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援助孟加拉國考古項目獲選「2019年國外考古新發現」

2020-12-12 華聲在線

湖南援助孟加拉國考古項目獲選「2019年國外考古新發現」

華聲在線1月15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陳子慧)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孟加拉國歐提亞·歐耐斯恩考古研究中心聯合開展的孟加拉國毗訶羅普爾古城納提什瓦遺址考古項目(簡稱孟加拉國考古項目)獲選「2019年國外考古新發現」。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透露,2019年我國援外考古項目共有38項,涉及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孟加拉國考古項目是本次唯一獲選國外考古新發現的項目。

毗訶羅普爾古城位於孟加拉國首都達卡市東南的蒙希甘傑縣境內,其考古工作於2010年開始。2014年12月至2019年1月,由中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孟加拉國歐提亞·歐耐斯恩考古研究中心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先後對納提什瓦遺址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考古發掘,發掘面積6000多平方米,取得了重大成果。

據中孟聯合考古隊中方領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柴煥波介紹,遺址所保存的建築遺存提供了公元8世紀至12世紀佛教建築變遷的珍貴資料。毗訶羅普爾古城是孟加拉旃陀羅、跋摩和犀那三代王朝的都城所在,城址考古對於研究孟加拉國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這座古城還是佛教大師、西藏後弘期佛教的開山祖師阿底峽尊者的出生地,「毗訶羅普爾」也出現在藏文史料中。

此外,納提什瓦遺址體量極為壯觀,擁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極佳的區位優勢,具有旅遊開發的巨大潛力。目前,中孟兩國相關部門正在積極籌劃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力圖使之成為中孟考古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永久性基地。

近日,中孟聯合考古隊撰寫的「毗訶羅普爾」章節作為孟加拉國人文科學最前沿的成果,被選入新版《孟加拉國史》(第1卷)內。中英文考古發掘報告《納提什瓦》已由我國科學出版社於2019年3月出版。

相關焦點

  • 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揭曉 6項目入選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10日在北京宣布,山東滕州市西孟莊龍山文化遺址等6個考古項目成果,入選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當天在北京舉行,陳星燦在論壇上發布了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另5個項目包括: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洪河遺址、陝西神木市石峁遺址皇城臺大臺基遺蹟、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湖北隨州市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青海烏蘭縣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
  • 2019年,他們發現了什麼?——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召開「湖南考古匯報...
    其實,對於考古人而言,不僅僅是「挖到了什麼」,更重要的是「發現了什麼」,此次,許多精彩而富有價值的發掘項目和文保成果都是首次與公眾見面。澧陽平原史前考古繼續向更深處突進2019年的湖南考古工作項目眾多、成果卓著。對於湖南民眾來說,探索湖南地區最早的人類和文明是大家津津樂道、樂此不疲的話題,也是湖南考古同仁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課題。2019年,湖南舊石器考古工作又有了新的進展。
  • 湖南省首個境外聯合考古項目「中孟聯合考古」又出新成果
    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柴煥波、莫林恆、李意願第五次赴孟加拉國,會同孟加拉國的考古學家,對毗訶羅普爾古城進行了新一輪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收穫。 2018年1月本報記者跟隨湖南省考古專家赴孟加拉考察了該遺址並發回獨家報導 。本次考古發現探明了毗訶羅普爾古城的範圍、城內文化遺存的分布及城市不同功能區的布局及王宮所在地等情況,取得了重大的收穫。
  • 「2019年考古新發現」發布 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大臺基遺蹟入選
    「2019年考古新發現」發布 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大臺基遺蹟入選 此外,作為中國考古「走出去」的成果之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孟加拉國歐提亞·歐耐斯恩考古研究中心聯合開展的孟加拉國毗訶羅普爾古城納提什瓦遺址考古項目獲選為2019年國外考古新發現
  • 廣東「南海I號」獲「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圖/文博中國廣東又獲一項中國考古界「奧斯卡」獎項!5月5日下午,「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了終評結果。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與其他九個項目獲得「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是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得的第七個「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獎項。
  • 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再交亮麗答卷
    2019年中國考古人辛勤開拓進取,不懈探求中華文明密碼,推動中外聯合考古如火如荼,取得了斐然成績。1月10日,備受矚目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報告廳隆重啟幕,展示了一系列重大考古發掘新成果。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及地方考古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及社會民眾約300人參加本次會議。
  • 山東西孟莊龍山文化遺址入選「中國考古新發現」
    山東西孟莊龍山文化遺址入選「中國考古新發現」 2020-01-11 20:38:00來源:新華社
  • 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六大考古新發現 有這些亮點
    2020年1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澎湃新聞獲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宣布了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的6個入選項目,分別為山東滕州市西孟莊龍山文化遺址、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洪河遺址、陝西神木市石峁遺址皇城臺大臺基遺蹟、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湖北隨州市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青海烏蘭縣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
  • 濟陽三官廟漢墓考古項目入選2019年度山東省考古新發現名單
    今天,山東省文物局公布2019年山東省五大考古成果,還公布了2018-2019年全省優秀田野考古工地獎獲獎項目和2019年度山東省新發現獎獲獎項目,章丘區牛推官南遺址、濟陽三官廟漢墓兩個濟南市考古項目分別入選。
  • 特稿:寫入《孟加拉國史》的中孟考古發現——阿底峽高僧故址發掘記
    新華社達卡5月5日電特稿:寫入《孟加拉國史》的中孟考古發現——阿底峽高僧故址發掘記新華社記者劉春濤在新版《孟加拉國史》(第1卷)中,有一章節介紹歷史古都毗訶羅普爾,其中部分內容吸納了中孟聯合考古毗訶羅普爾遺址群的最新發現和研究成果。
  • 2019—2020年新疆多個考古項目取得重要發現
    新疆考古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年度成績單2019—2020年新疆多個考古項目取得重要發現填補了相關領域研究空白其中一項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12月5日結束的「2019—2020年度新疆文物考古成果匯報會」上,記者了解到,2019—2020年,新疆穩步推進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實施,完成申報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
  • 「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等獲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5月1日至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線上舉行。今天下午,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等十個項目當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六大項目出爐
    2020年1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會上,2019年度中國考古新發現入選的六個項目火熱出爐。來自山東、黑龍江、陝西、山西、湖北、青海的六個考古項目入選。
  • 2018-2019年安徽重要考古新發現評選會舉行 21個項目角逐安徽考古...
    「2018-2019年安徽重要考古新發現」評選會1月6日-7日在合肥舉行。來自省內外著名考古學家齊聚一堂參加評審,21個初選入圍項目現場角逐安徽考古「奧斯卡」。近年來,我省重要考古新發現、新成果不斷湧現,多處古遺址、古墓葬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豐碩的考古發掘成果充分證明安徽是人類起源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省文物局主辦,省考古學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承辦的「2018-2019年安徽重要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2019年11月啟動,也是我省首次舉辦重要考古新發現評選。
  • 掀起湖南地區早期文化的蓋頭——2019年湖南考古匯報會側記
    掀起湖南地區早期文化的蓋頭——2019年湖南考古匯報會側記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薇 通訊員 梁鈴豔考古是一門神奇的工作因為考古總不斷有新發現,將蒙塵已久的歷史的蓋子揭開、再揭開。1月8日,「2019湖南考古工作匯報會」在湖南省博物館召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布了14個考古發掘成果。考古一線工作者分享了過去一年中考古勘探、考古發掘、文物保護、科技考古等一系列工作與收穫,許多發掘項目和文保成果首次與公眾見面。
  • 西藏尼阿底遺址項目獲「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入圍獎
    西藏尼阿底遺址項目獲「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入圍獎 2019-西藏文物保護研究所 供圖   中新網拉薩1月30日電 (江飛波 易雪萍)西藏文物保護研究所29日晚發布信息稱,由中國社科院主辦,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活動評選近日揭曉,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西藏文物保護研究所共同開展的「西藏申扎尼阿底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項目獲入圍獎
  • 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公布,包括西孟莊龍山文化遺址、石峁遺址
    2020年1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澎湃新聞獲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宣布了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的6個入選項目,分別為山東滕州市西孟莊龍山文化遺址、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洪河遺址、陝西神木市石峁遺址皇城臺大臺基遺蹟、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湖北隨州市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青海烏蘭縣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
  • 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出爐,「南海I號」南宋沉船等獲評
    剛剛,2019年全國考古界的「奧斯卡」獲獎名單發布, 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等十個項目獲評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今年是「十大考古」活動舉辦30周年。受到疫情影響,「十大考古」第一次將終評會搬到了線上舉行。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在終評會開幕式上說:「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各位評委不能像往年那樣集聚一堂,與考古發掘單位及項目報告人近距離交流答疑,而是採用網絡會議的方式舉行評審。
  • 2019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首席記者 梁新慧    25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導,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華夏考古》編輯部主辦的「2019河南考古新發現論壇」在鄭州市通過遠程視頻會議形式舉行,「靈寶城煙遺址」「 淮陽平糧臺城址」「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濟源柴莊遺址」「洛陽紗廠西路西漢墓」 五個考古發掘項目,入選「2019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剛剛,2019年全國考古界的「奧斯卡」獲獎名單發布,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等十個項目獲評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今年是「十大考古」活動舉辦30周年。受到疫情影響,「十大考古」第一次將終評會搬到了線上舉行。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在終評會開幕式上說:「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各位評委不能像往年那樣集聚一堂,與考古發掘單位及項目報告人近距離交流答疑,而是採用網絡會議的方式舉行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