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郭延波在拳社演練武功。記者劉樹鵬攝
提起滄州郭建偉通背拳社,武術界很多人都知道。這家創辦於1983年的拳社,如今已經培養出上千名武術人才。這家隱藏在深巷裡面的拳社,凝結著父子兩代人的汗水和心血。
郭建偉是滄州通背拳名師,生於1916年,從小練習燕青拳,在滄州小有名氣,與另外兩名高手享有「燕青三傑」之稱。
1934年,郭建偉考入中央國術館,跟隨通背拳大師郭長生先生學習通背拳。在當時的全國運動會上,郭建偉力克群雄,分獲散手、長兵器、短兵器第一名,當時的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贈予他一把龍泉寶劍。
1937年,張之江帶領郭建偉及多名中央國術館武術高手參加臺兒莊戰役。郭建偉策馬揮刀,衝入日軍陣營,左劈右砍,斬殺大量敵軍。
返回營地後,郭建偉的戰馬倒地身亡,而他身上也滿是鮮血。眾人都以為他身受重傷,沒想到清洗血汙的時候,卻發現他身上沒有一處創傷,只因耗力過多,虛脫昏迷,成為戰場傳奇。
血戰臺兒莊之後,郭建偉進入黃埔軍校學習,多次參加會戰,身上留下了日軍彈痕。
1953年,郭建偉回到自己的家鄉滄州市。很多青年人都找上門來,向他學習功夫。郭建偉毫不保留,只要對方有習武的志向、吃苦的精神、善良的品格,他都會收在門下,傾囊相授。
郭建偉的兒子郭延波從小就跟著父親一起練武。他向記者回憶父親說,父親對自己和徒弟們很嚴格,一個動作練不好,絕不會教下一個動作。1983年,郭建偉創辦了滄州郭建偉通背拳社,受到滄州市的重視,給予很多支持。
1987年,郭建偉離開人世。去世前,他囑咐兒子郭延波和徒弟們,傳統武術不能丟下,一定要把通背拳社辦下去。
郭延波把父親的遺囑作為人生志向,他和幾個師兄弟接下了父親交付的重任。每年都要招收上百名學員,義務教授通背拳。拳社也由當年的一處場館,發展成當今10多處訓練場地。
郭延波不僅擅長通背拳,而且精通劈掛拳、劈掛棍、散打、苗刀、奇槍、盤槍、劍術等武功。2011年,在「兩省五市傳統武術比賽」中,他一口氣奪得四枚金牌、六枚銀牌。
30多年來,郭建偉通背拳社培養出上千名武術人才,不少人進入體育院校或武術團體,走上教練崗位。
郭延波今年70歲了,他和幾個師兄弟商量,物色幾個武功高、品德好的年輕人,把通背拳社交給他們。先輩傳下來的寶貴遺產,要一代代傳下去。(記者劉樹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