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4》裡的「詠春」和「截拳道」誰在實戰中才是「大哥」?

2020-12-21 大凡說影視

隨著《葉問4》上映,一部經典的動作系列電影也向我們宣告結束了!從2008年的《葉問》到2020年的《葉問4》,12年的陪伴轉瞬即逝。電影最後播放這12年的回憶,讓不再年輕的我們悄然流淚。這部電影李小龍的出現也預示新老一代的交替!

在這部《葉問4》中不知道你是否和我有一個同樣的想法:最後那場比武應該是李小龍上場!

甚至有人在問,葉問的詠春和李小龍的截拳道誰厲害?

今天大凡就帶大家一起來分析下,詠春和截拳道誰才是「大哥」!!!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李小龍為什麼創立截拳道

詠春在李小龍去拜師葉問的時候,葉問早已不再親手教徒弟了,而是給號稱詠春拳「講手王」的黃淳梁師兄親授。可以說,李小龍的詠春是黃淳梁講授的,而這個黃淳梁在香港也算風雲人物。有人說「講手」就是用嘴說出招式,也就是文鬥打嘴架的意思,也有的說,「講手」就是實戰,講手王就是實戰王。

而我們的黃淳梁絕對是個實戰王,因為當年詠春要與人切磋,要面對踢館,只要派出他,那對方都會敗下陣,他經歷幾百場實戰,這個講手王就是這樣打出來,他在李小龍心中的地位很高。但是一次臺灣的邀請賽上,黃淳梁第一局就輸給對手。對於香港武壇震動很大,因為他是代表香港參加比賽,而且他是香港的講手王,他輸了,意味道整個詠春都輸了,甚至整個香港武林界也輸了,那時的李小龍心裡也十分難過,他找來當天的比賽錄像反覆看,反覆揣摩……

李小龍通過這場比賽的錄像,看到詠春拳雖然實戰性強,但也有存在著很多局限,詠春拳適合近戰不錯,但是力量、步法、腿法等等都還有著很多局限,還有腿功與其它功夫也有差距,這也許就是李小龍想創建自己的拳道的初衷,這也是截拳道創建初期的想法,他要改變詠春功夫的局限,想改變中國功夫不能實戰的局限。

後來李小龍到了美國,學習了很多的拳法,拳擊、空手道、跆拳道、柔術、柔道、菲律賓魔棍等等,只要能為自己所用,一股腦的收了起來勤加練習,加上在美國讀大學期間學的又是哲學,於是有了新的方法論來建立截拳道體系,以無法為有法,無招勝有招的截拳道開始建立起來,事實證明,雖然李小龍沒有實戰對抗視頻流傳世間,但是他的截拳道功夫體系卻被世界武術界認可並推崇,也被稱為無限制格鬥之父,尤其通過了電影,把很多思想很好的流傳到了世界各地,不破不立,知恥而後勇!

首先來講,截拳道可以講是改良精進版的詠春,但又不是詠春!它是一種不破不立,海納百川的,全新的的武道系統!如果說詠春是一把螺絲刀,那截拳道就是一個工具箱!

實戰中截拳道應該可以說高處詠春拳1-3個段位!

接下來我們了解下這兩種功夫的區別

1、定義不同

截拳道是融自我解放的靈性哲學、人生成功學和科學的街頭格鬥技為一體的完整的武道系統;

詠春拳是一門科學技擊術。

2、特色不同

截拳道以機動控距的運動戰為特色,更加靈活多樣,更加強調步法移動,講究依靠節奏破壞、角度和路線的多變來調動對手,從而打破其心理和生理之平衡,創造最佳的攻擊、截擊時機,並運用全面的技術,踢、打、摔、拿,像水一樣流變配合,發揮人體武器立體運用系統功能,達成攻擊目的;

詠春拳以埋身陣地戰為特色,以近身拳法和封制技巧見長,而截拳道技戰術體系全面而精簡,以踢拳動態流動型技戰術為主體,以擒摔纏鬥型技術(包含摔法、站立擒拿和地面關節鎖制、窒息絞殺技術等)為輔助性必要組成部分,從而能夠適應長、中、近距,乃至不得已的地面格鬥等無限制格鬥的需要。。

3、起源不同

截拳道由李小龍在1964年創立;

詠春拳源自川滇邊區,流行於福建,而揚名於廣東佛山,實質上是經過歷代詠春先師逐步發展完善而成,由何人創立無歷史文字考究。

今日話題:

1.你認為詠春和截拳道誰在實戰中是大哥?

歡迎下方評論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揭秘李小龍與葉問的5大疑團:李小龍真的是詠春叛徒嗎?
    不過,其實一直以來都有很多傳聞指葉問和徒弟李小龍,現賽中關係不和,甚至指他們已反目成仇,葉問到死都沒原諒他,實際他們的感情是否真的決裂到這地步?不如看看以下5大關於兩師徒的謎團。又有指李小龍在美國短暫香港時,曾經挑戰詠春同門,有羞辱師門之嫌,甚至被人封為「詠春叛徒」。這位徒弟似乎有一系列的「罪名」,令外界猜測兩師徒已反目成仇,葉問到死都不原諒他,但實情又未必如此,原來葉問在多方面引述,都沒有怪李小龍,他們甚至是互相欣賞,對於自己教出這個徒弟也是引以為榮的。以下拆解關於二人的5個謎團,看清他們的思怨情仇。
  • 「葉問4」,這個時代最好的功夫片,值得一個圓滿的結局
    《葉問4》的故事設定在1964年,妻子張永成過世之後,葉問便獨自撫養著次子葉正,卻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兒子葉正對於讀書沒有興趣,只想和爸爸一樣習武教拳,但葉問擔心兒子太過血氣方剛,又深怕自己來日無多,便趁著愛徒李小龍邀約的機會,前往美國舊金山探路,希望能安排葉正出國念書。
  • 李小龍跟葉問都打不過他!《葉問》系列回顧|十大高手評比|
    如果我們把系列中四部作品攤開來看的話,大致可以歸納出葉問人生中的四個階段。而他在這四個階段中也經歷了不同的考驗與主題。我們一直覺得「武俠」題材的作品,不管是小說、漫畫、還是電影,能夠讓觀眾喜愛並且歷久不衰的。
  • 《葉問》很能打?其實李小龍創截拳道,正是因為詠春高手比武大敗
    徐曉東和葉問第五代徒孫,詠春拳六段高手丁浩的對抗實戰比賽,被裁判判了個平局皆大歡喜,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丁浩和徐曉東比賽那一個實力懸殊啊,好在裁判員才是真正的武林掃地僧,不然丁浩可能會比太極拳的雷雷還被揍的慘,甄子丹的《葉問》讓詠春拳和葉問得到了飛速的推廣,但是如同神劇一般的表演也讓觀眾和拳迷以為那就是真正的詠春
  • 繼李小龍後,葉問又一弟子離世,生前培養了大批詠春人才
    提到詠春拳,我們便不得不首先從其功夫創始人——葉問說起。葉問原本只是一個平民子弟,後來機緣巧合接觸到了改變其一生軌跡的傳統中華武術,由於十分熱愛,便在自我練習的過程中獨創詠春拳,後經滿門弟子的學習傳播,使得詠春拳成為了享譽世界的中華武術。
  • 電影《葉問4》中詠春看著很厲害,在現實中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關於葉問系列電影,甄子丹所飾演的葉問算是很經典的了。電影中,甄子丹飾演的葉問,打出的詠春看著是很厲害,還記得那句臺詞麼?「我要打10個」,哈哈,到現在一說到這句臺詞我還熱血沸騰。那現實中的詠春拳實用嗎?
  • 「公雞人」吹嗩吶逛大街叫賣 詠春傳人坐鎮廣州永慶坊
    賣貨郎表示,他們販售的物品叫做「雞公欖」,是當地的傳統小吃「醃製橄欖」,「為了讓現在的遊客能多感受西關文化,便保留了這種傳統叫賣模式。」據了解,這批在廣州西關賣醃製橄欖的小販,為了吸引客人的注意,會在身上套著顏色鮮豔的公雞裝,並且利用嗩吶模擬公雞的叫聲,成為當時相當特殊的叫賣文化。
  • 「葉問1-4部」系列總評,一代武術宗師的逝去,一代經典的完結
    葉問挺身而出,他不單單憑著一己之力打贏了十個人。當三浦將軍賞賜給他十袋米,他卻是默默撿起,沾滿留有親朋好友的血的那一袋米。三浦將軍問道:你叫什麼名字?「不懂日語,暫用漢語代替」他回答:「我只是個中國人。」
  • 李小龍獨創截拳道,被痛罵背叛詠春,連恩師葉問的葬禮都沒參加
    除了在國內名聲大噪外,他在國外自創的截拳道更是讓他成為了「當代綜合格鬥之父」也正是因為李小龍自創的截拳道,被詠春派的師兄弟們「痛罵」背叛了詠春,甚至還有傳言說,任何拜在詠春門下的人,在入門前都要踩過李小龍的照片。就連他的師傅,葉問的葬禮都沒有去參加。這讓無數人對李小龍的人品都產生的懷疑,認為他這是,忘恩負義,欺師滅祖。但事實並非如此。
  • 梁挺詠春——弘揚國之武粹
    直到1949年葉問宗師到達香港後,開始了半公開式授徒,詠春拳這才被大眾廣為得知。1972年葉問宗師仙逝後,梁挺宗師在香港創立國際詠春總會。1973年7月24日,『詠春梁挺拳術總會』正式由梁挺師傅及他的師弟及數位大弟子等組織立案成立,以取代過去以私人武館名義登記之牌照。
  • 葉問徒孫:哪有什么正宗詠春|吳仲素|嚴詠春|動作片|葉問
    視頻:《葉問3》對決特輯 甄子丹張晉誰是真正的英雄,時長約2分28秒騰訊娛樂專稿(文/朱江明 編輯/端梧)作者簡介:朱江明,葉問徒孫,形意拳修習者,香港武術國際武術大獎賽組委會大會主持,專欄作家。最近上映的《葉問3》中,張晉飾演的詠春傳人張天志,在香港開設拳館後向甄子丹飾演的葉問發起挑戰。
  • 葉問徒孫:哪有什么正宗詠春
    (編者按:點擊了解現實中的詠春門派糾紛) 而電影中,張晉飾演的張天志在片尾自己砸掉了詠春正宗招牌,算是對現實亂象的一次「糾偏」。那麼,到底詠春拳是否存在所謂正宗?歷史:從來沒有什么正宗詠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詠春拳都是處於一種秘密傳播的狀態,傳人數量極為罕見。
  • 詠春餘昌華借甄子丹《葉問4》東風對戰通臂拳女俠,阿虎:看好女拳手
    究竟是不是這樣一回事讓時間來證明,但是詠春派傳人,甚至就是詠春葉問一脈的「傳武高手」們的戰績卻的確不盡如人意。如果《葉問4》能在本月20日上映的話,借了電影「東風」的餘昌華也將在第二天和「神秘女俠」肖佟比賽,消息一出網友們議論紛紛,太極雷雷支持餘昌華叫網友不要「大驚小怪」,而前些天打敗餘昌華徒弟丁浩的阿虎卻支持肖佟,各位網友又支持誰呢?
  • 「詠春,葉問」,在電影裡走過的儒雅
    《葉問終極一戰》毀掉一個天才,成立一個門派。 《師傅》這麼多的葉問,誰說的最?這麼多的葉問,誰說的真?其實葉問是真,這些話除了很好之外都是假的,因為見過葉問的人少,聽過葉問的人太多。這些話都是導演或者編劇杜撰而來。能找到葉問的語錄只有一句「詠到梅花樁法妙,春生桃李藝林香」。講到葉問必須說詠春,說到詠春不可能不說葉問。
  • 葉問4混血美少女李宛妲詢問度爆表,同場甄子丹處女作打到噴血
    《葉問4:完結篇》全臺賣破6700萬,在今年臺灣華語片票房坐二望一,片中16歲新人李宛妲表現亮眼,為了飾演好中華總會會長女兒「萬若男」,李宛妲練了1個多月的太極拳,從早練到晚,將基本功練足才上陣。李宛妲混血外型亮眼李宛妲的角色和葉問情同父女,也是葉問解開父子心結的關鍵,李宛妲說甄子丹和她對戲非常親切,「他的詠春打得真好看,好像與生俱來般,我很喜歡他詮飾的葉問,剛柔並重」,兩人在英國拍攝校園霸凌戲
  • 完美謝幕《葉問4完結篇》從「我要打十個」到「外國月亮也不圓」
    他幾乎沒有一個有去做,但他會用自己的力量努力去做對的事情,從首集到現在,始終如一,這才是真正難能可貴的初衷。四集故事,篇幅不短,從「我要打十個」到「有什麼事比跟家人吃飯重要」,拉近了原本神人般的葉問宗師與一般普通人的差距,更顯得這個角色的有血有肉,不管外面如何的風風雨雨,他始終以家人與家庭為本位。
  • 《葉問4》對戰《星戰9》佔盡上風 「詠春」贏了「光劍」
    這場「詠春」與「光劍」(圓圖)的對決,甄子丹(上圖左)才是最大贏家。「葉問詠春」與「絕地武士光劍」對戰,究竟誰贏?這個異想天開的問題,至少在內地票房方面得到了確切的答案。《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下稱《星戰9》)和《葉問4:完結篇》(下稱《葉問4》)都在上周五首映,截至昨日下午4點,《葉問4》以3.89億元票房佔盡上風,而《星戰9》依然沒有打破該系列在內地觀眾緣欠佳的「宿命」,僅取得9406萬元票房。
  • 日語中「歳」與「才」有什麼區別?
    在日語中,表示年齡時,有人寫作「歳」,也有人寫作「才」。這兩個字對應的中文都是「歲」,那麼它們有什麼區別呢? 「歳」與「才」原義不同 「歳」與「才」的發音都是「さい」。不過,從語義上來看,「才」的意思主要是人所具備的能力與素質、聰明、人才;例如,日語中有「才能」、「天才」、「秀才」等詞語。而「歳」原義就是表示數字,特別是年月;相應地,日語中有「お歳暮」、「歳末」等詞語。從平安時代開始,就「歳」用來表示年齡了。
  • 是誰要成為海賊王?日語中的助詞「は」、「が」怎麼分?
    二、四項法則① 「は」的重點在後面,「が」的重點在前面。② 表示對比句時,用「は」,表示陳述句時,用「が」③  描述「附屬關係」時,必須使用「~は~が」的句型④ 「は」可以作用到句子最後,「が」只能作用到下一句話。例①:鰐くんは教師です。
  • 香港社團「新義安」「屯門之虎」「黎志強」慘遭小弟「謀朝篡位」
    黎志強,出生於1958年的香港屯門,當時黑幫勢力盛行,受大時代影響下,黎志強從小喜歡練武,骨骼精煉,爭強好勝,很快就成為小夥伴們口中的「大哥」,小夥伴們表面上都以「強哥」稱呼他,表面是如此,他能打,他說了算,背地裡卻為了嘲笑他而稱他為「豬頭細」,這個暱稱在後來也被黎志強慢慢接受,區區一暱稱,無傷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