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冊《海派文化地圖》集結出齊 上海圖書館受捐

2021-02-08 新民晚報

圖說:《海派文化地圖》叢書贈書儀式現場 主辦方供圖

歷經四年,《海派文化地圖》叢書16冊終於集結出齊了。今天(22日)下午,在上海圖書館2樓西賓廳舉行了《海派文化地圖》叢書贈書儀式暨「海派文化地圖」IP眾創與推廣合作意向書籤約儀式。叢書編委會副主任兼總主編柴俊勇代表叢書編委會向上海圖書館贈送了一套共16本的《海派文化地圖》叢書,上海圖書館黨委書記樓巍回贈以捐贈證書。

海派文化以「開放包容、中西合璧、多元交融、精耕細作」的文化特徵與品格,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上海人,也向全國和世界展示了上海獨特的人文品格。據柴俊勇介紹,「海派文化地圖」叢書,具有四個特徵:一是海派文化「珍珠項鍊」,「海派文化地圖」運用新穎的地圖概念,把一個個海派文化地標人物,將打散的珍珠串聯起來。每本書有30多個故事,16本書就有500多個故事,每個故事記載了與上海這座城市發展相關的重大事件和特色地標的故事,敘述了作出不可磨滅貢獻的有關知名人士,共同構築了上海萬花筒般的城市精彩。

圖說:「海派文化地圖」IP眾創與推廣合作意向書籤約儀式 主辦方供圖

二是區域特色較為明顯,上海境內的每個區,或多或少都保留了能體現海派文化特色的原汁原味的歷史遺存,同時,仍在不斷積累、沉澱和興起文化的新思潮、新創造和新成就。每一卷,都結合了各區的地域特色,闡述了海派文化在各區區境內的發源、流布、傳承、發展的歷史軌跡和地理分布。

虹口區,海派源流;寶山區,淞濱漫話;松江區,錦繡雲間;奉賢區,古華賢情;長寧區,西區漫步;普陀區,蘇河競秀;浦東新區,都市傳奇;崇明區,東海瀛洲;徐匯區,海上文脈;黃浦區,申江往事;金山區,山海雅韻;青浦區,崧澤之光;楊浦區,滬東風雲;靜安區,上海藍調;閔行區,春申季風;嘉定區,吳疁風華。

三是每位作者不講報酬,文風紮實,深入一線,有的住在當地,採風訪談,收集資料,有的自掏腰包,晝夜趕稿。

四是黨政領導大力支持,要求再出一本海派文化地圖叢書的精選集中英對照,作為接見外賓、外地來客的伴手禮。澳門大學圖書館還決定收藏這套叢書。

圖說:《海派文化地圖》叢書贈書儀式暨「海派文化地圖」IP眾創與推廣合作意向書籤約儀式 主辦方供圖

活動現場舉行了「海派文化地圖」IP眾創與推廣合作意向書籤約儀式,叢書執行總主編浦祖康代表「海派文化地圖」叢書工作室和主創團隊,與上海圖書館會議展覽中心、上海市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微電影專委會、上海市動漫行業協會、上海航海郵局、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悅悅圖書有限公司負責人,圍繞海派文化地圖IP的主題講座策劃與數位化內容開發、海派文化微電影的拍攝製作發行、海派文化動漫作品的策劃設計、海派文化主題文創郵品的創意設計、《海派文化地圖》叢書的有聲出版以及線上線下推廣等籤訂了合作意向書,希望通過對海派文化地圖IP的眾創和推廣,更好地弘揚海派文化,打響上海品牌。 (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相關焦點

  • 海派文化地圖叢書出齊,繪就上海16個區的前世今生
    打開以文字繪就的「海派文化地圖」,能讀到上海16個區怎樣的前世今生?歷經四年編撰,「海派文化地圖」叢書16冊新近集結出齊。叢書16卷含《申江往事》《滬東風雲》《東海瀛洲》《都市傳奇》《山海雅韻》《海上文脈》《上海藍調》《崧澤之光》《淞濱漫話》等,運用新穎的地圖概念,把一個個海派文化地標人物,串聯成「珍珠項鍊」,16冊書500多個故事,記載了與上海這座城市發展相關的重大事件和特色故事,構築了上海萬花筒般的城市精彩。
  • 16區16卷,「海派文化地圖」繪成!上海圖書館受捐
    2016年起,一項為上海16個區繪製「海派文化地圖」的出版工程啟動。歷經四年,16區16卷《海派文化地圖》叢書集結出齊。    12月22日下午,「海派文化地圖」叢書贈書儀式暨「海派文化地圖」IP眾創與推廣合作意向書籤約儀式在上海圖書館舉行。
  • 16區16卷歷時四年繪成 上海《海派文化地圖》出齊
    《海派文化地圖》叢書。資料照片2016年起,一項為上海16個區繪製「海派文化地圖」的出版工程啟動。歷時四年,16區16卷《海派文化地圖》叢書集結出齊。昨天下午,叢書編委會向上海圖書館捐贈全套《海派文化地圖》,並與多家機構開啟「海派文化地圖」IP眾創與推廣合作。
  • 上海16區16卷,「海派文化地圖」繪成!
    歷經四年,16區16卷《海派文化地圖》叢書集結出齊。12月22日下午,叢書編委會向上海圖書館捐贈全套《海派文化地圖》,並與上海圖書館會議展覽中心、上海市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微電影專委會、上海市動漫行業協會、上海航海郵局、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悅悅圖書有限公司等開啟「海派文化地圖」IP眾創與推廣合作,未來將圍繞海派文化微電影拍攝、動漫作品創作、文創郵票郵品設計、有聲出版、線上線下推廣,為市民遊客提供品讀書卷、行走城市的多元化、立體化
  • 2018上海書展·新書|「海派文化地圖」叢書新五卷出版
    從左到右依次為:「海派文化地圖」叢書總主編柴俊勇;「海派文化地圖」叢書作者之一潘真;中國作協副主席葉辛;「海派文化地圖」叢書圖片總監葉明獻;上海市文廣局文化產業處原處長、調研員汪飛亭。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供圖8月20日晚,上海書展期間,一場名為「海派文化新起航·夜讀沙龍」的活動在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舉行。活動現場,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推出的「海派文化地圖」叢書又發布了五卷新書。
  • 《民國上海市通志稿》四冊出齊 為研究近代上海提供新資料
    繼2013年第一冊率先出版後,這套民國時期內容最豐富、史料價值頗高的上海市級志書全部出齊。《民國上海市通志稿》,原作名為《上海市通志》,是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上海市志。1932年7月,上海市通志館成立後,首任館長柳亞子先生主持編纂《上海市通志》,時間跨度為上海起源到1933年。這是民國時期上海市內容最豐富、史料價值頗高的市級志書。
  • 「海派文化地圖」新推5卷,可「按圖索驥」領略海派風華
    什麼是海派文化?在哪裡可以領略海派文化?  繼「海派文化地圖」9卷陸續出版後,出版方又新推出5卷「海派文化地圖」。首發活動今天在上海書展建投書局分會場舉行。  此次新面世的「海派文化地圖」有長寧卷《西區漫步》、普陀卷《蘇荷競秀》、虹口卷《海派源流》、松江卷《錦繡雲間》、奉賢卷《古華賢情》。據介紹,「海派文化地圖」叢書是以上海16個區的海派文化特色資源和代表人物為核心內容,闡明海派文化在該區的發源、積澱、流布、傳承、發展、復興的歷史軌跡和地理分布,展現其品味特質、體現其國際格局、反映其非遺傳承,重繪上海海派文化的地理版圖。
  • 廈門市民向同安區圖書館捐出421冊家傳古醫書
    日前,市民吳先生向同安區圖書館捐贈了《中西溫熱串解》《評註陳無擇三因方》《校正聖濟總錄》等132部共421冊清末民初線裝書。­  這些古籍為吳先生的祖輩,即同安近代醫家吳錫璜、吳錫琮兄弟所撰或評註,後傳至其伯父吳樹義收藏,內容含醫書參考、教參和先輩的著作等,其中的驗方、湯劑以及臨床經驗對於中醫傳承和發揚具有重要意義。
  • 巴中拾荒老農36年"撿"出一座圖書館 捐千冊文獻
    巴中拾荒老農的倔強36年「撿」出一座圖書館今朝千冊文獻捐贈省圖老人與書山區老農,拾荒購書;隱於鄉間,傾其一生。藏書5萬,捐出千冊。他沒有滿腹經綸,只有唯一夙願:一生財富,不求金錢兌換,只求流傳於世。——捐贈儀式上陳光偉笑得很開心自辦圖書館20多年,藏書5萬冊,其中古籍約1600冊,民國書刊約2000冊,包括清乾隆五十一年的《陽宅三要》、清道光刻本的《史記註解》、清光緒版《康熙字典》。如此龐大的藏書,常人看來,背後可能有極大的財力支撐。事實上,這一切都是一位巴中69歲的老農,36年靠拾荒一本一本積攢起來的。
  • 葉永烈向上海圖書館捐出「一卡車」私人檔案
    在這個書房裡,除了普通的書櫥,還有一箱箱裝滿手稿的鐵皮櫃,裝滿採訪錄音磁帶的塑料箱……半個世紀的寫作,葉永烈累積了數量驚人的寫作素材、參考文獻、名人信件、採訪筆記和錄音等,所有這些葉永烈私人檔案即將整體由上海圖書館收藏,檔案數量近一卡車。昨天下午,作家葉永烈手稿等文獻捐贈儀式在上海圖書館舉行,這是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近年入藏數量最大的一批捐贈文獻。
  • 怎麼逛上海?7張地圖1900個場館 「文化上海全景地圖」發布
    其中,紙質地圖由7張專題地圖組成,包括《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博物館、美術館》《文體場館》《影院、劇場》《紅色文化遺址、紀念地》《歷史文化風貌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遊景點》,收納了1900個文化設施的點位,相關場館的分布位置清晰明了,摺疊式設計便於攜帶。
  • 愛心暖洋捐書護苗 人民街圖書館獲捐4339冊圖書
    愛心暖洋捐書護苗 人民街圖書館獲捐4339冊圖書金羊網  作者:李煥坤  2019-08-21 近日,金羊網記者獲悉,廣州市越秀區人民街4個新增的少兒圖書館鬧起「書荒」——圖書的供應量跟不上孩子們閱讀的需求量。
  • 《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總主編:上海與「篆刻之都」
    考慮到各方權衡,選了十六個人。我個人的看法,也有些很有成就的篆刻家沒有被選錄進去,比如王個簃,但是他留下來的篆刻作品比較少,也就百八十方,這樣單獨作為一卷好像太單薄了點。我認為十六卷之外,不是講不可以補充,所以我就提出來這十六卷出版以後,可以再出拾遺卷。
  • 認識海派文化 上海歷史文化淺談
    吳越文化是一種水文化,水是流動型的,而非靜態型的,海派文化傳承了吳越文化的親水性特徵,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動態文化;其次,海派文化還繼承了吳越文化的敏感和細膩,對異質文化體現出一種寬容的姿態,善於接受新鮮文化因子,形成海派文化多元性的特點;另外,大量自南而來的浙江人和自北而來的江蘇人,構成上海主要的"移民"群。
  • 「聽」書香和講座帶你感悟「上海精神」更懂「海派文化」
    2020年上海書展上,上海圖書館內「書香·上海之夏」的名家新作系列講座線上線下同時開啟,熱度不減、精彩紛呈。場內外名家講座、新書發布同時聚焦「上海精神」,讓讀者在海量文字及精彩圖片交織的「海派文化」源頭活水中,感知上海的城市精神。
  • 《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總主編談上海與「篆刻之都」
    考慮到各方權衡,選了十六個人。我個人的看法,也有些很有成就的篆刻家沒有被選錄進去,比如王個簃,但是他留下來的篆刻作品比較少,也就百八十方,這樣單獨作為一卷好像太單薄了點。我認為十六卷之外,不是講不可以補充,所以我就提出來這十六卷出版以後,可以再出拾遺卷。
  • 上海書店地圖重磅更新,整整30家全是寶藏
    上海書店的上新速度,可是完全不亞於餐飲界,短短數月,近10間書店新開!亞朵x單向空間打造的巨型圖書空間上海版「孤獨的圖書館」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實體店每一家都超有個性超獨特!2020魔都寶藏書店地圖重磅更新整整30家,請收好!新晉閱讀聖地把圖書館搬進酒店上海愛琴海亞朵S酒店x單向空間上海虹橋中心愛琴海亞朵S酒店,開業即爆火!
  • 主打海派文化,疫情期間上海第一家新書店開張了
    圖說:海派書房今天正式開業 官方圖海派書房是大隱書局旗下第10家書店。這是一家海派文化主題書店,主打海派文化系列圖書、海派文創產品和山葉音樂產品。據大隱書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軍介紹,大隱在兩年前就開始規劃海派書房,集中呈現和海派文化相契合的圖書選品、業務形態、文創產品。
  • 上海書展·新書|《徐家匯源》:為海派文化追根溯源
    澎湃新聞記者 徐明徽「誰要了解17世紀迄今的中西文化交往過程,誰就會把目光投向歷史上的徐家匯。」——歷史學家朱維錚徐家匯源,原蒲匯塘、肇嘉浜匯合處的一個普通村落,起始於明末的徐光啟,是中西文化交匯地、海派文化發源地,創造了上海開埠後的多個「第一」和「唯一」,開啟了中國城市國際化和現代性的先河。
  • 「共建和諧」 上海市民為貧困地區圖書館捐書
    新華網上海2月21日電(記者趙蘭英)「傳遞愛心,共建和諧」——上海市民捐書貧困地區圖書館活動,21日在上海圖書館啟動。當日,現場即收到市民和有關單位捐贈的一萬餘冊圖書。  為貧困地區人民做些什麼?10多年來,上海市民幾乎年年都將自己多餘的衣被捐贈給貧困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