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遠嫁:一曲分骨肉,天涯何處是我家

2020-08-27 阿剛說教


分骨肉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正冊判詞之三

畫:兩個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裡東風一夢遙。

這曲子和判詞是寫賈探春的,翻譯成白話文大致意思是:我乘上那艘船在風雨顛簸中駛向千裡之外,骨肉親人拋下了,故鄉家園撇下了。爹娘啊,傷心哭泣恐怕有損壽年,敬告你們不要把女兒惦念!自古以來貧窮顯達都有定數,分離會合難道就沒有前世的因緣嗎?從今往後我和你們分隔兩地,只有各自保平安。我去了,萬望爹娘親人們不要牽掛和惦念!探春判詞。畫面暗指探春遠嫁海隅,猶如斷線的風箏,一去不返。&34;,枉有補天才,空懷鬚眉志。命運偏偏愈來愈不濟。

下面我們來看看大觀園中最耀眼的人物——賈探春

探春的性格特徵:

一,鋒芒外露,個性鮮明。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出這個特點:

1,探春想到外邊去&34;,她從來沒有寄希望於愛情和家庭能夠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幸福,而是更渴望自己能做自己的主人,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34;從這裡可以看出探春的內心世界,她認為男人能做到的事情,女也可以做到,還有可能比男人做得會更好。這與賈迎春&34;的消極悲觀思想完全不同,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名符其實的&34;。

2,內心脫俗,工於心計,手段過人。志不在閨閣之間。她曾說過&34;(第五十五回),再來看看作者對她的閨房的精緻描述:&34;(第四十回)操春的房間毫無閨閣的庸俗與纖弱,相反卻有一股高雅俊朗之風,這正符合她非凡的胸襟和情懷。

再來看看寶黛二人對探春的評價。黛玉便說道:&34;寶玉道:&34;(第六十二回)可謂一語道破天機———探春是個非常工於心計之人。


3,刻意強調的尊嚴和暗藏內心深處的自卑構成探春鮮明的兩面人格。

雖然探春不像迎春那樣怯弱無能,逆來順受。但&34;的標籤是她永遠抹不去的印記。因而她自尊又自卑,雙重人格交相出現。一方面,她是賈府的主子姑娘,享有封建貴族的一切特權;同時另一方面,她又是封建社會最讓人看不起的姨娘所生的,為世俗所不齒。鳳姐兒就曾嘆道:&34;(第五十五回)在男尊女卑,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裡,鳳姐的話其實是替探春說出了她內心深處最深切的無奈與悲哀。

探春沒聽完,已氣的臉白氣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問道:&34; (第五十五回)這是趙姨娘因趙國基之死問探春討要爭論撫恤金後,探春說的一番話。可以看出在處處刻意維護自尊的同時,其實是恰恰暴露出了內心的自卑。


4,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家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以自己微薄之力做著力所能及的工作。想通過自己的政治改革&34;,理家持政來撐住豪門破敗的危局。探春杜撰了一部政治學著作《姬子》作為思想武器。其名言曰:&34;(第五十六回)開宗明義道出了功利主義的政治思想和主張。依託大觀園得天獨厚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發展生產,創造財富,盤活市場,物質進步,推進經濟建設。&34;,可見探春改革為緩解賈府經濟危機還是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的。

例如抄檢大觀園時她厲聲痛斥道:&39;百足之蟲,死而不僵&34;將探春對家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可謂是展現得淋漓盡致。


二,精明強幹,自有補天之才

&34;是作者對探春的定義。在《紅樓夢》第五十六回&34;裡,曹雪芹非常突出的描寫了她的這一特點,使得她的才情和幹練均顯露無遺。她一登上&34;,幾件事一過手,賈府的管事娘子們便感到這三姑娘&34;。而鳳姐兒在通過平兒的匯報,得知探春理家的情境後,也是連連誇道:&34;能夠讓精明過人的鳳姐一連說出三個&34;字來而且還不是違心的。就充分說明了探春持家理政的能力很強。

另外還有兩件事也值得一提:一件是把每個姑娘每月重支的頭油脂粉費二兩銀子蠲免了,因為姑娘們每月已有了二兩月銀,丫鬟們又另有月銀,這又和學裡的八兩一樣重重疊疊;另一件事,便是探春看了她家的奴才賴大家的花園的管理方法,感到大觀園裡所生產的稻米、竹筍、蓮藕、花果、魚蝦完全糟蹋了,便提出了一個新的管理方案:她委託幾個園中服役的婆子媳婦分別承包,把大觀園分包給她們,把一個消費性的大觀園改造成了生產性的種植園,為賈府的經濟找到了一個新的增長點。面對賈府大廈將傾的危局。她想用這些微小的改革來挽回這個封建大家庭的頹勢。但這只能是心勞日拙,無濟於事了。

不過從這些倒是都可以看出探春的強大的管理能力!

探春遠嫁

一,為何遠嫁?嫁到了哪裡?又嫁給了誰?

1,探春被有著強大勢力的南安太妃認為自己的乾女兒,判詞決定了她的命運:皇帝賜婚,被和親。&34;說的就是家人清明節在江邊涕淚香相送探春出海遠嫁的情形。

2,&34;曲中的第一句就暗示了。探春遠嫁之地遠離京城,有三千裡之遙,三千並非一定是實指。因此遠嫁之地可能更遠。


3,第六十回中,廚娘柳嫂子從寶玉那裡得了一些玫瑰露,要送些給她得了熱病的娘家侄子吃,臨走前,她的嫂子又拿了一些茯苓霜給她,並告訴她這茯苓霜的來歷:只有昨兒有粵東的官兒來拜,送了上頭兩小簍子茯苓霜。這看似與探春毫無關係的一句話,應該恰恰是暗示了探春即將遠嫁之地為粵東。即今天的廣東、海南一帶,證實了遠嫁之遠,歷代朝庭和親,基本上都是朝廷與夷狄羌戎之間,而在明清時期,廣東、海南一帶還是沒有全開化的蠻夷之地,很有可能這個粵東來的官兒,是以和親手段向天朝稱臣的邊遠小國國主。或者是駐守邊疆的朝廷大員。

4,再來看接下來的第六十三回,寶玉的生日聚會上,大觀園內眾人到來抽花籤一回,所抽之籤其實都暗示了各自的命運,探春抽的籤是這樣的:眾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紅字寫著&34;四字,詩云:日邊紅杏倚雲栽。注云:&34;接著大家齊說說:我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將這段話和探春遠嫁的暗示聯繫在一起,即可看出探春應該是王妃,這就說明了與朝庭和親的正是某一個邊遠小國。

5,第七十一回賈母八十大壽時,王熙鳳說是&34;賈母道:&34;當時玻璃製品是非常稀有的,從賈母的重視程度可以看出這件禮物的貴重。雖然是第一次提到這個粵海將軍鄔家,但由於前文茯苓霜一節已經提到有粵東的官員送上頭的禮物,再聯繫這一回,可推斷出這個粵海將軍鄔家正是前文提到的粵東官員,也極有可能就是探春未來婆家。另有一說,說她嫁到海外的周家去了,嫁給了鎮海總制周瓊的兒子,


二,對於探春這樣的人,作者是有階級偏愛和階級同情的,但是作者沒有違反歷史和人物的客觀真實性。仍然十分深刻地描繪了這個形象。如實的寫出了她&34;的必然結局。曲中&34;也是她一去不歸的明證。也是封建家族沒落的先兆。再加上秦可卿託夢王熙鳳提到的&34;,暗示了探春出嫁後不久,賈府敗落的結局。賈母說:&34;,很明顯的就是暗示著:你出嫁之後,我們家就散了。而從最後的結局看,果然是這樣的!

再有能力的人,沒有好的環境和土壤,也只有「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慶幸我們活在當下,好好珍惜眼前吧!

相關焦點

  • 探春遠嫁何處?
    至於她的結局,也可以說是紅學研究上,無論主流還是非主流學者,基本達成共識——遠嫁。此前本人並未留意到主流紅學,尤其是曹學派,有沒有找到曹家哪個女子有對應遠嫁,而且是與「王妃」關聯的人物。總之,想對應曹家事的人,一定會想出辦法吧。通行本後四十回中,探春雖然遠嫁,但她不是與「王妃」關聯,而是嫁予鎮海總制周瓊之子。
  • 《紅樓夢》別人遠嫁受欺負,探春遠嫁肯定會幸福,這是為什麼?
    文/雨清澤多少年來,遠嫁的姑娘總是受欺負,婆家覺得她距離娘家遠,就算娘家很強大,也八竿子夠不著,還不是要受婆家挾制。周邊的鄉親鄰裡也都不向著她,對於他們來說,她是一個陌生人,誰會想著陌生人,不欺負她就算善良的了。在古代,交通不便利,遠嫁基本上一生見不到幾次面了。遠嫁基本上就意味著骨肉分離。
  • 讀懂了「探春遠嫁」的心酸,那些遠嫁他鄉的女兒們,不正是探春嗎
    今天講一講《紅樓夢》中的經典橋段——探春遠嫁。在紅樓夢中,賈母為什麼會選中探春去和親遠嫁?因為南安王戰敗,需要嫁女兒和親,南安王妃知道嫁過去註定是悲劇,所以想在賈府挑一個女子為義女,來代替自己的女兒遠嫁,而探春相比迎春和惜春,在才能和魄力上高出了又何止是一籌,是最佳的人選。
  • 《紅樓夢》探春遠嫁到底嫁到哪裡去了?
    探春遠嫁這個結局在前八十回就已經透露了,只不過具體嫁到哪裡這個情節並沒有在前八十回呈現。高鶚的續書中寫探春嫁給了鎮海總制周瓊之子,是不符合原著的。探春的結局早就在她的判詞和曲子裡就暗示了。探春判詞: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 淺析探春遠嫁: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可惜生不逢時
    分骨肉。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探春判詞。畫面暗指探春遠嫁海隅,猶如斷線的風箏,一去不返。「運偏消」,枉有補天才,空懷鬚眉志。命運偏偏愈來愈不濟探春花語性格特徵:一,鋒芒外露,個性鮮明。
  • 探春是黛玉的陪嫁媵女,文中兩處細節暗示,探春遠嫁沒那麼簡單
    探春的判曲為: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探春為什麼要遠嫁?判曲中點出了原因,是因為家道中落、貧窮已至,一個「奴」字,深深地印證了探春在這場婚嫁中的地位,說明探春嫁過去是以奴婢的身份,並非以正室的身份,正室另有他人。探春之所以在遠嫁時哭得死去活來,不只是因為父母親人骨肉分離,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黛玉。探春與黛玉原本是一齊遠嫁藩王的,可黛玉在出嫁前就淚盡而逝,只剩下探春一個人孤零零地遠嫁番外,身邊連個陪嫁的丫鬟都沒有,怎能不令人傷心欲絕。
  • 遠嫁海外的賈探春,在異國大放異彩,結局比貴妃賈元春還高貴
    在地位和尊崇不如賈母時,探春若有此作為,必然是強大的個人能力作為支撐。賈探春的風箏謎語、金陵十二釵判詞、[分骨肉]曲子都體現出她遠嫁的讖語。尤其[分骨肉]三個字更證明她遠嫁之地太過遙遠,此生不能再回還。
  • 《紅樓夢》:詳解探春遠嫁時間、送別地點路線、嫁往何處等謎團
    《紅樓夢》裡,草蛇灰線的展示了一幅探春遠嫁的圖畫,但因為脂評本只有八十回稿,缺失後文,所以探春遠嫁的各種細節,只能通過雪泥鴻爪的線索,以原著為事實依據,一一考證。所以,探春遠嫁的時間點還可以再明確再縮小一下時間區間,是在這些重大事件發生之前,賈府還未露敗象之前。
  • 探春傳奇11:她為何遠嫁,遠嫁到了哪裡?80回後探春結局猜想
    第5回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看到過暗示探春的畫和判詞:「兩個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有四句詩: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泣江邊望,千裡東風一夢遙。」她的曲子是「分骨肉」:「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散。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牽念。
  • 紅樓夢裡探春遠嫁去了哪裡?賈母一句話透露真相!
    先來看探春的判詞:後面又畫著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也有四句寫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裡東風一夢遙。從探春判詞可知,探春最終的命運是遠嫁,脂批也在元春省親後元宵節燈謎一回披露了探春遠嫁的結局,那麼探春會遠嫁到哪裡去呢?我們不妨再看看她的曲詞。分骨肉: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
  • 紅樓夢裡,賈探春為什麼會遠嫁他鄉?原來是南安太妃有意為之
    也正是因為探春的表現一直都比較可以,就連向來眼高的王熙鳳也對她另眼相看,還感嘆探春沒福氣託生在太太肚子裡,說她這個庶出的比正出的強百倍呢。只可惜,像這樣的姑娘,其結局也免不了進入「薄命司」,最終落得個遠嫁的下場。
  • 賈探春遠嫁異國為王妃,結局怎樣?她房中幾樣物品暗示她成為太后
    賈家抄家時,如果賈探春沒有遠嫁,一定會團結所有賈家人共克時艱,不至於「樹倒猢猻散」。脂硯齋批語將探春比喻成賈母般存在,認為她有能力帶領賈家人,是極高評價。在地位和尊崇不如賈母時,探春若有此作為,必然是強大的個人能力作為支撐。賈探春的風箏謎語、金陵十二釵判詞、[分骨肉]曲子都體現出她遠嫁的讖語。
  • 紅樓夢裡的一個稱呼,透露探春遠嫁真相!
    關於探春遠嫁一節,紅樓夢前八十回裡,並沒有明確結果,只是到最後,影影綽綽地提到了探春的婚事,這一點,我在之前的文章《紅樓夢裡探春最後嫁給了誰?前八十回中早有暗示!》曾有論及,但探春最終歸宿並沒有明說。按照探春判詞和曲詞,她的遠嫁是必然結果,是早已註定的命運,從其曲詞「一番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等文字可知,那麼探春為什麼會遠嫁呢?即便她是庶出,畢竟也是賈府最尊貴的小姐,是貴妃元春同父異母的妹妹,在那個講究門當戶對的古代,探春最終的歸宿,應該是某個王侯之家,不太可能遠嫁。
  • 古代風箏又名「紙鳶」,諧音「子遠」,揭示賈探春遠嫁
    《紅樓夢》中隨處可見暗喻伏筆,賈探春判詞的結合和風箏讖語,預示著探春遠嫁的悲劇。其中對應賈探春命運的圖冊畫面是這樣的:畫著兩個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泣江邊望,千裡東風一夢遙。判詞前兩句是寫賈探春精明才幹,志向高遠,可惜偏偏運氣不好,生於賈府沒落傾頹之時,以至於才能抱負難以施展。王熙鳳曾經評價探春道:好,好,好!好個三姑娘,我說不錯,只可惜他命薄,沒託生在太太肚裡。
  • 風箏因為風而飛遠,探春因為無奈而遠嫁
    風箏的遭遇,類似浮萍一類的,遠離故土,毫無依託,線斷魂歸,又象徵了一種悲劇性的人生,《紅樓夢》裡就用風箏比做賈探春。《紅樓夢》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 制燈謎賈政悲讖語)探春做燈謎: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
  • 《紅樓夢》裡探春的結局是什麼?
    在紅樓十二曲中,探春的一曲題為《分骨肉》,預示了探春的結局: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 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在小說所寫的時代,封建大家族的女子拋家遠去的目的不可能是宦遊,或如今天的求學等事,故後四十回回目中所列的「悲遠嫁」還是有道理的。但嫁給誰? 為什麼要遠嫁? 這些問題似乎在因果關係上安排得不盡如人意。探春的判詞、詩謎都曾用風箏的飄蕩來象徵探春的遠嫁。小說第七十回也寫到了放風箏,探春放的是「一個軟翅子大鳳凰」,照應了「遊絲一斷渾無力」。
  • 賈探春遠嫁異國後怎麼樣了?24回和70回留下兩個伏筆
    賈探春遠嫁之後幸福麼?這給只有八十回的《紅樓夢》提出了考驗,所有對八十回後的人物命運認識都是推測。賈家四春「元迎探惜」,元春死,迎春死,探春遠嫁,惜春出家。唯有賈探春的人物命運會出現變化,讀者堅信這個勇敢的姑娘能夠有一片天,得到幸福,也擔心獨自在異鄉生活的她最終命運。嚴格來說,探春的結局很難推測,下面通過原文蛛絲馬跡,推測一二。?
  • 紅樓夢:賈探春遠嫁異國為王妃,究竟被嫁去了哪裡?
    賈探春遠嫁是《紅樓夢》共識,因為遠嫁異國,最後僥倖成了王妃,也在第六十三回杏花籤中有影射。那麼,賈探春遠嫁嫁到了哪裡?根據原文線索,推測應該是暹羅往西,也就是古人認為的西海沿子、古天竺一帶。
  • 紅樓夢:賈探春遠嫁異國為王妃,究竟被嫁去了哪裡?
    賈探春遠嫁是《紅樓夢》共識,因為遠嫁異國,最後僥倖成了王妃,也在第六十三回杏花籤中有影射。那麼,賈探春遠嫁嫁到了哪裡?根據賈探春判詞圖畫,「一片大海,一隻大船」推斷探春遠嫁出海無疑。至於目的地,古代中國出海一般去處有這麼幾個:朝鮮半島,日本,琉球群島,東南亞暹羅以及循著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到西海沿子也就是古天竺範圍。《紅樓夢》中並無朝鮮、日本和琉球的相關描寫。反倒出現了暹羅和西海沿子。
  • 《紅樓夢》探春遠嫁終身未回賈府,結局是:被流放海上;被殺身亡
    《紅樓夢》裡,賈府三姑娘探春遠嫁島國是定局。探春遠嫁一個海島小國,成為王妃。南安太妃相中了探春,於是探春被封為郡主,遠嫁異國。王妃頭銜落到探春頭上,探春踏上了「一番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