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擺脫不了貧窮?

2020-10-18 朝華讀書

為 朝華讀書 加上星標,以後找朝華就方便啦!
來源:朝華讀書
原創


 
  • 經濟學家薛兆豐說過這樣一句話:

    貧窮其實是兩個詞的組合,貧是指你當前財務狀況差,而窮是指窮盡、沒有希望了。



 

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既買不起華為摺疊屏手機mate x,也買不起新出的迪奧和香奈兒的口紅……但其實我們都清楚,這不是真正的貧窮。
 
那貧窮的標準是什麼呢?為什麼很多人擺脫不了貧窮?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本書《貧窮的本質》。


這本書中,作者告訴我們,每天生活費少於九十九美分的人,被各國政府定位為處於貧窮狀態,在印度九十九美分只能買三磅的劣質大米。

而在全世界,這樣的貧困人口至少有八點六五億。他們被稱作世界上最貧窮的人,數萬億美元的國際援助依然未能挽救他們的貧窮狀態。
 
那麼這些人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呢?有人覺得是他們運氣不好,出身貧苦,很難改變貧窮的狀態,我們應該對他們增加援助。

也有人覺得是他們好吃懶做,不然,在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的今天,只要踏實肯幹,總不會過得太差,過度的援助只會讓他們越來越懶。

 
到底哪種說法是對的呢?
 
為了弄清為什麼會貧窮,貧窮又會導致哪些特定問題,讓這些處於貧困底端的人無法擺脫貧窮。

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兩位經濟學家阿比吉特·班納吉埃斯特·迪弗洛耗時十五年,深入調查了五大洲貧困人群最集中的十八個國家和地區,從他們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創業、援助、政府等多個方面,探尋了貧窮的真正根源。
 
在我們的印象中,貧窮的人應該是整日為生計奔波、吃不飽、穿不暖,他們的孩子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如果有幸去學校上學,一定努力讀書改變命運。
 
而事實是他們吃不飽飯,卻依然要買電視;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究兩位經濟學家對世界貧困問題的新認知。
 

 

世界上極端貧困人群的生活是怎樣的
 
我們先來看,世界上極端貧困人群的生活是怎樣的?我們對他們的生活有哪些誤解呢?


每當國家平均工資出爐,就有不少網友評論:哎,拖國家後腿了;
每當有土豪炫富,就有不少吃瓜群眾感嘆貧窮限制了自己的想像力;
每當月底看到空空如也的銀行卡餘額,就有不少月光族質問蒼天:我為何這樣窮?
 
對世界上的極端貧困人群來說,我們所謂的窮的標準太高了。他每天九十九美分的生活,那才是真正的貧窮。每天九十九美分的生活意味著基本的健康得不到保障,受教育的權利被剝奪,溫飽得不到解決。

 
貧困人群的健康狀況非常的糟糕,並且醫療資源有限,再加之他們負擔不起醫藥費,只能放棄治療。

在教育上,大多數孩子無法得到中學階段或以上的教育,男女間的不平等讓女孩兒的受教育權利被剝奪。常年的戰亂、自然災害導致糧食緊張,這部分人群始終處於溫飽線的邊緣。
 
那每天九十九美分是不是吃不飽飯?兩位作者通過大量研究得出的結論與我們的認知完全相反——

這些人中的大部分其實都是能吃飽飯的,即使每天他們的收入不到六塊五,這些錢也足以買到供應一天卡路裡的食物,並且在口袋裡稍有結餘。
 
我們通常會認為處於貧窮中的人會把錢花在滿足一日三餐上。但讓人驚訝的是,他們會將很多錢花在食物以外的地方。比如他們會花很多錢置辦喜事和喪事。

在南非絕大多數家庭會把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年收入用於舉行一場喪禮;印度的母親會提前十幾年為女兒準備嫁妝……
 

為什麼處於貧窮中的人不把錢花在刀刃上,反而把首要選擇放在非必需品上呢?這可能是一臺電視機,也可能是一點特別的食品上。
 
作者發現處於極端貧困中的人難以相信他們的貧窮生活會發生改變。既然生活不會改變,那就要享受當下。他們與我們有相同的欲望和弱點,並不比我們理性。
 
多少知道了這部分人群的生活現狀,那麼接下來自然會好奇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些陷於極端貧窮的人,他們自身無法擺脫貧窮呢?


 

 無論是限於極端貧窮的人,還是援助貧困人群的人,都非常想改變他們貧困的處境,但作者認為首先要清楚,為什麼這些陷於貧窮的人他們自身無法擺脫貧窮,他們面臨哪些困境?

 
一個比較表層的困境是知識的匱乏,有效信息的短缺,這使得他們充滿執拗和偏見。

由於不認識字,讀不懂對他們有利的政策和法令,他們就會錯過一些改善經濟條件的機會。只顧眼前,沒有遠期的規劃,也是陷於貧窮的人的缺陷,影響到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突出的影響是教育觀念的扭曲。絕大多數貧困群體對教育很不重視,即便很多慈善組織跑來給他們建學校普及教育的好處,家長們積極性也不高,只因教育是長期投入,要好多年後才能看到成效,讓他們賭一個遙遙無期的結果,要冒太大的風險。

並且即使他們送孩子去學校念書,如果發現孩子在學校裡沒有考到高分,那麼上學這件事兒,在他們看來就是毫無用處的了。這就迫使一些孩子過早的走上了謀生的道路。
 
在世界貧困地區,一代又一代的人生下來就處於貧窮的環境中,知識匱乏,缺乏教育,難以規避風險。面臨如此多的困境,要擺脫貧窮,談何容易。
 
貧窮的問題不是瀕臨餓死,而是沒有辦法擺脫貧窮的狀態。人生的所有時間都用來勉強維持一種餓不死的狀態。面臨貧窮的困境,而又難以擺脫,這就是貧窮的本質。
 
只有認識到貧窮的本質,認識到窮人無法擺脫貧窮的原因,才能在實施援助的時候對症下藥。


如何才能擺脫貧困思維的束縛?
 
了解了極端貧困的人無法擺脫貧窮的原因,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我們和作者研究的這些極端貧困的人有怎樣的差別,思維方式差異大嗎?如何才能擺脫貧困思維的束縛呢?
 

其實作者研究的這些極端貧困的人面臨的困境,我們同樣會面臨。而我們之所以沒有陷入極端貧窮,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受過良好教育,見多識廣,還因為我們處在健全的社會體系中,很多東西我們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得到。
 
比如說我們住在有自來水的房子裡,不用想著每天早晨往水裡加消毒劑,下水道會自行運轉。我們甚至不用知道它是如何運轉的。

我們相信醫生會盡心盡力的為我們服務。我們知道給孩子接種疫苗的益處。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必擔心下一頓是否有飯吃。

 
我們享受義務教育,強制購買社保。不用使用自控能力,就能做正確的事。而處於極端貧困狀態的人呢,需要不斷運用自己的自控能力去做取捨。他們少喝一杯茶,或許能存上五美分,但這需要自控能力與自己內心搏鬥,才能將牙縫裡的五美分存入銀行。而這對於富人來說簡直輕而易舉,不用少喝一杯茶,就能存下不少錢。
 
我們大多數人所忽略的那些小花費、小障礙、小錯誤,在作者研究的這些極端貧困人群的生活中,卻成了尤為突出的問題。對於他們來說,要想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為自己家人的生活提供保障,需要擁有更多的技能和更強的意志力,承擔更多的義務。

這聽起來讓人絕望,似乎貧困人群的世界到處都是陷阱。但作者認為,即使脫離貧困的任務看上去無比艱難,我們依然要敢于堅持成功。只要大家抱著萬事皆有可能的態度,再加上一點援助,一條信息,有時也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們生活在健全的社會體系和優渥的環境中,我們受過良好的教育,因而不會輕易陷入貧困。這是我們和世界上極端貧困人群的差別。但有時我們的思維方式和他們的差別其實非常小——
 
我們依然會把錢花在昂貴的治療上,而不是廉價的預防上。前四十年拼命掙錢,後四十年花錢買命。這句話概括了很多人的一生,一輩子省吃儉用,不辦健身卡,不捨得體檢,真的檢查出大病了,哪怕是晚期,全家人都會四處借錢,做昂貴的手術。只為延長哪怕幾個月的生命;
 
我們也和他們一樣,會貪圖一時的安逸,放棄奮鬥。就像很多年輕人沉迷於網路遊戲,荒廢工作學習。因為遊戲會給予他們短期的愉悅,而工作學習是個苦活,要長期堅持才能見效。
 

在不懂的事情上,我們一樣充滿偏見。比如去醫院看病,一旦花了很多錢,卻沒有檢查出疾病,就會覺得醫生做了不必要的檢查。
 
在我們認知水平達不到的領域,我們也喜歡按直覺和情緒去了解很多東西。
 
暫時的貧窮並不可怕,怕的是一直擁有貧困思維,卻不自知。

意識到思維的貧困是擺脫貧困思維的第一步。
 
其次,擺脫貧困思維要學會延遲滿足感,延遲滿足自己當下的欲望,以追求未來更大的回報。
 
不要貪圖及時享樂,一付出就想回報,就像極端貧困的人口袋裡,稍有結餘就去買口感更好的食物,還會攢錢買電視。而我們又何嘗不是呢?

每當月底發工資,就各種買買買,每個月都是月光族。如果哪天碰上意外支出,還很容易淪為月欠族,這都是不懂得延遲滿足的表現。

如果我們延遲現在的滿足感,把買買買的錢攢下來,就會在未來創造更大的價值,因而獲得更多更大的滿足。
 
除此之外,想要打破貧困思維,還要學會自律。不要一邊十分堅定的說自己要去閱讀、健身打卡,結果根本抵擋不了美食和遊戲的誘惑。

堅持去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它們沒有玩樂那麼輕鬆愜意,但只要持之以恆,你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會在未來的日子裡,以另一種美好的形式回報給你。
 

金句評鑑 
  • 很多年輕人沉迷於網路遊戲,荒廢工作學習,因為遊戲的設計者利用了心理學上刺激反饋的概念,這種機制給你一個短期刺激,做一個動作就會有相應的反饋出現,而工作學習是個苦活,還要長期堅持才能見效,不如遊戲裡即時刺激有趣。


  • 對於人們能做什麼或不能做什麼,最終常變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 我們與窮人間的差別其實很小,因為我們的認識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少得多。


 
最後,我們想說的是,貧困思維會禁錮我們人生的寬度和廣度,願你不被貧困思維束縛,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加油!

相關焦點

  • 薦書|《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
    此外,貧窮陷阱可能不存在的一個原因就是,大多數人都能吃飽飯,絕對的食物匱乏並不存在,窮人之所以營養不良,是因為他們主要考慮的不是價格便宜,也不是有無營養價值,而是食物的口味怎麼樣。手裡的錢越少,就越不願意購買健康食品。特別是當你陷入失業狀態,你並不想吃乏味的健康食品,而是想吃點味道不錯的東西,總會有一些便宜而又好吃的食品誘惑著他們。
  • 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還不了貧窮?——窮人更「擅長」浪費錢
    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世界各國都存在貧窮,即使發達的美國,更不用提非洲國家了。: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① 三位諾貝爾獎得主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有三位,分別是:② 研究成果,引人啟發其中,阿比吉特與埃絲特合著一本經濟學著作:《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
  • 讀書筆記:《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一)
    其中包括:窮人吃不飽飯為什麼還要買電視,在本不富裕的生活中為什麼還要每周堅持喝酒喝茶,很多孩子上了學卻中途退學以及為什麼上學反而不愛學習,有一些醫療體系還算有保障,反而花高價去買藥,很多窮人看起來像企業家,卻難以維持自己的業績,使其僅囿於基本的家庭生活。
  • 5分鐘速讀《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無法擺脫貧窮
    一提到窮人,我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那些又懶又饞、不思進取的人,那些人因為不好好學習、不好好工作,才變的貧窮。這隻就是文學作品上對窮人的描述而已,真正導致貧窮的原因,要比我們想像的複雜。今天推薦的書是《貧窮的本質》,作者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是201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 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班納吉:怎麼擺脫貧窮,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頒發給了麻省理工大學教授阿比吉特·班納吉、艾絲特·杜芙若及哈佛大學教授麥可·克雷默,因為他們三人合寫了一部著作叫《貧窮的本質》。他們在本書中探討:為什麼窮人吃不飽飯還要買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
  • 用哪些辦法可以幫助窮人擺脫貧窮?
    》這本書裡,前七章說到窮人為什麼變窮,且越過越窮的原因,矛頭都指向了稀缺。因此我們今天讀到本書的第八章:《如何讓窮人擺脫貧窮》,才開始深入分析解決之道,而不再單純地分析問題。如何讓窮人擺脫貧窮?因為已被稀缺俘獲大腦的窮人,他心裡想的都是當前火燒眉毛的事情,即使在工作時也不例外,經常因分心於即將支付的帳單而工作效率極差。即便給他一份好工作,也只是提高他收入的同時也讓他欠下更多的債務,並不能擺脫貧窮。
  • 擺脫貧窮的良藥
     為什麼貧窮的總是我很多人在談到貧窮還是富有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是自卑的這些真的是毒雞湯,毒害的你,不要不要的。很多人都問過自己,為什麼貧窮的總是我,但是從不思考我如何變得富起來。一個信命,認命,而放棄生活的人,你如何不貧窮。
  • 《稀缺》擺脫「貧窮」的一句話,多少人省吃儉用,卻還是越來越窮
    《稀缺》擺脫「貧窮」本質的一句話,多少人省吃儉用,卻還是越來越窮!大家有沒有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每天勤勤懇懇努力工作,他們不大手大腳的亂花錢,做什麼事情都精打細算,但無論怎麼努力,似乎都從來沒有富有過!
  • 《貧窮的本質》:貧窮的思維,比貧窮的狀態更可怕
    《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的作者是阿比吉特·班納吉與埃斯特·迪弗洛 ,是一本經濟學著作。兩位作者為了弄清為什麼會產生貧窮,貧窮又會導致哪些特定問題,從而不斷讓窮人陷入無法逃離「貧窮陷阱」的怪圈,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家的窮人世界,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國家和地區,從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創業等生活的多個方面,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
  • 為什麼你總是擺脫不了貧困?其實窮不可怕,怕的是沒有財富思維
    你為什麼這麼窮?你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是因為懶惰、行動力差?還是因為思維固化,缺乏遠見?甚或者你也從未思考過,因為早已習慣了按部就班的乏味生活,每日抱怨卻也心甘情願的做一個最普通的窮人。你總是撂給自己這麼一句狠話。而一切美好願望的開始,也永遠離不開那個固定的句式:「要是我有錢了,我一定......".這樣的日子周而復始,貧窮張開血盆大口,將我們吞噬。
  • 《貧窮的本質》:為什麼窮人一直很節省?
    肯亞農民知道,如果他們使用化肥,他們的作物產量會更高,超過化肥的成本,但他們卻不使用化肥。實驗表明,簡單的步驟——比如在收穫季節之後而不是播種季節前不久發放優惠券——往往會對窮人的生活產生影響。接受人類本性中存在的短期非理性,而不是與之抗爭(或忽視它),是貧窮經濟學的眾多潛在政策信息之一。
  • 打工人,你為什麼貧窮?諾獎得主用15年的研究告訴你4個真相!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爾·杜弗洛的著作《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一書中,為我們揭曉了答案:1、貧窮是因為你出身太差,沒有一個好爹媽為了寫作這本《貧窮的本質》,作者曾深入非洲、印度、南美等多個地區展開了15年的社會學調研,他們驚奇地發現:父母貧窮是導致孩子一生貧困的關鍵要素
  • 佛說:貧窮是可以變賣的,依靠這個方法,可以擺脫貧窮獲得福報
    於是便這位婦人:「為什麼我看你是愁眉苦臉,痛苦不堪呢」?老婦人聞言,哭的更是傷心,只說自己是一生困苦,為了生活可謂是用盡了心力。即便如此,自己現在老了,也還是一樣貧苦無依,毫無所得,回首一生,始終都在溫飽的邊緣掙扎,甚至還經常受到主人的責罵。迦旃延一聽,當即表示:「你一生困苦不堪,為什麼不把貧窮變賣掉呢?」
  • 從生到死,作家路遙為什麼擺脫不了窮?
    1 路遙貧窮的原因,很多人不知道 路遙很窮,從生到死,一直都窮。但路遙為什麼這麼窮,知道的人就少了! 很多人被媒體誤導,誤以為答案是:因為那個時代稿費太低,所以作家普遍貧窮。 但這並非真相!如果明白那個時代的背景和物價,了解路遙的生平,就會知道:八十年代,其實是作家的春天,路遙的窮,不是因為收入太低。他的收入,相當於現在的中產的收入。
  • 當你努力多年,仍擺脫不了貧窮時,不妨學學猶太人的「借力」思維
    但如果走不出絕望,人生將真正的限入絕望中無法自拔。走出絕望,擺脫貧窮的現狀,依靠的不止是心態,而是思維,只有好的思維才能改變命運,當你努力多年,仍擺脫不了貧窮時,不妨學學猶太人的」借力「思維。這個世界已經準備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資源,你所要做的僅僅是把它收集起來,運用智慧把它有機地組合起來,再合理地運用。人們常說的借雞生蛋,就是指在不付出或者是付出很少代價的情況下,最大化地去利用他人的資源,來為自己獲取利益的行為,要想事半功倍,還真的必須要在「借」這個字上下功夫。
  • 窮人為什麼難以擺脫「一輩子的窮命」?經濟學教授終於道出實情
    窮人為什麼難以擺脫「一輩子的窮命」?經濟學教授班納吉終於道出實情,經過多年的苦心研究,終於誕生了《貧窮的本質》,才讓更多人開始了解「貧窮」!貧窮會導致令人難以容忍的人才浪費,並不僅僅意味著缺錢,它會使人喪失挖掘自身潛力的能力。
  • 貧窮的本質是什麼?貧窮研究專家:「貧窮陷阱」讓窮人越來越窮
    或許你今天的收入會影響將來的收入,這個將來可能是明天、下個月,也可能是下一代;你今天有多少錢決定著你能吃多少,有多少錢來買藥、支付你的孩子的教育費、為自家田地買來化肥或更好的種子,所有這些都決定著你明天會有多少錢。
  • 女傭的故事:只有做自己的主人,才能擺脫貧窮的泥淖
    一個貧窮而又孤立無援的母親有多艱難?要多艱難有多艱難,曾經也是在中產階級家庭裡長大的她,想給女兒買一件新裙子都沒有錢,只能去二手商店挑選人家的舊衣物,舊玩具。但她卻像飛蛾撲火一樣,又一次撲向了愛情的懷抱,她帶著女兒搬進了他的家,從早到晚幫助他打理馬場,餵馬,做清潔,做飯燒菜洗衣服,他卻習以為常,根本就不給她錢,她連加油錢都要問他討,就像婚後許多沒有工作的家庭主婦一樣,做著免費的老媽子,卻根本不被重視,在家裡地位低下,沒有任何價值感。
  • 《寄生蟲》:人為什麼貧窮?光為了生活就已經精疲力盡了
    02人為什麼會貧窮?你是否有疑問:他們為什麼不選擇銀行低息貸款,而借高利貸呢?銀行貸款就算還不上,也不至於被追殺啊!貸款給窮人,不那麼簡單的經濟學。不理智的決定決定著這個決定不可能帶來好的回報,周而復始,貧窮就像自身的影子,形影不離。
  • 星雲大師:你為什麼貧窮
    星雲大師說:佛經講:「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世間凡事都離不開「因果」關係。居家的經濟發生困難,或是公司經營不善,這是結果,應該找出原因。為什麼別人都有辦法在社會上順利發展,唯獨我的財務發生困難?是我工作不夠勤勞嗎?是我沒有儲蓄應急嗎?是我計劃不周詳嗎?是我評估錯誤嗎?總之,必有一個原因使我的經濟發生困難,因此要找出貧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