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風採】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2020-11-27 澎湃新聞

【基層風採】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2020-11-16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贛州調查隊 江西調查微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張會計,採購經理調查報表已經開網,麻煩你在直報平臺上報送一下」;「小劉,這個月水泥的價格漲得比較多,請問是什麼原因呢?」每到月末,企業科或為樣本企業答疑解惑,或提醒企業按時報送報表,或查詢企業數據漲跌變動的原因,科室電話和個人手機都成了名副其實的「報表熱線」。

走訪樣本企業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基層基礎工作事關統計調查事業的興衰成敗,數據質量更是統計調查工作的生命線。近年來,特別是《意見》《辦法》《規定》出臺後,國家統計局贛州調查隊凝睿聚力,破立並舉,將目光牢牢鎖定在「提升數據質量」上,企業科的「熱線電話」只是全體幹部職工勤勤懇懇夯實基層基礎的一個縮影。

看盼不來,坐等不來。瞄準目標後,隊黨組提出了「樣本實、樣本熟、數據真」的工作要求,制訂了「全覆蓋、痕跡化、規範化」的工作標準。在隊黨組的有力推動下,國家統計局贛州調查隊各專業科室立足崗位,認真「吃爛嚼透」方法制度精神,「消化吸收」後梳理出本專業規範化標準化操作流程,最終形成了《國家統計局贛州調查隊業務操作規範化流程》。

無規矩不成方圓,有標準順理成章。國家統計局贛州調查隊各專業科室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緊緊圍繞國家局、總隊工作要求,緊盯業務操作規範化流程,先後制定了業務培訓制度、數據審核辦法、企業(調查戶)回訪制度、調查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業務制度,實行調查全過程質量管理,並堅持對調查過程進行全程記錄,使統計調查基層基礎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在制度落實方面,各專業嚴格對標對表,千方百計加強業務培訓指導,增強基層對調查數據質量的認識。例如,企業科針對疫情防控期間集中培訓不便的情況,分批分縣開展統計調查業務培訓,重點做好新增企業、新上崗統計人員的統計法治知識和報表業務知識培訓。自2019年12月以來,我隊工價專業分縣(市、區)進行了10次樣本企業培訓,培訓覆蓋面達100%。針對疫情期間數據採集、指標變化方面的情況,住戶調查專業組織下發了《疫情防控期間住戶調查數據核查要點及相關問答》,就疫情期間城鄉居民生活的變化,指導記帳戶如實記帳,全面記帳,保質保量完成了各項統計調查工作任務。

業務培訓

在跟蹤檢查方面,組織各專業開展了基層基礎的數據質量檢查,從源頭上確保調查數據質量。例如,住戶調查專業按照縣級自查、縣級交叉檢查和市級複查實地走訪的流程,組織20個縣(市、區)開展了住戶調查基礎工作和數據質量檢查,並進行評分和通報;針對疫情期間居民就業情況變化,勞動力調查專業加強電話回訪力度,對選擇「因新型肺炎未工作」的人員進行百分百電話回訪,確保就業、失業人口數量準確無誤;消價專業每月不定期走訪採價點,對價格調查數據的準確性進行自查,爭取數據源頭無差錯、「問題」價格零容忍。

現場走訪

在抓好法治宣傳方面,贛州調查隊堅持「誰調查,誰培訓」的原則,加強對城鄉住戶、樣本企業、採價網點等調查對象依法填報數據觀念意識的培訓,積極向調查對象發放《大家來學統計法》、《三分鐘速度統計法》等統計法律知識宣傳冊,宣講《統計法》及相關知識,保證調查數據的真實可靠。2018年以來共對採購經理調查、工業生產者價格調查等專業的35家樣本企業進行了「雙隨機」統計執法檢查,充分發揮統計執法監督的利劍作用,為全面夯實基層基礎和提升調查數據質量保駕護航。

法治宣傳

滴水穿石,鐵杵磨針。贛州統計調查人用踏實的工作作風,走出了數據質量提升的堅定步伐,收穫了累累碩果。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為提升統計調查數據質量,彰顯統計調查數據公信力,我們永遠在路上,一直在努力。

end

圖文 |贛州調查隊

原標題:《【基層風採】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譯文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打開,天光、雲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要問池塘裡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為:因為。渠:它,第三人稱代詞,這裡指方塘之水。那得:怎麼會。那:怎麼的意思。清如許:這樣清澈。如:如此,這樣。
  •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句古詩也許可以幫助我們擺脫生活與生命的枯燥感、無聊感、煩悶感,使得生活與生命增加新鮮感、有趣感、快樂感。看那池水清澄,使人身心愉悅。天地間有清水,也有濁水,甚至有臭水,差別為何這麼大?這差別的原因又是什麼?就在於清水有源頭活水的注入。流水不腐,就是這個道理吧。
  •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其二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那是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不斷地送來活水。【其二.譯文】昨天夜裡江裡的春水大漲,江裡的那艘大船就像一片輕盈羽毛順流而下。以往花費大量力氣也不能讓他前行,而今卻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中「渠」和「為」如何解釋?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出自宋代理學家朱熹的理趣詩《觀書有感》(其一),作者以淺近的筆墨揭示了意味深長的道理,放在今天仍有啟發借鑑意義。學無止境,不斷攝取知識、學習技能,尤其是補充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才能在日新月異的社會中保持活力不掉隊。
  • 你覺得「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哲理是什麼?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句話出自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朱熹的《觀書有感二首》其中一首。朱熹,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儒家大師,也是弘揚儒家儒學最卓越的倡導人。這首詩: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
  • 《觀書有感二首》朱熹: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渠,代詞「它」,這裡指方塘)其二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艨艟méng chōng,也作蒙衝,古代的一種戰船)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題目是「觀書有感」,寫的卻是景色,作者是借景物描寫來說理,講做學問的道理。兩首詩中,「源頭活水」和「春水」都可以理解為讀書人的知識儲備。
  • 芷江: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芷江縣洞下場鄉洞下場村蒲有田組因地勢較高,且沒有溪流經過,村民數十年來一直靠天用水,安全飲用水問題成為困擾村民的頭等難事。前幾年,家裡買了個小水塔,從山上引水下來,雖說飲用水問題得到了一定緩解,但已經78歲的曹美秀幾十年來養成的接屋簷水的習慣一直沒有變。為徹底解決該組村民的飲用水問題,洞下場鄉黨委、政府經過實地查看和反覆論證,最終決定通過打深水井修建自來水來解決飲水問題。歷經一個月時間,投資10萬元,安裝了增壓和淨化設備的自來水工程項目在今年6月底完成,確保了村民的飲水安全。
  •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熱烈祝賀弘毅教育在此次大連期中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 ...講道·青年教師演講稿選登」《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我是朱密仁,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而歲月卻如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一眨眼,我已經站上這個三尺講臺12年。十二年來,我在講臺上不斷上演著自己的教育教學故事,那些故事大多已隨時日的流逝而漸漸淡忘,留下的唯有自己不斷的成長。
  • 朱熹: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朱熹的才學確實不得了。他不僅是儒家的大宗師,理學大師,也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哲學家。
  • 廣外第二屆藝體論壇|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4月17日上午,廣元外國語學校藝體教研組舉行第二屆藝體教師成長論壇。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服務部主任候飛翔就疫情之下學生的心理反應、常用緩解壓力的方法、轉換學生的情緒的方法等作了專題講解。
  •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子讀書法是什麼?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這首《觀書有感》影響了很多人,也成為不斷學習,不斷認識新事物的勵志名句。 循序漸進:讀書的規劃與計劃,應主次分明,分清輕重緩急,有明確的目標規劃。讀書和學習都只是手段,是成長的重要方式,終極目標是成為一個有思想、有智慧也就是有理性精神的人。理性精神就是以邏輯性、系統性為基礎。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七場: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嘉賓王立群點評:朱熹是理學大家。他寫這首詩的目的,是想用最通俗的語言,去講述一個大家都願意聽的道理。朱熹寫的是他門前有一個方塘,這個方塘並不大,只有半畝。但是這個方塘特別好:一是它有天光雲影的倒影,特別漂亮;二是水特別清。
  • 朱熹的《觀書有感》中說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請...
    朱熹的《觀書有感》中說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請談談對你的啟示。【參考答案】「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句古詩被人們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因此,對於教師工作而言,我認為活水指的就是新的思想和理念以及新的教育教學方式和新的知識技能等。而教師要想不斷注入活水,必須牢記「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
  •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通過學習曾式內家拳,學員深切感受到曾乃梁老師獨樹一幟的妙處,曾師一生,勤學苦練武術六十多年,博採眾家之長,融畢生功力於一爐,編創的46式曾式內家拳,繼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融化了形意、八卦、太極三拳優點和特點,既練陽剛之勁,又顯陰柔之美,把形意的簡潔樸實、節奏明快,八卦掌的螺旋運轉、擰旋鑽翻,太極拳的鬆柔沉穩、典雅端莊高度融合為一體,以達到絲絲入扣,打造一個有筋骨
  •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有人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桶不斷更新的活水才行。
  •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文理分科後高中部教研紀實
    教育是一門藝術,老師們在課內認真教學、在課外潛心教研,在教學實踐與教研思考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與學科素養,正所謂"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自北外鄭州附校高中部1月7日文理分科之後,教研活動統一調整到每周三下午最後一節課進行。
  • 「行動學習進支部」柳北區: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柳北區: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柳北區堅持高位推動「行動學習進支部」工作,各級黨組織積極推進行動學習在工作中的深化實踐,持之以恆推廣運用,實事求是探索創新,實現了從「任務驅動」到「自發自覺」的轉變,為「行動學習進支部」的常態化開展注入了源頭活水。
  • 「問渠那得清如許」中的「渠」不是渠水,你理解對了嗎?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詩膾炙人口,寓意深刻,為世人廣為傳頌。現在被編入語文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語文園地的日積月累中。一位老師在給學生解讀這首詩時說:「渠是水渠,這裡指池塘的水……」後來,我問過不少人,也都認為這裡的「渠」是水渠或水渠裡的水。」
  • 問渠那得清如許,大教育家朱熹告訴您,讀書有什麼用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是一首很有哲理意義的詩,作者是南宋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朱熹。在中國文化史上,孔子、孟子之後影響最大的儒家學者就是朱熹了。南宋以來,幾乎所有中國人都受到了朱熹的影響。他是一個思想特別縝密同時求知慾又特別旺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