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地圖」新推5卷,可「按圖索驥」領略海派風華

2021-01-12 網易

2019-08-20 12:49:12 來源: 上觀新聞

舉報

  摘要:讀者可「按圖索驥」,根據書中描繪的名人故居、城廂樓閣、民國倩影、紳士品格……遍尋上海之根,看盡前世今生。

  

  什麼是海派文化?在哪裡可以領略海派文化?

  繼「海派文化地圖」9卷陸續出版後,出版方又新推出5卷「海派文化地圖」。首發活動今天在上海書展建投書局分會場舉行。

  此次新面世的「海派文化地圖」有長寧卷《西區漫步》、普陀卷《蘇荷競秀》、虹口卷《海派源流》、松江卷《錦繡雲間》、奉賢卷《古華賢情》。據介紹,「海派文化地圖」叢書是以上海16個區的海派文化特色資源和代表人物為核心內容,闡明海派文化在該區的發源、積澱、流布、傳承、發展、復興的歷史軌跡和地理分布,展現其品味特質、體現其國際格局、反映其非遺傳承,重繪上海海派文化的地理版圖。讀者可「按圖索驥」,根據書中描繪的名人故居、城廂樓閣、民國倩影、紳士品格……遍尋上海之根,看盡前世今生。

  翻開新書《蘇荷競秀》,一幅以蘇州河為聚合點的歷史長卷鋪展開來。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閘,直接證明了600 年前的上海已經不是小漁村;榮氏家族在普陀從創業走向輝煌,被稱為上海民族工業起源和發展的標本;「變商業空間為文化共享資源」的環球港,開創滬上商業新業態。《西區漫步》則細緻描述了鄔達克傾力打造的哥倫比亞住宅圈、名人故居比比皆是的愚園路、興國路上的太古圈,以及在上海新一輪高速發展中領風氣之先的虹橋經濟開發區、古北新區等,新與舊、現代與傳統的出彩碰撞,體現海派文化「兼容並蓄」的精神內核。

  「海派文化內涵豐富、作用領域廣泛,對於推動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打響上海文化品牌意義重大。」「海派文化地圖」叢書總主編柴俊勇說,上海境內的每個區保留了不少原汁原味的歷史遺存,並在積累、沉澱和興起新思潮、新創造、新成就。繪製好海派文化的地理版圖,可以為海派文化研究傳播提供「源頭活水」,也可讓市民、遊客更好地領略海派風華。

  「海派文化地圖」叢書於2016年9月啟動編寫,並於2017年上海書展首展黃浦卷《申江往事》、楊浦卷《滬東風雲》、浦東卷《都市傳奇》、崇明卷《東海瀛洲》等4卷本,2018年上海書展展出靜安卷《上海藍調》、青浦卷《崧澤之光》、金山卷《山海雅韻》、徐匯卷《海上文脈》、寶山卷《淞濱漫話》等5卷本。該叢書由市政協領導和相關專委會共同牽頭,得到各區政協大力支持。

  活動主辦方表示,這套書的出版,旨在讓每一個新老上海人讀懂上海,在閱讀中,感受上海的城市精神。希望這套書的出版,能夠衍生出相關文創產品,除了融入濃厚的生活性外,還可以濃縮進海派文化的精髓,弘揚海派文化,打響上海品牌!

  首發活動由上海市政協地區政協聯絡指導組、海派文化中心等單位主辦,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李逸平出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上海16區16卷,「海派文化地圖」繪成!
    歷經四年,16區16卷《海派文化地圖》叢書集結出齊。12月22日下午,叢書編委會向上海圖書館捐贈全套《海派文化地圖》,並與上海圖書館會議展覽中心、上海市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微電影專委會、上海市動漫行業協會、上海航海郵局、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悅悅圖書有限公司等開啟「海派文化地圖」IP眾創與推廣合作,未來將圍繞海派文化微電影拍攝、動漫作品創作、文創郵票郵品設計、有聲出版、線上線下推廣,為市民遊客提供品讀書卷、行走城市的多元化、立體化
  • 16區16卷歷時四年繪成 上海《海派文化地圖》出齊
    《海派文化地圖》叢書。資料照片2016年起,一項為上海16個區繪製「海派文化地圖」的出版工程啟動。歷時四年,16區16卷《海派文化地圖》叢書集結出齊。昨天下午,叢書編委會向上海圖書館捐贈全套《海派文化地圖》,並與多家機構開啟「海派文化地圖」IP眾創與推廣合作。
  • 16區16卷,「海派文化地圖」繪成!上海圖書館受捐
    2016年起,一項為上海16個區繪製「海派文化地圖」的出版工程啟動。歷經四年,16區16卷《海派文化地圖》叢書集結出齊。  叢書編委會向上海圖書館捐贈全套《海派文化地圖》,並與上海圖書館會議展覽中心、上海市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微電影專委會、上海市動漫行業協會、上海航海郵局、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悅悅圖書有限公司等開啟「海派文化地圖」IP眾創與推廣合作,未來將圍繞海派文化微電影拍攝、動漫作品創作、文創郵票郵品設計、有聲出版、線上線下推廣,為市民遊客提供品讀書卷、行走城市的多元化、立體化「海派文化地圖
  • 2018上海書展·新書|「海派文化地圖」叢書新五卷出版
    從左到右依次為:「海派文化地圖」叢書總主編柴俊勇;「海派文化地圖」叢書作者之一潘真;中國作協副主席葉辛;「海派文化地圖」叢書圖片總監葉明獻;上海市文廣局文化產業處原處長、調研員汪飛亭。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供圖8月20日晚,上海書展期間,一場名為「海派文化新起航·夜讀沙龍」的活動在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舉行。活動現場,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推出的「海派文化地圖」叢書又發布了五卷新書。
  • 海派文化地圖叢書出齊,繪就上海16個區的前世今生
    叢書16卷含《申江往事》《滬東風雲》《東海瀛洲》《都市傳奇》《山海雅韻》《海上文脈》《上海藍調》《崧澤之光》《淞濱漫話》等,運用新穎的地圖概念,把一個個海派文化地標人物,串聯成「珍珠項鍊」,16冊書500多個故事,記載了與上海這座城市發展相關的重大事件和特色故事,構築了上海萬花筒般的城市精彩。
  • 十六冊《海派文化地圖》集結出齊 上海圖書館受捐
    圖說:《海派文化地圖》叢書贈書儀式現場 主辦方供圖歷經四年,《海派文化地圖》叢書16冊終於集結出齊了。今天(22日)下午,在上海圖書館2樓西賓廳舉行了《海派文化地圖》叢書贈書儀式暨「海派文化地圖」IP眾創與推廣合作意向書籤約儀式。
  • 「新時代·新海派——第十九屆海派文化學術研討會暨海派文化與...
    新時代·新海派——第十九屆海派文化學術研討會暨海派文化與香山文化學術研討會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陳鍊/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11月14日,「新時代·新海派——第十九屆海派文化學術研討會暨海派文化與香山文化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大學召開。
  • 海派文化學術研討會聚焦「新時代·新海派」
    圖說:「上海城市記憶中的孫中山」巡展啟動 新民晚報記者 王蔚/攝「新時代·新海派——第十九屆海派文化學術研討會暨海派文化與香山文化學術研討會」日前舉行。本屆研討會由上海大學主辦,上大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廣東省中山市社科聯、中國區域文化專業委員會共同 承辦。上大黨委書記成旦紅肯定了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在海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所做出的傑出貢獻,希望中心的工作能夠立足於上大、服務於上大,使上海大學真正成為「服務上海」的「城市名片」,引領海派文化研究與創新。
  • 海派文化的新方位
    東方網12月10日消息:歲值冬季,上海武康路的梧桐葉落了,人們踏著落葉,一路斑斕,走進新開放的巴金故居,呼吸綿長的書香。  巴金,讓人們憶起海派文化的昔日榮光。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的自信,更讓人憧憬海派文化的未來輝煌。  一個「海」字,是上海的個性,是海派文化的品格。
  • 新時代,新海派:第十九屆海派文化學術研討會暨海派文化與香山文化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大學舉行
    由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指導,上海大學主辦,上海大學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廣東省中山市社科聯、中國區域文化專業委員會共同承辦,上海大學博物館(海派文化博物館)協辦,上海宋慶齡研究會、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特別支持的「新時代·新海派——第十九屆海派文化學術研討會暨海派文化與香山文化學術研討會」於11月14日在上海大學寶山校區國際會議中心順利舉行。
  • 【文博】浦東機場博物館「領略海派文化,品味傳統民俗」展覽
    上海文物商店攜手上海浦東機場博物館共同策劃的「領略海派文化,品味傳統民俗」展覽於近期開幕,32件反映海派文化的瓷器精品集體亮相浦東機場博物館
  • 新時代·新海派——第十九屆海派文化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
    2020年11月14日上午,「新時代·新海派——第十九屆海派文化學術研討會暨海派文化與香山文化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大學寶山校區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在上海提升國際競爭力、建設卓越全球城市的過程中,海派文化在傳承中創新,在重塑中提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屆研討會由上海大學主辦,上海大學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廣東省中山市社科聯、中國區域文化專業委員會共同承辦,上海大學博物館(海派文化博物館)協辦,並得到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的特別支持。
  • 傳承海派文化,留住老上海味道 |當海派黃酒邂逅海派家具
    上海,洋房與裡弄並存,古典與摩登兼容;海派女子,有追求,懂生活。今天,我們迎來的這位海派女子,同樣傳承著海派文化,活得雅致。足足4000把椅子藏品,有的傳承了明清時期的中式雕花元素,有的融合了Art Deco、新藝術、羅馬柱等西方元素,整個海派家具的發展史,都能在她的收藏裡找到脈絡,以至於電影《梅蘭芳》《上海灘》《建國大業》等都來向她借家具拍攝。
  • 從海派家具出發 掀一場海派文化復興浪潮
    作為海派文化的倡導者,中傳集團攜手CID華裔設計師協會、直線傳媒發起了「海派文化復興」項目,希望與海派文化各個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探索者們,來共同推動海派文化的復興,豐富當代美學的內涵。這是一座城的新文藝復興,更是一群人的尋根溯源之旅。
  • 《海派源流》:一本海派之旅的實用手冊,帶你領略老上海風情
    本書是《海派文化地圖》系列叢書的虹口分卷,收有37 篇文章,作者立足「導讀」,分別從歷史、文化、經濟、商業等角度,描述虹口海派文化的成因和發展,具有濃鬱的人文精神色彩,對於了解、熟悉虹口,不無裨益。海派文化,內涵豐富,作為《海派文化地圖》的一脈,本書亦可作為一個「入口」,為讀者助讀上海這座「海派城市」的精要和內在。化沃土的前世今生。
  • 東華上海紡博館「海派時尚歷史與創新」系列 看海派時尚前世今生
    置身沙龍秀 領略新時代海派時尚的視覺盛宴歷史的摩登,時尚的魔都呈現在同一視野下,在傳統服飾背景及散布於背景中的中國時裝金頂獎設計師陳聞手繪的時裝設計稿和插圖營造的濃厚藝術氛圍中,32位模特在展廳現場演繹海派現代時尚設計,傳承與創新的結合、動與靜的演繹,從歷史到當下,靈動展現海派時尚的新特點。
  • 敬華海派系列書畫展——海上風華在敬華藝術空間開幕
    9月29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展:敬華海派系列書畫展——海上風華」在敬華藝術空間開幕。展覽甄選了建國以來不同時期精品力作70幅,意在獻禮祖國七十華誕,涵蓋山水、花鳥、人物、書法等,體現了海派藝術的豐碩成果,凝聚了藝術家們對現實生活的關注與感悟,具有歷史和藝術上的雙重價值。
  • 海派文化怎樣做好傳承轉化
    然而上海能夠表現得相當從容以至寬容,既可追溯到儒家文化的兼容、中和思想,又與上海移民人口的文化性格有著內在聯繫——正是上海移民的某種文化「邊緣性」特點,弱化了不同文化之間的隔閡和對立,從而加強了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海派文化的演化過程也證明了這一論斷。上海作為一個重要的港口城市,匯集了世界各地的人員,形成了重視商業的傳統。
  • 何謂「海派」?
    某先生動作瀟灑、出手大方,可稱「海派」; 某生意人擺噱頭、說大話,可稱「海派」; 某文學家縱筆馳騁、豪邁奔放,可稱「海派」; 一種不入川楊粵京菜系,也不是本地特色的烹飪法,可稱「海派菜餚」;
  • 海派文化是什麼 海派文化代表人物
    所以他在劇目上編演了大量新戲,還在傳統的表演基礎上揉進了話劇、電影等的精髓,讓觀眾在京劇裡感受到了新鮮玩意兒,周信芳先生也逐漸成為了上海海派文化的代表人物。海派文化其實源於晚清的「海上畫派」:鴉片戰爭後,上海租界出現了一大批國外畫家來到上海,受新風氣的影響,他們在中國畫的傳統基礎上,借鑑西洋畫的技法,逐漸形成了貫通古今、融合中外「海上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