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閱讀經典最好的方法是用遊戲的心態去閱讀

2020-12-11 澎湃新聞

易中天:閱讀經典最好的方法是用遊戲的心態去閱讀

董洪亮/人民日報

2017-12-14 07:27

著名學者易中天。  賈亞男 澎湃新聞資料

12月初,記者在清華大學心理學系與國內研學教育專業機構世紀明德舉辦的全國基礎教育學習論壇上,就閱讀中華經典、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問題,專訪出席論壇的著名學者易中天。

記者:我們先哲留下了豐富的經典著作,怎樣理解這筆寶貴財富、如何閱讀這些經典?

易中天:

中華民族從先秦時期就留下了很多智慧之作,我稱之為中華經典。這些中華經典怎樣閱讀,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做智力遊戲,最好的智力遊戲是閱讀經典,閱讀經典最好的方法是用遊戲的心態去閱讀。

之所以這樣說,因為經典是智慧的結晶,真正的經典總是直指人心。我信奉這樣一個主張,越是高級的東西越簡單,越是真理越明了。如果一個人號稱他掌握了真理,又不能用最簡單、最明白的話說出來,我不相信他掌握了真理,越是把一個事情弄得複雜難懂的,一定是他自己不懂。

不要小看遊戲,西方哲學家認為,人的衝動有感性衝動和理性衝動,比如渴了想喝水,餓了想吃飯,這是感性衝動;大家都要講道理,這個水如果不能喝,我就寧可渴也不喝,這是理性衝動。感性衝動是我非常想做什麼事情,我就要去做,而理性衝動是告訴你,某某事情你不能做,兩者是矛盾的。怎樣成為一個自由的人?康德等西方哲學家說,人還有第三個衝動叫遊戲衝動,他們對遊戲的理解,和孔夫子對自己70歲境界的定義是一樣的,一個人一旦進入了遊戲狀態,他就是自由的,能夠隨心所欲做任何事,而且從來不犯錯誤,這是哲學意義上的遊戲狀態。我是贊成遊戲的,人在遊戲時是最放鬆的,同時也是最專注的。如果我們能夠在這樣一種既放鬆又專注的狀態下來閱讀經典,就能夠獲得智慧。

記者:能否結合我國的傳統經典,具體談談這種閱讀狀態?

易中天:

最近我參與創作了一套《中華經典故事》,就是想讓孩子們能夠在遊戲的狀態下閱讀中華經典,掌握中華智慧。

此舉有我個人原因,我的外甥女9歲了,我把《論語》《孟子》這些原文拿給她看,她看不進去。我們作為中國人,作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者,希望傳播效果好一點。所以我們想到創作這樣一套書,讓傳統文化教育加創意動漫,用非常輕鬆的方法來讓孩子們閱讀。這套書一共6本,第一本《論語故事(上)》,標題就是「同學們好」,講孔子學生的;第二本《論語故事(下)》「老師好」,講孔子的故事;第三本《莊子故事》「你看那些魚」;第四本《孟子故事》「做個男子漢」;第五本《禪宗故事》「那個和尚亂出牌」;第六本《周易故事》「其實很容易」。特別是《周易》非常難讀,大家認為很難懂,我覺得真正講好,其實也容易懂。

比如我國古代有「王道」和「霸道」概念,要解釋它很費勁,如果這樣講——王道的國王說「寡人有愛心」,霸道的國王說「老子有核武」,王道、霸道一目了然。

這套書每本的每一章前面都有一首詼諧的小詩,比如講禪宗故事的詩:「門前一棵菩提樹,心中一座明鏡臺,諸天天女散花來。落地菩提本無樹,虛空明鏡不是臺,那個和尚亂出牌」。孔子有一個學生子貢,是中國儒商的鼻祖,講子貢用一首小詩:「黃晶珏,白玉帶,孔門有個高富帥,點子多,腦子快,有房有車有WiFi」。這樣開篇學生是會喜歡的。另外,我們設計了兩個漫畫形象,一位叫小天,是讀經典的,還有一個是小狗,哲學狗(刀刀狗),是聽故事的,這兩個形象都是著名畫家創作的。這兩個漫畫形象參與進來,和我們做夥伴一起來閱讀中華經典,完成學習之旅,他們會穿越和古人對話。

記者:閱讀中華傳統經典與培養學生們的能力有什麼關係?

易中天: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教育的一個重要功用,所謂問題意識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現實中我們對此重視不夠。閱讀經典能幫助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舉一道題的例子來說,問「有個好人掉到井裡去了,老師你也跟著跳下去嗎?」孔子回答「你不能這麼問」,莊子回答「那個人是做夢的小青蛙吧」,禪師回答「你去問問那口井」。請問,哪個是標準答案?哪個都不是。

實際上許多哲學和人文學科的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哲學的意義不在於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教會我們怎麼思考。哲學就是哲學史,因為一個哲學家提出一個問題以後,他給了一個答案,馬上有另一個哲學家批評他,後面又有一個哲學家批評第二個哲學家,這種不斷的批評、反駁和探尋,就培養了我們的思維。

教育承擔著傳授知識、示範方法、啟迪智慧等職責,其中最基礎的是傳授知識,知識不可窮盡,尤其我們現在處於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沒有人能掌握人類所有的知識;只有知識沒有方法,知識乃無用之知識。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不單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要示範方法。示範方法,就等於給學生這個電腦裡面裝了程序。其中,最重要的是啟迪智慧,什麼是智慧呢?智慧就是能設計和產生程序的程序,是最高級的程序。智慧只能啟迪,用禪宗的話來說就叫「傳燈」,禪宗認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盞燈,都至少有燈芯和燈油,關鍵在於把它點亮。這盞燈點亮了,人就成為有智慧的人。這個燈在別人的心裏面,你怎麼點呢?不可能點亮,所以只能啟迪。

閱讀習慣是中小學生的一個核心素養,很多家長問我「怎樣讓我的孩子像你一樣愛讀書」,我說很簡單,你像我一樣愛讀書,你的孩子就像我一樣愛讀書了。孩子的模仿力很強,老話說跟著啥人學啥人,只有家長和老師做榜樣、帶頭閱讀,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全民閱讀。

(原題為《閱讀經典是最好的智力遊戲——專訪著名學者易中天》)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閱讀經典,易中天

相關推薦

評論(59)

相關焦點

  • 易中天:閱讀經典是最好的智力遊戲
    12月初,記者在清華大學心理學系與國內研學教育專業機構世紀明德舉辦的全國基礎教育學習論壇上,就閱讀中華經典、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問題,專訪出席論壇的著名學者易中天。  記者:我們先哲留下了豐富的經典著作,怎樣理解這筆寶貴財富、如何閱讀這些經典?  易中天:中華民族從先秦時期就留下了很多智慧之作,我稱之為中華經典。
  • ...傳統文化才能真正傳承下去」——《易中天中華經典故事》在京首發
    學者易中天一直認為:「最好的圖書叫經典。我們民族有許多。可是讀起來有點難。這就要想辦法。」 什麼辦法? 他與著名畫家胡永凱先生攜手,潛心創作,推出了新版彩圖本《易中天中華經典故事》,包含《論語(上)》《論語(下)》《莊子》《孟子》《禪宗》《周易》六冊。
  • 傻瓜式閱讀法——最好用的課外閱讀方法
    有許多同學在閱讀課文或者閱讀課外文章時,難免對文章的意思理解不透,以致不能完全領會書中的真正含義。那麼,該如何快速讀懂文章的意思呢?下面給大家介紹一種簡單的閱讀方法叫做「傻瓜閱讀法」,又稱「三個句子閱讀法」,就是說,讀一篇文章,你能夠用三個句子來總結它的意思就行了。
  • 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運動、閱讀和遊戲!
    在「金蘋果論壇」現場,洪蘭教授給大家帶來了一場關於孩子大腦發展密碼與教養的藝術為主題的講座,關於孩子的大腦開發,關於愛的科學與藝術,洪蘭教授告訴大家:逼迫式學習難以成就孩子,孩子想學,偷著學學得最快;沒有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人生是馬拉松,跑到終點才是贏家;運動、遊戲和閱讀是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她說,孩子是上天給你的福賜
  • 從登上《百家講壇》到著書立說 易中天經歷哪些變化?
    易中天這次到北京,是為新書而來。花了大半年時間,易中天和畫家胡永凱一起創作了新版彩圖本《易中天中華經典故事》,包含《論語(上)》《論語(下)》《莊子》《孟子》《禪宗》《周易》六冊。  從大文豪蘇軾與好友佛印趣談「求人不如求己」的故事開始,易中天用幾個故事描述應當閱讀中華經典的四個理由:經典原本就有趣、經典富有大智慧、經典可以現代闡釋、經典能夠塑造人格。
  • 大量閱讀經典到底有什麼用?
    有的書讀它並不能收穫多少,反而還佔去大量的時間,不划算。讀書還是讀經典最好!讀經典到底有什麼用呢?什麼是經典呢?經典它包含什麼內容呢?讀書要首先了解清楚這個問題,不能隨便拎起什麼書都去讀。現在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要把有限的時間花在刀刃上,讀有意義的書,讀能幫助自己提升內在品質、學識、見解的書。經典所涉及的內容是非常廣博的。文史類尤甚,當然理工類也有經典著作。
  • 易中天:只有經過現代闡釋,傳統文化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易中天中華經典故事》,果麥文化出品  新華網北京5月17日電(記者 王志豔)「最好的圖書叫經典,我們民族有許多,可是讀起來有點難,這就要想辦法。」「公西華的故事:有錢不如有人緣」、「魚的故事:我的人生與你無關」、「破執的故事:你的敵人就是你」……縱觀書內標題,很大程度上契合了當下人的閱讀口味,120個經典故事搭配180幅詼諧插畫,更顯趣意盎然。  「我們的傳統文化只有經過現代闡釋以後,才能夠真正的傳承下去。」易中天說,從文字到插畫,這套書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更現代的闡釋,「希望能實現無障礙閱讀,無差別傳播。什麼意思呢?
  • 閱讀經典:我們最好的生活方式
    是的,閱讀對人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本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所以,閱讀經典——應是我們最好的生活方式。「我們」指每一位教師、每一名學生和每一個家長。
  • 對話易中天:讀書,有意思比有意義更重要
    先秦兩漢,唐詩宋詞,擇其經典讀之,心可靜,可淨,且美。  央視網記者:多媒體時代,讀書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嗎?  易中天:讀書其實是一件奢侈的事,只不過無關乎經濟條件,就看你有沒有時間,想不想去讀。現在全國各地都有公共圖書館,據我所知服務還都很好。
  • 播優私塾姚老師:運動、遊戲和閱讀是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臺灣的兒童教育專家洪蘭教授認為:運動、遊戲和閱讀是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如果真能照這樣子去做,雖然再笨,也會變得聰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會變得堅強。 孩子有一生的時間需要學習,不需要催他,也不需要急於一時一刻,但是情緒處理不當,會使孩子厭惡上學,甚至產生負向人格。 拿學習這件事來說,主動的學習才有用,被動學習沒有用。孩子想學,偷著學,學得最快。
  • 《如何閱讀一本書》這9個閱讀方法,是你人生最好的進階石
    001如何用主題筆記閱讀法,來提升自己的認知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到你感興趣的某個領域,然後收集100本該領域的書籍,把每一本書中的重要內容,用筆記記錄下來。實用類書籍是以論述遊戲規則和原理為主的,大家在做主題筆記的時候,主要就是把遊戲規則和核心原理,摘抄出來,分類整理入庫。
  • 高效閱讀法:嘗試用這些方法去突破
    黃雯嬌/文想起梭羅在《瓦爾登湖》裡曾經這樣評價經典:經典是人類幾千年來,最智慧的頭腦向你保證過的作品,那些沒有價值的書,早已經在時間稠密的絲網中被過濾掉了,所謂經典,其實就是一些特別複雜的表述都難以說清楚的事情,它一句話就說清楚了,之所以能夠流傳下來,就是因為經典的表達最直接,最簡單,最直擊要害。
  • 高效閱讀的四種閱讀方法 快速閱讀實用方法技巧
    拖垮你的不是死工資,而是無法與別人競爭的腐朽靈魂/01/你有沒有想過,閱讀能給你帶來什麼?在《權力的遊戲》中,初來北境長城的瓊恩·雪諾,問小惡魔提利昂發問「你讀這麼多書幹嘛?」小惡魔的回答堪稱經典:股神巴菲特,每天要花80%的時間閱讀專業書籍和行業諮詢,終生讀書和學習,給巴菲特帶來的是身價734億美元的寶貴財富。閱讀不僅能充實頭腦,也真的能夠帶來實實在在的財富。閱讀能力,是當下知識變現紅利和人工智慧崛起的時代,每個人都應該培養的核心能力。
  • 三種經典的閱讀和學習方法
    人類社會只有發明了發明的方法之後才能發展,同樣道理,你們只有學習了學習的方法之後才能進步。——查理·芒格知識經濟的時代,各種關於高效學習的方法屢見不鮮。不過,學習方法由於需要長期的積累和鍛鍊,所以可以說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種學習方法。但是一些經典的方法,還是可以供大家參考的。今天先簡述三種。
  • 閱讀方法用得好,閱讀理解不用愁!
    近年來語文科目的分值調整較大,題型變化也備受關注,而名著閱讀在考試中佔比也逐漸提升。如何有效閱讀名著,以下三點可供參考。名著不但要讀,還要有針對性地讀。老師在文末準備了初中語文必讀名著《西遊記》、《水滸傳》閱讀指導和要點解讀,幫助學生整體把握理解名著知識要點!1. 快速閱讀名著粗略瀏覽目錄,對名著內容形成一個基本框架;選擇合適的閱讀方式,用好這5個快速閱讀方法,讓你的閱讀更有效率;遇到寫得特別好或者難理解的地方採取精讀,加深理解記憶。
  • 經典閱讀「速成」之風何以蔓延
    它們大多是對名著經典的作家生平、寫作背景、情節梗概、人物角色作簡明扼要的梳理,偶爾再加上編者個人的評價。從內容上看,頗有些類似於以往的「經典導讀」;但更為醒目的書名,卻透露出一種截然不同的閱讀理念———導讀的作用,是引導讀者更有把握地去閱讀原著;而這些作品則是教讀者在短時間內掌握名著的精華,從而不用再去啃原著這塊「硬骨頭」。
  •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方法就在這裡
    戳圖可觀看回放少兒閱讀的重要性祁智:有的家長認為讀書是分讀有用的書和無用的書,有用的書就是教科書,包括教輔,其他則是無用的書。但其實所謂無用之書和你的素質、品位、素養,有很大關係。它會幫助你提升閱讀能力,是全學科的基礎。如果閱讀不好,你想在其他方面有所成就是很難的。
  • 洪蘭: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運動,閱讀和遊戲!
    成長是慢慢來的,待到自熟莫催它,這個大腦末梢端加重的事情很辛苦,也沒有什麼用。運動後做作業效果最好學習的時候,神經迴路是會改變的。比如下圖,最左邊是剛剛出生嬰兒的腦,中間是三個月,最右邊是兩歲。兩歲的孩子有很多後天的經驗,神經連得很密,因為九個月到兩歲,是孩子神經大量生長的時候。
  • 親子閱讀的方法與誤區
    4、家長再次朗讀或聽完整音頻加強記憶繪本在啟蒙初期,家長的再次朗讀是加強記憶最好的方法,聽原版音頻雖然可以起到重複和正音的效果,但是對於剛接觸英語的孩子,很難專心聽繪本音頻,家長的親子閱讀更能吸引孩子。總體來說,親子閱讀第一步就是讓孩子藉助圖畫理解完整故事,然後從少量的單詞對應開始,逐步擴展到短語、完整的句子、段落,乃至全文。
  • 閱讀經典的三種方法
    一般來說,經典是難讀的,因為它緩慢、沉悶、複雜,又需要許許多多專業知識。     那麼,經典的閱讀是否存在方法?     我們在這裡展示了三種閱讀文學經典的方法:文化史、文學史和精神史的閱讀角度。代入感過深是初學者的通病;拋去文本、理論先行,則是學院派的誤區。我們因此提倡與歷史有關的、既同情又間離的閱讀,以利於一種清明意識、現實感與發問精神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