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午,圭塘河民間河長「紅黃藍」護衛營成立並授旗。
長沙市雨花區首屆「民間河長」論壇現場。
紅網時刻長沙4月3日訊(記者 彭佩)圭塘河岸聞歌聲,天光雲影共徘徊。漫步圭塘河,水面波光粼粼,似珍珠、似眼睛。昔日老長沙人眼中不敢靠近的「臭水溝」,如今華麗變身,成為長沙的風景線。然而,環境治理非一日之功,水清岸綠景美的親水家園需要長效守護。4月3日上午,圭塘河民間河長「紅黃藍」護衛營成立暨長沙市雨花區首屆「民間河長」論壇在圭塘河景觀區舉行。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圭塘河岸,民間河長們用腳步丈量河情,用汗水守護碧水,帶動親友、社區、學校等社會力量一同加入,配合政府河長、環保公益技術組織等共建共治共享,重塑長沙生命之河。
蜿蜒的岸邊,總有一群人在穿梭,他們或扛著工具,下井涉水;或舉著相機,拿著筆記本探尋記錄;或戴著白手套,拿著垃圾袋排汙查源。他們都是圭塘河的守護者,也是「紅黃藍護衛營」的民間河長。冷昭群是其中的代表,他是2017年長沙市「環保衛士」。「巡河既鬥智也鬥勇,我們經常披星戴月撿垃圾、打著手電筒查汙染源、苦口婆心勸阻電打魚者。我隨身帶著的巡河記錄本,記錄著每次巡河的歷程,並向政府部門反饋處理。」一個取水的礦泉水瓶,一張測試ph值的試紙,一個記錄結果的筆記本,是民間河長餘禮湘出門的「標配」。2013年退休後,他成為了一名全職志願者,也是圭塘河的民間河長,圭塘河哪些段排口較多,什麼時候可能會有汙水排出來,發現了汙染問題怎麼處理,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活動現場,雨花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圭塘河流域綜合治理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葉松為「紅黃藍」護衛營授營旗,並向民間河長們鞠躬致謝,正式吹響了雨花全民治水的號角。在共建共治共享——重塑長沙生命之河論壇會上,政府代表、高校專家、德國漢諾瓦水協專家、環保公益組織、民間河長代表同臺就治理與保護水環境、圭塘河建設最強「海綿體」、智慧河道、民間河長與政府河長的良性互動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民間河長紅黃藍護衛營」是廣大志願者參與的治水力量,是政府河長的助手。「紅色護衛營」由市政、環衛等部門一線人員組成,「黃色護衛營」由媒體、社會公益組織、熱心市民等社會人士組成,「藍色護衛營」由圭塘河流域所屬轄區和街道的專業巡河員組成。「紅黃藍護衛營」的成立,是充分發揮全社會管理河湖、保護河湖積極性,推行全民治水、全民參與的生動實踐。「治水工作成效如何,基礎在隊伍組織和團隊建設。」雨花區政府副區長、區河長辦主任、圭塘河河長陳懷宇說道。
「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雨花區充分激發民眾的力量,匯聚源源不斷的活力。人人都是「河長」,每一個人的勤勞和汗水,如涓涓細流,鮮活而頑強,匯聚成奔騰向前的綠色之河、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