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看到風帆能藉助風力,於是受到啟發創造了風箏。我們放風箏,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風箏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可以說,因為風,風箏才可以飛高飛遠。
古往今來人們就賦予風箏象徵一種出於文化習俗,它充滿生氣、希望、歡樂。
可是風箏曾經努力地飄飛,寂寞而艱辛,但未及飛高,都是難料線在人手上。風箏的遭遇,類似浮萍一類的,遠離故土,毫無依託,線斷魂歸,又象徵了一種悲劇性的人生,《紅樓夢》裡就用風箏比做賈探春。
《紅樓夢》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 制燈謎賈政悲讖語)
探春做燈謎: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
賈政心內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響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盤,是打動亂如麻.探春所作風箏,乃飄飄浮蕩之物.惜春所作海燈,一發清淨孤獨.今乃上元佳節,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為戲耶? "心內愈思愈悶,因在賈母之前,不敢形於色,只得仍勉強往下看去。
謎底是風箏,是對自己命運的寫照,命不由己也是暗示說她將像風箏一樣飛遠,雖然她的心還牽掛著故裡。
《賈探春•分骨肉》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
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
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
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牽連。
賈探春,金陵十二釵之一,是榮國府賈政與奴婢出身的妾侍趙姨娘所生的女兒,賈寶玉同父異母的妹妹。探春及寶玉均在賈母身邊撫養長大,所受教育極好,與嫡姐元春無異。但因始終系奴婢所生,又因趙姨娘生了個兒子,所以得不到太太重用,於是她果斷不認沒有背景的親娘及其親戚,維護太太的利益,終於得到太太認可。
賈政外任學差,賈探春下帖邀請賈寶玉和眾姐妹到秋爽齋,成立大觀園第一個詩社,海棠詩社,自號「蕉下客」,詩社盛極一時。
她精明能幹,富有心機,能決斷,連王夫人與鳳姐都忌憚她幾分,曾奉王夫人之命代鳳姐理家,並主持大觀園改革。賈探春樹立威信,鎮壓住眾婆子奴僕後,便大刀闊斧推行改革,在大觀園興利除弊,得到了李紈、寶釵、鳳姐、平兒的大力支持以及下人的堅定擁護,寶玉也對她讚不絕口。
林黛玉去世後,鎮海總制周瓊為孩子求親。由父親賈政做主遠嫁海南鎮海統制周家,探春遠嫁海疆。
此後賈府蒙難,周瓊又在海疆戡亂,音信不通。直到甄應嘉奉旨安撫海疆,臨行前來拜,賈政才有機會託他去周府看望賈探春。最後賈探春回京探親,知道寶玉心迷走失,而家中又逢大不幸,大哭起來,仍歸於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