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中國史》中文版問世
南都訊記者朱蓉婷 由著名漢學家卜正民主編的《哈佛中國史》六卷本,本月在中國面世。集結卜正民、羅威廉、陸威儀和迪特·庫恩四位知名漢學家,以及半個世紀以來西方最新的中國史研究成果,這套書以全球史視野、多學科學識顛覆傳統中國史敘述模式。 近年來,國外學者撰寫中國史的翻譯出版,如「講談社中國史」系列,宮崎市定《中國史》,往往都能引起讀書界的熱議。
-
《哈佛中國史》
原標題:《哈佛中國史》全球史角度寫「中國」湖北日報訊 不一樣的視角看中國,外國人寫中國通史,無論是歐洲的《劍橋中國史》,還是日本的《講談社·中國的歷史》,引進國內後都會引發熱議。眼下,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哈佛中國史》也引起了關注。
-
《哈佛中國史》:全球史角度重寫「中國史」
,無論是歐洲的《劍橋中國史》,還是日本的《講談社·中國的歷史》,引進國內之後都會引發不小的熱潮。眼下又有一部老外寫的中國史引發巨大關注,這就是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哈佛中國史》。 《哈佛中國史》是哈佛大學出版社於2009至2013年間出版的,中文版由三輝圖書和中信出版社最近翻譯出版,全書分六卷。這套書在風起雲湧的21世紀,從全球史角度重寫「世界中國史」,引導世界重新思考當下中國。
-
《哈佛中國史》:從全球史角度重寫「中國史」(6卷內容精要)
作為哈佛大學出版社的鎮社之寶,「哈佛中國史」叢書敘述了從秦朝建立到清朝滅亡2000多年的中國歷史。這套書2009年出版以來,已經獲得無數讚譽,被數十所世界一流高校中國史課程指定教材。2016年10月中文版出版發行。這套書也是繼《劍橋中國史》之後難得的一套由西方學者撰寫的中國通史。
-
哈佛組織6位頂級教授,從全球史角度重寫中國史,比劍橋還精彩
迄今為止,外國人寫中國通史,應以這三套書的聲名最為顯赫,分別是:《講談社·中國的歷史》、《劍橋中國史》、《哈佛中國史》前面給大家推薦了《講談社·中國的歷史》,今天推薦這套大部頭著作:《哈佛中國史》。哈佛大學出版社一直想要做一套簡明、清晰、具有全球視野的中國通史,關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尤其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他們找到了在國際漢學界享有盛名的卜正民先生,他邀請另外三位西方的漢學專家,歷經近10年,共同完成了這套代表著世界中國史研究成果和水準的《哈佛中國史》。
-
《中國雕塑史》中文版首次出版
本報訊(記者 張知依)2020年9月,中國畫報出版社推出了日本學者大村西崖的《中國雕塑史》,這是該書首版問世近100年後中文版的首次出版。一直以來,我國學界將大村西崖的《中國雕塑史》和常盤大定、關野貞合著的《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蹟圖集》(原書名《中國文化史跡》)以及沙畹的《華北考古記》、喜龍仁的《五至十四世紀的中國雕塑》看作中國古代雕塑美術的「四大名著」,其中《中國雕塑史》是最早的一部中國雕塑通史。
-
《劍橋中國史》中文版修訂重版
世界上最具影響的海外研究中國歷史的權威著作《劍橋中國史》系列叢書已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修訂重版,將於近期同讀者見面。 《劍橋中國史》系列叢書計劃出版16卷,目前,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已陸續出版了其中的12卷,各卷皆由知名學者擔當主編,卷內各章節亦由研究有素的專家撰寫並注意吸收 各國學者的研究成果,足以反映海外中國史研究的水平和動向。
-
全世界都在流行中國史,這套《哈佛中國史》顯然技高一籌
《哈佛中國史》叢書出版後獲得很多讚譽,被稱為「多卷本中國史的黃金標準」,堪稱哈佛大學出版社的典範之作,已被芝加哥大學、康奈爾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數十所世界知名大學指定為中國史課程教材
-
從全球史角度重寫「中國史」
無圖說《哈佛中國史》(全六卷)[加]卜正民 主編中信出版社《哈佛中國史》(全六卷)是哈佛大學出版社於2009至2013年間出版的,針對大中學生和普通讀者的中國通史,被認為是繼《劍橋中國史》 之後最能代表西方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史研究全新成果和水準的多卷本中國通史。
-
評《哈佛中國史》:「橫看成嶺側成峰」
近日,6卷本《哈佛中國史》中譯本上市。這套叢書由著名漢學家卜正民領銜主編,傾十年之功,可以說是繼《劍橋中國史》之後,最能代表西方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史研究全新成果和水準的多卷本中國通史著作。出版後,已被芝加哥大學、康奈爾大學等數十所世界知名大學指定為教材。
-
出版方「違背」福柯生前遺願,《性經驗史》第四卷終於出版
第四卷也是最後一卷《性經驗史》,終於在其作者福柯離世34年後出版。精裝本價格為24歐元,該書共448頁,由法國伽利瑪出版社出版。福柯在世時,原計劃著作六卷本《性經驗史》,以此探究人類性觀念在歷史中的變遷和發展。福柯對《性經驗史》寄予厚望,務求完美,大綱和草稿改了一遍又一遍,以至最終文本與最初計劃相差甚大。
-
《哈佛中國史5:元與明》:小冰河期 「籠蓋」下的兩個朝代
正如《哈佛中國史5:元與明》的著者、也是該部套書的主編卜正民所述,他親自撰寫的這一部中華帝國史與前後的幾部歷史書存在較大的差別,他說:「我所寫的元明卷與其他幾卷有一個顯著不同,這種不同是在整個系列的編纂後期才逐漸顯露出來的,所以該特徵在其他幾卷中並沒有出現。」(中文版總序)。
-
讀海外的中國史,不可不讀的三套經典!
說起海外寫的中國史,名氣最大的無疑是《劍橋中國史》,這個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的關於中國古代的歷史。但是直至今天,還有另外兩套國外寫的中國史也值得閱讀,那就是《哈佛中國史》和《講談社中國史》,這三套書各有價值,也各有特色。
-
《哈佛中國史6:大清》:以開放的視野看待清朝
六卷本的哈佛中華帝國史,終結在 「清朝」一卷。與前述各卷相比,「清朝」一卷的特點是它的框架更加開放,容納了最新的清史研究觀點,對清朝的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論述,都提出了相異的看法。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因素,我想歷史研究中有一種不能忽略的勢利化的眼光,就是對歷史的考究,往往要對位於當代時刻裡的國家位置與價值。
-
以女權運動名義,出版方違背福柯遺願出版《性經驗史》第四卷
澎湃新聞 第四卷也是最後一卷《性經驗史》,終於在其作者福柯離世34年後出版。
-
六卷本《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面世
由50餘名臺灣學者合作編寫的六卷本《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今日面世,新書發表會於2015年7月7日上午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這是自1960年代臺灣「國史館」館長羅家倫提出編修抗戰史以來,該館首次發布多卷本抗戰史。 據介紹,《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分為《和戰抉擇》、《軍事作戰》、《全民抗戰》、《戰時社會》、《對外關係》、《戰後中國》六個部分,敘述時間上起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說明從局部對抗走向全面戰爭乃至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合流的原因與經過,並延伸討論抗戰對戰後國內外局勢發展的影響。
-
讀史薦書|關於中國史那些必讀的書目
此套叢書計劃出版16卷。叢書各卷皆由國外知名學者擔當主編,卷內各章節亦由研究有素的專家撰寫,並注意吸收各國學者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國外中國史研究的水平和動向。:2016年 叢書:哈佛中國史 內容簡介 《哈佛中國史》六卷本叢書,由國際著名漢學家卜正民教授領銜主編,集結羅威廉、陸威儀和迪特•庫恩三位知名漢學家,萃集半個世紀以來西方最新的中國史研究成果,以全球史視野、多學科學識顛覆傳統中國史敘述模式,傾十年之功寫就,是繼《劍橋中國史》之後最能代表西方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史研究全新成果和水準的多卷本中國通史
-
上海書評︱卜正民談《哈佛中國史》
卜正民(澎湃新聞 劉箏繪)早在主編六卷本《哈佛中國史》之前,卜正民(Timothy Brook)的著作中譯本,如《縱樂的困惑》《維梅爾的帽子》《殺千刀》《秩序的淪陷》等,就已得到國內讀書界的關注和好評。
-
這部帶著「哈佛光環」的中華帝國史,究竟什麼水平?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保爾】最近幾年,新編中國通史似乎成了出版界的一個熱門話題。在國內,上海人民出版社剛剛出版了一套通史,北京的人民出版社又在組織專家編寫新通史。本土產量已經不俗,卻似乎仍不足用。在國外,不僅《劍橋中國史》尚在繼續編修、翻譯中,日本《中國的歷史》、美國《哈佛中國史》也接踵而來。
-
哈佛大學「中國先生」傅高義去世 十年傾力之作《鄧小平時代》出版...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據朝日新聞消息稱,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於當地時間20日在麻薩諸塞州劍橋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90歲。傅高義1930年7月生,費正清東亞中心前主任、社會學家、漢學研究學者,也是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