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形意拳不能老跟自己較勁,丟不下自己,成就不了功夫

2020-12-13 拳成大藝藝稱形意

有一種技能可以叫拳術,可以稱武術,又喚作功夫,有很多種名稱。今天的人可能不太在意這個稱呼,其實每一個名稱的更迭,都預示著一種改變。這種改變僅僅是一種變化,這種變化不一定是一種正向的發展。有些技能會隨著時間的進程升華,也會在某個時間段消亡或者退化變質。越是歷久彌長,越是面目全非。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項技能,我一直不知道該叫它什麼名字好。現在的主流叫法是武術,再講究一點,叫傳統武術,可我還是覺得代表不了他。我還是沿用他的老名稱,拳術。今天就給大家說說練拳的事。

練拳在以前算一個行當,是一些人賴以生存的職業手段。所以這個東西,在過去一直不會讓外人輕易得到。我們今天看到的武術與舊有的拳術區別很大。時代在進步,很多東西都要做出改變,這很正常。我之所以強調這個,只要你明確一個概念,我說的仍然是以前一脈傳承下來的形意拳。

民國時形意拳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國術。說到國術跟在後面的一句話是,只殺敵不表演。從這句你應該能體會到形意拳究竟在在練什麼?如果你以健身為主,拿套路來鍛鍊鍛鍊身體。或者就是自己玩一玩不求上道。再或者你把拳當競技武術、表演武術耒練,那篇文章與你無關,我要談的是拳術的核心的東西。

今天的練拳人依舊不算少,不過能練到點子上的真是難得一見。.我不止一次聽到一種觀點,說練拳就是下功夫;說功夫下到了,你的拳就厲害了;說你不行,是功夫沒下到,回去站三體式去站樁去,老老實實先把基本功打好;還有的人說老老實實練趟子,練發力去(這裡他們會用勁來表達);把明勁練好就厲害了;還有的說練拳就是練基礎,基礎是什麼?就是三體式站樁功夫。如此種種吧,大家自己可以列出很多。不一一說了。這些觀點,對不對?真不能說錯。但你要這麼練,還真就出不了高功夫,也容出問題。

不管你怎麼練,站樁也罷,打套路也罷,發力也罷。有人說,就是規矩繩束,讓規矩上身,然後出功夫。沒有錯,練拳確實得過自己這一關,連自己都戰勝不了,何來勝人這一說。但你不要以為跟自己較勁是終極手段。讓規矩約束自己,這只是第1步。練到一定程度還得脫離規矩的束縛。孔子有句話叫隨心所欲不逾矩。簡單的說我們就是要練到這種程度。

老話講三回九轉是一式;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形意。

練拳是明心淨智慧的,越練越聰明,身心是愉悅的。狠著心下死工夫跟自己較勁,容易蒙了頭,練狠了腦子不靈光,拳就上不了道了。練成這樣的人始終都有,以前山西的老輩叫這樣的拳家為笨公子(讀輕聲)。我可不是鄙視笨公子,笨公子也是很厲害的。湊一個熱點,74秒的丁公子還不如笨公子的皮毛。

笨公子不是貶義詞,是說有些人在練拳的第一段把功夫下狠了,被死規矩束服,心智有些蒙蔽,略微帶些傻笨蠻的樣子。老話練拳把人練傻了就指這個。其實是練拳過於單一死板,總是下死功跟自己較勁,蒙了頭了。這樣的練家子一經引導,功夫就上道了,拳就話了。但這樣人,一般師父教不了,因為這樣人你得把他打明白了。他那身蠻勁不是行家治服不了。

拳要活用,人才有靈光乍現,腦子才能保持清明澄澈,練拳才能長智慧。

這篇文章獻給那些刻苦下功的練家,願他們超越自我,早有所成。

相關焦點

  • 我練形意拳的故事
    雖忝為弟子,至今一事無成人漸老,實在深負師恩!弟子不肖,而劉老師始終不棄不倦地寬容和勸勉,也令我未嘗失去過再一次努力的希望。寶山在前,明師指路,空手而歸實在可惜,習拳確是一日練得一日功的實踐,無人能代,捫心自問自己下過多少功夫,回首來真是羞愧難當!恭逢師祖辭世十周年,老師囑記心得一篇,甚為惶恐,自己平日濫竽充數,實無心得可言,只能記下淺薄的認識和走彎路的體會,聊備前車之鑑。
  • 形意拳的三步功夫
    凡喜好形意拳的武術界同好們都知道,形意拳的功夫分為三步:即 「剛」、「柔」 和 「化」勁。那麼,這三步功夫又是如何劃分的呢? 既然形意拳是拳,當然就要在實戰技法上去尋根問源,通過演練使其得以充分體現,形意拳在運用中,疾用驟發則為剛勁,也是我們所說的第一步功夫;緩動遂發的為柔勁,這是第二步功夫;不意而發的為化勁,是形意拳第三步功夫,也是形意拳的高境界。
  • 形意拳——實在人練的功夫
    形意拳是實在人煉的實在功夫。煉功架愈慢愈佳,因為形意細活小手特多,快了就忽略了,煉法出功夫全仗小手。煉拳要煉精細拳。我曾經看到媒體介紹的大師的功夫比自己的師父高很多,就拿錢去江蘇等地考察,結果如何在此不便講。只是想告訴大家,好師傅就在身邊,不要輕信他人。形意圈裡有句話「河北形意靠功力贏人」,我就此事問過張師薛傳形意是否如此。張師說:「有技巧不使,使了那是滑頭,遇功力大的就沒用;有功力不用,用了那是笨蛋,遇頭腦靈的就無用。」李老說的妙「用腦子比武是大智慧」。
  • 拳論早就公開,你懂得比正宗傳人都多,為何你還是練不好形意拳
    當今的形意拳練習者有一個方便的法門,就是你接觸的理論非常的全面。 你可以在網上任意查看或複製形意拳的理論,從嶽武穆、李洛能到郭雲深、孫祿堂,再到今天的拳家對形意拳的詮釋,都可以方便地看到。按說,這比起以前的練拳人多了不少的優勢,可是為什麼今天的練習者練不出堪比前人的功夫?
  • 拳是功夫邊,劍為形意尖
    武林中有拳成兵器就的說法,這不是一句空話,如果拳鬥打的可以了,兵器鬥還不行,說明拳練的還沒到大成,而不能說「拳成兵器就」這話不對。唯一需要解釋的,是拳成之後,兵器的用法、打法細節必須訓練,這個訓練過程不長,但是一定要有,因為兵器是手臂的延長,持兵器加長了行拳長度、勁力長度等等,這些都需要適應。
  • 濟南形意拳名師李靜軒逝世 百歲大俠寫就功夫傳奇
    □本報記者 王僖  早年身體多病,37歲開始練形意拳  走完自己106個春秋的人生,李靜軒老人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從民族實業家到形意拳名師,從疾病纏身到健康長壽到106歲高齡,百歲大師李靜軒用他的一生寫就了形意拳的傳奇。  1906年,李靜軒出生於桓臺縣一個農民家庭。
  • 形意拳到底厲害不厲害,練過形意拳之後發現這方面能力顯著提高
    形意拳在傳承做得沒有太極拳那麼好,要了解形意拳只能從很久以前的形意拳拳譜來了解,形意拳拳譜比較著名的是《孫祿堂武學錄》和《薛顛武學錄》,這兩本書對形意拳的描述大致相同,只是孫祿堂更注重形意拳的意識,薛顛比較注重形意拳的步伐移動。形意拳到底厲害不厲害呢?
  • 略談耿式形意拳的傳統練法
    槍拳一理 抖槍練功 「槍為諸藝之王」。形意拳是化槍為拳。耿德福先生常說:「練形意拳如果不練習大槍,不能算全面了解形意拳。」 王選傑先生也曾明確指出,你「功夫不成,槍中找」。形意拳是一個以功力訓練為核心的拳種,大槍的訓練有助於增加功力。我的老師馮子中先生曾隨大成拳名家王選傑先生學習大成拳,大成拳的核心仍是形意拳。所以,他在傳授過程中也把大杆子訓練列為必修課。
  • 形意拳的境界,看完趕緊對比一下自己,到底練到什麼程度了
    中國武術怎麼來的,那是打出來的,以前武術就是鏢局,殺手等等都練習武術,現在只不過武術練認真的人少了,就以形意拳舉例,如果你練到了明勁,那你只是個普通高手,未必能打的過搏擊界的高手,但是如果你能練到暗勁,那你算個真正的高手,如果你練到化勁,那我覺得這世界上能打過你的人不多了,今天和大家看看形意拳的三種勁。
  • 河北南店張氏形意拳十大特色
    因此本派形意帶有八極剛硬擻抖之風格,張曉嵐先生第一代弟子劉維山、楊扶山、劉輪山(又名劉緯祥)等,他們這一輩功夫大的驚人,講究要麼不出手,一旦出手輕者骨斷吐血,重者當下斃命。張曉嵐先生之師弟郭雲深先生就是此風格,世人皆知郭雲深先生之絕技「半步崩拳打遍黃河以北無敵手」,卻不知郭雲深先生是先學的「剛功八極」功夫有成後又學的形意,其半步崩拳剛硬擻抖無敵於天下,其絕技裡面有八極的東西。
  • 怎樣練好形意拳?
    形意拳是我國三大著名內家拳種之一,動作簡約,切合實戰,在武林中影響很大,習練此拳的人很多。形意拳的演練風格與眾不同,它的拳法動作走圓弧,而步法動作卻走直線;它的勁法,先練明勁,再到暗勁,最終到達化勁的境界。這個勁法鍛鍊的過程,就是由剛勁向柔勁變化的過程。這種拳術的修煉思路方向具有可行性,習此拳者非常容易見到功效。
  • 「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
    光把形意拳的打法,用到戰場上,拼一會兒刺刀還管用,因為比敵人巧,但上戰場時間一長,就不是拼招了,而是拼體能,就必得有功夫。就是這個問題解決不了——如何讓功夫迅速上身,一下子教會許多人?前輩拳師憂國憂民,是在很費心地想這個問題,不是造個「速成」的幌子騙錢。我可以肯定地說,功夫是不能速成的,能速成的是打法。
  • 關於戴氏心意拳與形意拳的練法比較
    關於戴氏心意拳與形意拳的練法比較
  • 形意拳如何練出抖絕勁?
    在吸氣、呼氣、閉氣三種狀態下皆可發勁,所發之勁才是五臟之力。形意發力勁長,平時練拳就要將勁往遠放。形意之打人以崩拳最有名,不管單崩或雙崩都如坦克車撞人,故形意之拳極實非抽擊,快如冬天打冷戰(抖顫),能整能沉打人非抽彈擊而是捅、崩、撞、打,打人成飛。發勁是利用呼吸,然後用神、用意、用氣將勁打出去,可使對方如觸電樣跳出。
  • 內家功夫——從洗髓經、易筋經到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之十四
    拳經云:「神氣四肢,總要完整,一有不整,身必散亂,必至偏倚,而不能有靈活之妙用」,即此意也。又云:知己功夫,在練十三式:或欲知人,須有伴侶。二人每日打四手(即捧履擠按也),工久即可知人之虛實、輕重,隨時而能用矣。
  • 內家功夫——從洗髓經、易筋經到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之五
    首先,即便是外家拳的前輩大師發現了以心行氣發力,但是依然沒有像內家拳一樣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和習練方法及技擊方法,外家拳無論在什麼階段和層次,依然按照外家拳本身的方法習練,在技擊方式上也還是按照外家拳自己的方式技擊,並沒有利用內家功夫的特色去技擊。而內家拳從習練方法過程上就是直接按照內家拳的要求習練的,並且技擊方式也是依靠通和滿這二種功夫的安排並習練的。
  • 形意拳「懂勁知法」者才是上乘功夫
    拳經云:「武藝雖精竅不真,費盡心機枉勞神。」今將尚派練功、找勁之秘公之於此,願與識家、同道共勉。 二、鷹捉與劈拳之異同 尚派形意在築礎建基的五行拳之外,比別人多出一趟名為「鷹捉」的拳,而且特別重視它,列為母拳,稱之為開啟形意奧秘之門的金鑰匙。五行拳中的劈拳,多數人都以俯掌的練法來代替,尚派形意用的是立拳而非俯掌。
  • 形意拳之鷹捉勁的練法,探尋形意拳內勁之奧秘的一把鑰匙
    形意拳所特有的內勁叫「翻浪勁」。翻浪勁的得來,是由於練習了「起落鑽翻橫豎」的基本功夫,而「鷹捉」則是練形意拳起、落、鑽、翻的主要手段,是練「站樁功」之後的第一個動式練習,是追尋形意拳內勁之奧秘的一把鑰匙,是為「五行拳」及「十二大形」等打基礎的母拳,也可謂母拳中之母拳。拳經云:「出手橫拳,把把鷹捉」,又云:「出勢虎撲,起手鷹捉」,可見鷹捉在形意拳中的重要地位。
  • 【11】郭雲深秘傳形意拳下式樁
    入手學習的第一項內容為下氣樁,沒想到的是,一向體弱多病的我,下氣樁一站立即感覺胸口有一氣柱,緩緩下沉於丹田……此後的兩年中,我基本沒有生病,而且暈車的毛病不治而愈……是什麼功夫如此神效,且立竿見影呢?據楊輝先生所說,這是郭雲深祖師所傳授形意拳的下氣樁!
  • 形意拳太極拳哪個好入門,出功夫快?
    龐老師您練拳這麼長時間來看的話,形意拳和太極拳哪個先練會更容易入門,出功夫呢?都是講的腰胯,現在好多人形意拳出功快,因為動作少,就是劈崩鑽炮橫,就五六個動作,其實也是螺旋開合。一講螺旋纏絲太極拳的東西,其實形意拳必須有纏絲,太極拳基本功拔井繩就是提腰胯,同時也是轉的過程,只不過呢活潑一點。形意拳站樁、三體式,沉肩墜肘,含胸拔背,頂扣圓敏抱垂曲挺,所以說這個比較枯燥,練太極的話,如果這個人比較活潑,喜歡動,踏實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