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同源丨李墨熙:書畫不難學,貴在堅持

2020-12-18 清美漢墨

自先秦諸子「河圖洛書」以來,便有書畫同源之說。其含義不僅指中國文字與繪畫在起源上有相通之處,也指兩者的筆墨運用有異曲同工之妙。6月20日,清美漢墨主辦的全國書畫詩印零基礎教師培訓第三天,書畫詩印教育傳承人李墨熙帶領參加師訓老師每人創作一副「書畫詩印四合一」立軸作品,以書畫詩印作品詮釋對「書畫同源」的理解。

學畫先學書

第三天的師訓課堂上裡,將進行書畫詩印四合一大創作,作品以傳統立軸的形式,書法在上,畫作在下,作品以藤類植物為題,同時代表了參加師訓的老師3天的學習成果。書與畫,同質而異體,都是創作者潑墨揮毫的筆尖故事。 

「詩書畫用的都是同一支筆,兩者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文字的起源是圖畫,篆書是象形文字;可以說,書法雖然是文字,但也像畫一樣,表現創作者的內心世界。而國畫最初以線條為主,慢慢發展出顏色,因此畫離不開書、書離不開畫。」墨熙老師說。

所以要想學好畫,書法是必不可少的基礎,在中國有成就的畫家一定是不錯的書法家。從清朝的鄭板橋到清末民初的吳昌碩都是很好的說明。由於有這些名人大家的推崇,所以書畫同源成了通俗理論,「學畫先學書,方知用筆難;書畫理法相通,筆法相近,書家重法,畫家重骨,以書入畫、書畫交融,筆墨相匯,情趣同生。」

墨熙老師一直希望,把書畫同源的理念讓更多人了解,書法作品與國畫作品是可以互補的。在她看來,「書畫詩印四合一」的創作要求,對參加師訓的老師也是一種理念的傳播。「很多教育機構老師只注重單方面教學,有的不注重書法,有的不注重國畫,覺得書畫是兩回事。通過3天的學習,其實也有助於提高大家對『書畫同源』這一理念的認知。」

書畫是體現的是創作者的精神世界

墨熙老師為此次師訓,特意拿起畫筆,以桃配南瓜,寥寥數筆,將桃的展現的淋漓盡致。「桃下結金蘭」,一副篆書與桃、南瓜的簡單相呼應,其所反映的顯示情趣是墨熙老師對「書畫同源」的最佳註解。

「其實,書畫詩印,書畫為主,詩印為輔。章太小,表現手法比較少,而書畫不一樣用形式豐富。」墨熙老師說。「國畫和書法是相呼應的,書法不提高的話,最終會制約繪畫的發展。」

「書畫同源,畫的造型藝術、布局構成,都有書法的影子;而國畫的語言參與到書法中,也會別具風味。書畫同源理論發展至今,也存在不同的聲音,但書畫同源無疑是發展方向之一。」墨熙老師說,「此次師訓的目的之一,在於以現在的眼光重新詮釋書法與繪畫的聯繫,從一個側面,展現出民辦教育人對書畫關係的理解。」

相關焦點

  • 李墨熙:教育的初心、方向和目標
    但是現在,面對日漸西化的教育現狀,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非常必要的,是我們每一位書畫教育人的責任和使命。」李墨熙說。面對現在很多人認為書法難學、國畫難學,傳統文化離我們非常遙遠。李墨熙通過9年的教學實踐研究,研發出一套讓零基礎成人快速上手且可持續深度學習的遞進式教學體系,讓很多自學的成人或者是書畫愛好者有更明確的學習方向和目標,有更高效簡潔的學習方法,讓更多社會上愛好書畫的人能接受更專業的書畫學習。她認為這個體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必須以傳統文化傳承為目的,儘可能包含多方面文化素養知識;二,它必須讓學習者感興趣並堅持學習;三,實踐與理論相結合。
  • 書畫詩印回顧丨李墨熙:零基礎老師學書法應注意三點
    6月18日-20日,為期3天的全國書畫詩印四合一教師培訓,在北京總部基地鉑金大廈結課。此次培訓共有12名老師參加了師訓。此次培訓主要是以書法、國畫技法教授為主,書畫詩印教育傳承人、清美漢墨創始人李墨熙擔任授課老師,採用理論引領、現場輔導、實際相結合和手把手的教學方式傳授書法國畫基礎知識和技能。墨熙老師在師訓第二天書法課教授中表示,"在書法學習過程中,學會正確的方法,寫書法的理念都很重要。"
  • 書畫詩印之詩丨李墨熙:讀《聲律啟蒙》,培養孩子詩詞創作的基礎
    6月18日,清美漢墨《全國書畫詩印0基礎教師培訓》課上,用書畫詩印教育傳承人李墨熙的話說,《聲律啟蒙》是一切詩詞創作的基礎。「《聲律啟蒙》這個基礎不僅包括從單字對到多字對的虛實應用技巧,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在自然的誦讀中體會文字的聲律韻味,這是對孩子音律美感最好的認知培養!」李墨熙對參加師訓的老師說。
  • 學書還是學畫? 漫談書畫同源
    文/葉向陽通常所說的書畫,一個是書法,一個是繪畫。但在中國往往將書畫合併稱為書畫藝術。書畫同源在書畫理論上是津津樂道口頭禪,意為中國繪畫和中國書法關係密切,兩者的產生和發展,相輔相成。在畫史上,以先秦諸子的所謂「河圖洛書」為書畫同源的依據。「河圖洛書」,是河洛文化的濫觴,中華文明的源頭,譽為「宇宙魔方」,是中國古代的兩幅神秘圖案。
  • 書畫同源指的是什麼意思
    意為中國繪畫和中國書法關係密切,兩者的產生和發展,相輔相成,在畫史上,以先秦諸子的所謂:「河圖洛書」為書畫同源的依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說,「頡有四目,仰觀垂象。因儷鳥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此為最早的「書畫同源」說。書畫同源可以從四個方面說起。
  • 象形字:「書畫同體」演繹為「書畫同源」
    張彥遠所謂「書畫同體」的那個「體」,指六書中有「畫之意」的象形字。明初文學家宋濂則說:「六書首之以象形,象形乃繪事之權與。」(《畫原》)明中期學者何良俊卻把象形字看作畫:「蓋畫即六書之一,所謂象形者是也」;而且把張彥遠「書畫同體」的表述變為「書畫本同出一源」(《四友齋叢說》卷二十八)。晚明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也將象形字看作「書畫同源」之「源」,他說:「畫者,六書象形之一。故古人金石種鼎隸篆往往如畫,而畫家寫水、寫蘭、寫竹、寫梅、寫葡萄多兼書法,正是禪家一合相也。」
  • 書畫同源而異流--書畫--人民網
    原標題:書畫同源而異流 趙孟頫在《秀石疏林圖》中說:「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沒錯,畫壇巨擘周昉、唐寅、石濤、八大、吳昌碩、任伯年、齊白石等都是書法高手。以書顯世的王僧虔、蘇軾、米芾、黃山谷、趙孟頫、董其昌、蒲華、趙之謙等同樣是繪畫大家。如此看來書畫同源是對的。但後面應加一句,同源而不同流。   打開歷史畫卷,縱觀我國古代前賢書畫大家,幾乎詩書畫印個個全能。
  • 徐建融:也說「書畫同源」
    原標題:書畫同源   「書畫同源」是中國傳統藝術的一個重要命題。書者書法,書法成為藝術,為中國文化所獨有;畫者繪畫,則為中西文化所共有,儘管二者的觀念、技術各有不同。「書畫同源」是講書法與繪畫的關係問題,其說法可以有多種,如「書畫用筆同法」等等,但實質則一。
  • 漫說「書畫同源」
    原標題:漫說「書畫同源」 唐張彥遠為了強調繪畫和文字、書法具有同樣的重要性,在《歷代名畫記》中論畫,常以「畫」比「書」,認為「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書畫用筆同法」的論斷。「書畫同源」說即出於此說。 「書畫同體」是說書法起源於象形文字;因為象形,也就有了圖畫的意味。
  • 書畫同源 書法為上
    周國城1950年生於浙江杭州,曾任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廣州書畫研究院院長。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研究員,西泠印社理事,暨南大學藝術碩士研究生導師,廣州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周國城喜書行草、寫梅蘭竹菊和水墨荷花,書法、繪畫、篆刻等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省、市展覽及入編專集。
  • 「書畫同源」的本意是什麼?
    學書法的人往往會聽到這樣一句名言「書畫同源」。比如北宋的郭熙、郭思在《林泉高致·山水訓》中說:「人之學畫,無異學書。」魯迅先生也說「寫字就是畫畫」。那麼,「書畫同源」是什麼意思呢?它的本義是什麼?我們這裡就來進行一些簡單的介紹。
  • 書畫同源而異流
    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國朝吳道玄,古今獨步,前不見顧、陸,後無來者,授筆法於張旭,此又知書畫用筆同矣」。趙孟頫在《秀石疏林圖》中說:「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
  • 「書畫同源」新解
    《枝頭春意鬧》 國畫 68cm X 46cm 李叢「書畫同源」之我見文/李叢關於「書畫同源」的說法古已有之,這幾乎是國畫界和書法界公認的常識問題,似乎在此無需累贅。據筆者多年來的考察,絕大多數人對「書法同源」的理解無非就是:書法功底越好,畫畫就會越好。這個說法雖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似乎不太經得起推敲。
  • 書畫同源 筆歌墨舞 新華區開展「書畫漫談」活動
    書畫同源 筆歌墨舞 新華區開展「書畫漫談」活動 2020-08-24 1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書畫同源」的沿襲與發展
    我國傳統書畫向以筆墨、線條來表達創作者的意圖和情操,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總結和梳理了唐以前關於「書畫起源」的種種說法,認為書畫不僅同體同源,而且筆法相同,二者在發展過程中互相促進。歷代書畫名家將二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書畫相通的「筆墨」藝術,推動了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
  • 眾所周知,書畫同源,那麼什麼時候書畫開始分道揚鑣的?
    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此為最早的「書畫同源」說。宋代郭熙在技能上對此作了說明:「善書者往往善畫,善由具轉腕用筆不滯也。」(《林泉高致》宋代蘇軾說:「書畫本一律。」而後是元代畫家、書法家趙孟 。他在《秀石疏林圖卷》上題詩道:「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
  • 書畫同源、源遠流長
    為此從「書畫同源」的角度可以很好地理解中國畫與書法的一脈相承的關係,及書畫的當代性何以創新、發展。職業畫家孫成慷老師《福山秀水吉祥地》中書協李成連老師書法作品書畫同源是中國書畫史上一個重要問題其根本原因,在於這一論題是一個因時而異的概念,在書畫史的不同發展階段,各有其不同的外延和內涵。若執著已見,作出結論,就難免以偏概全,從而也就無法理清其間的關係和頭緒了。
  • 為什麼說「書畫同源」
    在中國繪畫史上,先秦諸子就有所謂「河圖洛書」之說,意思即是書畫同源。唐代張彥遠在其所著《歷代名畫記》一書中,開篇即講《敘畫之源流》:「夫畫者..... 發於天然,非由述....奎有芒角,下主辭章;頡有四目,仰觀垂象。因儷鳥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像制肇創而猶略。
  • ...大運河系列講座書畫專題「運河九曲話書畫」《漫談書畫同源》
    《新華講壇》——大運河系列講座書畫專題「運河九曲話書畫」《漫談書畫同源》 2020-08-20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書畫同源 吾道尤遠——陳羿州書畫藝術欣賞
    大學畢業後,我從事藝術相關的工作,成為一名書畫類教學節目的策劃編導,在工作的幾年中接觸到了很多書法家和畫家,也策劃編輯出版了一些不錯的書畫教學類節目,前不久到北京圖書大廈買書時還看到了我十年前策劃編輯的藝術光碟書刊,心中不免還略有一絲感動……但從我的書法學習來說,真正跨入書法這個專業的門檻還是在參加工作後,由於工作的便利,我可以策劃一些我自己想學但又沒有機會學到的東西,比如我策劃的由歐陽中石老師主講的書法經典教學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