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后宮今起免費開放

2020-12-10 搜狐網

  本報訊 (記者張連傑)本市南開區文化和旅遊局昨天宣布,從今天起,天津天后宮暨天津民俗博物館全年向海內外遊客免費開放。

  媽祖是宋代福建莆田人,名叫林默。據宋代史料記載,林默平素急公好義,尤其熱心扶危濟困,救助海難,受到人們敬重。

她28歲時有一次為救海難而捐軀,鄉親們在島嶼上給她修建了一座廟宇奉祀。天長日久,林默逐漸演變成了人們心目中的「護海女神」。如今,媽祖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聯結海內外華人民族情感的紐帶。在遍布中國沿海各省市和港、澳、臺地區乃至世界各地的近5000座媽祖廟中,福建莆田湄州媽祖廟、天津天后宮和臺灣北港朝天宮最具代表性,被世人稱為世界三大媽祖廟。

  天津天后宮始建於元朝泰定三年(1326年),它的歷史比天津設衛建城還早78年,所以有「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衛」一說。天后宮位於天津古文化街,坐東朝西,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從東至西由戲樓、幡杆、山門、牌坊、前殿、正殿、尾殿、藏經閣、啟聖祠、鐘鼓樓、張仙閣和四座配殿組成。山門前還引人注目地擺放了一對從福建莆田定製的銅麒麟。2004年,福建湄州媽祖廟特別向裝修一新的天津天后宮捐贈了「河海尊親」匾額。

  前不久,古文化街天津民俗文化館併入了天后宮。館內的天津民俗復原陳列,讓遊人身臨其境感受天津獨特的民俗文化傳統。天后宮內還新建了18間仿古作坊,引進了天津「泥人張」「風箏魏」「楊柳青年畫」「內畫」「糖畫」「蛋殼雕」「刻瓷」等18項天津精品民間藝術陳列,民間藝術傳承人還將在作坊內現場為遊人表演民間藝術品的製作過程。

  據悉,天后宮免費開放之後,仍將堅持全年開放,並在重要節日舉行大型民俗文化活動。天后宮還將不斷豐富展覽內容,向中外來賓展現秀麗芬芳的天津民俗文化。

相關焦點

  • 我國三大媽祖廟之一天津天后宮免費開放
    新華社天津8月12日專電(記者周潤健)記者12日從天津市南開區政府獲悉,從8月12日起,天津天后宮暨天津民俗博物館全年向海內外遊客免費開放。    天后宮始建於元代,因為皇帝下令建造,所以名為「敕建天后宮」,至今已有700年的歷史,民間素有「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衛」的說法。
  • 天津700歲天后宮免費開放 打造「津味」古文化街
    700歲天后宮12日起免費開放  天津網訊  記者8月11日從天津市南開區召開的「人文南開旅遊推介會」上獲悉,從8月12日起,天津天后宮與天津民俗文化館將正式面向遊客免費開放,並增添(記者 邢珊 通訊員 吳樹群 方敏 攝影 記者 段毅剛)    天后宮民俗文化館合併開放   天后宮始建於元代,因為皇帝下令建造,所以名為「敕建天后宮」,至今已有700年的歷史,民間素有「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衛」的說法。天后宮也是天津市區現存最古老的廟宇,與福建莆田湄洲媽祖廟、臺灣北港朝大宮並列為我國三大媽祖廟。
  • 天津周鄧紀念館西花廳今起免費開放
    原標題:周鄧館西花廳今起免費開放 為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積極響應《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加大公共文化場所免費開放力度,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自今日起對館內西花廳展區實行免費開放。
  • 天津天后宮完成修繕重新開放(組圖)(全文)
    新華網2012年12月4日報導    12月3日,遊客從天津天后宮正門進入參觀。當日,天津天后宮古建築群完成修繕重新對社會開放。據介紹,天后宮古建築群位於天津古城東門外,始建於元代。此次大修歷時半年,本著搶救為主、修舊如舊的原則,對神像進行了修繕復原,並對建築進行了必要的改造。新華社發(王曉明 攝)
  • 天津天后宮修繕完畢 下周重新開放
    中國園林網12月3日消息:經過了半年時間的審慎修繕和科學施工,在諸多社會賢達的虔誠襄贊和古建專家、藝術大師的精心雕琢下,天津天后宮古建築群修繕工程完美告竣,將於12月3日重新對社會開放。天津天后宮古建築群是市內唯一一座具有元代溯源性歷史風貌的遺址建築群,是600年間天津城市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是天津市閃亮的旅遊名片。天后宮自1985年開館,古建築群始終處於高密度接待遊客的狀態。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天后文化的廣泛傳播和天津天后宮社會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天后宮的遊客人數逐年增長,古建築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
  • 天后宮門票:收費免費隨時變 搞暈遊客引質疑
    長城網 孫海龍 攝長城網北京2月5日電(曹昕 孫海龍)《天津日報》2009年8月12日刊發報導:天津市南開區文化和旅遊局宣布:從今天起,天津天后宮暨天津民俗博物館全年向海內外遊客免費開放。而今年春節期間,天津天后宮卻在節日期間大鳴大放地收取起門票來。而這樣的情況早在2010年就出現過,天津媒體報導後,被南開區物價部門叫停。春節期間,不少遊人前往古文化街遊覽觀光。
  • 赤灣天后宮修繕擴建完工免費開放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王慧瓊)經過2年多精心修繕擴建後,南山赤灣天后宮近日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 赤灣天后宮(廟)也叫天后博物館,是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坐落在小南山麓,倚山傍海,風光秀麗。創建遠溯宋代,明清兩朝多次修葺,規模日隆,成為當時沿海最重要的一座天后廟宇。
  • 天津天后宮12月初重新開放 經批准門票定價10元
    經過半年時間的審慎修繕和科學施工,天津天后宮古建築群修繕工作日前告竣,並將於12月3日重新對社會開放。 天津天后宮資料圖 今晚報記者 何欣 攝  據介紹,天津天后宮古建築群是天津市內唯一一處具有元代溯源性歷史風貌的遺址建築群,自1985年開放以來,始終處於高密度接待遊客的狀態。
  • 天津天后宮
    天津天后宮位於南開區古文化街中段,俗稱娘娘宮,敕建於元泰定三年(1326年),明清兩代多次重修,天后宮是中國三大天后宮之一,天后宮也是天津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天后宮內供奉的是傳說中的「海神」-媽祖,相傳其名為林默,福建蒲田人氏,幼時即精通醫理、熟諳水性、又能預知天氣,被奉為海上漁民的保護神。
  • 世界三大天后宮之一天津天后宮擴建
    華夏經緯網8月1日訊:據天津日報報導,世界三大天后宮之一的天津天后宮的歷史比天津城還早,是天津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搖籃。如今,隨著海河兩岸綜合開發改造工程的進展,作為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天后宮也將進行新的擴建和改造。天后宮坐落於天津舊城東門外海河三岔河口西岸,古文化街正中。佔地面積5352平方米,建築面積1734平方米。
  • 天津源頭:天后宮
    其實天津的歷史可不止於此,早在大明永樂二年(1404年),就開始以鼓樓為中心設衛建城了。作為拱衛京師的重要軍事重鎮,得名「天津衛」,算起來距今已有616年了。可要論起天津市區內年代最早的古蹟,那得算在古文化街上的天后宮了,就是天津人說的娘娘廟。
  • 天津天后宮重新對社會開放 門票定價為每人10元
    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中最高級和特殊保護級不可移動文物——天津天后宮,經過半年修繕,今日重新對社會開放。經相關部門批准,天后宮門票定價為每人10元。圖為修繕一新的天后宮。
  • 天津天后宮春祭大典 傳統廟會提前過「年」
    天后宮舉行春祭大典 傳統廟會提前過「年」    天津網訊  每日新報記者 王晶  昨天是小年,天津天后宮春祭大典暨敕建690周年、重新開放30周年慶祝活動在天津天后宮舉行。  為慶賀天后宮重新開放30周年,天津巨龍書畫院攜手天津書畫家以天后題材專門創作了一批書畫作品,並捐獻給天后宮。昨天,天后宮向十餘位書畫家頒發襄贊證書。同時,天津學者羅澍偉、譚汝為在天后宮為廣大集郵愛好者現場籤售「天后宮敕建690周年,重新開放30周年」的郵品。
  • 天后博物館每逢初一、十五免費開放!預約方式看這裡
    天后博物館今起恢復開放啦!據南山博物館微信公眾號消息,8 月 4 日起,天后博物館每月逢初一、初十五向公眾免費開放,開放時間為 8:00-15:00。據了解,天后博物館採取實名參觀預約制,觀眾可網上預約或現場預約掃碼登記入館。
  • 天津天后宮舉辦秋祭大典
    莆田網訊 10月17日,為弘揚媽祖文化,紀念媽祖羽化升天1031周年,展現天津地方民俗特色,天津天后宮舉行戊戌年秋祭大典。  當天上午9時許,秋祭大典正式開始。現場行祭祀大典系列禮儀,天后宮理事們向媽祖敬獻鮮花、五穀。
  • 徐悲鴻紀念館今起免費開放
    《愚公移山》等120件書畫精品亮相 徐悲鴻紀念館今起免費開放 2019年09月17日 10:20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愚公移山》
  • 天津天后宮舉辦庚子年秋祭大典
    天津在線訊(李衛國攝影報導)10月25日,農曆九月初九,為弘揚媽祖文化,紀念媽祖羽化升天1033周年,展現天津地方民俗、津味文化特點的庚子年秋祭大典在天津天后宮舉行。天后宮不斷挖掘的天津媽祖與民俗文化,不斷豐富其精神文化內涵。
  • 天津天后宮「不一樣形式」紀念天后誕辰
    4月15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是天后聖母誕辰1060周年紀念日,兩岸信眾以不同方式開展紀念祈福活動。因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天津天后宮以「不一樣」的形式進行紀念活動。在嚴格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天津天后宮簡化民俗展演流程,發揮天后宮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重要作用,以「弘揚媽祖精神·同祈健康福祉」為主題,簡約而不失隆重地開展紀念活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不能阻隔兩岸的交流。
  • 天津天后宮——面向海河建設,形成了天津最早的商業街區
    自古以來,天津便是在漕運和海運中孕育並不斷成長起來的,位於三岔河口的獨特地理位置,使天津成為京杭大運河京津冀段重要的一環。所謂「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衛」,一句俗語就道破了天后宮在天津城市發展中所起到的無可替代的作用,由此才書寫了「漕運龍頭」這麼多年的成就。
  • 天津天后宮大殿壁畫《天后聖跡圖》修復工程開始
    近日,做為中國北方媽祖文化中心,天津天后宮大殿內壁畫《天后聖跡圖》修復工程開始進行。 近年來由於每年夏天雨季的浸擾,特別是今年颱風「利奇馬」的影響,天津連續數日降雨,對大殿的壁畫《天后聖跡圖》的破壞十分嚴重,為了保護、搶救這座第一個擁有天后宮廟宇內媽祖事跡壁畫,天津市古文化街管委會、天津天后宮立即決定,啟動對天后宮大殿及殿內壁畫進行修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