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家訓》——孟母也追學區房

2020-11-22 跳跳虎2020

01

孟母三遷」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孟子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一個人撫養他長大。

起初,孟子的家住在離墓地很近的地方。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母看到之後非常擔憂,決定搬離這個地方。

於是他們就搬到了市集附近。過了一段時間,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鞠躬逢迎,招待客人,討價還價。這在古代重農抑商的封建社會的人看來是非常不入流的行為。於是孟母決定再次搬家。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認真讀書,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孟母這才滿意。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孟母是一個非常務實敏銳的人。她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會默守陳規,而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及時修正。

她沒有盲目推崇所謂的「精英式」教育(這在她起初的居所可以看出),不是一開始就武斷認為孩子從小必須成長於優質的環境中,這樣會讓孩子錯誤地認為,自己只能在優越的環境中成長。

她是在發現孩子處於不良環境下受影響之後才選擇搬走,這個漸進的過程無形中也讓孩子體會到了母親良好的用意,以後也會感恩母親的決定。

另外,孟母也沒有像其他一些人的極端觀點,認為無論什麼環境下只要孩子肯努力就一定會學有所成,而是很重視客觀環境,在發現孩子因為受其他影響表現出不恰當的行為時及時調整,及時止損。

所以孟母是一個很務實的實用派,她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是:從自身實際出發,在成長的過程中認真發現,適時調整方法和方向。

如果生活在現代,孟母也一定是一個東奔西跑為兒子置辦學區房的母親,因為她知道環境對人的成長和塑造起著多麼重要的作用。只不過她更理性一些,不會為了好而追求最好,而是在一步一步試探當中做出理性的選擇。因為適合自己的,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

02

《三字經》當中有一句這樣描述孟母: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不僅重視孩子成長的客觀環境,善擇鄰處,孩子學習的主觀動力也是她關心的問題,「斷機杼」就是她教育孟子怎樣專心讀書的故事。

關於「斷機杼」這個故事,其中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孟子放學回家時母親問他功課怎樣,他不以為然地隨口說聲「湊合吧」;另一個版本是孟子在院子裡讀書時聽到母親紡線斷斷續續不專心背誦。雖然是兩個場景,但結果都一樣:孟母認為兒子讀書不夠專心,毫不手軟地剪斷了正在紡織的絲線。

「斷機杼」這個故事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孟母在玩心很重的孟子面前,一剪刀剪斷了一家人生活的來源——機杼。這在尚未成年的孟子心裡一定產生了一個不小的刺激效應,他會擔心,會害怕,會愧疚,母親賠上一家人的口糧來教育我,這個代價實在太大了,我一定不能這樣優哉遊哉,得收收心好好學習了。

這就是教育學中激勵原則的運用。

就在孟子思想開始發生變化的時候,孟母接著說了這樣一段話:

「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絲一樣。假如中途廢棄,丈夫和兒子還有衣服穿有糧食吃呢? 女子如果不生產生活必需品,男子不提高修養和德行,那麼一家人不做強盜小偷就只能做奴隸勞役了。

你如果荒廢了學業,就不免做辛苦不體面的勞役,而且難於避免禍患。

有德行的人通過學習樹立名聲,多問才能增長知識。有了學識才能生活安寧,做起事來免於禍害。」

這一番話說得恰逢其時(正在孟子看到母親剪短機杼內心開始出現悔意的時候),相當於一針強心劑;說得內容也有理有據,擺事實講道理,讓此時的孟子深感愧疚,深信不疑。

自此,孟子從早到晚勤奮學習不休息,把子思當做老師,後來終於成了有大學問的人,被後世尊稱為「亞聖」。

03

「斷機杼」這個故事如果放到現在,媽媽們的做法可能會大相逕庭:要麼是摔壞東西亂發一通脾氣,要麼是生硬地說教:不學習,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只能掃大街。

所以教育的初衷可能都一樣,但是說話的時機方式卻截然不同,由此可見溝通的技巧有多麼重要。孟母的說法用了正面引導展望前景和反面假設後果告誡這樣的方式,給出答案讓孩子權衡利弊心甘情願自己選擇。

所以孟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無論是甄選客觀環境,還是激發內在動力,她都保有一顆單純的心思,她不擔心剪短機杼賣不到錢一家人會因此忍飢挨餓,也不會只顧著用破壞東西的方式發洩情緒,而是全身心地不計一切代價警醒孩子的同時,又用一股春風般的溫暖去感化孩子,這樣的方式,對於一個還在青少年當中的孩童,無疑是醍醐灌頂。

此時的孟母,除了是一位母親,她更像一個卯足士氣的戰士,想方設法一鼓作氣一定要把這場仗打贏。

母親的心勁兒大了,孩子的動力自然足了,一些小毛小病瞬時也就被治癒了。


相關焦點

  • 從孟母三遷到爭搶『老破小』學區房的防衝動購買指南
    拎到現在來說,父母爭搶『老破小』學區房的行為和孟母並沒有分別並且現在的人,個個都想當『孟母』。更是在孟母的基礎上,還爭取到了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學區房為什麼這麼重要?因為它給孩子增加了更多成功的機會。02學區房是好,可是大多數人都買不起啊。或者即使砸鍋賣鐵能湊出個學區房,但後續教育的持久戰打不響了。
  • 因為有孟母三遷的故事,所以我們應該不顧一切選擇學區房嗎?
    現今的我們是否應該堅定地效仿孟母的做法呢?那今天我們就一塊兒來探討一下。說到孟母那我們就必須要提一下孟子這一歷史風雲人物。孟母見此情形,心想如果長此下去,孟子以後萬一成為了做殯葬的可就對不起家中先輩們了。於是孟母帶著孟子進行了搬家。這次搬家孟母搬到了城裡街上,周邊都是一些商鋪、集市。小孩子在年幼時好學、好玩是天性,孟子在街上見到,別人買賣物品、殺豬賣肉都特別有趣。於是又效仿著幹起了買賣東西,討價還價,殺豬賣肉等遊戲。
  • 安家:宮蓓蓓買學區房,同古代的孟母三遷一樣?拼學區房有意義?
    《三字經》裡說:「昔孟母,擇鄰處」。指父母用心良苦,竭盡全力培養孩子。從前孟子小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母教子的影響到特別深遠,安家的宮蓓蓓和她老公2個博士生,為了孩子也打算買學區房,搬離現在的房子,那麼現在的父母想方設法拼一套學區房,什麼是學區房?
  • 「孟母大講堂」正式開講 倡導良好家教家風家訓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濟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房亞南
  • 《三字經》詳解二:孟母三遷才找到「學區房」?環境有那麼重要?
    孟子三次搬家,實際上是在找「學區房」第一次孟子居住在墳墓旁邊孟母沒有責怪孟子,選擇了立刻搬家。第二次孟子居住在屠戶附近,孟子又學習屠戶殺豬,孟母依舊選擇直接搬家。第三次孟母將家庭安置在學宮旁邊,孟子學習讀書行禮,最終成為一代亞聖。故事的真假不必探究,但是這個故事,經久不衰,一直被人所津津樂道。實際上時間背景放到現代社會不就是家長們心心念念的「學區房」。
  •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高價學區房,家長盲目追求小心適得其反
    孟母覺得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孟子居住,會影響了孟子將來的前途,於是孟母又將孟子搬到了學校的旁邊。此時孟子就學會了守秩序、懂禮貌。孟母覺得這才是孩子應該居住的地方,於是便在這裡定居下來。02.孟母三遷實則是學區房的變相映射孟母之所以會多次喬遷是因為周邊的環境影響了自己的孩子,孟母對孩子的期望和當今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是一樣的。當代父母之所以會追求學區房也是認定了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 孟母為何三遷?這個故事會讓你更理解她,絕不是找學區房那麼簡單
    不只是找學區房那麼簡單孟母三遷的故事很多人肯定都很熟悉,如果忘記了的話,不防複習一下: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遊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遊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
  • 孟母三遷和拼學區房的父母,究竟誰的方法對孩子更有效果呢?
    而談到一個國家的經濟,房地產市場是不可不提的,提到房地產投資,就不得不說的那些為了孩子的未來,不但辦法想盡,終其一家幾代人的家產,就為了給孩子買一套設施配套完善的學區房的家長們。這個學區房在大城市裡是特別的火,因為據說買到了學區房,孩子就贏在了起跑線上。古有「孟母三遷」,今有父母拼學區房。他們二者之間有沒有所謂的異曲同工之妙呢?下面我們就來分析分析。
  • 孟母三遷遷不走,孟子便去賣肉了?
    我這孩子是有出息的人,咋能整天殺羊殺豬啊,不能住這裡了」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次搬到了學校,孟母很滿意。直至今日,孟母三遷的故事依然被人們廣泛傳揚,環境對個人的成長影響也進一步被證實,有人說孟母當年若不三遷,孟子可能就只有到菜市場去賣豬肉。
  • 學校裡的教育再公平也有學區房,家長們早就準備好孟母三遷
    結果最先反應的是房價,在大部分人都以為西城學區房要走下坡路的時候,反而西城學區房價迎來了一波大漲。不僅是西城學區房,據我身邊朋友了解到的情況,東城學區房乃至全北京沒學區的普通房子,都跟著這一波上漲了不少。大部分媒體以及沒有想搭「末班車」的人,對這次多校劃片後,西城房價都是看跌的。
  • 公民同招、多校劃片來了,學區房會降溫嗎?
    在政策的持續發酵之下,連日來,諸如「學區房涼了」「XX小區暴跌,學區房即將熄火」「學區房迎來最後的狂歡」的新聞標題賺足眼球,仿佛在實現全面脫貧之際,立刻就能步入「人人住上學區房」的新時代。 事實並不樂觀。
  • 上海還有哪些在售學區房?
    「昔孟母,擇鄰處。」2000多年來「孟母三遷」的故事廣為傳頌,用現在的語境來說,孟母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孟子,多次遷居,終於找到了一個「學區房」。「再窮不能窮教育」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學區問題永遠都會牽動家長的心。
  • 網友:北京海澱學區房就已證明
    原因是小孟子模仿祭祀,模仿別人哭,不好,所以孟母搬家。第二次搬家:遠離集市。原因是小孟子學別人叫賣,看殺豬,不好,所以孟母搬家。第三次搬家:搬到學校旁邊。跟別人交往受禮儀的薰陶,就定居了。孟母是否矯情,因歷史記載語焉不詳,故不能妄斷。但其為改變育兒環境三遷住地卻是不爭的事實。
  • 從孟母教子看良好教育的樣子
    今天,我們從孟母對孩子的教育來看一看,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什麼樣子。孟母不願意讓孩子學這些,就搬了家。這次搬到了集市旁邊,孟子就學著商人的樣子,學著稱斤論兩、討價還價,玩起了叫賣的遊戲,孟母發現此地也不適合,便再次搬家。他們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堂裡的學生學讀書和禮儀。孟母很滿意,就在學堂邊安定地住下了。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孟母很注意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 學區房不香了?蘇州學區房,很多也在跌了!
    過去幾年,蘇州大部分人買房太過關注配套,對學區、商業、交通的重視,甚至大過房子本身。其中學區房被捧上了神壇,眾所周知,蘇州除了園區的房子,最吃香、最抗跌的就是學區房。圖源:鏈家今天我們盤點了蘇州6大區10個頂級中學的學區房,驚訝發現,其中超一半小區的掛牌均價在跌!最高降幅竟達20.01%!蘇州學區房不香了?一起來看一下,蘇州哪些頂級學區房在降價!
  • 學區房什麼意思 學區房購買步驟是怎樣
    多數家庭中現在應該都只有一個孩子,以往的社會情況下,孩子是越多越好,但現在,社會發展雖然快速了,但是各類問題狀況也都在逐漸出現,尤其也是在政策上,因而教育孩子也是並不容易,很多家長為了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也會在買房時選擇購買學區房,那麼學區房什麼意思?學區房購買步驟是怎樣?
  • 「一縣一特色」之太谷:傳承孟母家風 弘揚傳統文化
    太谷:傳承孟母家風 弘揚傳統文化太谷縣婦聯充分利用孟母故裡、孟母文化發祥地的資源優勢,以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建設好家庭為重點,積極傳播和踐行孟母文化精神,重點打造「一園」「一街」「一村」「兩講堂」,深入推進家庭文明建設,進一步引導婦女群眾弘揚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
  • 雨花外國語小學學區房 買學區房注意什麼
    很多家庭都會首選購買學區房,為什麼呢,因為學區房對於孩子上學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優勢,而且房子的位置也決定著學校的好壞。那麼雨花外國語小學學區房包括哪些小區呢,在購買學區房的時候需要了解相關的一些內容,一起來看看關於買學區房注意什麼等問題,對於了解買房等相關的內容有很好的參考。
  • 「孟母三遷擇鄰」面臨現實問題:學區房幾人買得起?
    孟母三遷其實,孟母不一定只遷了3次,有可能多次,古人喜歡以「三」來泛指多次,所以創作這個典故的人就說成了「三遷」因為教育資源的問題,「學區房」這個概念甚囂塵上,然而學區房昂貴的價格,使它成為很多人心中難以逾越的一座大山。我不知道孟子的母親當時是怎樣搬到學宮旁邊去住的,據我所知,古代的學宮和私塾之類的,也應該坐落在人口稠密區,也就是說,要擠進這裡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孟子家很有錢嗎?
  • 學區房什麼意思!在駐馬店購買學區房流程是什麼?
    圖片來自網絡 侵權必刪 學區房,從某種意義上講,學區房是房地產市場的衍生品,同樣也是現行教育體制下的一個獨特的現象,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