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人為何會如此崇拜亡靈?和金字塔有關?

2020-12-08 挖史人

古埃及亡靈崇拜的觀念主要有 「靈魂不滅論」,由此引申出冥世是現世的延續,現世與冥世具有相似性,以及靈魂復活與重生的觀念。那麼,這些觀念是如何形成的呢? 馬克思認為,宗教是 「現實世界的反映」,是被顛倒的社會意識形態。恩格斯在 《反杜林論》一書中指出: 「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採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因此,亡靈崇拜的原因不能到超人間的神學界去尋找。亡靈崇拜的原因來自人間,來自當時古埃及人生活的人文與地理環境。

(一) 自然崇拜的延伸

古埃及是以農耕為基礎的文明,綠洲文化深深影響著古埃及人。埃及人的亡靈崇拜,經歷了從 「萬物有靈」到 「靈魂不滅」的發展歷程。由於當時社會的生產力水平落後,物質生活極度匱乏,思維能力低下,對世界萬物存在的原因無法作出合理的解釋,因此只能用幻想的聯繫來代替真實的聯繫,用歪曲現象的神秘觀念來解釋一切,把人類具有的初步自我意識的 「靈性」賦予萬物,用萬物有靈的觀念來解釋一切自然現象的存在和變化,並把萬物的 「靈」作為一種異己的神秘力量來加以崇拜。在古埃及,大自然的力量是人類無法抗拒的,大自然對古埃及人來說是神秘的,對這種神秘力量的崇拜來自於自然界沉重的壓迫,從而把自然力和自然物加以神化。古代埃及人對自然界力量的作用經常處於無奈之中,他們的生活狀況基本取決於周圍自然條件。飢餓、炎熱、猛獸、疾病和死亡等是他們不能理解也無法控制的。為了生存,他們對不理解的事物進行猜測、設想和幻想。幻想和設想的依據只能是當時人們的經驗,他們把自然現象超自然化、人格化,認為自然界存在著精靈、魔力以及神明。最初,埃及人賴以生存的是自然,對他們生活構成Tylor,1832 -1917) 也認為,亡靈崇拜是從萬物有靈觀發展演變而來。他指出: 「萬物有靈觀的理論分解為兩個主要的信條,它們構成一個完整學說的各部分: 其中一條包括著各生物的靈魂,這靈魂在肉體死亡或消滅之後能夠繼續存在; 另一條則包括著各個精靈本身,上升到威力強大的諸神系列。神靈被認為影響或控制著物質世界的現象和人的今生和來世的生活,並且認為神靈和人是相通的,人的一舉一動都可以引起神靈的高興或不悅; 於是對它們存在的信仰就或早或晚自然地甚至可以說必不可免地導致對它們的實際崇拜或希望得到它們的憐憫。這樣一來,充分發展起來的萬物有靈觀就包括了信奉靈魂和未來的生活,信奉主管神和附屬神,這些信奉在實踐中轉為某種實際的崇拜。」

人類也是大自然的造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古埃及人看來,人作為自然物的一部分,也具有靈魂,所以說亡靈崇拜是由自然崇拜發展而來的。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觀念? 是由於當時人類對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活動缺乏了解和無知造成的。恩格斯指出: 「在遠古時代,人們還完全不知道自己身體的構造,並且受夢中景象的影響,於是就產生一種觀念: 他們的思維和感覺不是他們身體的活動,而是一種獨特的、寓於這個身體之中而在人死亡時就離開身體的靈魂的活動。從這個時候起,人們不得不思考這種靈魂對外部世界的關係。既然靈魂在人死時離開肉體而繼續活著,那末就沒有任何理由去設想它本身還會死亡; 這樣就產生了靈魂不死的觀念。」這是恩格斯對一般意義上靈魂不滅觀念產生的解釋。這一解釋也適應於埃及人靈魂不滅觀念。古埃及人十分重視做夢的個人體驗。在夢中,他們可以與其他人、甚至是已經去世的人交流。在諸如開戰、選擇神廟地址等重大事件上,他們把夢作為判斷吉兇的預兆。這就使他們把精神與肉體分開,認為靈魂是獨立於肉體之外存在的實體。根據埃及人對生死的體驗,他們發現同樣一個人,死與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理狀態,生前還是生龍活虎,死後變成冰冷的殭屍。他們認為這是人體內少了某種東西的緣故。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主宰著人的身體,當他離開人體後,活人就變為死人。這種東西就是靈魂。

古埃及人的靈魂不滅觀念,具有自己的特點: 在埃及人那裡靈魂至少有 3種形式: 一種是叫作 「卡」 (Ka) 的精靈,像影子一樣長久地依附於人體,在人死後還繼續附在屍體或雕像之上,它依存的時間和程度視屍體保存的情況而定。 「卡」代表靈魂的 「外象、特性和德性」,是陽世身軀的動力和源泉,含有 「重要力量」的意義。古埃及人如何從今生到達來世,藉助於「卡」來過渡。「卡」在古埃及語中的意思為精靈、人格 (Soul Spirit Personal-ity)。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古埃及人對 「卡」的認識是不同的, 「古王國時期,『卡』支配著人來生; 在中王國時期,它的含義多變而複雜; 而在新王國時期,它已經失去了大部分的重要性」。靈魂的第二種表現形式可以稱為「魂」,直譯為 「巴」 (Ba),有 「永遠活著的」意思。 《埃及亡靈書》將「巴」的形象描述為人首鳥身,意喻它仍為人的靈魂,但已具備了飛升的能力。「巴」可以離開人體獨立存在,可以自由地從此處飛往彼處,遊蕩在生前的世界,一到晚上它必須返回墓地與屍體結合。第三種形式是 「阿克 (Akh)」,通常被說成是 「美化的靈魂」,是對死後的人們幫助的一種超自然的力量。上述靈魂都具有在現世與冥世之間自由穿越的能力。

靈魂既然被認為是具有超越人的肉體的能力,於是成為活人祈求和供奉的對象。古埃及人相信靈魂存在和靈魂不滅,但這只是亡靈崇拜的思想基礎,還不是宗教,只有把這些思想系統化並變成一種固定的儀式才能成為宗教。埃及人按當時的生活條件和要求來虛構神靈的世界和神靈的生活方式,而且把自己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狀態附加給神靈,從而規定出對亡靈的崇拜儀式,以此來建立人與靈魂之間的關係,即人神關係。例如,在夢幻、葬禮、祭祀等儀式中,埃及人把自己的思想、要求、生活方式,用滿足神靈種種要求的形式來自我安慰和取得信心,這樣亡靈崇拜成為一種宗教活動。古埃及人相信 「巴」和 「卡」與現世人需求的一致性,所以靈魂也需要衣食住行,需要生活。一般人死之後,其家人不敢怠慢,必須給這兩個靈魂預置酒飯,供其所需。靈魂需要供應食物,否則受餓的靈魂會傷害活人,給活人帶來災難。只有恭敬的伺奉好靈魂,才能保佑平安,五穀豐登。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亡靈崇拜是埃及人思維能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由埃及人認識世界的能力決定的。隨著認識能力的提高,埃及宗教由自然崇拜自然而然地發展到亡靈崇拜階段。其崇拜的對象不再是由感官所感覺的自然力量,而是純屬幻想出來的神秘事物亡靈。

(二) 社會力量的折射

恩格斯認為,在宗教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除自然力量外,不久社會力量也起了作用,這種力量與自然力量一樣,對人來說是異己的,最初也是不能解釋的,它以同樣的表面上自然必然性支配著人。」最初僅僅反映自然界的神秘力量的神祈,逐漸又獲得了社會的屬性。

在原始社會,由於人與人之間是一種相對平等的關係,這就決定了不僅神與神之間是平等的關係,而且也決定了人與神之間的平等關係。因為原始宗教活動的民主性和神權的集體性,正是原始社會氏族公社財產公有集體生產、平均分配、人權民主這種人世間政治經濟關係的反映。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古代埃及社會出現了階級分化,產生了貴族。原始社會末期發生的階級分化在宗教觀念上得到反映,使原始宗教的各種神靈也發生了分化。由多神崇拜向主神崇拜發展。埃及進入王朝時代後,出現了全國性的大神如太陽神拉、奧西裡斯等。

在亡靈崇拜的過程中,經歷了從對祖先的亡靈崇拜,逐漸發展到對權貴、法老的亡靈崇拜過程。亡靈崇拜早期,古埃及人一般把祖先靈魂當作保護子孫的善靈來崇拜,祭拜他們並給他們供應食物,以保證他們不會因飢餓傷害世間的人們,保佑後人平安。由於祖先的亡靈,與崇拜者有血緣關係,所以對祖靈的崇拜,強化了埃及的家庭倫理,弘揚了尊老愛幼的美德,對建構和諧家庭與秩序社會起了積極作用。

在古埃及,法老高居統治者的最高權力寶座,是人間的統治者。他是一個基於教義被賦予了神秘性質的人物形象。他扮演著神的角色,履行著神的職責。從第四王朝的斯奈夫魯 (Snefru) 開始,國王們便自稱 「拉神之子」,因而把他們自己置於人類保護神太陽神的直接庇護之下。拉神讓國王永久地處於這片生機盎然的土地上,治理人類,供奉神靈,揚善除惡。為了增加法老的神性,在法老登基時被授予 5 個頭銜: 荷露斯的繼承者、尼克比特和威德吉特 (Nekhbet and Wadjet,上、下埃及的守護神)、金獵鷹 (神的肉體)、上下埃及之王和拉神之子。正是由於得到神的庇護,國王才能行使職責。整個王朝時代,法老支配著當時的社會。他們在現世具有很大的權力,對一般的老百姓掌握著生死大權。這種現實社會中的權力,按照宗教說教,可以延續到冥世。國王活著的時候是人間的神靈,國王死後飛向眾神所在的極樂冥界。法老的亡靈依然具備神力,這種神力經過宗教誇張而得以發展。所以,亡靈崇拜更多的是對法老和人間君主亡靈的崇拜,一般的中下層人民即使到了冥界仍然是伺候上層統治者的,所以他們死後的亡靈就不如達官顯貴重要。一方面法老和達官顯貴被神化,他們在現世就具有神性,在冥界就完全變成了神明。埃及人認為他們仍然支配著現世,所以必須對他們進行敬奉和膜拜。埃及金字塔內發現了法老的統治年表,祭司曼涅託把它鐫刻在石砌的牆壁上,後來該年表被義大利人運回國,放在都靈博物館內,被稱為 「都靈年表」。

(三) 地理環境的啟迪

作為靈魂不滅觀念的進一步延伸,埃及人產生了死人靈魂復活的觀念。埃及人從無數次觀察自然界的周期性變化中,體悟到生命現象的周期性變化:尼羅河水有漲有落,太陽有出有沉,月亮有虧有盈,季節冷熱轉化,植物有枯有榮,動物有生有死。這種周而復始的對立轉化,有規律的生死交替現象,在他們看來是一種永恆的生命節奏。在埃及人看來,人的生命也是如此。死亡絕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生命轉化為另一種形態。

「亡靈復活」的觀念一方面來自於農作物和植物一年一度的周而復始的由枯到榮的自然現象; 另一方面,來自於天象的啟迪。日沒於西,日出於東,是埃及人最容易觀察到的自然現象。其次是月亮的虧缺與盈滿,得到這兩種自然現象的啟發,埃及人篤信西方存在著一個不可名狀的冥世。他們十分看重前因後果,以及生世與冥世的連續關係。復活與重生觀念是靈魂不滅觀念的延伸。這種觀念還來自於埃及所處的尼羅河環境。埃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埃及人,正如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 (Herodotus,公元前 484 - 前 425 年)所說,「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每年尼羅河有節奏的漲落,從夏至開始尼羅河水就一直上漲 100 天,這段時間過去以後,它的水位立刻回落並減弱水流,這樣在整個冬天一直保持著低水位直到第二年夏至再來的時候。而埃及人就是喝尼羅河水的人。埃及人的生存依賴著一年一度的尼羅河泛濫的自然現象,洪水退後,沿岸的耕地上留下一層溼潤肥沃的黑色淤泥,十分有利於農業生產,農田得以恢復肥力。正是由於尼羅河的環境,使古埃及人產生了神秘的自然崇拜和幻想。在古埃及人的眼裡,洪水泛濫是神性的具體表現,它本身就具有孕育生命的神奇力量。當洪水水位非常低的時候,它體現的是至高無上的尼羅河神哈皮 (Hapy) 即將發威的預警,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場饑荒。每年 7 月 20 日左右的第一次帶著大量淤泥洪水的到來會使埃及人歡欣鼓舞,它宣告尼羅河神將要賜予埃及人恩澤。新王國時期的手抄本中提供了幾個版本的 《尼羅河讚歌》,儘管創作日期無從得知,它們均表達了埃及人對尼羅河帶來新生的期盼: 「讚美你啊,尼羅河,你具有無限的創造力,你讓大地生機盎然。」慶祝尼羅河洪水來臨的古老儀式成為埃及的民族習俗一直延續至今。尼羅河水有漲有落的周期變化,無疑是亡靈復活的啟示之一。

「復活與再生」的觀念還來自於農作物和植物一年一度的周而復始的由死到活的這種自然現象的啟示。受植物和農作物一歲一枯榮的啟示,埃及人聯想出動物和人也會像植物一樣,在經歷了童年、成年和老年後,復活與再生。埃及人的這種觀念還反映在他們創造的神靈上。他們認為作為神靈,就應該具備這種功能。根據傳說,埃及人構想的本努神 (Bennu - bird),是身披五彩斑斕羽毛的神鳥,被稱為 「不死鳥」。它被看作太陽神 「拉的靈魂 (Soul ofRa)」,它住在太陽城裡,每 500 年重生一次,為人間帶來無限歡樂、幸福和自由。埃及人認為法老具有神性,不僅在冥界可以復活與再生,而且在現世也具有重生能力。當法老執政滿 30 年的時候,要舉行重要的 「塞德節」 (Sed -festival)。據說經過塞德節的洗禮,法老重新獲得能量,變得年輕,具有朝氣與活力。

古埃及人 「日沒於西」的經驗觀察,激發和強化了冥世生活的宗教幻想,那麼每天 「日出於東」的事實,又會產生種種人亡故而後復甦的宗教意念,這就是所謂的 「復活與再生」。這一宗教觀念非同小可,它激發了冥事崇拜之風的大肆盛行。在埃及的所有節慶活動中,最有影響力的是那些反覆演出奧西裡斯死亡、埋葬以及重生過程的節慶,因此亡靈崇拜和死亡神話在埃及文化中佔有重要內容。

相關焦點

  • 自然、權勢、永生,為何古埃及會誕生亡靈崇拜,藏著什麼奧秘?
    在理性和科學尚未產生以前,神靈二字有著令人驚奇的魔力。一般說來,只有那些光明偉岸的神靈才會成為人類崇拜的對象,而陰冷黑暗的亡魂人們只會避之不及,但埃及一直以來的亡靈崇拜卻打破了很多人對神靈崇拜的認知。一、為何古埃及會誕生奇特的亡靈崇拜(一)迫於現實環境,渴求永生從刀耕火種到農耕文明,人類雖然一直都在和自然環境作鬥爭,希望能夠徵服自然,但在科技尚未高度發達的古代,自然的力量一直遠勝於人類。
  • 亡靈書、金字塔戰役、尼羅河慘案:古埃及「死亡元素」的三重解讀
    01 從木乃伊到金字塔:「奧裡西斯崇拜」與古埃及喪葬文化古埃及人對冥神奧裡西斯的崇拜,延伸到現實層面,主要體現在為死後世界做充足準備的喪葬儀式,包括木乃伊、亡靈書、金字塔、聖甲蟲、面具等等。在古埃及人去世之後,親人們會請來專門的工匠製作木乃伊,這一流程要花上幾個月的時間。工匠們先是取出內臟裝入特製的罐子中進行保存,特別是肺、胃、肝、腸要對應放進雕刻有狒狒、豺、人、鷹的罐子,以便由各自的守護神進行庇佑。然後用「泡鹼」的鹽類物質進行脫水處理,再用加了香料的防腐物質反覆塗抹。在一系列流程的末尾,他們將內臟放回亡者的身體,裹上一層層的亞麻布。
  • 亡靈書、金字塔戰役、尼羅河慘案:古埃及「死亡元素」的三重解讀
    01 從木乃伊到金字塔:「奧裡西斯崇拜」與古埃及喪葬文化古埃及人對冥神奧裡西斯的崇拜,延伸到現實層面,主要體現在為死後世界做充足準備的喪葬儀式,包括木乃伊、亡靈書、金字塔、聖甲蟲、面具等等。古代埃及喪葬文化的巔峰,是堪稱世界建築奇蹟之一的金字塔,從公元前2648年開始,歷數代法老開始用建築的形式,鞏固自己作為神明在人間的使者這一地位。最早建築金字塔的法老是左塞爾,他所建造的金字塔曾被人讚許為「仿佛可以容納天堂」。與宏偉壯觀的外形相對應的,是金字塔內部墓室的裝飾和布置。
  • 「史話」《亡靈書》:古埃及的「死人之書」
    許松華|輯.古埃及人相信,人死之後起靈魂經過地下王國的種種磨難和考驗之後,又會回到人間來。為給死者將來復活作準備,古埃及人就為死者做了三件大事:木乃伊,金字塔和「死人之書」。《亡靈書》就是給亡靈的的「死人之書」。由於亡靈要在地下王國經歷種種磨難,於是,在一種古埃及所特有的紙草上寫下許多詩歌,至於石棺和陵墓,用於指導死者對付地下王國的種種磨難。後人從金字塔和其他墓穴中,把這些指導死者生活的詩歌編成集子,題名為《亡靈書》。
  • 亡靈書、小金字塔、獅身人面像首次降臨廣州
    亡靈書有何魔力?每年泛濫的尼羅河為何是神對埃及的恩賜?12月19日,廣東省博物館年底壓軸大展「尼羅河畔的迴響——古埃及文明特展」開幕,144件(組)、共計238件古埃及文物正式亮相,亡靈書、小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等首次降臨廣州,重現神秘的古埃及文明,完成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
  • 物質、神權、信仰,古埃及為何會形成「神秘」家具文化,有何象徵?
    古埃及家具作為古埃及文明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僅表現了當時統治階級的思想,也表現了古埃及人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並且作為西方家具史中的濃墨重彩,對後世家具設計奠定了深厚的基礎。金字塔時代美好的東西,千年之後,照樣被認為卓越不凡。
  • 揭秘古埃及「亡靈之書」 法老咒語連接今生來世
    &nbsp&nbsp&nbsp&nbsp古埃及人相信,世界上存在一本由奇特的符號和咒語組成的《亡靈書》,當時稱為「白晝通行書」。是一種咒語和對神的讚美。它可以幫助死者順利到達永恆極樂世界,那麼這個《亡靈書》是什麼來歷?又是通過什麼「法力」引領埃及民眾去崇拜遵守呢?這是一些用來幫助死者在來世渡過難關、得到永生的咒語。
  • 古埃及法老真實容貌曝光:外星人後代!「亡靈書」讓人起死回生!
    此外,他還有蜘蛛爪一樣的手指、鴨蹼一樣腳掌和女人一樣豐滿的胸部、肥大的臀部。如此形象的人如果生活在今天,不化妝就可在科幻片中扮演外星人。因為在其身邊放著一本十分詭異的「亡靈書」,傳說能讓人起死回生!《亡靈書》是古埃及新王國時期供「亡靈」閱讀的書,是用象形文字寫的各種咒文、祈文和頌歌,內容大多是對神的歌頌和對魔的咒語。在埃及古王朝時代,萬神之神的宙斯一直被當作是埃及《亡靈書》的傳授者。那麼這個《亡靈書》是怎麼來的呢?
  • 話說埃及:《亡靈書》與古埃及的巫術,古埃及的石窟墓—王陵谷
    提供回答審訊的「標準答案」和各種通過審訊的巫術方法。他們把這些符咒寫在紙草紙上,然後捲起來,隨死者一起下葬。這些寫給亡靈們看的紙草文書被稱為《亡靈書》。後來,《亡靈書》記載的內容逐漸擴大,增加了獻給神靈們的祈禱文、詩篇和神話等。還詳細地描繪了來世情況和進入來世的步驟、路線圖等。這樣,《亡靈書》就不僅只是為亡靈們所寫,也使現世的活人可以了解陰間。它對於傳播新王國時期正統的宗教觀念起了很大的作用。
  • 金字塔·不朽之宮—古埃及文明特展都靈埃及博物館山西博物院
    默然高聳的金字塔詮釋著法老的永生之念;神廟的石柱上印下了五千年古國的滄桑。太陽曆訴說著超凡智慧,象形文字留下了千古傳奇從荒蕪到繁盛,從愚昧到文明,從簡單的線條到繁複的圖案,從素樸的土塚到巍峨的宮殿,古埃及人創造了無數奇蹟,一個偉大的文明由此誕生。
  • 講座︱顏海英:古埃及神廟中的《亡靈書》
    按照常識,《亡靈書》應該出現在墓葬中,作為指南指引死者到達來世,我們試著探討它為何出現在神廟之中,這需要對比神廟中的《亡靈書》和文本上的有何異同。通過文本對比和對不同時期具體神廟的分析,可以考察當時的儀式環境,以便更深入地解讀經典。隨後會探討這些材料得以保存的原因以及如何進行經典的傳承與傳統的延續。
  • 古埃及墓葬中神秘的「亡靈書」
    金字塔、木乃伊、獅身人面像……都是奇蹟。可是在墓葬的深層文化中,還有一個「亡靈書」,它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呢!亡靈書」迄今為止,全世界只保存下來27篇。簡單地說,「亡靈書」就是古埃及時期人去世之後,放在陵墓或者石棺內,供「亡靈」閱讀的書。
  • 探秘古埃及人為什麼要建造金字塔?
    蔚藍的晴空下,金黃的沙漠上,矗立著大大小小70多座角錐形建築,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其中,「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的金字塔為最大,又稱大金字塔。當朝霞的金輝籠罩著金字塔塔身時,它們呈現出玫瑰的紫色;在清朗的月色下,金字塔的幢幢黑影,又顯示出神秘莫測甚至一絲恐怖。它們像重巒疊嶂的群山,默默地俯瞰、守衛著尼羅河和撒哈拉大沙漠。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和他們所信奉的宗教神話有關。
  • 古埃及人的時尚觀和審美觀為何與現代人如此相似?偶然還是必然?
    導語:看過《埃及豔后》或是其它描述古埃及人生活的影視劇的小夥伴們應該都會對電影或是電視劇中呈現出的古埃及人自成一派的妝容和服飾感到印象深刻,不少人在看劇之餘也曾感嘆古埃及人的審美觀與現代人竟然是如此相近。近年來,更是有不少美妝博主,先後在自己的化妝分享視頻中嘗試還原埃及豔后的妝容,掀起了一小股古埃及美妝潮流。
  • 古埃及人為什麼這麼崇拜和敬畏太陽神
    地域神崇拜發展得如火如荼,神之家族往往結為三聯神,創世神和保護神當仁不讓為其核心,比如:冥神奧西裡斯、妻子伊西斯和兒子荷魯斯組成冥神家族三聯神,孟斐斯三聯神則由普塔赫、其妻塞赫梅特和兒子——植物神奈斐圖姆組成。三聯神的故事頗富傳奇性,且較為完整,他們在古埃及土地上流傳最廣。古埃及神通常有眾多異體和稱謂,能以不同形象現身,代表不同的身份。
  • 在古埃及知識也是力量?《亡靈書》裡的死亡「生意經」
    因為在埃及神話中,聖甲蟲——也就是蜣螂(俗稱「屎殼郎」)——由於其趨光性和日復一日滾動糞球的習性,被當成太陽東升西落的隱喻:蜣螂是地球,糞球則是大大的太陽。人們看到太陽落下又升起,便聯想到生與死這一終極哲學命題:人也像太陽一樣,死亡只是一個短暫的過渡,之後會迎來新的重生。於是,聖甲蟲就成了古埃及人崇拜的「聖物」,在喪葬儀式中頻頻出現,還創造出一位蜣螂頭人身的神明凱布利。
  • 問吧精選|古埃及文明為何會走向衰亡?
    【編者按】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儘管古埃及人的歷史已經終結,但他們留下的文字與文物,給了今人寶貴的研究線索與無限的遐想空間。金字塔為何而建?「法老的詛咒」是否真有其事?曾經輝煌的文明緣何走向衰亡?近日,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古埃及史學者金壽福作客「澎湃問吧」,解答網友關於古埃及的問題。以下是部分問答精選。
  • 當國王死後:古埃及人的信仰、形式主義與靈魂旅行指南
    每過一定的年齡階段,便又會總結出不同的意味。電影快結束時,這片羽毛飄落在阿甘送給孩子的筆記本上,它停留片刻,便被一陣風再次帶走。孩子邁向校車——讓人聯想到很多年前阿甘第一次搭乘校車上學的情景——生命完成了又一個輪迴。有關這片羽毛的寓意,各人都有自己主觀的解讀。
  • 古埃及「亡靈書」:指導和保護死者順利通過審判獲得永生的護身符
    一、「亡靈書」的由來「亡靈書」是由之前的「金字塔銘文」和「棺文」發展而來的。「金字塔銘文」是法老專用的,「棺文」是為能購買寫有魔咒的棺材的人準備的。棺槨的空間有限,而魔咒是如此之多,就導致許多魔咒無法書寫。
  • 為什麼古埃及人能修建金字塔這樣的超級工程?秘密全在一張紙上
    在尼羅河畔,古埃及人每天看著太陽東升西落,每年看著四季更替,周而復始。大地雖然會幹裂,但是每年的固定月份,尼羅河的洪水總是會讓乾涸的土地恢復生機。 於是,古埃及人認為,人的生命也存在著某種輪迴:出生——生長——死亡,然後再次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