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葉問4》上映,一部經典的動作系列電影也向我們宣告結束了!從2008年的《葉問》到2020年的《葉問4》,12年的陪伴轉瞬即逝。電影最後播放這12年的回憶,讓不再年輕的我們悄然流淚。這部電影李小龍的出現也預示新老一代的交替!
在這部《葉問4》中不知道你是否和我有一個同樣的想法:最後那場比武應該是李小龍上場!
甚至有人在問,葉問的詠春和李小龍的截拳道誰厲害?
今天大凡就帶大家一起來分析下,詠春和截拳道誰才是「大哥」!!!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李小龍為什麼創立截拳道
詠春在李小龍去拜師葉問的時候,葉問早已不再親手教徒弟了,而是給號稱詠春拳「講手王」的黃淳梁師兄親授。可以說,李小龍的詠春是黃淳梁講授的,而這個黃淳梁在香港也算風雲人物。有人說「講手」就是用嘴說出招式,也就是文鬥打嘴架的意思,也有的說,「講手」就是實戰,講手王就是實戰王。
而我們的黃淳梁絕對是個實戰王,因為當年詠春要與人切磋,要面對踢館,只要派出他,那對方都會敗下陣,他經歷幾百場實戰,這個講手王就是這樣打出來,他在李小龍心中的地位很高。但是一次臺灣的邀請賽上,黃淳梁第一局就輸給對手。對於香港武壇震動很大,因為他是代表香港參加比賽,而且他是香港的講手王,他輸了,意味道整個詠春都輸了,甚至整個香港武林界也輸了,那時的李小龍心裡也十分難過,他找來當天的比賽錄像反覆看,反覆揣摩……
李小龍通過這場比賽的錄像,看到詠春拳雖然實戰性強,但也有存在著很多局限,詠春拳適合近戰不錯,但是力量、步法、腿法等等都還有著很多局限,還有腿功與其它功夫也有差距,這也許就是李小龍想創建自己的拳道的初衷,這也是截拳道創建初期的想法,他要改變詠春功夫的局限,想改變中國功夫不能實戰的局限。
後來李小龍到了美國,學習了很多的拳法,拳擊、空手道、跆拳道、柔術、柔道、菲律賓魔棍等等,只要能為自己所用,一股腦的收了起來勤加練習,加上在美國讀大學期間學的又是哲學,於是有了新的方法論來建立截拳道體系,以無法為有法,無招勝有招的截拳道開始建立起來,事實證明,雖然李小龍沒有實戰對抗視頻流傳世間,但是他的截拳道功夫體系卻被世界武術界認可並推崇,也被稱為無限制格鬥之父,尤其通過了電影,把很多思想很好的流傳到了世界各地,不破不立,知恥而後勇!
首先來講,截拳道可以講是改良精進版的詠春,但又不是詠春!它是一種不破不立,海納百川的,全新的的武道系統!如果說詠春是一把螺絲刀,那截拳道就是一個工具箱!
實戰中截拳道應該可以說高處詠春拳1-3個段位!
接下來我們了解下這兩種功夫的區別
1、定義不同
截拳道是融自我解放的靈性哲學、人生成功學和科學的街頭格鬥技為一體的完整的武道系統;
詠春拳是一門科學技擊術。
2、特色不同
截拳道以機動控距的運動戰為特色,更加靈活多樣,更加強調步法移動,講究依靠節奏破壞、角度和路線的多變來調動對手,從而打破其心理和生理之平衡,創造最佳的攻擊、截擊時機,並運用全面的技術,踢、打、摔、拿,像水一樣流變配合,發揮人體武器立體運用系統功能,達成攻擊目的;
詠春拳以埋身陣地戰為特色,以近身拳法和封制技巧見長,而截拳道技戰術體系全面而精簡,以踢拳動態流動型技戰術為主體,以擒摔纏鬥型技術(包含摔法、站立擒拿和地面關節鎖制、窒息絞殺技術等)為輔助性必要組成部分,從而能夠適應長、中、近距,乃至不得已的地面格鬥等無限制格鬥的需要。。
3、起源不同
截拳道由李小龍在1964年創立;
詠春拳源自川滇邊區,流行於福建,而揚名於廣東佛山,實質上是經過歷代詠春先師逐步發展完善而成,由何人創立無歷史文字考究。
今日話題:
1.你認為詠春和截拳道誰在實戰中是大哥?
歡迎下方評論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