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顏值氣質 活韻生香

2020-07-14 泉州晚報

刊首語

泉州,寶藏之城。泉州古城,寶藏中最為璀璨的那一件。

歷史長河中,這片鍾靈毓秀、人傑地靈的土地,見證世事、孕育文化、累積底蘊,是泉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首屆東亞文化之都最生動有力的註腳。白巖松說,泉州,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汪勃說:「泉州古城是文化傳承有序、信仰協同發展的典範,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近年,泉州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重要論述,古城不斷保護發展,愈發呈現顏值氣質、活韻生香的動人魅力。

,是海納百川的開放包容,是獨特文化的原生態保護傳承。歷史上,中華文明從這裡走向世界,海絲沿線各國人民在這裡和諧交流交易。至今,多元文化文明在古城中完好遺存,原汁原味的宗教信仰、城市風貌、建築形制、街巷格局,經久不衰的南音、南戲、南建築、南拳、南派工藝等「五南文化」,共同詮釋古海絲之路歷史「活化石」的美譽。

,是直觀可知的城市風情,是精微可品的城市底蘊。「初見枝頭萬綠濃、忽驚火傘欲燒空。」刺桐花開一樹紅,滲透閩南鄉園風韻,表徵閩南人沸騰熾情,也以Zayton這一寰宇所知的名,標記東方大港的榮耀。「出磚入石燕尾脊, 雕梁畫棟皇宮起。」豔麗恢宏紅磚厝、中西合璧番仔樓、因地取材石頭厝,刻錄時代風貌,寫下地域特色。「天下上元、無逾閩中」的燈灼之盛,跟著節氣過日子的民俗之美,勤佛日、拜天公、筍江拜月、開齋節等,古城之豐富細膩,美在日常、貫穿四季。

,是原住民、原生態生活的生生不息,是古城保護發展背景下湧現的全新活力。近年來,「見人見物見生活 留人留形留鄉愁」的保護發展理念、「低衝擊、微幹擾」的修復模式的踐行,以及古城雙修「七個一」工程的實施,留住原住民,維繫最為核心「人」的生機,也以綜合提升改造的實效,為老片區、老街巷、老水系、老空間,帶來新風景、新風潮、新人氣,造就文旅融合發展蓄勢勃發的生機。

,是古城感受體驗的「怎一個香字了得」,是古城品牌形象聲名鵲起。如今的古城街巷,古早味歷久彌香,老字號世代傳承,老行當留有餘溫;新的文化休閒複合空間、夜經濟形態、文化創意園區不斷湧現,古老商業文化和新業態、新模式相交織,讓「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的需求,各得其所、愛其所愛。與海絲國際藝術節、央視春晚分會場等一道,連續四屆古城徒步、連續六期潤物無聲青年創客文化IP孵化計劃和主題展覽、連續四屆環灣自行車賽,打造古城文化新IP,進一步擦亮城市名片。

這就是泉州古城。歡迎你跟著本期特刊,走近她、了解她、愛上她!(燦芬)

千年古城的古遺蹟「活記憶」

活記憶承載著千年古韻。

自盛唐起,泉州古城開始興建,五代及宋、元、明,隨著海外交通和對外貿易的繁榮與興盛不斷擴大。宋元時期,刺桐港的海上貿易活動空前繁盛,帆檣林立,梯航萬國,留下了「漲海聲中萬國商」「市井十洲人」的繁華圖景。千年後,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古城至今仍保有豐富的歷史遺存、較完好的古城肌理等,這些「活記憶」讓世人能夠回望曾經燦爛的歲月,感受千年古城的悠久歷史和文化積澱。
泉州古城:顏值氣質 活韻生香

歷史價值高

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出類拔萃,當之無愧」

1982年,泉州古城以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積澱、絢麗璀璨的海外交通史跡入選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排在北京、西安、南京等古都之後,位列第九。據說專家研究排名榜時,對泉州曾有評價:「出類拔萃,當之無愧。」

而古城是泉州歷史文化的集中反映、「歷史文化影響圈」的核心,擁有眾多的文物和歷史文化遺址、典型的傳統地方民居、尺度適宜的小街巷系統、完整的騎樓式商業街、豐富的城市水系、地方特色樹種,以及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和傳統特色文化。

泉州古城:顏值氣質 活韻生香

泉州國際南音大會唱等活動,讓古城泉州化身為閃耀舞臺。圖為泉州與波蘭南音愛好者合作進行南音表演。(張九強 攝)

談及古城的歷史價值,泉州城市規劃建設專家顧問組組長周焜民認為,泉州古城是中世紀「東方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城市,「海上絲綢之路史跡是古城豐富歷史遺存中的最大特色」。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項目的22處代表性古蹟遺址中,有7個位於古城內。其中,泉州市舶司遺址,是全國現存唯一的古海關遺址,見證了宋元明三朝海上貿易的繁榮;南外宗正司,是遷居泉州的宋代皇族群體的管理機構,它的設置進一步強化了國家政權對泉州海洋貿易的推動,體現了強有力的官方管理保障;開元寺是宋元泉州規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大雄寶殿殿後簷明間兩柱輝綠巖雕刻的印度教石柱,呈現了宋元時期泉州開放包容的文化氛圍;清淨寺是中國現存的創建年代最早、最具典型古阿拉伯伊斯蘭建築風格的清真寺;泉州府文廟是江南地區最大、規格最高的孔廟,體現了「文獻之邦」「海濱鄒魯」的深厚積澱。

文物密度大

6.41平方公裡 57處市級以上文保單位

從泉州府文廟出發,不遠處就是清淨寺,間隔不到百米便是通淮關嶽廟,再走一段就能看到印度教遺址番佛寺,附近還有明萬曆進士、「東觀侍讀、西臺御史」吳龍徵故宅即現今的吳氏大宗祠,與泉州市舶司提舉蒲壽庚有關的棋盤園、講武巷、東魯巷……

「三五步就有一個文物古蹟,三五步就能看到一個名人故居,三五步就可聽聞古街巷裡的遺聞軼事、民間傳說。」周焜民對泉州古城歷史遺存的密集程度這般形容。

泉州古城:顏值氣質 活韻生香

「小白」穿梭古城(莊麗祥 攝)

古城文物之多,還可以用一組數據來證明。據統計,6.41平方公裡的古城範圍內,共有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69處古建築及近現代重要史跡、代表建築等傳統風貌建築。

古城肌理好

173條街巷 保留千年古城格局風貌

密集的文物古蹟背後,是泉州古城1300多年的深厚文化積澱,也是泉州古城肌理得到較好保護的佐證。

按照最新的《泉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統計,泉州古城173條街巷,其中包括西街、裴巷、金魚巷等36條一類歷史街巷,臺魁巷、通政巷、米倉巷等104條二類歷史街巷,以及東街、塗門街、講武巷等33條與歷史格局相似的街巷。縱橫交錯的老街巷,就像從歷史延伸至今的脈絡,較完好地保留泉州古城的格局風貌,見證了「刺桐城」的繁忙與富庶,也在煙火氣中傳承著千年歷史文脈。

泉州古城:顏值氣質 活韻生香

古城徒步活動成為許多年輕人了解古城的新方式 (張九強 攝)

泉州文史專家楊清江說,許多專家、學者十分讚譽泉州古城的歷史脈絡、肌理空間。被譽為「古城守望者」的阮儀三也曾表示:「滿街的古厝、保存完好的城市肌理,都帶給人們震撼的感覺。」

古城肌理能夠得到較完整的保護,得益於泉州對保護歷史文化名城路網格局的重視。據泉州城市規劃建設專家顧問組成員、高級工程師謝玉文介紹,泉州入選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後不久,就編制了《泉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隨後又編制了《泉州市古城控制性詳細規劃》,將古城「三片一線」(三片即以開元寺為核心的西街保護片、以府文廟為核心的中心區保護片、以天后宮為核心的城南保護片,一線即中山路)列為重點保護區,為古城傳統格局、歷史古蹟和建築群體保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17年我市再次修編《泉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對古城的保護更加嚴格和完善。

「如今,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四個層次的保護,從大到小,為古城保護加碼,希望今後在有序的修舊如舊、整治更新中,更好地延續古城風貌。」謝玉文說。

泉州晚報今天推出特刊

《泉州古城:顏值氣質 活韻生香》

點擊下圖觀看電子報特刊

泉州通客戶端也推出相關專題

泉州古城:顏值氣質 活韻生香

來源:泉州通客戶端

記者:孫燦芬、陳凌鷺、陳智勇、黃寶陽、吳拏雲、周湖健、殷斯麒、賴小玲

通訊員:尤婷婷

實習生:劉炅

編輯:朱淇齊

審核:江曉媛

泉州古城:顏值氣質 活韻生香

相關焦點

  • 泉州古城:顏值氣質 活韻生香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汪勃說:「泉州古城是文化傳承有序、信仰協同發展的典範,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近年,泉州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重要論述,古城不斷保護發展,愈發呈現顏值氣質、活韻生香的動人魅力。活,是海納百川的開放包容,是獨特文化的原生態保護傳承。歷史上,中華文明從這裡走向世界,海絲沿線各國人民在這裡和諧交流交易。
  • 泉州古城·活韻生香
    □泉州晚報記者殷斯麒體育IP: 徒步活動解鎖古城「活化」2016年6月,泉州市舉辦了首屆古城徒步活動,受到熱捧。4年來,民間掀起古城徒步文化深度遊的熱潮,增強了古城活力,喚起年輕人保護古城的意識,進一步「活化」了泉州古城。一年一度的古城徒步已然成為一場全民狂歡的健走嘉年華,在穿越中感知古城風貌,傳遞城市文明。
  • 央媒超過三十次聚焦 泉州古城文化符號漸入人心
    成為央視春晚分會場後,過去的一年,央媒超過三十次聚焦泉州,古城品牌打響、知名度提升。近日,央視名牌欄目《記住鄉愁》劇組走進西街攝製,欄目開播四年來已經五次聚焦泉州。「泉州保留了非常正宗的中國傳統文化味道,無論是宗祠文化,還是海絲文化,多元包容文化令人驚嘆。每一次在泉州都可以發掘到不同的拍攝主題。」多次來泉拍攝的《記住鄉愁》攝製組編導王曉宇說。
  • 民宿 泉州古城新窗口
    林小姐不是第一個有這個疑問的人,不少在假期想來泉州旅遊的外地遊客,紛紛感嘆古城民宿一房難求。近年來,隨著泉州古城知名度的進一步提升,許多遊客慕名而至,據統計,今年「五一」期間,我市接待中外遊客超過170萬人次,去年同期為106萬人次,遊客劇增,讓古城內的民宿、酒店等全線爆滿。
  • 文創裡的泉州古城印記
    □商報記者 蘇田田 文/圖 泉州是大家永遠無法割捨的記憶與情感,每位創客心中都有一份「泉州情」。當產品和文化元素碰撞出新火花,越來越多的泉州古城元素創意被融入工業文創設計中。 盡顯古城魅力 日前,在首屆「海絲杯」海峽兩岸(泉州)工業設計頒獎活動上,記者看到,在「非遺+文化創意」組作品成果展示區裡,洛陽橋、鐘樓、老君巖、石敢當、滴水神獸、紅磚厝……這些泉州古城元素被創意地融入工業文創設計產品中,從古厝形制的茶具到滴水獸樣貌的廚房瀝水器,再到立足健康生活的自動手扶梯消毒裝置等眾多基於生活的設計新品有望落地,服務市民生活。
  • 上蔡:顏值氣質雙修 古城華麗蛻變
    記者 陳 司 通訊員 曹耀強 胡家豪元旦節前夕,古城上蔡街頭再添新景觀:漫步蔡都大道西段,一個兼具停車、充電、遊憩、觀賞功能的綠蔭停車場及遊園項目建成投用,正式向市民開放。為凸顯古城歷史特色、彰顯漢文化底蘊,提升城市綜合形象品質,2020年4月下旬至6月底,上蔡縣對秦相大道進行了改造。昔日的雜亂現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整潔統一、古香古色、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綜合性街道,仿佛讓人穿越時空,回到秦磚漢瓦的時代,暢想上蔡作為古蔡國立國之地、「千古一相」李斯故裡曾經有過的榮耀與輝煌。
  • 煙火與詩意共生 市井與藝術並存「泉州古城」圈粉乘風破浪的姐姐
    選擇泉州,是節目製片方派出「百人踩點團」經過實地考察後深思熟慮的決定,也是對泉州城市文化實力和獨特氣質的認可。栽下梧桐,引得鳳凰。優玖絲路文化總經理岱俊琦說,劇組選中泉州古城,和近年來我市對泉州古城歷史文化的保護和推廣努力息息相關,可以說真正讓古城保護、文旅融合站上了「C位」。作為幾屆泉州古城徒步的活動執行方,岱俊琦也曾參與眾多古城宣傳推廣活動策劃,見證了古城保護發展提升。
  • 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學員向外國友人宣傳推介泉州
    20名外國友人在泉州走街串巷,體驗閩南文化與端午民俗。昨日,泉州市古城辦、泉州市文旅局組織開展了「海絲泉州 粽情古城」泉州古城文化旅遊資源宣傳推介活動,由第五屆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學員帶領外國友人遊覽古城,全程英文講解,並體驗泉州傳統美食製作技藝。
  • 福建泉州:書香古城 「復活」書院
    復建後的泉州正音書院正式揭牌,對外開放。新華網發(林楷煜 攝)新華網福州6月1日電(王雄)5月30日,位於福建泉州府文廟朱泗橋西北側的正音書院復建揭牌,這是泉州啟動復建書院工作以來投用的首個書院。擁有千年歷史文化底蘊的泉州,歷朝歷代都有許多書院落戶古城。自唐末到清末,泉州歷代共建有書院73所,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不少書院已湮沒於漫長的歷史歲月裡。其中,正音書院源於清初朝廷設立的語音訓練班。據記載,泉州歷史上曾設立過4所正音書院,分別位於泉州百源庵、承天寺、奉聖鋪和鐵爐鋪。
  • 泉州崇武古城遊記
    春末夏初,海邊的小城並不太炎熱,難得閒來無事,決定去泉州有名的一座古城逛逛,古城臨海而建,古僕雄偉!海岸沙灘怪石林立,是初夏的時節,出遊勝地!這座古城便是坐落於泉州惠安縣的崇武古城!崇武古城位於惠安縣東南海濱,瀕臨臺灣海峽。
  • 泉州:有意義又有意思 古城石敢當
    比如古城裡的「保護神」——石敢當。古街深巷 邂逅石敢當那是個不經意的午後,陽光沿著古厝牆簷斜射在巷角。伴著偶來的微風漫步在故街舊巷,巷道延綿幽長。靜謐的古巷裡,只有腳步和大地碰撞的聲音。俶爾,感到有雙眼睛正注視著我。我一陣心跳,走近,與它對視。
  • 泉州:有意義又有意思 古城石敢當|石敢當|古城|風獅爺|陳日升|石獅...
    比如古城裡的「保護神」——石敢當。古街深巷 邂逅石敢當那是個不經意的午後,陽光沿著古厝牆簷斜射在巷角。伴著偶來的微風漫步在故街舊巷,巷道延綿幽長。靜謐的古巷裡,只有腳步和大地碰撞的聲音。俶爾,感到有雙眼睛正注視著我。我一陣心跳,走近,與它對視。原來是只蹲踞在裴巷18號民宅門旁的石敢當。
  • 開元寺:泉州佛教信仰與泉州古城的標誌
    隋唐時期,泉州信佛崇佛之人不斷增多,佛教更是迅猛發展。唐垂拱二年(686),泉州興建著名的開元寺。相傳建寺之初,此處原本是泉州人黃守恭的桑園。一日,有僧名匡護禪師,向黃守恭求地建寺,黃守恭心中雖極不情願,但又無法直接推辭,便推諉說道:「假如你能夠讓園中的桑樹在三天之內開出白蓮花,則可!」
  • 尋訪泉州古城裡的狀元史跡
    被譽為「海濱鄒魯」的泉州,文化底蘊深厚,自唐宋以來文風熾盛,才俊輩出,其中不乏文武狀元,而且不少是他們所處時代有口皆碑的清官廉吏。 狀元井、狀元祠、相公巷……在古城,泉州古代狀元們留下了諸多遺蹟和傳說故事,記者請來泉州文史工作者,帶我們一起探訪狀元們在古城留下的痕跡,共同領略他們為人為官的氣節和風骨。
  • 2018年終盤點——古城新遇 活力泉州讓你好看
    本期最閩南年度專題,將關注古城中的新面貌,在傳統中發掘新意,同時為市民展示這些休閒之地。■執行:泉州晚報社記者 顏瑛瑛 賴小玲 周湖健 陳嘉斌 黃凱傑 郭巧燕A 活力泉州讓你好看了解泉州,一定要到泉州的老城區走走。
  • 泉州老街區轉型路在何方追蹤 復興古城文化
    《老街區轉型 敢問路在何方》追蹤 復興古城文化 助力老街轉型報導見報之後,引起不小的反響,不少市民在泉州晚報社官方微博和泉州通上留言,或致電本社24小時熱線96339,他們認為,傳統文化是老街區的獨特生命力,保護好古城傳統文化,才能助力老街區轉型。
  • 古城泉州花燈傳承人元宵忙
    (新春走基層)古城泉州花燈傳承人元宵忙  中新網泉州2月13日電 (孫虹 肖銘微)2月13日,臨近豬年元宵節,「泉州花燈」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陳曉萍的工作室裡,他和女兒正在加班加點製作花燈。  每逢元宵佳節,福建省泉州市的大街小巷都會掛滿各色花燈,照亮這座千年古城。
  • 讓古城留住古早味 福建泉州編制古建築修繕導則
    讓古城留住古早味 福建泉州編制古建築修繕導則人民網泉州11月20日電(劉燕婷)宋元時期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的泉州城,有著千年歷史,境內古建築星羅棋布。有關數據顯示,福建泉州市共有1.3萬餘棟歷史建築普查線索,正式公布1199棟,掛牌保護的傳統歷史建築669幢。
  • 千年古城的古遺蹟「活記憶」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談及古城的歷史價值,泉州城市規劃建設專家顧問組組長周焜民認為,泉州古城是中世紀「東方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城市,「海上絲綢之路史跡是古城豐富歷史遺存中的最大特色」。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項目的22處代表性古蹟遺址中,有7個位於古城內。
  • 外國友人端午可免費遊古城 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學員將全程英文講解
    泉州網6月24日訊 (記者殷斯麒)在泉州的外國朋友注意啦!端午節邀請你們免費遊覽古城,想參加活動的可以通過泉州市文旅局公眾號報名。記者從市古城辦了解到,為進一步宣傳推介泉州文化旅遊資源,增強泉州海外知名度,推廣「海絲泉州」品牌,展示古城文化旅遊魅力,25日上午,泉州市將開展「海絲泉州、粽情古城」泉州古城文化旅遊資源宣傳推介活動,由第五期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學員帶領外國友人遊覽古城,全程英文講解,並品嘗泉州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