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新書發行 反映底層百姓和低層官吏狀態

2020-12-11 華聲在線

《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新書發行

反映底層百姓和低層官吏狀態

華聲在線12月9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黃樸華 王玲)昨天,《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新書發布會暨座談會舉行。該書按照考古挖掘順序,首次公布了800枚簡牘的紅外圖版、彩色圖版和釋文。這標誌著五一廣場東漢簡牘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整理成果。

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指的是2010年6月22日凌晨4時,在長沙地鐵2號線五一廣場站東南側的一口井窖底部出土的一批東漢中期偏晚的簡牘。

《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由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與保護中心、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四家單位合作編輯整理,中西書局出版。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黃樸華介紹,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共有6862枚,形制多樣,對研究東漢歷史、當時長沙的社會生活狀況具有重大意義。這批簡牘絕大多數為官方文書,內容相當豐富,涉及當時的政治、經濟、法律、軍事等諸多領域。其中大量簡牘是當時使用的公文,涉及諸多郡縣,有實效性。文書的撰寫者多為各級官吏,簡文中所見職官名目繁多,是研究東漢官僚體系的第一手資料。該批簡牘大多為官文書正本,就字體而言,隸書居多,波挑分明;草書見於名籍及批示文字。這對書法史的研究有重要價值。

據介紹,長沙五裡牌、仰天湖、馬王堆等地點出土的簡牘大多記錄了上層貴族的生活狀態,而五一廣場東漢簡牘主要反映了底層百姓和低層官員的生存情況。大量記錄司法案件的簡牘詳細記錄了案情的起因、涉案人員、使用武器、受傷程度、所判刑罰等細節,體現了當時的司法要求和作風等。如官員辦案效率高,對存疑的證詞進行核實,不得通過毆打等非法手段迫使嫌疑人提供供詞等。

相關焦點

  • 《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新書發行 全國知名專家齊聚長沙研討簡牘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9日訊(記者 任波 通訊員 黃樸華)昨日,《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新書發布暨座談會在長沙舉行。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主任侯旭東、副主任劉國忠,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子今等全國著名簡牘學者齊聚長沙,就公布的長沙簡牘材料展開了深入熱烈討論。
  • 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現「警察局」文書(組圖)
    製圖/馮敏超發掘現場,東漢簡牘便埋藏在下面的井裡。圖/新華社  經過近一個月的清理髮掘,長沙市五一廣場出土簡牘的古井,終於揭開面紗。  8月5日,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首次發現古井井口,「直徑達4米,填土為灰黑色,包含有較多文物,規模較大。」專家判斷,古井用途可能屬井窖。
  • 《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選釋》出版
    11日,記者了解到,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等四家單位合作整理的《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選釋》已出版發行。    全書分為《整理編》和《研究編》。
  • 長沙五一廣場發現萬枚東漢簡牘 擬「整體揭取」
    6月22日,五一廣場出土東漢簡牘的古井(資料圖)  五一廣場簡牘擬「整體揭取」  長沙是中國出土簡牘最集中的城市,而長沙的簡牘又集中出土於五一廣場附近的古井之中。於6月22日在地鐵2號線「五一廣場站」工地發現的萬枚東漢簡牘,再次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 在長沙五一廣場廟街簡牘博物館,品傳統文化之美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王敏 雙節已至,張燈結彩,位於長沙核心商業區五一廣場的東漢簡牘歷史文化博物館,正是熱鬧時。東漢簡牘歷史文化博物館,感悟歷史長沙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據資料考證,兩千多年來,古長沙的城址一直在今天的五一廣場及其周圍區域。
  • 五一廣場東漢簡牘完成清洗 釋文工作正在進行
    星辰在線8月26日訊(長沙晚報記者 尹瑋 通訊員 蔣成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完成了五一廣場東漢簡牘的清洗工作,共清洗了編號簡牘6859枚,無字竹木殘片數以萬計。
  • 長沙近萬枚東漢簡牘整理研究啟動
    5月24日,整理出來的部分簡牘,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見。當天,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合作整理籤約儀式在長沙舉行。本報記者 郭立亮攝    據湖南在線-湖南日報5月24日報導  (記者 左丹 陳薇)今天上午,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及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四家單位,在長沙聯合籤署了合作整理研究長沙五一廣場出土的東漢簡牘的相關協議,標誌著近萬枚長沙東漢簡牘整理研究工作正式啟動。
  • 長沙發現近萬枚東漢簡牘 為官方檔案文書(圖)
    前天凌晨3時50分,長沙市政有限責任公司12項目部在地鐵2號線「五一廣場」站進行地下管道改造施工時,於地表下6米處發現一口埋藏有近萬枚簡牘的漢代古井。經長沙市文物管理所及芙蓉區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實地勘查,確認該古井為東漢前期官方簡牘檔案埋藏地。
  • 攜手清華 長沙近萬枚東漢簡牘整理研究啟動/圖
    5月24日,整理出來的部分簡牘,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見。當天,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合作整理籤約儀式在長沙舉行。本報記者 郭立亮攝湖南日報5月24日訊 (記者 左丹 陳薇)今天上午,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及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四家單位,在長沙聯合籤署了合作整理研究長沙五一廣場出土的東漢簡牘的相關協議,標誌著近萬枚長沙東漢簡牘整理研究工作正式啟動。
  • 到五一廣場廟街簡牘博物館,在「網紅」城市品傳統之美
    紅網時刻 通訊員敏希 長沙報導雙節已至,張燈結彩,位於長沙核心商業區五一廣場的東漢簡牘歷史文化博物館,正是熱鬧時。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一座近200平方米的東漢簡牘歷史文化博物館在發掘簡牘文物的舊址上拔地而起,前來參觀的市民、遊客絡繹不絕。
  • 東漢簡牘所見亭長及基層社會治安
    東漢簡牘所見亭長及基層社會治安 2019年03月01日 08:1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戴衛紅 字號 內容摘要:該批簡牘主要為東漢和帝(88—105年在位)
  • 長沙五一廣場地段發現大量古井遺蹟(圖)
    長沙古井。本報記者 龍軍攝  (記者龍軍)曾經因為發現大量古井並出土數以萬計西漢、三國簡牘而聞名於世的長沙市五一廣場地段,近日又發現大量古井。目前,文物部門已著手考古發掘工作。  3月中旬以來,長沙市五一廣場中央商務區東牌樓地塊一個基建項目工地不斷發現古井。據了解,東牌樓工地東到蔡鍔路,西到黃興路,南到解放路,北到東牌樓街,總佔地面積147畝,淨用地面積115畝。
  • 今年「十一」,去廟街領略東漢簡牘文化魅力
    三湘都市報記者 張浩 通訊員 王敏「除了東漢簡牘歷史文化博物館外,還將打造具有廟街文化特色的傳統戲臺文化。」近日,記者從廟街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獲悉,目前正在升級改造的廟街五一門店將在十一期間恢復營業。據了解,改造後的五一門店將成為長沙市核心商業區五一廣場的城市新地標。廟街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造後的五一門店將被打造成以文旅為主,文化美食為輔的旅遊打卡勝地。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長沙五一廣場相繼挖掘出兩漢時期的簡牘,其數量之巨,內容之豐富,世所罕見。
  • 長沙簡牘博物館:千年風華留汗青
    長沙簡牘博物館一層序廳 本文圖片均為長沙簡牘博物館提供西漢「漁陽」王后墓「陛下所以贈物」木楬嘉禾吏民「田家莂」大木簡1996年,湖南省長沙市五一廣場走馬樓街一口古井中出土10萬餘枚三國孫吳紀年簡牘,數量超過全國已出土簡牘總和,引起海內外關注。
  • 長沙簡牘博物館聯合故宮博物院等發布最新合作成果
    (現場,故宮研究院長沙簡牘研究中心揭牌。) (《長沙走馬樓吳簡書法研究》新書正式發布。) (《長沙走馬樓吳簡書法研究》一書從長沙簡牘博物館館藏數萬枚走馬樓孫吳簡牘中,精選164種珍貴簡牘。)現場,故宮研究院長沙簡牘研究中心揭牌、長沙簡牘博物館與北京師範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備忘錄並授牌、《長沙走馬樓吳簡書法研究》新書發布活動相繼展開。
  • 星辰文藝 | 蔣集政:遙想當年走馬樓——參觀長沙簡牘博物館有感
    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俞偉超認為,這是繼甲骨文、西北地區屯戌簡續、敦煌藏經洞和清朝內閣檔案之後中國古代文書的第五次重大發現。      走馬樓位於長沙五一廣場東南角。1996年7月至11月,地處五一廣場東側的平和堂建築工地上,一片繁忙,不舍晝夜。一臺臺巨大挖土機鋒稅的利爪吞噬著土方,一輛輛負重的工程車來回穿梭。考古工作者們也正在這裡忙個不停。
  • 故宮博物院「湘約」長沙簡牘博物館設簡牘研究中心!
    在本次發布會上,還進行了「故宮研究院長沙簡牘研究中心」揭牌、長沙簡牘博物館與北京師範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備忘錄並授牌、《長沙走馬樓吳簡書法研究》新書發布三項活動。(《長沙走馬樓吳簡書法研究》新書。)鄭欣淼表示,故宮博物院與長沙出土文獻文物有很深的學術淵源。
  • 徐暢:往復長沙——「湘水流過:湖南地區出土簡牘展」觀展記
    這種無可奈何的「滯後」,某種程度上影響到公眾及學界對於湖湘簡牘發現的歷史意義與現實價值的認知。同學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就是一種真實的反映。由長沙簡牘博物館主辦、湖南省及長沙市多家文博單位聯合籌辦的「湘水流過:湖南地區出土簡牘展」,是對上世紀後期至本世紀初期湖南地區簡牘出土及研究成果的首次聯合展示,也是將簡牘新發現推廣至社會大眾的一次嘗試。
  • 籾山明|長沙東牌樓出土木牘與東漢時代的訴訟
    一、東牌樓七號古井(J7)與出土簡牘 2004年4月至6月,湖南省長沙市中心五一廣場東南側的大廈建設區域內先後發現自西漢至明清古井35口。其中7號古井(J7)出土了一批簡牘史料,整理者稱之為「長沙東牌樓東漢簡牘」。
  • 讓簡牘活起來,廟街人心中的文化夢
    位於五一廣場核心區西北角的廟街門店拿出約兩百平米的金空間,斥資修建了東漢簡牘博物館,力圖再現20世紀末21世紀初期五一廣場周邊數次漢代簡牘文物發掘盛況,以期為遊客展現漢代悠久文化的宏大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