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援助孟加拉國考古項目獲選「2019年國外考古新發現」
華聲在線1月15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陳子慧)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孟加拉國歐提亞·歐耐斯恩考古研究中心聯合開展的孟加拉國毗訶羅普爾古城納提什瓦遺址考古項目(簡稱孟加拉國考古項目)獲選「2019年國外考古新發現」。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透露,2019年我國援外考古項目共有38項,涉及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孟加拉國考古項目是本次唯一獲選國外考古新發現的項目。
毗訶羅普爾古城位於孟加拉國首都達卡市東南的蒙希甘傑縣境內,其考古工作於2010年開始。2014年12月至2019年1月,由中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孟加拉國歐提亞·歐耐斯恩考古研究中心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先後對納提什瓦遺址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考古發掘,發掘面積6000多平方米,取得了重大成果。
據中孟聯合考古隊中方領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柴煥波介紹,遺址所保存的建築遺存提供了公元8世紀至12世紀佛教建築變遷的珍貴資料。毗訶羅普爾古城是孟加拉旃陀羅、跋摩和犀那三代王朝的都城所在,城址考古對於研究孟加拉國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這座古城還是佛教大師、西藏後弘期佛教的開山祖師阿底峽尊者的出生地,「毗訶羅普爾」也出現在藏文史料中。
此外,納提什瓦遺址體量極為壯觀,擁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極佳的區位優勢,具有旅遊開發的巨大潛力。目前,中孟兩國相關部門正在積極籌劃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力圖使之成為中孟考古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永久性基地。
近日,中孟聯合考古隊撰寫的「毗訶羅普爾」章節作為孟加拉國人文科學最前沿的成果,被選入新版《孟加拉國史》(第1卷)內。中英文考古發掘報告《納提什瓦》已由我國科學出版社於2019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