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斷舍離,才是人生良藥

2020-10-18 物道

物道君語:

你有沒有想過,人心也需要斷舍離?

人生在世,無非三個問題:事、人、心。

佛家曰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五陰盛。

這些年,「斷舍離」風靡全球。但人們對它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於居所、物品等外在事物的表層上。

真正要斷舍離的,其實是我們的心。


無能為力的事,當斷

作家周國平說:

人生有三次成長,一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時候;二是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並去享受平凡的時候。

世間最無能為力的事,莫過於生離死別。

1976年,金庸最疼愛的大兒子查傳俠在美國自縊身亡。那時他正在與妻子朱玫鬧離婚。

消息從大洋彼岸傳來時,金庸還在報館工作,要寫報評。很灰心,很難過,但他只能繼續一邊寫,一邊流眼淚。

很久以後,在修訂《倚天屠龍記》時,他在後記裡寫了一段話:「張三丰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太也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因為還未經歷,所以他還沒理解這「喪子之痛」。待到真正懂得,卻不可與外人道也。


中年喪子,無論對誰來說,都是一生中的重大打擊。到了晚年,金庸依然提起時會傷痛,但是他沒有停留在悲傷中出不來。那些愁苦,化成創作的光。

總有一些事,我們是無能為力的,無論你做什麼,都無法改變那個結局時,不妨告訴自己,當斷。

面對無能為力的事,當斷。唯此,生活還能繼續。


 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

聽過一句話:

這世間最難熬的,莫過於徒手摘星、愛而不得。

從前有個書生,被未婚妻拋棄了。他一直鬱鬱寡歡,不知為什麼竟和她無緣。

有一日,有一個雲遊僧人路過,掏了一面鏡子給他看。鏡像裡,是一片茫茫大海,一名女子遇害後,一絲不掛地躺在沙灘上。

有一個人經過,看了一眼,走了。第二個人經過,將衣服脫下,為她蓋上。第三個人經過,小心翼翼地把屍體掩埋了。

僧人告訴他,那具女屍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個經過的人。她今生與你相戀,是為了還你一個情,但第三個人,才是她要一生報答的人,也是她如今的夫君。書生一聽,恍然大悟。


中國人講究緣。相識是緣,相聚是緣,看著舒服,叫有眼緣。紅塵中,男男女女,分分合合,總有情深緣淺,亦會有佳偶良緣。

緣去緣留,多在一念之間。

有些人和你無緣,說再多的話都不會懂,做更多的付出也不會有回報。有緣的人,無需多言,不用揣摩,如清風自在,蝴蝶自來。

生命中與你無緣的人,當舍。此處無緣,他處或有良緣。


 心中煩欲與執念,當離

作家馮唐說:

實在放不下的時候,去趟重症病房或者墓地,你容易明白,你已經得到太多,再要就是貪婪,時間太少,好玩兒的事兒太多,從尊重生命的角度,不必糾纏。

45歲的蘇東坡,因為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

空有一身抱負與文才,卻只能謫居此地。在失敗與無奈中,換作他人,或許縱慾聲色,自暴自棄。可是,他是蘇東坡。

他認認真真地去種田,麥子、豆子、青菜、瓜果甚至茶葉,吃穿用的,他都種上了。吃不起牛肉,他便發明出了「東坡肉」。

偶爾和朋友去划船遊江,寫出了千古名篇《赤壁賦》。他不得意,不失意,友人感嘆生命短暫,他卻安慰要珍惜這一時一刻的清風明月,便是我們的所得與難得。


後來,他在寫給友人的信中提醒他,「惟願深自愛重。」

蘇東坡心裡不煩嗎?他不覺得冤屈嗎,還有很多同事好友被自己牽連?他對事業沒有更高的追求嗎?一定是有的,不然也不會說出「黃州如在井底」這樣的話。

但是,他沒有任自己被這些煩欲、執念所牽制,而是選擇斷舍離,選擇活在當下。懇切真誠。

生活中的大多數煩惱,不過是得不到、愛不得、做不了。


有時候,總是心有執念,不過是因為我們覺得抓住它會彌補那份遺憾。但不知,抽刀斷水水更流。

握緊雙手,只是空空的虛無。張開雙手,你就擁有了一整個世界。

心中煩欲與執念,當離。


斷、舍、離。

是治癒人生的一劑良藥。

無能為力的事,斷。

無緣的人,舍。

心中煩欲與執念,離。

唯願你過往不戀,未來不迎,

方才不負當下。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說明。

相關焦點

  • 山下英子:人生困惑,先從斷舍離開始
    就像下面這段話:人心之煩,煩在計較;人生之苦,苦在執著;人生之難,難在放下。朋友給我打電話,哭訴她的婚姻生活,我便把這話說給她聽。而後她反駁道,用這些空洞的東西熬的雞湯她咽不下。我笑道,還有實際操作類,建議讀讀《斷舍離》。
  • 《三十而已》告訴我:人生要學會斷舍離,才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前後的離開對於王曼妮來說都是最好的選擇,沒有前面的離開上海,再到後來的離開家鄉,那麼很多事情她就永遠想不通,也不會有後來的改變,也可能不會有自己想過的人生。有時候離開,只是人生另一種開始,過於猶豫最後苦的還是自己。
  • 《斷舍離》|讀懂斷舍離,人生從此豁然開朗
    《斷舍離》這本書想必很多人一定聽說過,2013年7月被引進內地,一經推出便迅速攻佔各大暢銷書排行榜,至今熱度依舊不減。從表面上看,「斷舍離」是一種收納整理的指南手冊,但實際上,它更是一種做減法的人生哲學。
  • 談談人生的「斷舍離」
    學習放手無用之物的同時,感受「斷舍離」的真正意義所在。雜物整理有舍方有得!捨得,捨得,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獲得。我一直就有這樣一個小小的踐行,每隔一段時間就來一場「斷舍離」,給自己一個輕盈的人生。佛陀說,你是自己的主人。是的!讓我們一起來一場做減法的修行吧!人生路上一定會遇見各種美好的。其實,我們需要的東西越多,就越容易迷失在物品之中。斷絕一切不需之物,才是幸福生活的開始。不要讓自己成為生活的奴隸,欲望無止境、難以滿足的人。
  • 斷舍離,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行走世間,唯有懂得斷舍離,才能得以治癒,不至沉淪於苦海。 對生命中無能為力的事,適時放下,才是最好的修行。 當斷即斷,扔掉負累,才能輕鬆上陣,走更遠的路。
  • 梁朝偉陳道明陳數:會「斷舍離」的人生,才是成年人最幸福的活法
    她在為《斷舍離》作序時還提到,用「斷舍離」梳理身心,就能按照心跳的節奏去做事。什麼是斷舍離?在人生中,我們應該做到哪些斷舍離?物品的斷舍離斷舍離,從整理房間開始。生活中有舍才有得斷舍離讓你在收拾整理的同時了解自己,整理內心的混沌,這種自我肯定的過程,可以讓你發現自己真實的價值觀和思考方式,整個人生豁然開朗起來,幸福也就越來越多。
  • 讀《斷舍離》有感,斷舍離是一種人生態度
    斷舍離是一種人生態度,是讓生活流動起來,是讓自己放下包袱輕鬆前行,是簡單的日子清爽的空間,是停止舊觀念追隨新思維。有時候斷舍離會覺得無所謂,有時候斷舍離會覺得心痛不已。無論如何,新的徵程已然開啟,有舍方有得!斷舍離,即出之美學。久聞大名斷舍離,這次卻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讀完原作。
  • 人生下半場,學會斷舍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自由:時間自由、金錢自由、精神自由.....殊不知人生下半場,是刪繁就簡的過程,斷舍離,會讓你的生活變得很輕鬆,精神更自由。
  • 花花草草捨不得,酒色財氣亂人心,人生過半,就要懂得斷舍離!
    人生沒有回頭路,你走的每一步都決定你的後半生。那麼,也許有人會問,人生過半,我們應該活成什麼樣子?其實,要記住以下幾點,你的人生才會幸福圓滿。第一,要放下感情的債,和那些所謂的紅顏知己斷舍離。正所謂,什麼年紀做什麼事,到了這個時候,就應該好好的珍惜枕邊人,家和萬事興,妻賢子孝,你的人生後半場才會幸福。第二,要放下身上的重擔,與心中的執念和貪慾斷舍離。都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 王躍博:《斷舍離》治癒一切的良藥
    今天看了這本書《斷舍離》,感悟很深。極力推薦,非常火的一本書。書裡面的知識,越是經歷豐富的人,越能體會出其中的境界。「斷舍離」的概念非常簡單,「斷」:斷絕想買回家但實際上並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家裡的那些泛濫的破爛,「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在遊刃有餘的自在空間
  • 斷舍離是智者應對人生的智慧,是一種難得的人生境界
    刪繁去簡的生活,就是要學會斷舍離,去除心中過多的欲望,讓生命回歸簡約簡單。其實,一個人活著,最難戰勝的人就是自己。去除繁蕪,讓心靈變得明淨,捨棄無用的,留下有用的,超越自己,才是全新的蛻變和成長。人生本來就是一場修行。
  • 山下英子:斷舍離是人生的新陳代謝
    這樣的生活,山下英子過了10年,也一直在檢視自己的人生,為什麼會這樣?2001年,她獨自一人到山裡的寺廟修行,當僧人只發給她一套僧服時,她才發現,原來自己需要的東西如此之少。47歲那年,山下英子終於領悟,她決定接下來的每一天都要為了自己而活,她先辭掉了丈夫公司的工作,騰出自我實現的空間。
  • 《斷舍離》有用的東西才有使用價值
    今天為您解讀的這本書叫做《斷舍離》,本書共11萬字。我會用4期的內容為您來講解本書的精髓,本期是講解的第1期。王陽明說過:「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道出了一個人捨棄貪慾後的大自在。五百年前王陽明捨棄貪慾的哲學觀點,與如今風靡全球的斷舍離有著近似的理念。而真正的「斷舍離」,斷的不只是物品,還有人心。
  • 《斷舍離》第十四章:斷舍離,讓人生處處自在怡然
    能認真讀到這裡的朋友,我敢說都已經開始對自己生活的區域進行了斷舍離。你或許已經發現自由.自在的人生的樂趣了!今天我們把斷舍離的思維運用到家務整理以外的地方,收穫人生自由自在之路。在不斷的家務斷舍離中,我們所居住的空間和「心靈」空間在慢慢的不斷擴大,自然而然「自在」一詞躍然眼前。它指的是一種無拘無束的、悠然的、各方面和諧的狀態。那麼在我們身邊有哪些「自在」可以運用斷舍離的思維來思考呢?
  • 讀書|思考|學會斷舍離,讓人生更輕鬆
    學會斷舍離,讓人生更輕鬆文/竺冰落斷舍離,我們應該都聽說過。那麼,到底什麼才是斷舍離呢?斷,指斬斷物慾;舍,指捨棄廢物;離,指脫離執念。很多人都認為斷舍離不過就是清理廢棄物,其實不然,斷舍離真正指的是一種所謂「物質減法,精神加法」的狀態。
  • 斷舍離也就是對人生不斷做減法的過程!
    這些筏子也許是物質也許是榮譽也許是某段早已消逝的情感,它都源自於你的執著,那些你自以為是的使命,也就是《了凡心療愈》裡提到的限制性信念,人生在世,沉湎貪嗔痴,不懂斷舍離,唯有追尋內心的意識之光,拋棄一直都以為是使命的東西,才能找到自我,剩下的是真正的快樂,斷舍離也就是不斷做減法的過程,斷,就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就是捨棄多餘的東西;離,就是脫離對欲望的執念。
  • 《斷舍離》打通人生任督二脈的好書
    今天我們介紹雞湯書《人生要懂斷舍離》。這是一套介紹健康生活方式的書。提起這種書,很多人都是嗤之以鼻,雞湯文。是的很多人對雞湯文有偏見是因為找到了雞湯,卻沒有找到勺子。沒有用心體會雞湯的營養。自然不能夠,依道而行。
  • 心靈也需斷舍離
    舊衣服、舊鞋子、舊書舊報,該扔掉的就扔掉,要學會斷舍離!」其實,我的這位朋友是個購物狂,無論是在網上還是在生活中,凡是得知哪裡打折,她必定會買買買。有的東西看著便宜,其實並不需要,也要買下來,好像不買下這些打折貨就吃了大虧一樣。結果呢?過一段時間家裡的廢物就堆積如山,不得不斷舍離。
  • 推薦好書:《斷舍離》——捨得捨得,人生有舍才有得!
    >《斷舍離》是日本山下英子創作的家庭生活類著作,首次出版於2009年。一個舍字,讓我們的人生做了減法!就好比出門,我們如果一直拖著重重的讓人不堪重負的行囊,要麼只能藉助車子走平地,要麼就只能放棄攀登頂峰!只有輕裝上陣,攜帶精簡後的必須用品,我們才能夠既輕鬆,又能隨意攀登自己理想的頂峰!
  • 人生,要學會斷舍離
    長大後,經歷了許多的事,才深知生活中太多的苦,需要你獨自一個人去品嘗。有人說,「人這一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五陰盛。」越長大越發現,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值得人,不值得的事,都在攪亂你的思緒,導致你的心態變得悲觀而又消極。其實,這些都是外界環境對你產生的影響,你無法改變它的本質,但是你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