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標應名副其實

2020-10-20 中國經濟網

來源:安徽日報

近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對湖北省荊州市巨型關公雕像項目和貴州省獨山縣水司樓項目進行調查並發布通報。通報指出,巨型關公雕像破壞了古城風貌和歷史文脈,水司樓存在脫離實際、濫建「文化地標」、破壞自然景觀風貌等問題。

「文化地標」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象徵,它見證歷史留下的足跡,承載深厚的文化底蘊,引導著城市文明的延續。而這些被通報的「文化地標」根本名不副實。巨型關公雕像高達57.3米、重1200噸,不僅違建且基座正在下沉,外觀除有些視覺震撼,品不出更深的歷史韻味。水司樓投資高達2.56億元,僅蓋這一棟樓就花掉該縣全年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盲目舉債還存在爛尾風險。一個貪大,一個求怪,徒有其表的文化項目,不僅破壞了城市整體風貌,浪費了經濟社會資源,也起不到傳承歷史文化的效果,更贏不來遊客的青睞和口碑。

本應是「文化地標」的建築為何淪為城市建設的敗筆?這與少數地方官員的短視思維有關。營造「顯績」容易,追求「潛績」很難。在畸形政績觀引導下,一些地方官員不尊重所在地區的地理、地貌、氣候,不尊重歷史文化、傳統習俗,違背工程建設規律,與群眾需求背道而馳,一味追求「最大」「最高」「最重」的形象工程,希望達到新奇誇張、博人眼球的效果,炒熱旅遊經濟,彰顯地方政績。

名不副實的「文化地標」也暴露出公共決策機制存在漏洞。在一些地方,大型公共建築從立項、設計到審核,專業力量難以主導。在缺乏深入調研情況下,少數官員拍腦袋作決策,把自己當成城市「總規劃師」,把專業人員當作「畫圖工具」,外行指導內行,加上決策不公開不透明,信息披露不充分,公眾監督無從談起,暗箱操作難以避免,光怪陸離的建築層出不窮,醜化了城市形象。

「文化地標」作為公共建築,勢必要把公共利益、大眾審美與藝術性結合起來,其風貌品質不能由少數人的喜好、審美決定,更不能罔顧專業建議和公眾感受。從根本上管住「權力之手」、告別權力亂為,才能杜絕濫建「文化地標」。一方面,改革考核機制,引導官員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充分考慮當地財政承受能力,防止盲目花錢影響民生,從源頭上制止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另一方面,完善決策機制,保障公共建設決策科學民主、公開透明,發揮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集體討論等法定程序的作用,賦予專業人士更大的話語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築風貌管理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設計方案比選論證和公開公示制度,對於不符合城市定位、規劃、設計要求的,或專家意見分歧較大、公示爭議較大的,不得批准建築設計方案。還要強化事後監督,對不擔當、不作為甚至亂作為的相關責任人嚴肅問責,絕不允許「拍腦袋決策、拍屁股走人」。

停住濫建的手,也不能一拆了之。如此大興土木已經造成浪費損失,通報之後,後續如何整改利用,考驗著地方的管理智慧。「文化地標」體現的應是地域文化特色,是市民文化和心理認同,比如說到廈門人們會想到鼓浪嶼,說到西藏會想到布達拉宮。與其濫建「文化地標」,不如「走心」思考如何理解大眾文化的審美,吸納合理創新的審美,打造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景點,讓建築藝術真正起到提升城市形象、彰顯文化特色、增進人民福祉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文化地標」何以成了礙眼擺設
    當前對濫建文化地標的各種批評諸多,如地標醒目巨大、不等於有文化;濫建文化地標實質是在破壞文化;搞花架子、亂出風頭;打著「文化地標」的名義行「形象工程」之實等等。其實文化地標缺乏文化內涵,是近年來興起的很多文旅項目的一大弊端,而不僅僅是湖北、貴州這兩個文旅建設項目如此。對於這一現象,「一棍子」打死也並非理性。
  • 打造河南黃河文化地標應著力「七性」
    王喜成文化地標是一個地方的文化標誌物和「文化名片」,是一個地方文化精神的象徵。如果說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地方靈魂的話,那麼文化地標就是這個地方的靈魂外化物和可視符號,是這個地方的記憶與象徵。當人們提起某個地方時,人們馬上就會想到這個地方的文化地標;當人們提起某個文化地標時,人們馬上就會想到在這個地方。如:敦煌與莫高窟,或莫高窟與敦煌。
  • 漳州應恢復古城地標 打造特色文化旅遊產業
    閩南網1月7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張韓豐)近年來,漳州市古城已成為「體驗閩南文化」的重要景點,大大促進了文旅融合發展。但古城文化旅遊發展還存在不足。對此,漳州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向大會提出《關於打造漳州古城特色文化旅遊產業的建議》。
  • 專家:東華門遺址價值極高 應打造為成都最具影響的文化地標
    會上專家認為,東華門遺址是具有極高價值的重要考古遺址,應打造為「成都市最為重要和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地標」,在以明代遺存為展示重點的基礎上,實現不同歷史時空的和諧分割。(紅星新聞此前關於東華門遺址報導:大城生活區摩訶池蜀王府…6年發掘 成都東華門遺址考古披露)↑東華門遺址發掘區航拍全景去年9月,四川省文物局與義大利文化遺產保護單位籤訂合作協議,將「2019年東華門城市考古遺址保護開展本體保護與展示利用規劃方案編制與實施」納入中意兩國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合作內容。
  • 預計於2021年面向全世界開放,中國地標名副其實
    此舉也充分體現了大國風範,同時也讓更多人看到了這一「中國地標」。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這座建築就是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稱之為「中國天眼」。建於貴州省平塘縣,總佔地面積達到30個足球場大小,同時其邊境線長達到1500米,口徑也達到500米。也許一些對天文不太了解的朋友對此感觸不太深。
  • 未來前海「文化客廳」該是什麼形象?應規劃一座智慧型文化藝術地標
    原標題:國家大劇院首任院長陳平暢談前海文化願景:前海未來應規劃一座智慧型文化藝術地標南方日報2019年10月22日訊 未來的前海「文化客廳」應該是什麼形象?國際化城市新中心如何體現文化自信?
  • 杜絕濫建,城市「文化地標」該如何建?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華東師範大學經管學部教授金武剛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很多地方建設「文化地標」的初衷是積極、正向的,但還要引導他們用全面、辯證、長遠眼光看待「文化地標」,同時強化制度規範,不斷健全「文化地標」建設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讓地方在建設「文化地標」的過程中少出錯、不出錯。
  • 汪振軍:用文化創意弘揚黃河文化地標 讓黃河文化地標亮起來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7月10日,全省社科界黃河文化與黃河文化地標理論研討會在武陟縣舉行,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二級教授、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汪振軍在會上建議,用文化創意弘揚黃河文化地標,讓黃河文化地標亮起來。
  • 奉節杜甫草堂復建不可走老路 應成為「文化中國」重要地標
    他們表示,夔州杜甫草堂不能走簡單展示的博物館老路,它應該成為「文化中國」的重要地標。  觀點①  與農業相結合,展現詩聖曾有的一段「幸福時光」  「在很多人心中,詩聖杜甫一生流離顛沛,但事實上不盡如此。」夔州杜甫研究會秘書長李君鑑說,在夔州生活期間杜甫培植果樹、種稻、種菜、養雞、網魚,生活相對穩定。甚至有專家總結,杜甫在這裡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
  • 突顯上海地方文化地標的《城市景酒》面世首發
    中新網上海新聞1月15日電(洪亮  於俊)以外灘、浦東、豫園、南京路、淮海路、新天地、石庫門、世博大觀和七寶古鎮九大文化地標為主題的
  • 生活書店:陪都文化街的知名地標
    抗戰時期的生活書店  在與重慶抗戰文化有關的影像資料中,《生活書店重慶分店》是傳播率最高的老照片之一。先後出版了《全民抗戰》、《文藝陣地》、《理論與實踐》等新期刊,並繼續出版更多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哲學社會科學著譯、中外文學名著及很多宣傳先進思想文化和鼓勵抗日救亡的通俗政治書籍和文藝讀物。該店在鄒韜奮的主持和擘劃下,成為當時中國進步出版事業的一面旗幟。  文化街上的知名地標  生活書店遷到重慶後,總部始設冉家巷,後遷學田灣。
  • 人民日報關注城市「文化地標」如何建 雲南人有話說……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華東師範大學經管學部教授金武剛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很多地方建設「文化地標」的初衷是積極、正向的,但還要引導他們用全面、辯證、長遠眼光看待「文化地標」,同時強化制度規範,不斷健全「文化地標」建設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讓地方在建設「文化地標」的過程中少出錯、不出錯。
  • 打造文化地標,綠地溱水小鎮發力國際鄭
    除了愛情,溱水流域孕育的岐黃文化、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見證了溱水河延綿千年的詩情畫意。如今,這條流淌在鄭州新密的千年溱水河,正在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中原福塔、千禧廣場、高鐵中央廣場雙子塔,一座座地標建築記錄著鄭州的發展歷程,也是展示鄭州城市形象的一張張名片。2018年,鄭州入選國家中心城市,作為一帶一路節點城市的「國際鄭」,隨著時代的發展,所擁有的地標建築將被再次「刷新」。
  • 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標
    ……城市文化地標或深植於歷史文化,或投射著時代風貌,以鮮明獨特的符號形象,成為一個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徵,與人們產生緊密的情感連接、文化認同。文化地標是一個地方的文化名片,在傳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應。近年來,文化旅遊市場持續升溫,各類文化地標成為熱門參觀地、網紅打卡地。與此同時,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打造新文化地標的現象也引起社會關注。作為一種人文景觀,文化地標首先應當與地理環境「不違和」。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渾然天成、融為一體,才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 鄭州最高地標建築,濟南最繁華地標,哪一個更被人所知?看看就知道了
    要說到地標建築,能夠讓大家瞬間想到肯定就是重慶洪崖洞、廣州小蠻腰塔、上海的東方明珠、北京的中國尊以及天津的世紀鐘等等,這些地方都是有名的地方,但如果要提到河南省會鄭州的地標建築,山東省會濟南的地標建築,你知道是什麼嗎?大多人肯定不知道,其實在鄭州有名的地標是中原福塔,濟南有名地標是泉城廣場。
  • 「湖南十大文化地標」50強名單出爐 為你家鄉的文化地標投票
    紅網時刻4月14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徐海瑞)4月13日,由湖南省委網信辦、湖南省文化廳主辦,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承辦的「湖南十大文化地標推選活動」,經過活動專家委員會嚴格評選,50強候選名單正式揭曉,嶽陽樓、嶽麓書院等成功入選。
  • 海南:文化地標變遷
    一片區域變得喧鬧:這是由《王者榮耀》《地下城與勇士》《天涯明月刀》《天天愛消除》《新劍俠情緣手遊》等13個知名數字文化IP,與敦煌、飛天等傳統文化IP共同營造的新一代文化地標。「科技+文化」的新時代,「文化地標」四個字,已不僅是指高大的建築和雕塑,而是統籌線上、線下的文化事件。正如這場為期6天的TGC騰訊數字文創節將在結束後快速消失,萬綠園亦會恢復往日的平靜。
  • 蒲江新增10處文化地標 漢畫像磚元素入畫
    白雲鹽井遺址文化地標。成都市蒲江縣今年新建的10處文化地標,不僅描繪了當地文化遺產特徵,也讓遊客「到此一遊」的照片烙上文化遺產的名片。特別是白雲鹽井遺址的地標,除了有常規的示意圖和文字介紹,畫家素描的一幅《蒲江井鹽製鹽圖》上,創新性地引用了漢代畫像磚的元素,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古人製鹽的場景。
  • 專訪中國建築大師何鏡堂:寧波地標建築應體現文化特色
    他是中國建築界無人不曉的建築大師,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他還是寧波幫博物館、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師……今天,寧波特別邀請到這位重量級嘉賓——何鏡堂,為熱愛建築的250名人士做了一堂有關城市重大文化建築的講座,甬派記者有幸專訪到了大師。
  • 廣西最不一樣地標,耗資3億建成,代表當地特色的地標建築
    在這個提倡個人發展的時代,我們越來越願意表現自己的個性和特徵, 這是每個人的獨特象徵, 與此同時,國家和城市也一樣,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旗和國徽等,每個城市和地區都有代表當地特色的地標建築。我們日常可以接觸到的這個例子是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北京的故宮和上海的東方明珠電視塔,四川南充的中古城鱗次櫛比, 它們是具有悠久的歷史還是具有極高的建築和審美價值可以在精神上或身體上享受, 但是廣西有這樣不同的地標,一眼就不能懷疑設計師的意圖:兩個夜壺會表現什麼?那麼,我們說的這座建築物具體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