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延波:子承父業傳承通背拳

2020-12-12 河北新聞網

圖為郭延波在拳社演練武功。記者劉樹鵬攝

提起滄州郭建偉通背拳社,武術界很多人都知道。這家創辦於1983年的拳社,如今已經培養出上千名武術人才。這家隱藏在深巷裡面的拳社,凝結著父子兩代人的汗水和心血。

郭建偉是滄州通背拳名師,生於1916年,從小練習燕青拳,在滄州小有名氣,與另外兩名高手享有「燕青三傑」之稱。

1934年,郭建偉考入中央國術館,跟隨通背拳大師郭長生先生學習通背拳。在當時的全國運動會上,郭建偉力克群雄,分獲散手、長兵器、短兵器第一名,當時的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贈予他一把龍泉寶劍。

1937年,張之江帶領郭建偉及多名中央國術館武術高手參加臺兒莊戰役。郭建偉策馬揮刀,衝入日軍陣營,左劈右砍,斬殺大量敵軍。

返回營地後,郭建偉的戰馬倒地身亡,而他身上也滿是鮮血。眾人都以為他身受重傷,沒想到清洗血汙的時候,卻發現他身上沒有一處創傷,只因耗力過多,虛脫昏迷,成為戰場傳奇。

血戰臺兒莊之後,郭建偉進入黃埔軍校學習,多次參加會戰,身上留下了日軍彈痕。

1953年,郭建偉回到自己的家鄉滄州市。很多青年人都找上門來,向他學習功夫。郭建偉毫不保留,只要對方有習武的志向、吃苦的精神、善良的品格,他都會收在門下,傾囊相授。

郭建偉的兒子郭延波從小就跟著父親一起練武。他向記者回憶父親說,父親對自己和徒弟們很嚴格,一個動作練不好,絕不會教下一個動作。1983年,郭建偉創辦了滄州郭建偉通背拳社,受到滄州市的重視,給予很多支持。

1987年,郭建偉離開人世。去世前,他囑咐兒子郭延波和徒弟們,傳統武術不能丟下,一定要把通背拳社辦下去。

郭延波把父親的遺囑作為人生志向,他和幾個師兄弟接下了父親交付的重任。每年都要招收上百名學員,義務教授通背拳。拳社也由當年的一處場館,發展成當今10多處訓練場地。

郭延波不僅擅長通背拳,而且精通劈掛拳、劈掛棍、散打、苗刀、奇槍、盤槍、劍術等武功。2011年,在「兩省五市傳統武術比賽」中,他一口氣奪得四枚金牌、六枚銀牌。

30多年來,郭建偉通背拳社培養出上千名武術人才,不少人進入體育院校或武術團體,走上教練崗位。

郭延波今年70歲了,他和幾個師兄弟商量,物色幾個武功高、品德好的年輕人,把通背拳社交給他們。先輩傳下來的寶貴遺產,要一代代傳下去。(記者劉樹鵬)

相關焦點

  • 子承父業傳承通背拳
    圖為郭延波在拳社演練武功。記者 劉樹鵬攝 □記者 劉樹鵬 提起滄州郭建偉通背拳社,武術界很多人都知道。這家創辦於1983年的拳社,如今已經培養出上千名武術人才。這家隱藏在深巷裡面的拳社,凝結著父子兩代人的汗水和心血。
  • 白猿通背拳第六代宗師於國保
    融合內樁功、外樁功、操手法、舒筋法、行功法等,全部套路以108式6路母拳為主,另有柔拳49式、三路扶手套及多種器械招式,共分六個套路完成,招招適用,勢勢相承。他青年時期武藝已爐火純青,奠定了成名的基礎,成為白猿通背拳第六代眾多傳人中的領軍人物。特別是他繼承了許老師的高尚師德,中年時期廣教門徒口碑極好,讓弟子們倍加尊崇。
  • 民企傳承新圖景:「去家族化」湧現 子承父業仍是首選
    究竟是子承父業好,還是選擇職業經理人更優?國際巨頭在企業傳承方面留下了豐富的經驗,但沒有標準答案。在美國,雖然有谷歌(印度職業經理人桑達爾·皮查伊)、特斯拉(馬斯克)、Uber(Dara Kohsrowshahi)等網際網路公司採用選擇職業經理人制度。但同樣作為科技巨頭的亞馬遜、Facebook等大型科技巨頭仍由創始人掌權。
  • 弘揚中華武術,通背拳傳承骨幹培訓在月壇體育場舉行
    在舉國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2018年12月22日、23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通背拳傳承骨幹培訓於在北京月壇體育場舉行。通背拳歷史悠久,影響深遠。通背拳研究會自成立以來,經過歷屆領導尤其是鍾寶義會長與協會同仁的共同努力,堅持以「傳承、發展、創新」為原則,協調通背拳白猿、祁家、五行三大支派的主要傳承門人,積極開展各種武術活動和賽事,獲得了很多獎牌,同時也得到武林同行的認可和讚譽
  • 宋鐵龍與宋氏通背拳
    洛陽武林之宋氏通背拳 本報記者  孫欽良 實習生 陳前前   洛陽宋氏通背拳,融會了白猿通背拳、沙氏通背拳等拳法,形成「探腰拔背、放長擊遠」之實戰拳法。「冷彈柔進」的「韌勁」是其內涵,「以圓分勁」的「滾勁」是其外延。此拳創立於清末,遠走西北,歷經實戰,日臻完善。至第三代宋鐵龍,結緣央視,將通背拳推向全國。
  • 宋氏通背拳
    宋氏通背拳始創於清末年間,流傳於甘肅、陝西、大西北一帶,宋氏通背拳是一種剛柔相濟,融合道家武當派,佛家少林派,以及各門各派的通背拳、通臂拳為指針,博採眾家之長,吸各門各派之精華,自創的一門宋氏通背拳真功。   宋氏通背拳源流與發展創始人宋天祥(1889--1987),生於清朝末年,卒於一九八七年,享年九十八歲。
  • 宋氏通背拳:百年拳法 享譽世界
    宋氏通背拳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近日,宋氏通背拳傳承人、64歲的宋鐵龍剛剛從上海一所合作學校教完拳法,回到洛陽。近日,宋氏通背拳傳承人、64歲的宋鐵龍剛剛從上海一所合作學校教完拳法,回到洛陽。  宋氏通背拳是融會了白猿通背拳、沙氏通背拳等拳法的一種實戰拳法。該拳法在宋鐵龍的發揚下,逐步走出國門、享譽世界。
  • 淄博市通背拳研究會舉行十周年慶典
    記者 張亞軍 10月20日上午,淄博市通背拳研究會舉行成立十周年慶典活動。淄博市武術運動協會、淄川區教體局相關領導以及河南「心意六合拳」等多拳種代表參加了當天活動。淄川區武術傳統底蘊深厚,通背拳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 通背絕技 太古禹王劍 獨流太祖合一門通背拳
    太古禹王劍,通背拳(獨流合一門)絕技。合一通背拳源流:合一通背拳,又稱獨流通背拳、太祖門獨流通背拳、、荷葉通背拳等,是太祖長拳與通背拳融會貫通而形成的絕技,其特點是「太祖拳通背力」。獨流通背拳傳人有「明太祖暗通背」的說法。靜海縣誌武術卷記載:獨流李登善,獨流人,以通背拳著名;楊學士,獨流人,以斬拳著名。靜海史話記載:清末明初之際,獨流由太祖門四傑稱譽一時。任向榮、劉玉春、張景元、嶽德恩四人深得太祖門真傳。
  • 內家拳實戰功夫要領:通背通背通肩換背
    通背拳屬於中國最正統的內家拳法。一談到通背拳都認為是放長擊遠的拳法,練的是胳膊長。其實都是膚淺的誤解。通背拳本身的完整性和重要性在明代以前可是稱霸江湖的!現在的通背拳法派系很多,主要有白猿通背、祁家通背、五行通背三大家為主,還有少林通背、宋式通背、通臂、通備等小派系。
  • 中國傳統拳術有哪些:通背拳
    中國傳統拳術有哪些:通背拳  也稱通臂拳,強調以猿背或猿臂取勢,故又稱「通背猿猴」、「白猿通背
  • 通背拳傳承人線上「非遺公開課」傳授武術
    通背拳傳承人線上「非遺公開課」傳授武術 遼寧日報
  • 通背拳傳承人 線上「非遺公開課」傳授武術
    本報訊 記者王臻青報導 6月4日,通背拳代表性傳承人關鐵雲應邀擔任遼寧「非遺線上公開課」主講人,他多年來一直工作在武術教學第一線,堅持傳承傳統武術,致力於通背拳的傳承與發展。當日,關鐵雲做客「遼寧文化遺產」快手、微博直播間,講述通背拳的歷史和特色,教授大家通背拳的練習要點,以及在生活中如何運用通背拳達到強健體魄的效果。
  • 五行通背拳的相生相剋
    通背拳是我國發源較早的武術拳種,屬典型的長擊拳法,據傳早在宋朝趙匡胤時代,關西名將韓通擅長通背拳,併名噪一時,有:「太祖長拳(洪拳)為起首,韓通通背為祖」一說。明代的武學家黃宗羲在其《南雷集·王徵南先生的墓志銘》的六路歌訣中有「佑神通臂最為高」一句,這說明在明代時通背拳的養生技擊價值就已經得到證實。清初於成,字洞濱,尤精此拳法,名聲大噪於武術界,風靡一時後退隱山林。目前我國通背拳的流傳區域,主要有代表性的是大連、滄州、北京牛街,這三地盛傳是五行通背拳,披掛通背拳,白猿通背拳。
  • 西域拳技——八門通背拳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西域拳技——八門通背(文:郝心蓮)一、 八門通背拳之淵源八門通背拳,系八門拳藝之一種。拳譜中講:「八門炮捶串通背」,顧名思義,八門通背拳是在撕拳、炮拳的基礎上形成的。從撕拳、炮拳、通背拳的演練特點、動作方法和編排結構上,都體現出它們的親緣關係。八門通背拳的傳人主要有曹子玉、裴子源等。
  • 白猿通背名家林樂山先生演練白猿通背拳
    【名家簡介】林樂山,1956年2月14日生於大連市,系已故白猿通背拳大師顧文山先生的得意弟子
  • A股子承父業漸趨高潮 「少東家」掌印
    原標題: A股子承父業漸趨高潮,70多家上市公司已完成接班 「少東家」掌印 幾家興盛幾家衰其中多數是按父輩指引「子承父業」,上任後公司仍運營正常,但也有部分倉促間接手,卻難挑重擔,至今已有5家「傳承後脫軌」,包括海翔藥業、北生藥業、海鑫鋼鐵等。  1 子承父業漸入高峰  公開信息顯示,陳閃持有中路股份第一大股東上海中路集團25%的股權,還任上海永久自行車有限公司、上海中路永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
  • 五猴通背拳的內容特點和技擊要求
    剛柔相濟的五猴通背拳(文:南僕)通臂拳是中華武術的一個優秀長拳拳種,其拳技和拳理幾百年來一直在不斷發展豐富。五猴通背是通臂拳種的重要流派,它既保持著通臂拳的基本特點,但在實用的健身、技擊方面又有新的發展,風格也已不完全同於通臂拳。
  • 通背拳恢復項目在北京啟動 多位傳統武術專業人士出席
    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通背拳研究會會長鍾寶義日前宣布通背拳恢復項目正式啟動。與此同時,通背拳傳承骨幹培訓班在北京月壇體育館開課。他說,通背拳的流派較多,北京地區的主要流派有白猿通背拳、祁家通背拳、五行通背拳。活動當天,這3個流派的傳承人齊聚月壇文體中心講堂,通過授課讓習武愛好者認識到,幾個流派的通背拳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的練功拳法和手法。通背拳有壹佰零八散手、貳拾四式、六路總手、拾貳杆、八步拾叄刀、欺離棒等。
  • 傳授通背拳,名震煙臺街——回憶煙臺通背拳一代宗師趙振生
    可後來畢建龍不練了,停了三年後又重新去了拳坊,師父就叫我們把原先學的對子熟練一下,結果我們倆竟忘得一乾二淨,趙師父只好從頭教我們。幾天就又給我們恢復了原先的路子,我們真佩服師父的驚人記憶力。隨後師父又講了通背拳要求出拳快速、勇猛,急如迅雷,快如流星閃電,還教了竇寶宏「狸貓捕鼠」、「別腿摔」、「勾腿摔」、「抹脖摔」、「蹬捕」、「近身靠打」等實用絕招,竇寶宏當時還把我當成陪練靶子,學師父教的絕招。我當時歲數比較小,所以師父只教他,我只能在旁邊看。竇寶宏學了多年功夫經師父同意後,他在建昌街自家院子開起了拳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