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技能可以叫拳術,可以稱武術,又喚作功夫,有很多種名稱。今天的人可能不太在意這個稱呼,其實每一個名稱的更迭,都預示著一種改變。這種改變僅僅是一種變化,這種變化不一定是一種正向的發展。有些技能會隨著時間的進程升華,也會在某個時間段消亡或者退化變質。越是歷久彌長,越是面目全非。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項技能,我一直不知道該叫它什麼名字好。現在的主流叫法是武術,再講究一點,叫傳統武術,可我還是覺得代表不了他。我還是沿用他的老名稱,拳術。今天就給大家說說練拳的事。
練拳在以前算一個行當,是一些人賴以生存的職業手段。所以這個東西,在過去一直不會讓外人輕易得到。我們今天看到的武術與舊有的拳術區別很大。時代在進步,很多東西都要做出改變,這很正常。我之所以強調這個,只要你明確一個概念,我說的仍然是以前一脈傳承下來的形意拳。
民國時形意拳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國術。說到國術跟在後面的一句話是,只殺敵不表演。從這句你應該能體會到形意拳究竟在在練什麼?如果你以健身為主,拿套路來鍛鍊鍛鍊身體。或者就是自己玩一玩不求上道。再或者你把拳當競技武術、表演武術耒練,那篇文章與你無關,我要談的是拳術的核心的東西。
今天的練拳人依舊不算少,不過能練到點子上的真是難得一見。.我不止一次聽到一種觀點,說練拳就是下功夫;說功夫下到了,你的拳就厲害了;說你不行,是功夫沒下到,回去站三體式去站樁去,老老實實先把基本功打好;還有的人說老老實實練趟子,練發力去(這裡他們會用勁來表達);把明勁練好就厲害了;還有的說練拳就是練基礎,基礎是什麼?就是三體式站樁功夫。如此種種吧,大家自己可以列出很多。不一一說了。這些觀點,對不對?真不能說錯。但你要這麼練,還真就出不了高功夫,也容出問題。
不管你怎麼練,站樁也罷,打套路也罷,發力也罷。有人說,就是規矩繩束,讓規矩上身,然後出功夫。沒有錯,練拳確實得過自己這一關,連自己都戰勝不了,何來勝人這一說。但你不要以為跟自己較勁是終極手段。讓規矩約束自己,這只是第1步。練到一定程度還得脫離規矩的束縛。孔子有句話叫隨心所欲不逾矩。簡單的說我們就是要練到這種程度。
老話講三回九轉是一式;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形意。
練拳是明心淨智慧的,越練越聰明,身心是愉悅的。狠著心下死工夫跟自己較勁,容易蒙了頭,練狠了腦子不靈光,拳就上不了道了。練成這樣的人始終都有,以前山西的老輩叫這樣的拳家為笨公子(讀輕聲)。我可不是鄙視笨公子,笨公子也是很厲害的。湊一個熱點,74秒的丁公子還不如笨公子的皮毛。
笨公子不是貶義詞,是說有些人在練拳的第一段把功夫下狠了,被死規矩束服,心智有些蒙蔽,略微帶些傻笨蠻的樣子。老話練拳把人練傻了就指這個。其實是練拳過於單一死板,總是下死功跟自己較勁,蒙了頭了。這樣的練家子一經引導,功夫就上道了,拳就話了。但這樣人,一般師父教不了,因為這樣人你得把他打明白了。他那身蠻勁不是行家治服不了。
拳要活用,人才有靈光乍現,腦子才能保持清明澄澈,練拳才能長智慧。
這篇文章獻給那些刻苦下功的練家,願他們超越自我,早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