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法國作家杜拉斯《杜拉斯文集》的感想(原創,洗稿必究)

2020-12-18 都市新小說

這幾天一直在讀《杜拉斯文集》。

以前就讀過她的作品《情人》,也是她所有作品當中名氣最大的一本。那本書,寫得極好,極感人。或者說比較適合我的口味。

行文比較簡潔,很容易就讀懂了。因此,在一些評論文集中看到評論家對於杜拉斯作品的評價,艱澀難懂。我有點兒不能理解(我是從情人這部作品去推測杜拉斯的所有的作品)。當我讀杜拉斯文集的時候,我才明白自己的淺薄,不能從一部作品去推測一個作家的風格,要讀了她所有的作品之後,才有資格去評論。

目前,只是讀了一部分杜拉斯的作品,就可以感覺到一點,她寫的東西,真的是不容易弄懂的,她並不是寫流行小說的作品,她的作品行文比較詭異,思維也比較的跳躍,就像你眼前出現了很多懸浮著的思想,要等你費心的去抓起。

她的寫作表現出一種高傲,或者說對於文字的尊重,她並不是那種可以去思考讀者的喜好

#杜拉斯語錄#的作家,她的文章表現得極為高傲。就是你要讀我書,是你的榮幸,你要想從書中得到點什麼,你就要用心去體會,去研究。說的過分一點,她嘔心瀝血寫出來的作品,就是你愛讀不讀,她就是這麼的高傲。

對於情人的突然暢銷,有評論寫道,得到了法國眾多媒體的追捧,一天銷售達到了一萬多本,就在當年就有一百多萬本進入到法國作者的手中。現在,情人的名氣比當時不知道大了多少倍,也有像我這樣的中國讀者會興匆匆地跑去書店,迅速的買下,有種如獲至寶的欣喜。

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奇特的書,有一種特殊的魅力或者說味道。你仔細研究她的行文就會發現,用詞比較簡單,那些字讀過初中的讀者基本上都可以認得,可是,就是那些極為簡單的字組合起來,卻有著一種說不來的魔力。它給的人感覺就像我們欣賞一個美人面部,一眼看過去,每個部分都有缺陷,算不上一個美人,可是當你整體的去看時候,你會發現每個有缺陷的部分的合成竟然會產生一種絕美。

那些簡單的字句,在作者情感的帶動下,猶如滔滔洪水,有著無可抵抗的摧毀一切障礙的力量,直接進入到讀者的心靈深處,形成類似於病毒似的的感染(藝術的感染),調動讀者心裡的情緒,完全進入到讀者所營造的故事氛圍當中。

故事極為簡單,幾乎可以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楚。是關於一個法國年輕女孩子和一個中國東北男人的愛情故事。

他們在一起的時間比較短,也就短短的幾年時間,而且女孩子的戀愛動機頗為不純,不是因為愛上,而是因為那個男人是個富二代,有錢,可以給她提供金錢和物質,可以幫助她那個貧窮通的家庭。

這樣的戀愛是註定不受到祝福的,哪怕是以思想比較開放著稱的法國。她的母親,一個單身的母親,雖然窮困,卻對於自己的法國身份頗為自豪,對於自己的女兒和一個中國人交往,她的內心還是頗為牴觸的,甚至是厭惡的,哪怕對方是個有錢人家的唯一的兒子,一個將來繼承肥厚財富的頗有前途的富二代。這一幕,在一個吃飯的場景表現出來,所有的開支都是男人支付,在一個非常豪華的場所,女孩子一家都對男孩子很冷淡,哪怕男孩子支付了價格不菲的餐費之後,一家人對於男孩子都表現得極為冷漠,甚至於無視他的存在。

而男孩子的父親,那個在當地可以呼風喚雨的老頭子,靠著鴉片續命的男人,甚至不惜斷絕父子關係來威脅他們的愛情,最終,男人還是遵從了父命,娶了一個他不愛的中國女人。

女孩子離開了那個地方,經歷了另外的戀愛結婚生子,在法國。有一天,她接到一個電話,是那個男人打來的,那時候,女孩子已經成為了一個老婦人,經歷了幾十年時間的打磨,可以一聽到他的聲音,她就知道是他。這個片段寫得極為感人,也凸顯了他們永遠不磨滅的愛情。愛情並沒有隨著時間和空間的改變而消失,反而在身體內部生長,成了他們身體裡面的一部分。這個不受世人祝福的戀愛,卻陌生了這種偉大的精神因素,是在令人驚嘆愛情的神奇

相關焦點

  • 法國的另類作家杜拉斯:如果我不是一個作家,我會是個妓女
    20世紀的法國文壇有一位另類作家,作為一位知名女性,在書中和媒體面前無所顧忌地談論男女之事,她甚至宣稱:如果我不是一個作家,我會是個妓女。她就是瑪格麗特·杜拉斯,這個女人比所有女人都要神秘,比所有男人都對愛情充滿激情。
  • 永遠紮根於自己身體寫作的杜拉斯
    昨日是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100周年誕辰。昨日下午,「杜拉斯百年誕辰紀念活動啟動儀式暨文學交流沙龍」在京舉行。本次沙龍由法國駐華大使館、法國文化中心、作家出版社與北京儒意欣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舉辦,是今年中法建交50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杜拉斯是20世紀法國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和電影藝術家,對中國當代文學尤其是女性文學影響巨大。
  • 讀杜拉斯小說《琴聲如訴》
    原標題:讀杜拉斯小說《琴聲如訴》    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1984年出版小說《情人》,獲得當年的龔古爾獎。1985年王道乾把它譯成中文,刊發在《外國文藝》上。當時我在復旦中文系讀大三,幾乎每期必買《外國文藝》《世界電影》和《收穫》雜誌。
  • 享譽世界的作家杜拉斯 無疑也是家庭教育的失敗案例
    瑪格麗特·杜拉斯,法國人,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兼個性魅力的女作家。她的成名是因為她的作品,也是因為她獨特的個性魅力。她還說過一句驚世駭俗的話:如果我沒有成為作家,那我會是一個ji女。今天我們不談她的作品,就來了解一下她這個人,她為什麼會有如此鮮明熱烈、叛逆而容易憤怒的個性?
  • 永遠的情人,永遠的杜拉斯
    杜拉斯,這位20世紀最有個性的女作家,留下了諸多驚人之語,關於愛情,關於人生。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作為一個女人,還是作為一個作家,她都是不朽的。02開花:契合的法國情人1931年,杜拉斯和母親回到了巴黎。1933年秋,她註冊就讀巴黎大學的法律系。
  • 走進真實的杜拉斯!作為法國最著名女作家,還是忠實的共產主義者
    瑪格麗特·杜拉斯是20世紀法國最著名的女作家,代表作有《情人》《廣島之戀》《抵擋太平洋的堤壩》等。你只要對杜拉斯稍加了解,就會知道她不僅是一位在文壇上呼風喚雨的作家,還是一位擁有不少風流韻事的另類女性。
  • 《杜拉斯傳:一個世紀的穿越》近日出版
    《杜拉斯傳:一個世界的穿越》:出生於1914年的瑪格麗特·杜拉斯親身經歷了20世紀全部風起雲湧。不論是在德國納粹佔領時代,還是在法國「五月風暴」之後,杜拉斯始終都是反叛的代言人,她的言行和熱情始終迸發著令人震驚的力量。如果說普魯斯特為20世紀揭開了序幕,杜拉斯則為之畫上了句號。
  • 杜拉斯:文學在於表現禁忌
    這是瑞典作家奧古斯特·斯特林堡《書信集》裡的一段話。她想成功地建立這種烏託邦的三人世界,創作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杜拉斯說:如果我不是一個作家,會是個妓女。閨中密友米歇勒·芒梭說:「68歲的時候,她仍相信自己能引起法國最出色男人的欲望,比如薩繆爾·貝克特。」安德烈亞從不否認他的同性戀傾向,但同時他卻堅稱這與和杜拉斯之間的愛情毫不衝突。安德烈亞激活了杜拉斯的創作,使她隨後寫出了《情人》等著名作品。據出版《情人》的午夜出版社統計,截至90年代,《情人》在全球賣出3000萬冊,法語文學從未如此暢銷過。
  • 杜拉斯的《情人》
    法國作家杜拉斯最出名的大概是她的情史,在人生耄耋之年有一個年輕帥哥不離不棄的愛上了她,還陪她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段。儘管這個男人有吃軟飯的嫌疑,但並不妨礙廣大婦女同志的羨慕嫉妒恨。杜拉斯寫《情人》這本書,據說是年老的時候(70歲左右),因為這是屬於自傳性質的小說,而且揭露的是當年的「隱痛」和隱私。
  • 讀書筆記:我讀杜拉斯,我讀小說《情人》
    作為一個作家,她對文學貢獻了一種文體和風格,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杜拉斯的激情,貫穿了她寫作的一生。在我看來,她的寫作,才是真正的高級的「身體寫作」,一般作家做不到。杜拉斯的文字非常漂亮、別致,簡直有「毒性」,這是褒義的,就是一種令人迷戀的力量。這大概跟女性的生命體驗相通。一些女性讀者,可能很容易對杜拉斯作品裡的「痛感」,感同身受。
  • 法國著名現代女作家!杜拉斯:在愛情、欲望和激情的矛盾中生活!
    法國著名現代女作家, 一個放蕩的軀殼裡承載著一個偉大作家的靈魂。 「愛之於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欲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這是法國傳奇女作家、劇作家和電影藝術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格言,也是她情感的真實寫照。 寫作,是杜拉斯奔放的生命;愛情,是杜拉斯絢麗的人生。寫作和愛情在她生命中是不可或缺的。她驚世駭俗的叛逆,坦蕩蕩的胸襟,備受爭議卻又令人迷戀。她溫柔,卻也暴躁,她是天才,也是自戀狂,一切都不再重要。她是法國文化的驕傲,她是文化時尚的先導,她是世界讀者的情人,她是瑪格麗特·杜拉斯。
  • 《情人》的作者杜拉斯,為什麼被稱為「渣女」?
    瑪格麗特·杜拉斯,法國作家、電影編導。憑藉《抵擋太平洋的堤壩》成名,代表作有《廣島之戀》《情人》,小說《情人》獲龔古爾文學獎、裡茨一巴黎一海明威獎,被譯成40多種文字。這些是她光彩的表面,但是她的背後是不堪回首的過去和一種變態的愛情觀。
  • 杜拉斯,打破禁忌的靈魂,奔向歡愉的肉體
    這是瑞典作家奧古斯特·斯特林堡《書信集》裡的一段話。蘿拉·阿德萊爾所著的《杜拉斯傳》在開篇引述了這段描述話。顯然,這是有所指的。我也認為,這句話用在瑪格麗特·杜拉斯身上也是合適的。從出版第一本書開始,杜拉斯就對自己的天賦確信不疑。很快,她便把自己看成一個完完全全的天才。她建造了自己的雕像。在生命中的最後二十年,她不停地談論著這個叫做杜拉斯的人。殖民地裡孤獨長大瑪格麗特·杜拉斯,法國人,1914年生於印度支那嘉定市(即後來越南的西貢/胡志明市)。
  • 鏡相| 杜拉斯還在西貢嗎?
    我是大學時讀到杜拉斯的,先是《情人》,同我過去讀過的小說都不一樣,《情人》在發行之初就取得很大成功,被認為是「歷史性的」、「杜拉斯現象」。杜拉斯(資料圖)瑪格麗特•杜拉斯是二十世紀極具影響力和個性的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和電影藝術家,是法國重要的電影流派「左岸派」的重要成員。她出生於西貢,18歲定居巴黎。
  • 讀杜拉斯《情人》:愛情外衣下的人性光輝
    在此之前我從未聽說過這位憑藉《情人》獲得大名鼎鼎的龔古爾文學獎的法國作家,甚至從未拜讀過任何法國作家的小說,可能我在很早以前就覺得愛情這個題材,已經被寫透了。在鐵達尼號效應之後,再也沒有一部可以稱得上有同等水平的作品,可以走進並震撼我的心靈,扭轉我的愛情觀。
  • 用身體寫作的杜拉斯,因為一個中國人成就《情人》
    1991年梁家輝主演的《情人》上映,並打破法國電影票房,此時杜拉斯曝光了小她40歲的情人,在整個世界掀起巨大轟動。在中國,人們把杜拉斯作為女性解放的鮮明旗幟,世界上人們把她當做時尚的風向標,後來的安妮寶兒、韋慧等一眾女作家,更是把「用身體寫作」的杜拉斯當做楷模。
  • 《情人》:杜拉斯強烈呼喊著的欲望,其實是個多美好的東西
    文 | 魚雁(原創首發)1.被王小波捧上神壇的作品,究竟是什麼樣的?「我總覺得讀過了《情人》,就算知道了現代小說藝術。」這句話來自王小波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2.童年不能言說,所以一生表達不停杜拉斯有著異於常人般豐富的人生閱歷。加入過法國共產黨,遊過行、賣過報,她還被開除黨籍,反對戴高樂政權。
  • 劇本《廣島之戀》作者杜拉斯浪漫而豐富的情史
    劇本《廣島之戀》作者杜拉斯浪漫而豐富的情史文·段宏剛法國現代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年出生於法國殖民地越南西貢(現胡志明市),在她身上,把法國人的浪漫、多情、率性等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杜拉斯有兩部作品在全世界享有盛譽,一是長篇半自傳體小說《情人》,曾獲得1984年的法國龔古爾文學獎,這個獎項跟我國「茅盾文學獎」級別一樣。她還有一部作品,就是風靡全球的電影《廣島之戀》的劇本,依靠此作品,讓她在全世界享有了極高的知名度。現實生活中的杜拉斯,在82年的人生旅程中,可以說,情史相當豐富。
  • 通過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欣賞杜拉斯的《情人》現代小說藝術
    讀過《我的精神家園》,就知道王小波對於法國女人——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喜愛,他毫無隱晦對這位瘋狂、獨特、酗酒女人現代小說藝術所做貢獻的讚譽。他的作品我只讀過《情人》,但已使我終身受益。我把杜拉斯、道乾先生、穆旦先生看作我的老師。
  • 杜拉斯:娼家的身體,作家的靈魂,財富種族差異下無情的《情人》
    如果想了解《情人》的魅力,就必須要知道作者杜拉斯是什麼樣的。其實有一些作品讀懂不需要了解作者,乃至還有很多作者是刻意弱化自己對作品的個人影響的,但對於《情人》而言,一方面這是有自傳色彩的小說,另一方面杜拉斯的作品是出名的難讀,雖然這已經是她比較貼近讀者的作品了。瑪格麗特·杜拉斯,法國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