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超過三十次聚焦 泉州古城文化符號漸入人心

2020-12-17 福州新聞網

過去一年,央媒超過三十次聚焦——

泉州古城文化符號漸入人心

今年春節期間開張的西街遊客服務中心,遊客絡繹不絕。圖為遊客在服務中心頂樓拍照打卡。(陳曉東 攝)

泉州古城越來越「火」了。

過去一年,數據為證:2018年春節,泉州共接待遊客251.8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3.60億元。2019年春節,遊客數量上升到297.52萬人次(僅開元寺就接待20.4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8.84億元。遊客同比增長18.1%,旅遊收入同比增長22.2%的背後,是古城知名度的提升。短短一年,古城遊成為泉州新的旅遊增長點。春節期間,量身訂製的海絲古城遊成為國內網紅路線,諸多街巷和文創空間成了新的打卡點,古城內民宿、酒店一房難求。

文化名家「走進來」。一年來,20多位國內知名作家齊聚泉州古城,創作了一系列優秀的文學作品。天津作協副主席、熱播劇《潛伏》原著作者龍一的作品《刺桐古城花欲燃》成為人民日報海外版欄目《行天下》開欄之作,更多的作品在《光明日報》《新華每日電訊》《文學報》《大公報》廣為流傳。古城還吸引了來自中國美術家協會、魯迅美術學院、重慶美術家協會、天津美術家協會等全國13位知名畫家專程採風創作,用文字和畫筆講述藝術家眼裡的泉州故事。

古城題材「走出去」。成為央視春晚分會場後,過去的一年,央媒超過三十次聚焦泉州,古城品牌打響、知名度提升。近日,央視名牌欄目《記住鄉愁》劇組走進西街攝製,欄目開播四年來已經五次聚焦泉州。「泉州保留了非常正宗的中國傳統文化味道,無論是宗祠文化,還是海絲文化,多元包容文化令人驚嘆。每一次在泉州都可以發掘到不同的拍攝主題。」多次來泉拍攝的《記住鄉愁》攝製組編導王曉宇說。在海絲古城徒步遊等大型活動中,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新華社、新華網等央媒紛紛點讚泉州古城。

項目建設「次第開」。泉州被住建部列為第二批全國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泉州的試點重點在6.41平方公裡的古城展開,以七個一為代表的首批64個項目全部落地古城。項目涉及歷史文化保護提升、管線提升、舊街巷整治、交通微循環提升等方方面面。以實實在在的項目建設,推動古城的保護和提升。

春江水暖鴨先知。泉州古城文化符號日漸深入人心的背後,是「見人見物見生活,留形留魂留鄉愁」古城保護提升版本的生動實踐。精心培育、細心修整、用心呵護,喚醒了千年古城,催發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一條巷子、一座文廟、一個天台,我們不妨窺斑見豹,一品古城潤物無聲的變化。

一條巷子的重生 業態煥新 如魚得水

這條巷子就是金魚巷。今年元宵,金魚巷迎來一件新鮮事:位於41號的德蘭·書咖啡文化學院正式營業。這家以弘揚精品咖啡文化為主的咖啡學院,填補了古城精品咖啡業態的空白,契合了古城溫潤的氣質,也為古城文化深度遊提供了新的體驗。

去年4月,泉州首個古城街巷「微改造」項目金魚巷完工,271米的街巷凝聚了閩南建築工藝的精華。道路和立面修繕保護只是開始,一年來,培植和引入業態、活化金魚巷的動作不間斷。如今,除了品嘗到精品咖啡,在金魚巷還有其他三家不同風格的蛋糕咖啡店,巷子裡咖啡香浮,成為年輕人和遊客們必定打卡的巷子。

精品咖啡的引入是古城商業業態升級的一個縮影。在咖啡文化學院正式營業的同時,泉州人吳志超在古城經營的第三家民宿「吾問東西」也正式開門迎客。這家位於西街上的民宿,與東西雙塔對望,獨具特色的設計讓每位住客都能在房間裡欣賞到東西塔。「每到節假日都爆滿,很多住客甚至提前半年預定。」吳志超說。從楊桃公館、慢居·花喜到吾問東西,吸引他來古城的不僅是情懷與熱愛,更是提前感知業態的新布局和古城的吸引力。

吳志超的選擇代表著不少年輕人的方向,對於古城,他們從離開到歸來。知名藝術家吳達新接手1915藝術中心,一場場別具匠心的現當代藝術展覽提升了古城文化藝術品位; 「西街一姐」鄭達真,將「美好生活」系列茶館、小酒館、民宿運作得風生水起;文創青年將工作室搬到了這裡,古城手繪地圖、公仔、伴手禮等文旅產品層出不窮。

「以前感覺古城是沉睡的『死標本』,逛半天就看遍了。現在這裡是『活文化』,有靜態景點、動態文創、活態非遺,一條巷子就能玩一天。」住在金魚巷的90後居民傅先生說道。

一座文廟的驕傲 保護得力 兩膺春晚

「泉州府文廟兩膺央視春晚、戲曲春晚分會場,獲此殊榮的全國文廟僅此一座!」2019年央視春節戲曲晚會泉州分會場在泉州府文廟錄製,市府文廟管委會主任何振良激動不已:「泉州府文廟承載著燦爛的文明,挖掘闡釋文物資源優勢,讓文物『活』起來,是新時代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任務。」

這座千年文廟,兩度在全國人民面前美麗綻放,彰顯了影響力和美譽度。更多的人,見微知著般地從保存完好的文廟風採中感受到泉州古城的人文魅力。

早在兩年前,「古城更有古早味」的要求就寫入泉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泉州以「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工作為抓手,採用微改造的繡花功夫,以低衝擊更新的形式,注重人居環境改善,傳承歷史文脈。在古城範圍內啟動「一園」「一區」「一河」「一街」「一路」「一厝」「一站」的「七個一」工程,以實實在在的項目建設推動古城保護提升。項目的核心無一例外堅持原汁原味、修舊如舊,邀請老工匠主導、老工藝重現更顯匠心。

守護並非一味復古,在延續歷史中更要創造歷史。不久前,「鯉城區海上絲綢之路交流平臺」「海上絲綢之路南亞研究中心鯉城區基地」「泉州市鯉城區錫蘭文化促進會」揭牌,意味著古城與斯裡蘭卡在締結友城、影視創作、文旅互促上有更深層次的合作。接續著與古錫蘭的百年情誼,古城審慎而堅定地張開懷抱,以此為橋梁紐帶加大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構建新時代的符號載體。

一個天台的顏值 「最美泉州」 處處發現

這個天台位於泉州開元寺對面的遊客中心三樓,在全城引發了一場美麗「風暴」。

今年正月初三,泉州古城西街遊客服務中心正式啟動,天台刷爆了朋友圈。天台能直觀欣賞東西雙塔和西街全景,被譽為「泉州最美天台」。「天台一天能容納約兩千人次,春節期間有上萬人蜂擁而來,最後為了安全只能限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座自帶流量效應的天台,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前來打卡,拍照都要排隊。

不僅顏值高,功能更齊全。買伴手禮、古城旅遊文創產品,尋找古城導遊,諮詢古城旅遊路線,在遊客服務中心一站式齊全。二樓還不定期舉辦各種古城文化專題展覽,成為了解古城旅遊文化的一扇窗口。

細緻的配套服務提升了遊客的旅遊體驗,也展示了一座城市的文明和氣度。「有時間做志願者,有困難找志願者」,一個集諮詢指引、便民服務、基本救助、彰顯古城魅力的鯉城區志願者驛站就設在肅清門廣場旁邊,不斷傳遞著文明新風和正能量。走在西街的大街小巷,古城講解員的身影隨處可見,接受過專門培訓的一批批講解員向八方賓朋傳播古城文化,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傳統,意味著傳遞火種,而非崇拜灰燼。」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原所長夏鑄九教授在考察泉州古城保護發展時曾說,這應是古城保護的精神。隨後,「美麗古城、家園共造」活動在古城範圍內展開,從「政府讓我做」變為「我要做」,家園共造掀起了「自下而上」的文化共建潮流。居民自發保護和活化社區街巷,感受家園的美。家園共造的5支團隊猶如一粒粒火種,傳遞著理念和決心,古城的凝聚力、民間對古城文化的自信和認同感不斷提升。

正如近年來舉行的近百場展覽一樣,泉州古城正發生著「潤物無聲」的變化,古城文化的復興呈現出勃勃生機。我們能夠預見,在現代化日新月異的今天、明天,孩子們的童年仍有一段原汁原味的西街可走,有一座可以聽久遠故事的古大厝流連,他們的夢裡會有燕尾脊美麗的弧度,也有當代藝術的光怪陸離,永遠感受著古城的心跳。

(記者 殷斯麒)

相關焦點

  • 泉州古城·活韻生香
    以春風化雨的文化培植,連續4年開展的古城徒步活動、環灣自行車賽古城段展示推介、「潤物無聲」創客孵化計劃和主題展覽、國企平臺機制創新運作古城項目……一系列古城文化IP的打造,不僅為古城增添活力,也在潛移默化中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古城、身體力行地參與到古城保護發展中來,激發了更多人對古城的文化認同感,泉州古城文化符號漸入人心,掀起了一股古城文化熱潮。
  • 「文化佛山 走向小康」,央媒走進佛山聚焦文化建設
    8月21日,央媒走進佛山文化調研採訪活動第一天,禪城區嶺南天地內,央媒記者正在參觀龍塘詩社。8月22日,央媒走進佛山文化調研第二天。在親近童書智能文化家,創辦人莫春怡回答央媒記者的問題。截至2020年8月20日,鄰裡圖書館累計從佛山市圖書館借書18.5萬冊次,轉借圖書6.8萬冊次,開展閱讀推廣活動840餘場,服務讀者超過2.3萬人次。
  • 泉州晚報: 央媒關於「晉江經驗」的報導在泉州引起熱烈反響
    自上周起,泉州晚報陸續推出「晉江經驗」系列報導,從經濟、產業、全面發展、政商關係等多個角度,深挖其背後故事,探尋其內在成因,在點滴細節中發掘「晉江經驗」帶來的深刻啟迪。  城市的發展與蛻變,不僅讓生活在此處的人受益匪淺,也令身在異鄉的泉州人感到自豪。
  • 泉州尋找文化大小「三片」 打造成文化消費符號
    其中一個重要命題,就是尋找進而打造泉州文化的「三片」,將豐富的文化內涵,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文化消費符號,形成文化核心產品。那麼,「文都」的「三片」在哪裡?筆者認為,泉州的「三片」,可分大和小。大「三片」是文化城市的未來核心布局;小「三片」則是具體的文化消費代表性符號開發。
  • 福建泉州正音書院復建揭牌 啟動「古城悅讀」計劃
    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福建泉州有著超過千年的悠久歷史、海納百川的多元文化。而今,泉州各地不少古書院紛紛尋求復興,利用信息化返本開新,在保護傳承的同時煥發新的生命力。堅持古城復興「內修於心,外修於形」的泉州,正大力推動古代書院向現代新型書院發展和創新,為書院注入新的活力、功能、業態。近年來,泉州各地已有不少古書院在遺址的基礎上完成復興,目前梅石書院、寶海庵書院、新山書院等正在復建或籌劃復建。
  • 央媒再次聚焦這些可愛的鐵路人
    央媒再次聚焦這些可愛的鐵路人 2020-08-26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宿 泉州古城新窗口
    林小姐不是第一個有這個疑問的人,不少在假期想來泉州旅遊的外地遊客,紛紛感嘆古城民宿一房難求。近年來,隨著泉州古城知名度的進一步提升,許多遊客慕名而至,據統計,今年「五一」期間,我市接待中外遊客超過170萬人次,去年同期為106萬人次,遊客劇增,讓古城內的民宿、酒店等全線爆滿。
  • 「蘇式年貨節」引多家央媒聚焦 「蘇州老字號」創新再出發
    該辦法的出臺為保護和促進蘇州老字號的傳承發展,加快傳統文化和技藝的創新,振興地方老字號品牌,開創了全新局面。承載著深厚傳統文化底蘊,蘇州「老字號工程」在傳承創新中,夯實「更上一層樓」的裡程碑。  「蘇式年貨節」創意——  央媒聚焦蘇州老字號傳承創新  「蘇州老字號上央視新聞聯播,還是第一次。」
  • 【新聞報導】這個古村大宗祠夠「威水」,人民日報等央媒實地採訪!
    三水區白坭鎮祠巷村陳氏大宗祠內,守祠人陳達榮為央媒採訪團介紹祠堂情況。8月23日,由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社、光明日報、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央媒記者組成的採訪團到三水區白坭鎮開展實地採訪,陳氏大宗祠內,守祠人陳達榮為央媒採訪團介紹《陳氏宗譜》「目前,陳氏大宗祠建設了宗祠文化館、家風家訓館、名人館等場室
  • 央媒、省媒紛紛聚焦青州……
    2020.11.30 — 2020.12.6點擊藍色標題,可了解每條信息的詳細內容哦~央 媒CCTV—12社會與法頻道1.山東相冊|濰坊青州市:雲門山天高雲淡景如畫2.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山東濰坊青州市:強化扶貧模式 全面助民增收3.看微視頻|山東濰坊青州市外國語學校:生物課堂上的「小先生」(一)——生物的探究方法省 媒大眾日報
  • 今天,央媒再次聚焦畢節!這次是關於...
    今天(7月25日)《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兩大央媒再次聚焦畢節快來看看都關注了畢節哪些事 《光明日報》7月25日刊發文章《【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畢節:發展與生態,成就幸福感》,具體內容如下:「憶往昔,泥土牆,茅草房,支口鍋來鋪張床;到如今
  • 泉州古城:顏值氣質 活韻生香
    泉州,寶藏之城。泉州古城,寶藏中最為璀璨的那一件。歷史長河中,這片鍾靈毓秀、人傑地靈的土地,見證世事、孕育文化、累積底蘊,是泉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首屆東亞文化之都最生動有力的註腳。白巖松說,泉州,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 泉州老街區轉型路在何方追蹤 復興古城文化
    (陳起拓攝)核心提示以中山路為代表的中心市區老街區,有著輝煌的過去,承載著不少人的記憶,更是泉州文化的「名片」,然而如今日漸式微(詳見15日本報第九版)。報導見報之後,引起不小的反響,不少市民在泉州晚報社官方微博和泉州通上留言,或致電本社24小時熱線96339,他們認為,傳統文化是老街區的獨特生命力,保護好古城傳統文化,才能助力老街區轉型。
  • 文創裡的泉州古城印記
    □商報記者 蘇田田 文/圖 泉州是大家永遠無法割捨的記憶與情感,每位創客心中都有一份「泉州情」。當產品和文化元素碰撞出新火花,越來越多的泉州古城元素創意被融入工業文創設計中。 盡顯古城魅力 日前,在首屆「海絲杯」海峽兩岸(泉州)工業設計頒獎活動上,記者看到,在「非遺+文化創意」組作品成果展示區裡,洛陽橋、鐘樓、老君巖、石敢當、滴水神獸、紅磚厝……這些泉州古城元素被創意地融入工業文創設計產品中,從古厝形制的茶具到滴水獸樣貌的廚房瀝水器,再到立足健康生活的自動手扶梯消毒裝置等眾多基於生活的設計新品有望落地,服務市民生活。
  • 泉州古城:顏值氣質 活韻生香
    刊首語泉州,寶藏之城。泉州古城,寶藏中最為璀璨的那一件。歷史長河中,這片鍾靈毓秀、人傑地靈的土地,見證世事、孕育文化、累積底蘊,是泉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首屆東亞文化之都最生動有力的註腳。白巖松說,泉州,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 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學員向外國友人宣傳推介泉州
    20名外國友人在泉州走街串巷,體驗閩南文化與端午民俗。昨日,泉州市古城辦、泉州市文旅局組織開展了「海絲泉州 粽情古城」泉州古城文化旅遊資源宣傳推介活動,由第五屆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學員帶領外國友人遊覽古城,全程英文講解,並體驗泉州傳統美食製作技藝。
  • 今天,兩大央媒聚焦東莞,就為了這件事!
    新朋友點擊「莞香花開」可快速關注今天,兩大央媒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分別聚焦東莞就為了這一件事!今天(1月6日),「人民日報廣東頻道」發布《贊!兩大央媒分別聚焦東莞,就為了一件事——聚焦東莞治汙攻堅工作。東莞的治汙工作究竟做得怎麼樣?先讓我們跟隨央視的鏡頭來看看!▼「人民日報廣東頻道」發布《贊!
  • 泉州古城旅遊新春一炮而紅 西街一天人流量62788人次
    「年味很足,泉州很多過年風俗是我們那看不到的。」談起泉州古城,朱小姐的了解程度甚至超過了部分泉州人。熱愛宗教文化的她,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得知泉州有國內僅有的兩座女媧娘娘廟之一——媧皇宮,便決定到泉州來看看。一次衝動,讓她從此成為泉州虔誠的「信徒」。  「第一次到泉州,打開電子地圖,密密麻麻都是大大小小的廟宇,感覺廟比普通的小吃店都多,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
  • 泉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豐州古城列入核心範圍
    亮點泉州古城劃分慢行區域 綠色出行激活街區活力  針對泉州古城現存交通問題,此次修編提出了3條策略  一是過境交通外繞,內部車輛限行。  歷史城區方面,以泉州古城及豐州古城為核心,兼顧周邊自然環境及其他歷史文化資源點,規劃多條文化主題遊線,策劃「海絲」文化、活態文化、僑鄉文化、閩臺文化、山水人文環境、多元宗教及民俗文化、海防文化等,形成遊線串聯「一帶三區多點」的展示利用主題旅遊線路。
  • 聚焦央媒葡萄籽英語榮獲2020年度家長信賴少兒英語品牌獎
    (原標題:聚焦央媒葡萄籽英語榮獲2020年度家長信賴少兒英語品牌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