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6區16卷,「海派文化地圖」繪成!

2021-01-07 央廣網

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背靠歷史悠久的長江文明,面向浩瀚無垠的海洋文明,五方雜處,東西交融,造就了「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與開放包容、創新時尚、務實精緻的文化性格。2016年起,一項為上海16個區繪製「海派文化地圖」的出版工程啟動。歷經四年,16區16卷《海派文化地圖》叢書集結出齊。

12月22日下午,叢書編委會向上海圖書館捐贈全套《海派文化地圖》,並與上海圖書館會議展覽中心、上海市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微電影專委會、上海市動漫行業協會、上海航海郵局、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悅悅圖書有限公司等開啟「海派文化地圖」IP眾創與推廣合作,未來將圍繞海派文化微電影拍攝、動漫作品創作、文創郵票郵品設計、有聲出版、線上線下推廣,為市民遊客提供品讀書卷、行走城市的多元化、立體化「海派文化地圖」。

虹口——海派源流,寶山——淞濱漫話,松江——錦繡雲間,奉賢——古華賢情,長寧——西區漫步,普陀——蘇河競秀,浦東——都市傳奇,崇明——東海瀛洲,徐匯——海上文脈,黃浦——申江往事,金山——山海雅韻,青浦——崧澤之光,楊浦——滬東風雲,靜安——上海藍調,閔行——春申季風,嘉定——吳疁風華,《海派文化地圖》叢書運用新穎的地圖概念,串聯起一個個海派文化地標、人物,僅從各卷書名就可一窺上海16個區的特色與風情。

「這套叢書的區域特色較為明顯,每一卷都結合了各區的地域特色,闡述了海派文化在各區區境內發源、流布、傳承、發展的歷史軌跡和地理分布。」叢書總主編柴俊勇說,上海境內各區或多或少保留了足以體現海派文化特色的歷史遺存,同時不斷積累、沉澱文化新思潮、新創造和新成就,構築了上海萬花筒般的城市精彩。「釐清海派文化的發展脈絡,豐富海派文化的內涵,繪製好海派文化的地理版圖,可以為海派文化研究傳播提供『源頭活水』,也能讓市民、遊客更好地了解身邊的上海。」

「上海的『三大文化』,紅色文化是柱石、是信念,必須堅不可摧;江南文化是淵藪、是積澱,應當世代傳承;海派文化是趨勢、是潮流,既要順勢應時,又要推陳出新。」柴俊勇提到,海派文化以「開放包容、中西合璧、多元交融、精耕細作」的文化特徵與品格,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上海人,也向全國和世界展示了上海獨特的人文品格。「上海是一座能做事、能做成事、能把事做好的城市;上海是一座不同地域、階層的人都能和諧相處、便捷安全的城市;上海是一座只要勤奮耕耘、只要率先試、敢於闖,定能成功的城市。」

從編撰《海派文化地圖》叢書開始,編委會就希望這套叢書不僅讓新老上海人讀懂上海,還能衍生相關文創、文旅產品,成為了解上海、遊覽上海的「指南」。上海交大出版社聯席總編輯許仲毅介紹,在紙質書出版之外,出版方還在開發海派文化資料庫以及有聲讀物和電子讀物,「希望這套書的出版能夠塑造出海派文化的新內涵和新形象,讓上海的城市精神固化為一道永恆的城市景觀。」

相關焦點

  • 16區16卷歷時四年繪成 上海《海派文化地圖》出齊
    《海派文化地圖》叢書。資料照片2016年起,一項為上海16個區繪製「海派文化地圖」的出版工程啟動。歷時四年,16區16卷《海派文化地圖》叢書集結出齊。昨天下午,叢書編委會向上海圖書館捐贈全套《海派文化地圖》,並與多家機構開啟「海派文化地圖」IP眾創與推廣合作。
  • 16區16卷,「海派文化地圖」繪成!上海圖書館受捐
    2016年起,一項為上海16個區繪製「海派文化地圖」的出版工程啟動。歷經四年,16區16卷《海派文化地圖》叢書集結出齊。  叢書編委會向上海圖書館捐贈全套《海派文化地圖》,並與上海圖書館會議展覽中心、上海市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微電影專委會、上海市動漫行業協會、上海航海郵局、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悅悅圖書有限公司等開啟「海派文化地圖」IP眾創與推廣合作,未來將圍繞海派文化微電影拍攝、動漫作品創作、文創郵票郵品設計、有聲出版、線上線下推廣,為市民遊客提供品讀書卷、行走城市的多元化、立體化「海派文化地圖
  • 海派文化地圖叢書出齊,繪就上海16個區的前世今生
    打開以文字繪就的「海派文化地圖」,能讀到上海16個區怎樣的前世今生?歷經四年編撰,「海派文化地圖」叢書16冊新近集結出齊。叢書16卷含《申江往事》《滬東風雲》《東海瀛洲》《都市傳奇》《山海雅韻》《海上文脈》《上海藍調》《崧澤之光》《淞濱漫話》等,運用新穎的地圖概念,把一個個海派文化地標人物,串聯成「珍珠項鍊」,16冊書500多個故事,記載了與上海這座城市發展相關的重大事件和特色故事,構築了上海萬花筒般的城市精彩。
  • 2018上海書展·新書|「海派文化地圖」叢書新五卷出版
    從左到右依次為:「海派文化地圖」叢書總主編柴俊勇;「海派文化地圖」叢書作者之一潘真;中國作協副主席葉辛;「海派文化地圖」叢書圖片總監葉明獻;上海市文廣局文化產業處原處長、調研員汪飛亭。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供圖8月20日晚,上海書展期間,一場名為「海派文化新起航·夜讀沙龍」的活動在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舉行。活動現場,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推出的「海派文化地圖」叢書又發布了五卷新書。
  • 「海派文化地圖」新推5卷,可「按圖索驥」領略海派風華
    什麼是海派文化?在哪裡可以領略海派文化?  繼「海派文化地圖」9卷陸續出版後,出版方又新推出5卷「海派文化地圖」。首發活動今天在上海書展建投書局分會場舉行。  此次新面世的「海派文化地圖」有長寧卷《西區漫步》、普陀卷《蘇荷競秀》、虹口卷《海派源流》、松江卷《錦繡雲間》、奉賢卷《古華賢情》。據介紹,「海派文化地圖」叢書是以上海16個區的海派文化特色資源和代表人物為核心內容,闡明海派文化在該區的發源、積澱、流布、傳承、發展、復興的歷史軌跡和地理分布,展現其品味特質、體現其國際格局、反映其非遺傳承,重繪上海海派文化的地理版圖。
  • 十六冊《海派文化地圖》集結出齊 上海圖書館受捐
    圖說:《海派文化地圖》叢書贈書儀式現場 主辦方供圖歷經四年,《海派文化地圖》叢書16冊終於集結出齊了。今天(22日)下午,在上海圖書館2樓西賓廳舉行了《海派文化地圖》叢書贈書儀式暨「海派文化地圖」IP眾創與推廣合作意向書籤約儀式。
  • 從趙之謙到吳樸堂,16卷《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出版
    晚清民國,先後有近200位兼擅書法篆刻的藝術家在上海留下蹤跡。「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獲悉,由上海市文聯、上海書畫出版社聯合策劃的16卷本《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日前出版,將於本月18日在上海書展首發。
  • 團體會員 | 妙筆繪「紅」圖:2020版《上海紅色文化地圖》全新發布...
    團體會員 | 妙筆繪「紅」圖:2020版《上海紅色文化地圖》全新發布,精彩內容搶先看 2020-12-04 15: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16區凡爾賽文學實錄》
    16個區也坐不住了人均變成凡爾賽文學十級學者畫風不小心就變成了這樣嬸兒的……、上海汽輪機廠上海鍋爐廠、上海重型機器廠這「四大金剛」七寶老街、召稼樓這些江南水鄉上海地理中心等等title這些事情都老掉牙了沒人不知道的阿拉都不願意多提
  • 妙筆繪「紅」圖:2020版《上海紅色文化地圖》全新發布,精彩內容...
    妙筆繪「紅」圖:2020版《上海紅色文化地圖》全新發布,精彩內容搶先看 2020-11-28 15: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旗袍,海派,上海,苗繡,梅枝,技藝,鳳瑞,古鎮,蘇繡,劉美玲,-上海...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6月7日報導:每年6月6日是上海海派旗袍文化推廣日。2011年,「龍鳳旗袍手工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些一針一線,縫出旗袍的優雅,串起非遺技藝的百年傳承。  海派旗袍的技藝包含「鑲、嵌、滾、宕、繡、繪、鏤、雕、盤」,看似簡單,但細小到一個盤扣,或是旗袍群衫上的對格和對花,都是逐一細細打磨而成。
  • 《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總主編:上海與「篆刻之都」
    晚清民國,先後有近200位兼擅書法篆刻的藝術家在上海留下蹤跡。由上海市文聯、上海書畫出版社聯合策劃四年的16卷本《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出版,分別包括趙之謙、吳昌碩、趙叔孺、王福廠、馬公愚、錢瘦鐵、鄧散木、方介堪、朱復戡、來楚生、陳巨來、錢君匋等。
  • 《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總主編談上海與「篆刻之都」
    晚清民國,先後有近200位兼擅書法篆刻的藝術家在上海留下蹤跡。由上海市文聯、上海書畫出版社聯合策劃四年的16卷本《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出版,分別包括趙之謙、吳昌碩、趙叔孺、王福廠、馬公愚、錢瘦鐵、鄧散木、方介堪、朱復戡、來楚生、陳巨來、錢君匋等。
  • 對話上海16區區委書記,上海市民最關注什麼?
    未來五年,上海如何乘勢而上,創造新奇蹟、展現新氣象?各區如何錨定主線、應對短板,推進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 12月1日起,「展望『十四五』 創造新奇蹟 展現新氣象——2020對話區委書記」系列節目在上海新聞廣播FM93.4《市民與社會》播出。
  • 《神話中國繪》亮相上海國際童書展,繪本原畫展在海派連環畫傳承館...
    11月14日上午,由中南出版傳媒集團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舉辦的「以兒童文學之筆,重塑上古神話之力量」——《神話中國繪》讀者見面會在上海國際童書展上舉行。《神話中國繪》創作者、兒童文學作家周靜,當代畫家楊宏富、龐先健、陳運星、錢定華、鄔海佳,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總編輯吳雙英等嘉賓在現場與讀者親切分享,共同探討傳統文化弘揚和國畫繪本的傳承與發展。
  • 怎麼逛上海?7張地圖1900個場館 「文化上海全景地圖」發布
    該地圖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聯手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體育局、上海市文物局精心策劃,上海市測繪院專業編制,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全力支持而成,以上海行政區劃圖為基礎,標註轄區內各級各類文化、體育、旅遊場所,方便市民前往各級各類文化場館。
  • 海派文化中心開幕 上海「海派文化圈」正式形成
    6月15日,上海四川北路公園綠地內,海派文化中心在籌建一年多後正式開幕。由此,以四川北路公園為原點,輻射虹口、黃浦、靜安等海派文化重要區域的「海派文化圈」正式形成。倘若把四川北路比喻成一顆樹的主幹,把山陰路、長春路、溧陽路、多倫路等看做是它的枝丫,這裡散布著的歷史名人舊居和革命史跡,讓四川北路化身成一幅海派文化甚至是中國現代文化史的展示畫卷。  6月15日,四川北路公園綠地內,海派文化中心在籌建一年多後正式開幕。
  • 16家海派旗袍決戰T臺,你將會Pick哪一款?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服裝學院黨委書記、高級服裝設計師袁蓉表示,海派繼承款可以看出企業製作工藝是否優良,也體現了上海企業的文化和製作功底。此外,袁蓉也表示,與傳統服飾線條平直、寬衣博袖不同,海派旗袍吸收了西方時裝的元素,融合中式傳統工藝,用合體適度的款式把東方女性曼妙動人的曲線展示出來。
  • 上海大學海派文化博物館正式掛牌!校外人士可提前兩天預約參觀→
    據了解,上海大學博物館致力於海派文化、上海方言文化的收藏、展示、研究和教育。自2014年正式開放以來,先後舉辦「海闊·天空:海派文藝的當代遐想」「小報裡的大社會:上海大學博物館藏近代上海小報」等特展,並在泰國、土耳其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舉辦巡展。展覽榮獲上海市陳列展覽精品獎,推動了上海文化品牌的塑造與傳播。
  • 上海16個區,哪個區最繁華?
    上海,是中國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在世界城市排名中,位於第二檔,僅次於倫敦和紐約。 2016年,上海最後的一個縣——崇明縣撤縣設區後;上海已有 16個市轄區:浦東新區、黃浦區、靜安區、徐匯區、長寧區、虹口區、楊浦區、普陀區、閔行區、寶山區、嘉定區、金山區、松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