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娘家,已經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習俗,而且,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規矩。
中國最看重血緣關係,姑爺「有半子之勞」俗話說:「一個女婿半個兒」女兒女婿回娘家,父母都會盛情款待。
回娘家,有以下這些習俗規矩。當然,每一個地方都有一些差異。
回娘家,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歲時風俗。每年正月初二、初三,初四,中國各地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 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水果,由母親分送鄰裡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
這一天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探訪乃至小住。因為女兒在出嫁後,在婆家要操持家務,伺候公婆,還有應付各種妯娌、姑嫂關係,甚是辛苦,所以娘家會趕在節慶時接女兒回家來住幾天,名為探親,實則休息。卻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姑娘對鄉親的切切的思念。
每一個地方都有,就比如我們貴州這邊,就是初四的時候回娘家。
今天早上一起來,就看到朋友圈,曬回家圖片。
都說,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離開了娘家,從此就是婆家的人了。一年也回不了幾次家。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一心就撲在自己的家庭上,為了自己的生活而努力。
其實,有的時候,女兒欠家裡的很多。父母含辛茹苦地撫養長大。到了年齡,就離開父母。還沒有報答父母的恩情。就已經是別人家的人了。
所以說,女生很不容易。不僅要掙錢養家,還要生兒育女。頂起家裡的半邊天。
男人經常說,自己在外面打拼,多麼不容易。女人就帶孩子還喊累,簡直是不知好歹。
其實我想說的是,男人你錯了,你在外面不容易,你以為女人就容易了嗎?
現在有些女人,可謂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上陣殺敵有她」安撫家庭有她,洗衣做飯有她,家長裡短有她。
所以,過年回娘家,男人一定要給足女人面子,今天你就委屈一下,為她鞍前馬後。有的時候,女人想要的並不多。只是你自己認為女人想要的多。如果她是你的人。只要你對她好,她就會給你她的更多。
回娘家,就是想和父母團聚。訴說一下心裡的思念。看望一下父母。
合上筆蓋,給女朋友打視頻電話。也許,再過幾年時間。自己也會是回娘家大軍中的一員。
作者:花顏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