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班納吉:怎麼擺脫貧窮,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2020-12-12 授漁與授愚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頒發給了麻省理工大學教授阿比吉特·班納吉、艾絲特·杜芙若及哈佛大學教授麥可·克雷默,因為他們三人合寫了一部著作叫《貧窮的本質》。

他們在本書中探討:為什麼窮人吃不飽飯還要買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為什麼他們能創業卻難以守業?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小額信貸、窮人銀行沒什麼效用?

此書花費15年時間,深入全球五大洲十八個國家和地區,從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創業、援助、政府、等生活的多個方面,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可謂是以實踐檢驗理論的典範之作。

比如,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報告: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00~300萬兒童死於本來通過疫苗可以預防的疾病。所以,注射疫苗成了一項重點扶貧項目。然而問題在於:儘管注射疫苗是完全免費的,但是某些貧窮地區的人民仍然不願意接種,比如在印度烏布代爾城,疫苗接種率只有6%。因為疫苗的好處只有在幾年甚至十幾年後才能見到效果,比如身體好、工作能力強等等。但是窮人覺得花時間去接種疫苗還不如把這時間用在其他勞作上,可以生產糧食。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說中國有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也就意味著中國至少有6億人處在貧困之中。雖然中國不似非洲、印度貧困區那樣吃不起飯上不起學,中國人的生活水平以得到基本的改善。

那麼中國人貧窮的本質又是什麼,脫貧致富中是什麼在阻礙中國的窮人變富有呢,接下來重點討論貧窮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我們先看一個小例子,一位普通教師的吐槽「我為什麼不願意教窮人家的孩子」,教師吐糟的是在一次課外輔導中接收一位穿著潮牌衣服卻十分調皮不認真學習的學生,輔導的是小學語文課程。然而學校期末考試卻得一個年級倒數,老師問學生很多都是簡單的古詩詞默寫為什麼也沒有做對,學生說「我也看不懂這到底是在說些什麼,背這些有啥意思啊?」老師又問作文是你最難忘的一件事,你為啥也沒寫,學生說,「我最難忘的就是我媽說這次語文沒有考八十分以上就把我打的回不了家,難道我要寫這些交上去嗎?」

老師意識到問題的重點,於是把孩子的話告訴了家長,可是家長的回應是「我就是這麼和他說的,語文不就是日常說話嗎,有什麼學不好的,他居然還考了個不及格,這是有多不認真。我不把他腿打廢,孩子下回都不知道進步。」

「再說了,老師,是不是你們的輔導方法有問題呢,起初我把孩子送到你這裡的時候就覺得浪費錢。別人家的孩子都是補習英語,藝術之類的,我把他送這來補語文,價錢貴不說還學不到,丟不丟人?我把他送這來是想提高成績,不是讓你來說教。什麼打小孩對不對,道理我懂,你這個老師沒經驗得多找找自己的原因!」

這個例子很常見,也是很多家長和孩子面臨的問題。然而問題的本質是什麼,是貧窮的思維陷阱。處於貧窮中的人大多都不願意花大價錢去投資改變自己的思維,始終習慣於處在原來的思維方式中生活。絕大多是人也都積極去工作去賺錢,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下一輩當中,希望下一輩能出人頭地,能擺脫貧困的厄運,過上富裕的高等生活。

誰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實際上卻是孩子輸在家庭教育上。因為學校所教的都是知識,家庭培養的卻是思維習慣。世界上大多數有成就的人都是深受家庭教育的影響,而不是受學校知識教育的影響。因為家庭所影響的是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即使沒有在學校讀書,有良好的思維習慣也能在社會上吸收大量的知識……

窮人最大的思維缺陷就在於:由於長期貧困的限制,他們的大腦裡只能夠運轉一套形式邏輯的系統。窮人們不得不只關注當下,不太相信未來,不喜歡大道理,只喜歡小確幸。他們不願意用「眼前的苟且」去換取「詩和遠方」。什麼是形式邏輯,簡單理解就是馬上能有回報,能看見回報的才會去努力。

作為一個窮人家誰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你要勇於探索,努力求知,要去做知識的主人,去引領人類前進!而且自己去躬身篤行,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這樣情況根本就不可能出現!

兩千年前的儒家講「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句話用現代話講就是,對於有遠見的君子,你可以通過「辯證邏輯」講大義,講長遠的大道理; 對於貧窮百姓,你只能通過「形式邏輯」講小利,講眼前的小回報。

比如逛街,你有沒有為了省幾十塊錢砍價半小時?再如上班,你有沒有為了省幾百塊錢而住偏遠的城中村? 又如看書,你有沒有為了省幾十塊書費而在網上花幾個小時找盜版?如看電影,你有沒有為了省幾十塊會員費而在網上花幾個小時找資源?如出差和旅遊,你有沒有為了省幾百塊錢而選擇更低效率的交通工具?如進修和培訓,你有沒有為了省幾千塊錢而選擇更低效率的學習方式?

類似的事情數不勝數,因為你即想用有限的金錢過上「小富即安」的生活,又想努力地擺脫貧困的厄運,於是你不得不做出各種「廉價」的選擇!這樣的日子使得你沒法花大量的時間和經歷做出徹底的蛻變,當然也不會因為窮而餓死,始終處在兩者之間。而這種情況不僅深深的影響著你,還深深地影響著下一代,如此惡性循環著!

先秦智者管仲曾言「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可見人要想成才需要百年之計,因為上一代人的思想會嚴重影響下一代,只有歷經數代人之後,舊的弊病才能徹底根除。

中國從建國到現在也就歷經不到四代人,而從改革開放算起都不到三代人,因此中國的百年大計首先解決是溫飽問題。只有解決溫飽才能實現窮人走出貧困陷阱的第一步,雖然扶貧的下策是給錢,窮人領低保,但是錢也是最直接解決溫飽的方式。只有溫飽後才有可能去想像未來和努力奮鬥!

中國有句俗語講「救急不救窮」,為什麼不救窮呢?窮不是給錢就能解決的,窮最根深的原因是思維限制!

相關焦點

  • 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還不了貧窮?——窮人更「擅長」浪費錢
    2019最新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研究出了這個問題,建議看完,這對我們理解貧窮和財富的本質非常有用。: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① 三位諾貝爾獎得主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有三位,分別是:② 研究成果,引人啟發其中,阿比吉特與埃絲特合著一本經濟學著作:《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
  • 薦書|《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
    :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他們曾被說成是白人的負擔,是弱國劣政的犧牲者。數萬億美元的援助未能救他們於水火之中,他們,依然深陷貧窮的陷阱,前路不明……為什麼貧窮,為什麼窮人擺脫不了貧窮?這是《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探討的主要問題。《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的兩位作者在本書中探討:為什麼窮人吃不飽飯還要買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為什麼他們能創業卻難以守業?
  • 5分鐘速讀《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無法擺脫貧窮
    一提到窮人,我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那些又懶又饞、不思進取的人,那些人因為不好好學習、不好好工作,才變的貧窮。這隻就是文學作品上對窮人的描述而已,真正導致貧窮的原因,要比我們想像的複雜。今天推薦的書是《貧窮的本質》,作者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是201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 貧窮的本質是什麼?貧窮研究專家:「貧窮陷阱」讓窮人越來越窮
    貧窮的本質究竟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曾擔任聯合國顧問、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主任,同時也貧窮問題的研究專家——傑弗裡·薩克斯曾作出了回應。當然,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所做的調查是基於世界50多個最貧窮的國家,但「貧窮」並非某個國家或地區獨有的問題,它是全世界的很多人所面臨的問題。其實,如今的很多人都處於「貧窮」的狀態。或許你已經擺脫了「物質層面」的貧窮,但卻又陷入了「精神層面」的貧窮狀態。
  • 貧窮是一種狀態!不可不知,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指明了解決的方法。
    貧窮的本質現實是這樣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貧窮地區的援助是越來越多,GDP一直沒有任何變化。出現這種情況就有人提出,那我們還是停止援助吧,援助停止之後情況會怎樣呢?窮人會自力更生越來越強?是沒有變化?還是停止了支援,就把他們餓死了?要了解是什麼結果,隨機做出對比實驗就清楚了。
  • 讀書筆記:《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一)
    一 本很好的書,讓我對貧窮有了很深刻的認識,開始對很多似是而非的觀念有了比較清晰理性的認識。201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了三位致力於在發展經濟學領域中試圖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提出實驗性做法的三位學者。其中,[印]阿比吉特·班納吉 和 [法]埃斯特·迪弗洛二人 用了15年的時間踏遍五大洲、18個國家和地區最貧窮的地方進行調研,這才使得這本書的面世成為可能。
  • 《貧窮的本質》:為什麼窮人一直很節省?
    他們中的一些人認為,外國援助對於幫助人們擺脫「貧困陷阱」至關重要:它可以通過幫助窮國在關鍵領域投資、提高它們的生產率來啟動一個良性循環。對於那些在這個問題上沒有那麼強烈的觀點,但仍然關心建設一個沒有貧困的世界的人,我推薦《貧窮的本質》這本書。
  • 《稀缺》擺脫「貧窮」的一句話,多少人省吃儉用,卻還是越來越窮
    《稀缺》擺脫「貧窮」本質的一句話,多少人省吃儉用,卻還是越來越窮!大家有沒有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每天勤勤懇懇努力工作,他們不大手大腳的亂花錢,做什麼事情都精打細算,但無論怎麼努力,似乎都從來沒有富有過!
  • 《貧窮的本質》:貧窮的思維,比貧窮的狀態更可怕
    《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的作者是阿比吉特·班納吉與埃斯特·迪弗洛 ,是一本經濟學著作。兩位作者為了弄清為什麼會產生貧窮,貧窮又會導致哪些特定問題,從而不斷讓窮人陷入無法逃離「貧窮陷阱」的怪圈,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家的窮人世界,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國家和地區,從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創業等生活的多個方面,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
  • 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扶貧實踐 惠及全球數億人
    諾貝爾獎官方表示,2019年經濟科學獎獲得者進行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們應對全球貧困的能力,例如把減貧問題拆分為教育質量改善和醫療保健如何開展等更為細緻入微的問題。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約合91萬美元),三位經濟學家將平分。在諾貝爾系列獎項中,經濟學獎並非依照已故瑞典工業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設立,而是由瑞典國家銀行1968年創立,獎金由瑞典國家銀行支出。
  • 《貧窮的本質》——人有近憂,必無遠慮
    《貧窮的本質》的作者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由於他們「以實驗性方法致力於減輕全球貧困」,共同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關於貧窮,我們的第一想法都是窮人總是吃不飽,餓肚子沒力氣幹活,映入腦子的畫面也是我國民國時期那種悽慘生活,食不果腹,朝不保夕。可實際是,現代社會即使是非常貧窮的人,也能吃飽飯,缺糧並不是他們面臨的主要問題。他們貧窮的問題出在其他地方,他們沒有資本。
  • 權威解讀丨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讓我們意外的幾個原因
    MIT印度裔班納吉和AER(《美國經濟評論》)主編迪弗洛夫婦以及哈佛克雷默教授,以表彰他們在「以實驗方法減輕全球貧困」的貢獻。Duflo是AER現在的主編,也是第二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經濟學家,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她有多年輕?一篇科研論文正在AER審稿中並由其處理的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宋華盛博士脫口而出,「Duflo是天才少女,1999年讀完博士,應該是AER史上最年輕的主編。」
  • 為什麼你擺脫不了貧窮?
     那貧窮的標準是什麼呢?為什麼很多人擺脫不了貧窮?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本書《貧窮的本質》。 為了弄清為什麼會貧窮,貧窮又會導致哪些特定問題,讓這些處於貧困底端的人無法擺脫貧窮。,還是援助貧困人群的人,都非常想改變他們貧困的處境,但作者認為首先要清楚,為什麼這些陷於貧窮的人他們自身無法擺脫貧窮,他們面臨哪些困境?
  • 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最近在搬家,比較忙,也有點累,昨天曾少薦書《貧窮的本質》,這本書之前有看過。今天抽個時間碼點字做個分享,我將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得到的感悟,和大家好好聊聊這本書。ps:這本書跟《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一書有些觀點類似,兩本書可以結合在一起看。
  • 《貧窮的本質》,「村幹部」寫的1本書,憑什麼獲得了諾貝爾獎?
    前兩位的最主要的一本合著,叫做《貧窮的本質》。裡面揭示了上面的這些數據,這本書也代表了他們經濟研究的重要觀點。本來不是那麼火爆的一本書。這一獲得諾貝爾獎可不得了。中西方的經濟學家們。紛紛去湊上去看一眼!這是一本見解極為深刻的好書,由兩位專門研究貧窮本質的優秀作者寫成。
  • 這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給出了答案
    北京時間 10 月 14 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將 2019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埃絲特·杜弗洛(Esther Duflo)和麥可·克雷默(Michael Kremer),以表彰他們「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方案」。
  • 「貧窮的本質」:看清這四點,有些人窮的很穩定
    前言前段時間,網上有一本書,非常的火,叫做《貧窮的本質》。兩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人,走訪了全球幾十個國家,深入到很多貧窮的地方。最後寫出了這本書。其實這本書,並不好讀,裡面有許多專業的術語,我相信大部分人,即使買了它,也不一定能讀完。
  • 窮人為什麼難以擺脫「一輩子的窮命」?經濟學教授終於道出實情
    窮人為什麼難以擺脫「一輩子的窮命」?經濟學教授班納吉終於道出實情,經過多年的苦心研究,終於誕生了《貧窮的本質》,才讓更多人開始了解「貧窮」!貧窮會導致令人難以容忍的人才浪費,並不僅僅意味著缺錢,它會使人喪失挖掘自身潛力的能力。
  • 你真的知道,貧窮的本質是什麼嗎?
    本文就從四個方面簡單分析財富與貧窮的關係是什麼。1-獲取財富的關鍵是什麼?2-何為「資源邊界」概念?3-貧窮的本質是什麼?4-如何避免「貧窮陷阱」?獲取財富的關鍵是什麼?我們經常說社會殘酷,但絕大部分人一輩子也沒有怎麼努力過,沒有主動爭取過,也沒有主動做過艱難的決定,只是被動的接受生活的擺布,過一天算一天。社會實在是太大了,你覺得有很多競爭者,事實上沒有競爭者,你唯一的競爭者就是你心裡那個好逸惡勞的小孩。
  • 《貧窮的本質》選讀一:限制我們的不是命運,是我們將命運限制
    《貧窮的本質》借著這次疫情獲得的假期,自己開始閱讀這本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書籍,並不是我有多麼厲害能夠去關注和學習經濟學的東西。只是因為我想要知道為什麼會在貧窮的邊緣徘徊。因此也有幸來閱讀這本書。《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文章在開始部分就引出一個名詞--貧窮陷阱。只要沒有能力擺脫這個陷阱的人,最終都會淪為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