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畫派,保存和發揚國粹,於中國畫發展內部尋找振興!

2020-12-15 指點書畫

京津畫派是指從20世紀初期開始,主要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以北京、天津地區為中心而形成的一個以保存和發揚國粹為基本宗旨的國畫流派。

代表藝術家: 金城、周肇祥、陳師曾、溥雪齋、劉奎齡、劉子久等

代表作品:《梧桐松鼠圖》、《千年結實圖》、《讀畫圖》、《泉聲咽危石》、《凝神》等

隨著中國近現代所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革,為適應新的社會審美需要,在文化知識界展開了對如何振興中國畫的激烈討論與不懈探索。相對於康有為、徐悲鴻、林風眠等人用西洋美術革命中國畫的主張,以金城、陳師曾等人為代表,即所謂「保存國粹」的一派藝術家,則主張延續國畫中宋元及以前國粹傳統,於中國畫發展內部尋找振興的動力。這派藝術家主要集中在歷史文化傳統保留較多的北京、天津地區,在「美術革命」的思想逐漸走向極端的時代背景下,形成了所謂「京津畫派」。

「京津畫派」及其藝術主張的形成有著特殊的歷史與文化背景。北京作為元明清三朝首都,有著特殊的政治地位,數百年各方面的積累使它在經濟、文化等領域都有著明顯的優勢。天津緊鄰北京並受其輻射,各方面也處在從屬於北京的地位。因此兩個地區的藝術家往來密切,具有極強的關聯性。而北京在辛亥革命後,其傳統文化習俗依然得到較多保留,很多傳統知識分子聚居於此,藝術上更是保留了「四王、吳、惲」以及宮廷繪畫的遺風。1914年北京古物陳列所的成立,使得清宮收藏的歷代書畫珍品得以公開面世,京城不少畫家大開眼界,於臨摹古畫的過程中奠定了自己的藝術風格。這在西學漸入,國學前途飽受質疑的歷史背景下,提高了京津地區的畫家對中國古代繪畫藝術成就的認識,形成了與南方畫家迥然不同的藝術革新思想。這對「京津畫派」的形成在思想上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1920年由金城、周肇祥發起成立的中國畫學研究會,成為「京津畫派」形成的標誌。畫會以「精研古法、博取新知」為宗旨,開展研究、觀摩教學活動,指導青年藝術家學習傳統技法。其發起者金城同時也是「京津畫派」的代表人物。他曾留學英國,自學繪畫,長於山水,兼善花鳥、人物,其山水畫筆致清秀,丘壑嚴整,存世作品多為摹古,功力深厚。在藝術主張上他提出:「師古人技法而創新筆,師萬物造化而創新意」。這一畫學理念在金城卒後仍為畫學研究會的同仁繼承。當時參加畫會的還包括:陳師曾、賀良僕、徐宗浩、陶鎔等人。其中陳師曾也是「京津畫派」中不可或缺的代表人物。作為藝術家與藝術理論家,他的《文人畫的價值》影響很大,文中觀點沒有延續革新就是學西畫的路子,而是在繼承和發展中國繪畫傳統上做文章,提出文人畫之完善在於人品、學問、才情、思想四要素高度結合的觀點,在美術革命派全盤否定文人畫的背景下,理性地看到了中國文人畫的價值,提倡保存了文人畫中的精髓。這對「京津畫派」所持的畫學理論有著突出的貢獻和影響。

此外,由於北京曾為清廷之所在,因此「京津畫派」的畫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為清宗室。他們在滿清皇室後裔溥雪齋的倡導下組成了松風畫會,成員也大多是當時居京的清宗室畫家,包括溥心畲、溥毅齋、祁崑、惠孝同、溥佐、啟功、溥松窗、恩智雲、和季笙、葉仰曦、何鏞等。松風畫會的繪畫創作有著較強的家族性,其風格繼承了清宗室繪畫溫雅精麗的格調,但同時也吸取了國粹派提倡唐宋法規的思想,風格轉見深厚和雅逸。該畫會的藝術家一直活動到抗戰爆發,是「京津畫派」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天津畫壇的代表人物有劉奎齡與劉子久。在畫界有「天津二劉」的稱謂。劉奎齡擅長繪畫走獸飛禽、花鳥魚蟲,長於工筆並吸收郎世寧的經驗,走的是一條中西融合的道路。劉子久則是中國畫學研究會和湖社的成員,擅長山水畫。

「京津畫派」在康、徐倡導的美術革命浪潮中,堅持了中國繪畫的優良傳統。其「保存國粹」的創作主張探索出另一條革新中國畫的道路。20世紀以來,京津地區國粹派名家輩出,這與「京津畫派」的貢獻分不開。特別是中國畫學研究會及其後的「湖社」等組織,培養了包括:劉子久、劉凌滄、趙夢朱、徐燕蓀、黃均、王叔暉等一批青年畫家。「湖社」在天津、山東、武漢、上海、汕頭等地建立的分會,將「京津畫派」的影響傳播到中國更廣泛的地區。使得日益走向極端的「美術革命」思潮得到遏制,保留並發揚了傳統中國畫中的藝術精粹,並將後來中國畫的發展引向了更加理智與具有民族特色的道路。

創始人作品欣賞:

金城

(1878~1926),中國近現代畫家。字鞏北,一字拱北,原名紹城,號北樓、又號藕湖,祖籍浙江省吳興縣。生於北京,1926年9月6日卒於上海。

金城是一位傳統功力極為深厚的畫家,擅長山水、花鳥,師法宋元,筆墨謹嚴,以工帶寫,著有《藕廬詩草》、《北樓論畫》、《畫學講義》。收錄了金城傳世畫作130餘幅,並著有金城的生平概述、繪畫藝術特色評述與研究,以及金城本人的論藝文章摘選,和各家評論摘錄。另有年表簡編,並附有常用印、主要傳世作品目錄等。

金城是一位頗有革新思想的藝術家,他的繪畫發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時期:28歲以前,他的創作以古人為師,臨摹為主,大量臨習了宗元、吳惲、四王等人的精品之作,為以後的繪畫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9歲-45歲這個時期,他的作品仍然以臨摹古人為主,兼有創作。46歲以後,金城先生進入了他的創作藝術的高峰時期,作品數量大增。

金城是中國畫家中較早接觸西畫者。他留學的世紀初,正是法國印象派影響歐洲藝術的盛期,這對西方藝術懷有濃厚興趣的金城產生了影響。

周肇祥

(1886-1954)浙江紹興人,號養庵,別號退翁,室名寶觚樓,畢業於法政學校,歷任湖南省長,臨時參政院參政,後在京主辦中國畫學研究會十餘年,為溝通中日文化美術,曾數渡日本,精鑑藏,善畫蘭,頗清雅,為宋儒周敦頤後裔。

相關焦點

  • 中國近現代畫派之京津畫派
    20世紀初期開始,主要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以北京、天津地區為中心而形成的一個以保存和發揚國粹為基本宗旨的國畫流派,是清末民初京津兩地國粹文化繼承與發展的結晶性產物。京津畫派主要起源於四個國畫團體:宣南畫社、中國畫學研究會、湖社畫會和松風畫會。
  • ​精研古法、博採新知:「得天獨厚」的京津畫派
    相對於康有為、徐悲鴻、林風眠等人用西洋美術革命中國畫的主張,京津畫派的藝術家們更多的是在保存國粹的基礎上,從中國畫的內部尋找發展突破的動力。也有一部分畫家在與西方藝術的接觸中,無論理論還是表現形式上,都開始尋求創新,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
  • 京津畫派與北京畫壇
    「京津畫派」是近十幾年學術界出現的一種提法,日漸頻繁地出現在美術史研究、博物館展覽和藝術品拍賣等諸多領域。它是指從 20 世紀初期開始,主要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以北京、天津為中心而形成的一個以保存和發揚國粹為基本宗旨的國畫流派,整體宗旨是「精研古法、博採新知」,畫論畫意「內核」是「京派」傳統的餘緒。
  • 美術研究|精研古法 博採新知,京津畫派寫意花鳥畫!
    形成於民國初年的京津畫派,為中國近現代繪畫的發展,尤其在寫意花鳥畫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京津畫派秉承「精研古法,博採新知」的理念,承襲中國畫優良傳統,結合時代變遷進行藝術革新,使寫意花鳥畫在「保存國粹」的基礎上,以古老而又新穎的面貌進入近現代社會,成為傳統畫科完成近代化轉型的典範之一。
  • 長白遺珠-吉林省博物院藏京津畫派書畫展在北京魯迅博物館開幕
    明清以來畫派林立,前後計有數十家之多,有以繪畫風格而論的,如浙派;有以地域而論的,如金陵畫派;有以畫家名號而論的,如波臣畫派。清末民初以來形成的「京津畫派」,以北京為中心,影響波及天津,集合了地域、文化、風格理念等多方面的因素,是京津兩地國粹文化繼承與發展的結晶性產物。
  • 「館際交流」吉林省博物院所藏「京津畫派」進京一遊!
    2020年11月12日,長白遺珠-吉林省博物院藏京津畫派書畫展在北京魯迅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遴選了吉林省博物院所藏「京津畫派」的44件書畫精品,有些藏品曾經張伯駒先生親自過目並書寫題籤,繪畫風格多樣,內容全面,儘可能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京津畫派」的藝術面貌。
  • 吉林省博物院所藏「京津畫派」北京展覽
    &nbsp&nbsp&nbsp&nbsp長白遺珠-吉林省博物院藏京津畫派書畫展日前在北京魯迅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遴選了吉林省博物院所藏「京津畫派」的44件書畫精品。
  • 京津畫派市場受寵 價格有望補漲
    畫派歷史厚重 作品高價迭出   「京津畫派」主要是泛指自上世紀初以來生活、創作、工作和遊歷在北京、天津一帶,在中國畫技法上主張「繼承傳統,融古出新」的一大批畫家,這些畫家人數眾多,第一代民國時期代表畫家有金城、陳師曾、齊白石、蔣兆和、溥儒、劉奎齡、陳半丁、陳少梅、江採白、王雪濤、董壽平、李苦禪、周懷民、吳作人等;第二代新中國成立後代表畫家有李可染
  • 什麼樣的「畫派」才有利於中國畫的發展
    關於「畫派」問題的討論,前段時間《中國書畫報》等多家媒體開設專版,發表了很多文章。但是一直到現在還是「你說你有理,我說我有理」,得不出一個真正有說服力的結論。《中國書畫報》也發出了「讓我們略感遺憾和疑惑的是,我們沒有得到任何一位『畫派』內部人士的回應。是有顧慮還是不屑一顧?不管怎樣,我們都希望派內人士以開放的胸襟、虛心的態度聽取大家的意見,認真反思,明確認識。
  • 中國畫各大畫派及代表人物,漲知識!
    終於,匯成今天這樣一條浩浩蕩蕩的藝術大河,中國畫的發展中凝聚了多少代畫人探索奮鬥的結晶,是值得每一位有志於中國畫中求索的學人珍視的。畫派定義四僧借畫抒發身世之感和抑鬱之氣,寄託對故國山川之情。他們雖風格各異,但都竭力發揮其創造性,衝破當時畫壇摹古的樊籬,振興了畫壇,對後世的「揚州八怪」有較大的影響直到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畫家。
  • 中國畫的發展需要畫派
    那些趨同的筆墨、群體的情感、大同小異的樣式都是與真正的藝術創造相背離的;那些強調合夥,認為拉幫結派、人多勢眾才顯得有力量的想法,也不是藝術家應有的創造思維,且根本不符合藝術發展的規律。還有,我們開展畫派問題討論的目的是什麼?這也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我認為其最終目的就是要推動中國畫往前發展。縱觀中國畫藝術的發展史,特別是山水畫,到宋朝已經形成了非常完整的體系。
  • 「京津畫派」是如何畫梅花竹子的?這裡有詳細教程
    「京津畫派」,是指民國時期以金城、陳師曾為領袖和旗幟所領導的以「中國畫學研究會」為核心的、有著傳統主義傾向的京津畫家群。該畫派以北京為中心,影響波及天津,基本上沿襲了清代正統派的畫學思想,標榜清代「四王」,強調繼承古法。
  • 《政藝通報》:介紹西方文明 發揚中國國粹
    對於近代西方政治文明,應保持「本我國之所有,而適宜焉者,國粹也。取外國之宜於我國,而吾足以行焉者,亦國粹也」的客觀理性態度,希望民眾能全面反思我國的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絕不能簡單、盲目地學習和照搬西方文明,以致於丟掉了中華民族性。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解味中國書畫夜場京津畫派書畫精品
    畫派是指由獨特的繪畫藝術理念,形成「獨特美的符號」的繪畫形式或方式。在中國的近現代繪畫史上有多種派別,最讓人熟知的當屬京津畫派、海上畫派、浙江畫派、嶺南畫派、長安畫派、金陵畫派六大畫派,代表著不同時期中國畫的發展水平。在藝術品市場高度商業化的今天,儘管畫派這一概念已逐漸模糊,但其代表人物的作品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上仍然備受藏家推崇,是中國藝術品市場走向的風向標。
  • 京津畫派領軍人物 陳半丁
    本期節目,著名畫家史國良和主持人春妮將和著名書畫鑑定家陳巖、著名畫家王濤一同帶您走進京津畫派領軍人物——陳半丁的藝術人生!他是大師吳昌碩的得意門生,他與白石老人惺惺相惜,從窮苦少年到書畫名家,從海派弟子到京津畫派代表畫家。
  • 現代花鳥丨七大畫派
    同時借鑑民間與西洋繪畫藝術,對傳統中國畫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創新,作品獨成一派,別樹一幟。【京津畫派】京津畫派是20世紀初以北平中國畫學研究會和湖社成員為中心形成的京津地區畫家群,以精研古法博採新知為宗旨,上追宋元、融合南北,傳承古代優秀繪畫傳統,對推動中國畫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 長安畫派,新中國畫壇的高峰和神話
    二十世紀中國畫壇呈現了眾多流派,它們為推動中國畫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這些流派中,以海上畫派、京津畫派、嶺南畫派、金陵畫派、長安畫派影響最大。令國人為之一振,贏得了廣大觀眾和美術界的高度評價。《人民日報》發表了《長安新畫》的評論,從此中國畫壇便有了長安畫派這一藝術流派。
  • 「京津滬京劇演唱會」首演 三地名角展國粹風採
    昨晚,「京津滬京劇流派對口交流演唱會」首場演出在上海大劇院舉行。來自國家京劇院、北京京劇院、天津京劇院、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和上海京劇院五大國家級重點京劇院團的京劇藝術工作者為觀眾展現了國粹的無限風採。本周六,大劇院還將進行「演唱會」的第二場精彩演出。
  • 從秋拍看市場:五大畫派 長安畫派漲幅最高
    人民網北京1月22日電 2013年秋拍,中國近現代書畫的5大畫派指數分布中,京津畫派、海上畫派、新金陵畫派3大畫派指數均出現下調,而長安畫派、嶺南畫派的指數則有所上升。 在雅昌網公布的數據顯示,近現代五大畫派,長安畫派價格上漲幅度最高,雅昌長安畫派20指數當前收於19,894點,同比增長9037點,漲幅83%。
  • 京津畫派一代大師陳半丁
    在我國現代畫壇,一直有三大畫派,其中包括南方的海派和嶺南派,北方的就屬京津畫派了,而陳半丁先生是京津畫派的典型代表人物。陳半丁成名較早,上個世紀初就馳名北方畫壇。陳半丁1876年(清光緒二年)5月14日出生。家境貧寒,自幼學習詩文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