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聊齋:一部可以輕鬆品的「聊齋」

2020-12-18 海外網

編者按:中國古典文學經典中,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絕對是一部奇書——談論的人多,讀過的人少,能從頭讀到尾並且讀懂弄通的人就更少了。央媒資深報人王詠賦從分類、分段、夾注、加副題、加主語、逐篇點評六個方面入手,給《聊齋》做重新包裝,消除文本障礙,讓現代讀者以「最輕鬆的姿勢」讀《聊齋》。

最近,九州出版社出版了一套面目一新的《聊齋志異精裝分類全評本》,共4本,把聊齋原來的故事按類別分別歸入「神仙集」、「鬼魂集」、「人世集」、「妖怪集」。

這套書讀起來順暢,注釋緊跟原詞,不用動不動就翻到文末按注釋序號求解;生僻字詞加了讀音,念起來能多認不少字;無主句用方括號加了主語,不用猜後面的動作是誰做的;正文不再密密麻麻排成一片,而是分成小段落,顯得眉清目秀、疏疏朗朗;每篇作品後還附贈一段「老王感言」,縱論古今、鋪陳背景、點評是非曲直,拓展了故事的空間。

古本聊齋:讀起來可真夠累

編者王詠賦是央媒的一位資深報人。他第一次系統讀《聊齋志異》,還是上世紀80年代在北大中文系讀書時,花兩塊錢買的《鑄雪齋抄本聊齋志異》,那是他4天的飯錢!

該書不分類,不分段,無註解,更無點評,只是把繁體字改成簡體字加上標點,讀起來可真夠累的,好多篇目簡直不知所云。總的感覺:這是一部有內涵的書,但讀起來真累,以後有功夫再逐篇鑽研吧。

之後他就中了「毒」,《聊齋志異》但凡出新版本,他是見一本翻一本,還買了不少,成了業餘研究者。

針對文言文的晦澀難懂,很多編者不怕繁難,逐篇「今譯」,出版了多種「全譯本」「文白對照本」,看倒是看懂了,只是原文的韻味也丟得差不多了,就像喝白開水,沒味了。

老王看了,不禁心中嘆息。只好暗下決心,自己做一本。這一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整整用了8年。

他在古籍整理、文本處理、分析研究等幾方面做了大膽創新,從分類、分段、夾注、加副題、加主語、逐篇點評6方面入手,重新包裝《聊齋志異》,以消除文本障礙,讓現代普通讀者能以「最舒服的姿勢」讀《聊齋志異》,領略這本書的故事、人物、世相、科幻、理念和文字之妙。

老王說,此項工作的目的,不是攀登「聊學」高峰,而是為優秀古典文化傳承出份力,幫助那些愛得深、讀得少的「《聊齋志異》粉絲」早日「脫盲」。

「王本聊齋」:像寫的是身邊事兒

「王本聊齋」最顯著的特點是看著清爽、讀著省力、理解透徹、聯想豐富。雖說是原汁原味的文言文,但經老王一解讀,與現實並無隔膜,好像寫的是身邊事兒、現代事兒。

說起來老王也是奇人,雖然平日裡做編輯嚴謹把關、錙銖必較,私下裡卻腦路清奇,常有些與常人不同的想法,且都能不惜心力付諸實施。學術專著《報紙版面學》還可以算是本行,可地名詩集《祖國頌:奇詩濃墨繪中華》就比較出奇了,每省區市一首詩,56個字中包含了一個省的全部地級市名稱,對仗押韻,構思巧妙,不僅便於記憶,還不時有佳句如火花閃現。

前幾年,他還出了一張大掛圖《世界文化史大觀》,以時間為軸,地域為緯,將東西方的朝代、名人和事件放回原本的歷史時空中,讓人瞻之片刻,神遊千載。

放下這部「王本聊齋」,老王又想寫《漢語論》了!漢語和中文可不是一回事兒,前者是口語,後者是落在紙上的文字。中華文明幾千年,古代人應該不是用文言過日子的吧?那麼從「說一套寫一套」到「所寫即所說」又經歷了什麼呢?這是老王想要解答的問題。

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文藝菜園公眾號 作者:張稚丹)

責編:朱簫、總編室

31076893,.王本聊齋:一部可以輕鬆品的「聊齋」,.2017-08-18 19:50:28,.204232,.朱簫、總編室

相關焦點

  • 聊齋同人?反正我覺得挺好!這4本聊齋流的網文,體驗全新的聊齋
    其實刀刀,聊齋同人?反正我覺得挺好!這4本聊齋流的網文,體驗全新的聊齋《聊齋大聖人》佛前獻花已完結的239萬字網文,這本小說可能是聊齋同人網文中最出名的一本小說了,小說的作者佛前獻花比較擅長寫這類網文,畢竟還有一本神秘復甦沒更完。
  • 師陀關於「聊齋」草稿本的懸案
    此文內容是雜談,主要敘述兩件事情,一是指出上海人民出版社於1975年6月影印出版《鑄雪齋抄本聊齋志異》,認為196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已經包括「鑄雪齋」版本,單獨出版「鑄雪齋」版本「大可不必作此勞民傷財之舉的」。二是提供《聊齋志異》草稿本由姚蓬子在解放初購藏的線索,提請有關部門追查。
  • 《聊齋志異》是擁有外文翻譯語種最多的一部中國古典小說
    新華網濟南4月21日電 在蒲松齡故裡山東省淄博市參加第二屆國際聊齋學術討論會的學者今天說,《聊齋志異》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中擁有外文翻譯語種最多的一部小說。  山東大學教授馬瑞芳說,《聊齋志異》開始外傳東方國家的時間是十八世紀下半葉,開始外傳西方國家的時間為十九世紀中期,而以傳入日本的時間為最早。
  • 這可能會是你看過最混搭的一部《聊齋》
    《聊齋》,也可以搖滾嗎?來自新加坡的實踐劇場讓你的懷疑變成合理的現實,今晚起至本月31號,原創華語古裝搖滾音樂劇《聊齋》將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連演6場,當你看完走出劇場,也許會覺得,《聊齋》,就該搖滾!
  • 電視劇《聊齋》主題曲《說聊齋》,李娜演唱
    聊齋聊齋志異,顧名思義,是記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
  • 聊齋系列電影開機 全新演繹聊齋故事
    10月20日,聊齋系列院線電影「聊齋新編四部曲」(《聊齋新編之畫皮人》《聊齋新編之嬰寧》《聊齋新編之辛十四娘》《聊齋新編之鴉頭》)在象山影視城開機。電影由尹波執導,無限精彩(無錫)影業公司,安徽澤深影業出品,此次從全新的角度出發,打破觀眾對聊齋的傳統印象,演繹不一樣的聊齋故事。
  • 聊齋系列電影開機,全新演繹聊齋故事
    10月20日,聊齋系列院線電影「聊齋新編四部曲」(《聊齋新編之畫皮人》《聊齋新編之嬰寧》《聊齋新編之辛十四娘》《聊齋新編之鴉頭》)在象山影視城開機。電影由尹波執導,無限精彩(無錫)影業公司,安徽澤深影業出品,此次從全新的角度出發,打破觀眾對聊齋的傳統印象,演繹不一樣的聊齋故事。
  • 聊齋志異講座
    講座最開始,袁老師講了《聊齋志異》的性質,他說中國古代短篇小說有兩大類,或者說是兩個不同的系統,一類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流行的志怪書,從小說史的角度,稱它是志怪小說,到了唐代發展為傳奇小說,另一類是由唐代寺院俗講和宋代娛樂場裡的說話,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說書,話是故事的意思,從這裡邊孕育出了話本小說,前一類小說用文言作成的,它敘述的內容大多是「怪異非常之事」,講述神仙鬼怪的故事,比如說晉代的
  • 聊聊「聊齋」
    本來自以為前途無量的小蒲同學差點兒被這一悶棍打懵了,心情失落是難免的。失落過後小蒲同學自信依舊,他決定復讀,三年之後繼續考。一年更比一年強,山東兒女多奇志,捲土重來未可知。想想自己的美好未來,小蒲同學專心致志地投入到復讀大業中。可悲的是,他並沒有找準自己落地的真正原因。  再考,不第。
  • 作為一部經典鬼怪小說,《聊齋》有什麼文學價值?
    《聊齋志異》是一部有著很高文學價值的小說集,無論是故事題材還是思想內容,無論是藝術形式還是藝術手法,《聊齋志異》在各個方面都達到了文言小說的巔峰,真正代表了清代乃至中國文言小說的最高成就。《聊齋志異》故事情節起伏跌宕,精彩豐富,引人人勝。
  • 聊齋志異介紹
    評價   蒲松齡同鄉好友王士禎則為《聊齋志異》題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士禎對《聊齋志異》甚為喜愛,給予極高評價,所謂「數奇其才,謂非尋常流輩所及也。」,並為其作評點,甚至欲以五百兩黃金購《聊齋志異》之手稿而不可得。
  • 聊齋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在作好各項基礎性工作的同時,蒲松齡紀念館也在尋求新突破——與大中小學校合作開設聊齋文化講堂,謀劃籌建聊齋書院,使聊齋文化的教育、教學更加有序化、規範化。同時,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舉辦聊齋文化全國巡迴展等,使聊齋文化成為宣傳淄博、建設文化強市的重要載體。
  • 《聊齋新傳之畫皮人》開機 全新演繹聊齋故事
    11月20日,《聊齋新傳之畫皮人》在象山影視城開機。電影由尹波執導,無限精彩(無錫)影業公司、安徽澤深影業出品,此次從全新的角度出發,打破觀眾對聊齋的傳統印象,演繹不一樣的聊齋故事。在經過《倩女幽魂》《畫皮》等經典電影、電視劇的影像化呈現後,聊齋系列逐漸成為影視劇改編的寵兒。伴隨著《聊齋志異》的不斷影視化,「聊齋」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國民大IP。縱觀當下的影視市場,聊齋題材已經被多次詮釋和演繹。但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市場分析,「聊齋」依然充滿著無限可挖掘的價值和可能。
  • 聊齋故裡淄博,聊齋文化又一重要項目,大家都來看看
    蒲松齡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聊齋志異》,聊齋文化最有影響力的作品是《聊齋志異》,《聊齋志異》最有價值的是蒲松齡的手稿! 可惜!聊齋手稿並不在淄博,而是保存在遼寧省圖書館,蒲松齡的故鄉卻沒有保存下他的聊齋真跡,這不得不說是聊齋故裡的一大遺憾!
  • 開拓聊齋學研究新境界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張清俐)為紀念蒲松齡誕辰380周年,進一步推進聊齋學研究的深入開展,11月13-15日,中國聊齋學會(籌)、山東大學文學院主辦,山東大學聊齋學與中國小說研究中心承辦,淄博市蒲松齡紀念館、齊魯書社協辦的第二屆(2020)聊齋學高端論壇暨山東大學聊齋學與中國小說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在濟南舉行
  • 《聊齋志異》與萊陽
    》,俗稱《鬼狐傳》,完成於康熙十九年(1680),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一部記述神仙狐鬼精魅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共491篇。現存最早的《聊齋志異》刻本,是趙起杲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刻印的青柯亭本,又叫「趙本」。趙起杲,字清曜,號荷村,又號冠峰,清貢生,出身清代萊陽望族趙氏,清順治戊戌(1658)進士趙侖支派。歷任福建古田縣知縣,浙江杭州府總捕同知,嚴州府知府。誥贈通議大夫,順天府府丞加二級。
  • 趙玉霞編譯聊齋故事之七十二 王司馬
    點擊上面藍字或長按二維碼,關注本公眾號。  趙玉霞,高級講師。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淄博市蒲松齡研究會理事。曾出版賞析性散文集《聊齋女兒譜》,編選出版《聊齋故事》,與徐植農老師合著出版《侯朝宗文選》,參與編寫整理《濟南府志》、《教育發展論》、《古漢語修辭新編》、《二十六史精粹今譯》及續編、《淄川縣誌彙編》、《般陽文賦》、《心中的牛國泰》等作品多部。
  • 《聊齋志異》如何寫成?
    我認為,蒲松齡二十五歲時《聊齋志異》的寫作就開始了。這個推論是從他的朋友張篤慶的詩中得出的。         張篤慶說,蒲松齡「自是神仙人不識」,「司空博物本風流」。司空就是東晉時的司空張華,博物就是張華的《博物志》,張篤慶用晉代寫過《博物志》的志怪小說家張華比喻蒲松齡,說明蒲松齡已經開始寫志怪小說了。張篤慶認為這不利於科舉,應該放棄——「聊齋且莫競談空」。
  • 《聊齋志異》手稿全彩影印本出版發行 裡面有《嶗山道士》等多篇...
    半島記者 張文豔近日,瀋陽出版社日前出版發行了蒲松齡手稿《稿本聊齋志異》,該版本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手稿的細節特徵,是一部最接近蒲氏手稿原貌的《聊齋志異》版本,讓讀者可跨越時空,一睹蒲松齡真跡。一生困苦的蒲松齡沒有行萬裡路的經濟實力,去過的大地方除了他做幕賓的江蘇寶應縣之外,就是嶗山和泰山了。
  • 聊齋文化群聊天記錄
    王:@wind為了一個顧青霞蒲先生就一生約定參加科舉應試,成為創作《聊齋志異》的思想基礎與情感動力的論點,太離譜了!w:@王這個只是一家之言,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蒲顧之戀沒什麼見不得人的,男女戀愛不成,女的嫁了另一個男人,這有任何道德或倫理上的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