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他的名字是中國武術界的代名詞,是武術界的驕傲,在那個時代,沒有人的功夫能跟李小龍相提並論。就算到了現在,李小龍也是受到無數人的追捧。除了在國內名聲大噪外,他在國外自創的截拳道更是讓他成為了「當代綜合格鬥之父」
也正是因為李小龍自創的截拳道,被詠春派的師兄弟們「痛罵」背叛了詠春,甚至還有傳言說,任何拜在詠春門下的人,在入門前都要踩過李小龍的照片。就連他的師傅,葉問的葬禮都沒有去參加。這讓無數人對李小龍的人品都產生的懷疑,認為他這是,忘恩負義,欺師滅祖。但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先來介紹一下李小龍
人物介紹
李小龍,原名李振藩,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利亞州舊金山,祖籍廣東順德均安鎮。初中時代的李小龍,是一個頑劣少年,上課不聽講,課下不讀書,經過多次的退學轉學,才勉強把初中讀完。
李小龍從小就愛打架,13歲那年,他第一次被人打趴下,心情是非常的低落,恰好當時他的好朋友張卓全在學詠春拳,李小龍在張卓全的介紹下拜了葉問為師,為了練好詠春拳,李小龍每天放學風雨無阻地去武館,他邊走邊打拳,等到了武館的時候,已經做好熱身運動了。他還在家裝了一個木人樁,自己練習。不僅如此,他經常在幾個師兄家裡「開小灶」,一天練習時間至少五六個小時。可以說是對功夫非常的熱愛,在《李小龍傳奇》從中就展現出了李小龍對詠春拳的痴迷。
此外他還練過洪拳、白鶴拳、譚腿、少林拳等等。在李小龍成年後,他的父親李海泉決定把他送到美國去念書。1959年,李小龍還沒學完詠春,就離開了香港。到了美國之後,李小龍還經常給葉問打越洋電話,探討詠春拳。
60年代,李小龍在美國創立截拳道。此時,江湖上也開始流傳一些李小龍與葉問交惡的傳言。隨著李小龍名氣越來越大,很多美國的名人、明星也開始跟隨其學習武術,這也為李後來再闖影壇奠定了基礎。
李小龍真的是詠春拳的叛徒嗎?
其中最著名的謠言就是任何在詠春拳拜師的年輕人,入門前必須踩過李小龍的相片。製造這個傳言的人顯然是武俠小說看多了,並且對於整個詠春拳的發展缺乏基本的了解。首先詠春拳是個秘密流傳的門派,直到清代末年從來沒有人公開過這個拳種。清代末年佛山梁贊開設贊生堂公開收徒,這門武術才被世人所知道。與太極拳或者少林拳等北方傳統武術不同,詠春拳根本沒有所謂的掌門人。
這裡必須說明的是世人所熟知的掌門人制度其實是武俠小說杜撰出來的事情,真正的古代武林中掌門人雖然也存在,但是主要存在於以自然村為特徵的氏族武術體系,陳式太極拳這樣的地方宗族武術,其掌門人就是陳家溝的族長,除了負責傳授武術之外其實也是當地的鄉紳領袖,幾乎相當於現在村幹部的角色。
李小龍又為何沒有參加師父葬禮?
1972年12月1日,葉問因喉癌去世,享年79歲。葉問最引以為榮的徒弟李小龍,卻沒有出現在葉問的葬禮上。但事實上李小龍沒有參加師父葬禮,是那些嫉妒李小龍的人搞的鬼。李小龍知道葉問的死訊已經是三天後了,只來得及參加葉問的家祭,因為當時葉問的學生們壓根就沒有通知他。李小龍知道這件事之後,感到既難受又失望,因為參加葬禮和家祭是完全不一樣的意義。他對葉問,一直都是很敬重的。
巨星隕落
不幸的是,在葉問去世的8個月後,李小龍在女演員丁佩家猝死,在1973年7月25日,香港有數萬人為李小龍舉行了葬禮。李小龍的去世,留給了後人無盡的懷念和猜測。
總的來講李小龍跟葉問的一生是非常精彩絕倫,也沒有像外界傳的關係有那麼惡劣,葉問欣賞李小龍,李小龍也敬重葉問,沒有葉問和詠春就沒有後來李小龍的截拳道,也不會有今天,人盡皆知的李小龍,而李小龍的名氣也把詠春給傳播的更遠,在全世界發揚光大。
李小龍親筆信札
功夫、表演和生命是《李小龍信札》中收錄的138封信札的主題。這些信件保存了李小龍創立截拳道的思考過程,講述了諸多好萊塢與港片的幕後故事;呈現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海外華人、美國亞裔群體的生活場景和奮鬥經歷,使得站在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十字路口上的李小龍更加形象立體。
翻閱這些信札時,我們仿佛踏上了一趟「龍之旅」在沿途每一個重要關口,我們都將撥開紛紜迷霧,目睹那些曾被掩蓋的鱗爪痕跡,了解李小龍怎樣活過這一生。
李小龍的武術之道也蘊含著他的哲學思想 ,在他著名的《截拳道之道》中,李小龍更是在武術理念中融入了其哲學思想。
15年鼎盛時代,138封珍藏信札中既保存了李小龍創立截拳道的思想過程,也有好萊塢與港片的幕後故事,更是呈現了當時海外華人、美國亞裔群體的生活場景和奮鬥經歷。
想要了解這樣一位傳奇人物的一生,他的信札無疑是最好的一手資料。喜歡中國武術,喜歡李小龍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橫幅了解詳情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