修養,滋養了其書法之中的氣、韻、意、趣,使其書法達到了一種脫俗的境界。

林散之的草書被稱為林體,他的草書重視用筆,他擅長運用長鋒,在運筆的時候保持中鋒用筆尋求瘦勁,起筆收筆和轉折之處變化多端,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他在六十歲的時候才開始學草書,卻可以寫到一定的境界,這讓很多人感到欽佩。林散之並不是在六十歲的時候,拿起毛筆就可以寫一手好草書,他自幼學習書法,從唐碑開始,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在唐碑再到行書,經過幾十年的練習和積累,在六十歲的時候開始學習草書,他之所以能在草書上大器晚成,這並不是偶然,而是厚積薄發的結果。

曾有人這樣評價林散之的書法,林散之先生的書法的特點就是八個字,長鋒、宿墨、枯筆和飛白。在章法上十分流利,如同行雲流水,行其所當行,止其所當止,實屬大家之風。

雖然林散之在草書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他從來不炫耀自己的書法,在這點上他的書學思想和當時的書法大家吳玉如是一致的,認為文人會寫幾個字沒什麼了不起的。

林散之以一個文人的眼光看待書法,並不是把書法放在治學的首位,他們在書法上默默耕耘了幾十年,視書法為小道,所以他的書法具有濃鬱的書卷氣。

林散之以嫻熟的手法,提按轉折,澀進疾阻,似欹反正,將倒復起,曲處見直,圓中寓方,濃纖長短適度,燥潤枯溼合宜,但覺一片化機,滿紙精彩。

這樣的書法雖然不能說是超越了古人,但是與古人一爭高下的實力還是有的。

林散之能被稱為當代草聖,他對草書的恭喜不僅僅體現在書法的表面形式上,還體現在他的書學思想上。

他的草書填補了自清代之後草書發展的頹勢,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之上又能融合創新,為後世草書的發展提供了學習依據和借鑑的意義。

相關焦點

  • 「當代草聖」林散之,草書行雲流水,啟功先生也稱讚!
    正是因為我國書法界的著名書法家非常的多,所以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今天小七介紹的這位書法愛好者是森散之,他可是被稱為是當代「草聖」。林散之先生出生於1898年,但是在書法的道路上一直沒有什麼名氣,但是林散之並沒有為了出名而練習書法,反而踏踏實實的學習著中國傳統書法,直到1972年的時候林散之的書法才得到當時書法名家的認可,特別是啟功先生更是對林散之的書法給出了很高的評價,認為林散之的書法完全可以稱得上是當代的「草聖」,草書無人能超越。
  • 他六十歲學習草書,書風古拙蒼勁,被稱為「當代草聖」!
    說到草書,大家都能想到古代的懷素或者張旭,他們的名字在草書史上如雷貫耳。但是在當代也有一位草書大家,他從六十歲才開始學習草書,大器晚成,被稱為「當代草聖」!這個人就是林散之,林散之的草書雖然起步晚,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林散之,他以深厚的文學修養和持之以恆的精神,終於在草書界佔有一席之地。林散之的草書也被稱為「散體」草書,他注重筆法,在行筆的時候時緩時急,線條中帶有一種大氣磅礴之感。林散之擅長用長鋒羊毫行筆,始終保持一種筆力瘦勁的感覺,他取古人之所長,再融合自己的風格,充分的把握了草書的奧秘。
  • 林散之書法:可以糾正草書需要快寫的偏見,當代草聖並非徒有虛名
    林散之書法:可以糾正草書需要快寫的偏見,當代草聖並非徒有虛名。林散之是一位書法大家,這是不用懷疑的。但是當代草聖的名號,卻有比較大的爭議空間。因為草書能成為聖者的,大約有三位,漢代張芝,唐代懷素與張旭。除此三位,人們很少能在發現草書的賢者聖功。
  • 「當代草聖」「三百年來草書最高成就」林散之是如何走上神壇的?
    當代書壇對林散之的評價非常之高,有人稱他為「當代草聖」,有人盛讚他的草書是自明王鐸之後,三百年以來的最高成就…諸如此類的豪誇不一而足。而他當代「書聖」之名能否立得住,恐怕不用等到幾百年之後,現在就可以作出結論了。林散之草書盛名之興,應該說是趕上了好時機,是時勢造的英雄。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書法在日本被視為全民藝術,那時日本有一種言論說:書法的傳統已由中國移到了日本,中國已經沒有書法,可見日本對當時中國書法現狀的蔑視。
  • 林散之「當代草聖」的頭銜是否該重新定位?(上)
    至近現代,書藝史上一下子出現二位「草聖」:一是於佑任,謂之「現代草聖」;二是林散之,謂之「當代草聖」。筆者江南之春在上一文《書法家林散之的「當代草聖」頭銜究竟是誰封的?是否實至名歸?》中寫到林散之晚年回顧了自已的書學歷程。林散之晚年,其本人回顧道:「餘十六歲始學唐碑,三十以後學行書,學米;六十歲以後學草書。
  • 林散之60歲開始練草書,漢字寫出藝術美!網友:當代草聖!
    林散之從小就非常的喜歡中國的書法,5歲就能對物寫生,6歲開始讀書,13歲臨遍了很多書法,林散之到了30歲的時候書法名氣就非常的大,如今說到林散之大家都會想到他是一名草書大師,林散之的草書在當今書法界是無人能超越的,所以也當今的書法愛好者稱為是「當代草聖」!
  • 著名書法家「當代草聖」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安徽和縣人,當代著名書法家,被譽為「當代草聖」。自古以來,畫家書家能被後人稱為「聖」者,屈指可數,特別是近百年,書壇名流大家連綿不絕,唯林散之一人被冠以「當代草聖」,卻沒有引起非議,客觀上表明了社會對他書法藝術成就的認同。
  • 林散之被稱為當代草聖,看他草書的筆畫,才見功力!
    說到草書,很多人都想到懷素和張旭,但是有一個人的草書造詣深厚,被稱為當代草聖,他就是林散之。但是有人在欣賞林散之草書的時候卻說沒有功底,對此有的專家說了:請仔細欣賞書法中的筆畫!林散之是書壇大器晚成的人,他在六十歲的時候才開始學習草書,說到這裡有很多人會有疑問,六十歲學草書竟成大名,能有書法功底嗎?對於林散之的書法我們要結合他一生的書法道路來看,林散之雖然六十歲學草書,但是在楷書和行書上卻是自幼練習,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 六十歲才學草書,卻成為當代「草聖」!是什麼成就了林散之?
    說到草聖,想必你最初想到的是張芝、張旭和懷素,東漢張芝最早被稱為草聖,而在古代書法史上,被公認為"草聖"的代表人物只有唐代張旭和懷素。而我們今天談到的是當代草聖--林散之先生!林散之先生是我國現代詩書畫藝術巨匠,素有「三絕」之譽。
  • 林散之:60歲學草書成為大師,啟功見到他書法之後,脫帽三鞠躬!
    在書壇上有這麼一個人,他60歲才開始學草書,卻能夠被稱為當代草聖,啟功見到他的草書之後,曾經脫帽三鞠躬。郭沫若也曾對他的書法讚賞不已,曾說他的書法,可以代表草書最高水平,這個人就是林散之。也許現在我們提起林散之這個名字會感到有些陌生,但是他是真真正正的詩書畫三絕藝術家。林散之是一位長壽書畫家,但是他的草書卻是在60歲之後才開始練習。這讓人很多人感到林散之拿起毛筆就成為了草書大家,其實這是對林散之的一種誤解,從他學書畫的歷程來看,他能在草書上取得成就這並不是偶然,在1930年的時候,他跟隨黃賓虹學習繪畫。
  • 書法家林散之的「當代草聖」頭銜究竟是誰封的?是否實至名歸?
    林散之先生生前便享有「當代草聖」之稱謂。中國幾千年歷史上享有書法藝術「聖人」之譽的不過二位,一是東晉王羲之,史稱「書聖」;二是東漢末期的張芝,史稱「草聖」。這二位是上千年來史有定評,歷來為後人所公認。但進入二十世紀後,中國書藝史上忽然冒出二位「草聖」出來了,其何人也。曰:於佑任、林散之也。於佑任被譽為「現代草聖」,林散之則被譽為「當代草聖」。今天不談於佑任先生,先說說林散之吧。
  • 日本書界貶低中國書法,「草聖」林散之捍衛中國書法國際地位
    從此之後,日本書界再也不敢貶低中國書法,發出類似的言論。捍衛中國書法正宗地位的書者是林散之先生,他是我國當代書法大師,近現代草書藝術的領航者。,著名詩人、書畫家,因多才多藝,被趙樸初、啟功等名家稱為詩、書、畫「當代三絕」,又因草書出神入化,被譽為「草聖」。
  • 當代林散之,結構精熟,當代一流草書:劉洪彪書法作品賞析
    文/果果木繼林散之之後,他是下一個林散之。劉洪彪,1954年生於江西萍鄉。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草書委員會主任,火箭軍美術書法研究院副院長兼秘書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院研究員。
  • 名家陳艾中,師從「當代草聖」林散之,書作融漢隸筆意於草書!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顧問、林散之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太白書畫院名譽院長、馬鞍山市書法家協會主席。陳艾中先生是林散之老人的鄉鄰,在「當代草聖」林散之先生的教導下,走上了"在傅統基礎上創新"的正道,書法以隸書、草書見長。
  • 號稱「當代草聖」的林散之,楷書水平如何?專家說:有魏晉之風
    有「當代草聖」美譽的林散之先生,可謂是大器晚成。林散之先生出生於1898年,但是一直屬於默默無名,直到1972年8月,中日書法交流的時候,他的一幅草書條幅《毛主席詞·清平樂會昌》得到了當時郭沫若、趙樸初、啟功等權威人士的高度評價,從此才以草書獲得大眾的認識,書名初震。
  • 林散之是如何被稱之為「當代草聖」的?(附《散翁自序》)
    其時日本書道訪華團拜訪林散之,團長、日本書壇巨孹青山杉雨敬題「草聖遺法在此翁」為贈。同年,北京《瞭望》周刊四十七期發表《草聖遺風在此翁》評介文章,從此「當代草聖」傳頌四方。林散之先生其詩、其畫同樣有著非凡造詣。
  • 他60歲才開始學習草書,卻被譽為「當代草聖」,啟功讚嘆有加
    提到草書,想必很多人都「談草色變」,因為草書是諸多書體中最難搞的一種,也是書法的最高境界,要想寫好草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他卻不一般,60歲才開始學習草書,卻被譽為「當代草聖」,這位牛逼的人,就連當代書法大家啟功先生對他都讚嘆有加,他就是我們最熟悉的書法家
  • 當代草聖,名震日本,書法大家林散之拍賣價格最高的30幅書法作品
    當代中國,能堪稱大書法家的,寥寥無幾,林散之算一個。林散之,擅草書、詩、畫,原名林霖,又名以霖,字散之,號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江蘇江浦縣烏江鎮江家坂村人(今屬南京市浦口區)。1898年生於南京,卒於1989年,終年91歲,趙樸初先生譽林散之為詩、書、畫「三絕」。
  • 他60歲開始學草書,被稱為當代草聖,趙樸初曾說林老書法舉世無雙
    說到草聖,很多人會想到懷素和張旭,但是有一個人在草書上取得了很高的造詣,被稱為當代草聖。草書的發展在魏晉時期才開始逐漸成熟,到了懷素、張旭這些草書大家的筆下,把草書推到了一個巔峰狀態。但是草書到了唐代之後,能稱為草書大家的並不多,被後世熟知的有文徵明、王鐸寥寥數人而已。直到林散之先生的出現,又讓草書回到了書壇主流審美之中。林散之的草書是在他六十歲之後才開始練習的,說到這裡很多人會有疑惑。有很多人自幼練習書法尚且寫不好草書,那麼林散之為什麼在六十歲的時候練習草書卻能有所成就呢?
  • 當代「草聖」林散之拜黃賓虹為師,書法震驚中外,啟功見了鞠三躬
    前言:當代「草聖」林散之,拜黃賓虹為師有一次,啟功看見林散之先生書作,硬是鞠了三躬。趙樸初也極為讚賞。郭沫若在看過林散之先生書作後,稱其堪稱「當代草聖」,認為其書法出入草法,又別具清雅。就這樣書信往來了一段時間之後,在1930年春,林散之前往魔都,住在黃賓虹的對面,開始了一段短暫的耳提面命的學藝生涯。在黃賓虹的藝術指導下,林散之的繪畫技藝突飛猛進。其實林散之的大部分藝術生命裡,他的繪畫成就,一直高於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