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金秋亮相壹美美術館

2020-11-21 千龍網

千龍網訊(記者 劉美君)10月30日在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現場拍攝的雕塑作品。當日,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在北京市海澱區壹美美術館舉辦。據了解,本次展覽共展出來自廣州美術學院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40餘位雕塑藝術家所創作的60餘件雕塑作品,展覽將持續至12月6日。

魏小明 《同舟共濟》 青銅鑄造 210×50×70釐米 2019

此次展覽主題「南來·北往」包含了幾對概念:「南」與「北」、「來」與「往」、「學院」與「當代」、「具象」與「抽象」,重點聚焦於全球化背景下的學院雕塑教學、雕塑的空間與時間、雕塑與科技的融合、雕塑的本體語言等問題。記者了解到,這是南北雕塑藝術風格文化的一次碰撞與交流,更是文化藝術屆的一場盛會。

陳輝 《凝固在山頂的一片雲 》 鐵 200x160x90cm 2014

中國雕塑學會會長曾成鋼以教師的身份談談對此次展覽的看法。他說,從學生到老師,怎麼學,怎麼教是最本質的問題,美術院校在這個過程當中,最基本的作用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其中創造力是美術教育的核心。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科技對雕塑創作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甚至有人質疑數碼技術會不會代替傳統的雕塑技術?在他看來,任何科技都是藝術創作的工具,都代替不了人的思維,代替不了藝術家的本能、情感和智慧。而改變了時代的數碼科技為大家打開了另一扇窗口,提高了效率,解放了勞動,「作為藝術家,我們要擁抱新事物,擁抱未來,歡迎新技術時代的到來。只有這樣我們的作品才能與世界接軌,才具有無限魅力。

潘鶴 《拓荒牛》 480 x 120 x 140cm 玻璃鋼 198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告訴記者,廣州美術學院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都是中國著名的藝術學府,在藝術教學中都各有特色並各成體系,能夠藉此次展覽之機,同時展開兩校之間在教學方面的交流,我認為其意義十分深遠。兩所美院一南一北,在學院風格上均依託傳統、立足當代、關注未來,又堅持各自學院的自身特色,為中國的雕塑教育事業添姿添彩。未來希望兩所美院加強學術交流與互動,取長補短,共同推動中國當代雕塑藝術與雕塑教學的發展,也希望此次展覽的「南來北往」能夠助力兩所學院乃至全國雕塑藝術的「常來常往」。

張弦 《朋友系列——黃河》 110×100cm 矽膠、樹脂、毛髮 2013

著名批評家孫振華教授表示,此次展覽從參展作品來看,基本可以明晰廣州美術學院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教師創作的基本面貌,代表兩個院系的歷史脈絡傳承。將兩個院系放在一起「交流」,在我看來,並不是對比它們創作風格之間的差異,而是它們的辦學理念、課程設置、學院定位,如何在這樣的交流對比中,更加完善、強化自己,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和學統。」

董書兵 《驚夢》 鑄鐵 120×45×45cm 2008

「泥人張」第四代代表性傳承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張錩認為,「南」與「北」、「來」與「往」、「學院」與「當代」、「具象」與「抽象」這幾個關鍵詞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學術平臺上,舉辦此次展覽意義非常。參展作品豐富多元,既反映了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亦反映了中國文化的精神。

吳青峰 《時·空》 430×130×120cm 竹、紙 2018

「清華大學是中國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的巨擘,清華美院同樣是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的重鎮。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更是從建系伊始就攜帶著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強大基因,在中國雕塑教育領域獨樹一幟。」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院長、教授陳克說,在傳統與現代,藝術與科學,東方與西方等維度的共同交織與碰撞中,清華雕塑向我們呈現出了充滿張力與可能性的多彩面貌。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雕塑系主任董書兵說,這次展覽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交流機會,這對學生來講是一堂非常好的課程。他希望「南來·北往」這個展覽是一個與其它學校進行交流的開端,更相信壹美美術館未來也會成為一個其它美術學院的展示平臺。

圖為研討會現場。

另據了解,同日,還舉辦以「中國當代學院雕塑的教學、創作與交流」研討會,就「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雕塑教育與國際交流」和「教師與藝術家雙重身份下的雕塑創作」兩個議題進行發言,探討學院雕塑教育、創作與交流的最新動態。與此同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百餘名學生亦來到現場,與兩個不同院校的老師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千龍網訊(記者 劉美君)10月30日在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現場拍攝的雕塑作品。當日,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在北京市海澱區壹美美術館舉辦。據了解,本次展覽共展出來自廣州美術學院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40餘位雕塑藝術家所創作的60餘件雕塑作品,展覽將持續至12月6日。

魏小明 《同舟共濟》 青銅鑄造 210×50×70釐米 2019

此次展覽主題「南來·北往」包含了幾對概念:「南」與「北」、「來」與「往」、「學院」與「當代」、「具象」與「抽象」,重點聚焦於全球化背景下的學院雕塑教學、雕塑的空間與時間、雕塑與科技的融合、雕塑的本體語言等問題。記者了解到,這是南北雕塑藝術風格文化的一次碰撞與交流,更是文化藝術屆的一場盛會。

陳輝 《凝固在山頂的一片雲 》 鐵 200x160x90cm 2014

中國雕塑學會會長曾成鋼以教師的身份談談對此次展覽的看法。他說,從學生到老師,怎麼學,怎麼教是最本質的問題,美術院校在這個過程當中,最基本的作用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其中創造力是美術教育的核心。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科技對雕塑創作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甚至有人質疑數碼技術會不會代替傳統的雕塑技術?在他看來,任何科技都是藝術創作的工具,都代替不了人的思維,代替不了藝術家的本能、情感和智慧。而改變了時代的數碼科技為大家打開了另一扇窗口,提高了效率,解放了勞動,「作為藝術家,我們要擁抱新事物,擁抱未來,歡迎新技術時代的到來。只有這樣我們的作品才能與世界接軌,才具有無限魅力。

潘鶴 《拓荒牛》 480 x 120 x 140cm 玻璃鋼 198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告訴記者,廣州美術學院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都是中國著名的藝術學府,在藝術教學中都各有特色並各成體系,能夠藉此次展覽之機,同時展開兩校之間在教學方面的交流,我認為其意義十分深遠。兩所美院一南一北,在學院風格上均依託傳統、立足當代、關注未來,又堅持各自學院的自身特色,為中國的雕塑教育事業添姿添彩。未來希望兩所美院加強學術交流與互動,取長補短,共同推動中國當代雕塑藝術與雕塑教學的發展,也希望此次展覽的「南來北往」能夠助力兩所學院乃至全國雕塑藝術的「常來常往」。

張弦 《朋友系列——黃河》 110×100cm 矽膠、樹脂、毛髮 2013

著名批評家孫振華教授表示,此次展覽從參展作品來看,基本可以明晰廣州美術學院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教師創作的基本面貌,代表兩個院系的歷史脈絡傳承。將兩個院系放在一起「交流」,在我看來,並不是對比它們創作風格之間的差異,而是它們的辦學理念、課程設置、學院定位,如何在這樣的交流對比中,更加完善、強化自己,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和學統。」

董書兵 《驚夢》 鑄鐵 120×45×45cm 2008

「泥人張」第四代代表性傳承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張錩認為,「南」與「北」、「來」與「往」、「學院」與「當代」、「具象」與「抽象」這幾個關鍵詞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學術平臺上,舉辦此次展覽意義非常。參展作品豐富多元,既反映了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亦反映了中國文化的精神。

吳青峰 《時·空》 430×130×120cm 竹、紙 2018

「清華大學是中國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的巨擘,清華美院同樣是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的重鎮。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更是從建系伊始就攜帶著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強大基因,在中國雕塑教育領域獨樹一幟。」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院長、教授陳克說,在傳統與現代,藝術與科學,東方與西方等維度的共同交織與碰撞中,清華雕塑向我們呈現出了充滿張力與可能性的多彩面貌。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雕塑系主任董書兵說,這次展覽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交流機會,這對學生來講是一堂非常好的課程。他希望「南來·北往」這個展覽是一個與其它學校進行交流的開端,更相信壹美美術館未來也會成為一個其它美術學院的展示平臺。

圖為研討會現場。

另據了解,同日,還舉辦以「中國當代學院雕塑的教學、創作與交流」研討會,就「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雕塑教育與國際交流」和「教師與藝術家雙重身份下的雕塑創作」兩個議題進行發言,探討學院雕塑教育、創作與交流的最新動態。與此同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百餘名學生亦來到現場,與兩個不同院校的老師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相關焦點

  • 壹美回顧|「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開幕
    、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共同承辦的《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在壹美美術館隆重開幕。·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 預告片此次展覽是根據兩所院校歷年來的雕塑教學及創作成果而舉辦,意圖通過45位專業教師和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和清華美術學院雕塑系的學統與特色。
  • 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在京開幕
    ↑10月30日在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現場拍攝的雕塑作品。當日,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在北京市海澱區壹美美術館舉辦。據了解,本次展覽共展出來自廣州美術學院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40餘位雕塑藝術家所創作的60餘件雕塑作品,展覽將持續至12月6日。 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影報導↑10月30日,在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現場,觀眾參觀雕塑作品。↑10月30日,在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現場,觀眾參觀雕塑作品。
  • 展覽預告|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
    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 預告片·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The South + The North China Contemporary  Academic Sculpture Exhibition展覽日期:2020年10月30日——2020年12月06日「中國當代學院雕塑的教學、創作與交流「研討會:2020
  • 「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開幕
    、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共同承辦的《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在壹美美術館開幕。展覽主題「南來·北往」包含了幾對概念:「南」與「北」、「來」與「往」、「學院」與「當代」、「具象」與「抽象」,重點聚焦於全球化背景下的學院雕塑教學、雕塑的空間與時間、雕塑與科技的融合、雕塑的本體語言等問題。
  • 『展訊』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
    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 預告片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The South + The NorthChina Contemporary Academic Sculpture Exhibition展覽日期:2020年10月30日——2020年12月06日
  • 展覽預告 | 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
    展覽預告 | 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The South + The North China Contemporary Academic Sculpture Exhibition展覽日期:2020年10
  • 北京海澱:來壹美美術館在「南來北往」中對話當代藝術
    南北雕塑在一起「交流」 壹美美術館供冬日的暖陽下,在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硬核科技」中心,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帶來了不一樣的城市韻味。南北藝術「交流碰撞」此次展覽的主題「南來·北往」包含了幾對概念:「南」與「北」「來」與「往」「學院」與「當代」「具象」與「抽象」,重點聚焦於全球化背景下的學院雕塑教學、雕塑的空間與時間、雕塑與科技的融合、雕塑的本體語言等問題。
  • 壹美專訪|翟慶喜:具象雕塑與當代藝術的對立與銜接
    曾參加2019年「氣象」雕塑展、銀川友誼雕塑園國際雕塑邀請展、「時代經典」2019 中國雕塑學術邀請展、「今日中國美術高峰論壇」既「意·識·源」當代藝術聯展;2018年「日常」2018上海美術學院雕塑系第13回年度邀請展、中國大同國際雕塑雙年展、第十屆中韓現代雕塑交流展、中阿國際雕塑大展等眾多國內外大展。2003年雕塑系教學結構調整,我選擇了具象雕塑工作室。
  • 在「南來北往」中對話當代藝術
    冬日的暖陽下,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硬核科技」中心,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帶來了不一樣的城市韻味。來自廣州美術學院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40餘位雕塑藝術家所創作的60餘件雕塑作品正在壹美美術館展出。這是南北雕塑藝術風格文化的一次碰撞與交流,更是文化藝術界的一場盛會。
  • 唐暉個人作品展亮相北京壹美美術館
    千龍網訊(記者 劉美君)12月19日,《共同體——唐暉個人作品展》亮相壹美美術館,展覽以 「共同體計劃」作為先導,由 「時空·初始設定」、「意境·集體主義」、「機械·自我迷城」、「竹節·生命脈動」四個篇章徐徐展開,囊括了其近二十年的重要節點作品
  • 「在上方——當代雕塑邀請展」開啟京北國慶檔藝術展打卡點
    2020年9月20日,「在上方——當代雕塑邀請展」在京北寶隆藝術區上方美術館隆重開幕。展覽不僅是2020年金秋時節雕塑界的藝術盛事,也將成為京北地區最火熱的藝術打卡點。 此次展覽以豐富的面貌,且從不同維度的形式和風格展現出當代雕塑創作的深度和活力。這也是上方美術館首次嘗試展出當代雕塑,也是疫情以來,本年度京城地區少有的大型雕塑群展。
  • 「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亮相北京畫院美術館
    櫻桃紅處春歸去(國畫) 原標題:「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亮相北京畫院美術館   由北京畫院、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廣州美術學院、當代嶺南藝術研究院、廣東省中國畫學會聯合主辦,許曉生為展覽總策劃的「
  • 「在上方」寶隆藝術區打樣京北當代雕塑展
    2020年9月20日,「在上方——當代雕塑邀請展」在京北寶隆藝術區上方美術館隆重開幕。展覽不僅是2020年金秋時節雕塑界的藝術盛事,也將成為京北地區最火熱的藝術打卡點。  此次展覽以豐富的面貌,且從不同維度的形式和風格展現出當代雕塑創作的深度和活力。這也是上方美術館首次嘗試展出當代雕塑,也是疫情以來,本年度京城地區少有的大型雕塑群展。
  • 「共同體——唐暉個人作品展」在壹美美術館開幕
    2020年12月19日下午16: 00,由北京實創科技園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壹美美術館承辦的《共同體——唐暉個人作品展》在壹美美術館隆重開幕。此次展覽由壹美美術館執行館長路貝擔任總策劃,程辰博士擔任藝術總監,建築師、當代藝術家程大鵬擔任視覺總監。
  • 風境——2020中國當代雕塑藝術邀請展亮點紛呈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7日訊 12月27日,「風境——2020中國當代雕塑藝術邀請展」在濰坊魯臺會展中心五號館開展。本次展覽圍繞 「風境」主題展開,展區面積約4000平方米,參展藝術家約40餘位,參展作品共100餘件(組)。
  • 重新定義你對雕塑的認知!重慶當代青年雕塑展周末亮相原美術館
    提到雕塑,你是不是會第一時間想到木雕、石雕?如果你來看了這個周末即將開幕的重慶當代青年雕塑展,一定會刷新你對雕塑的認知!1月12日下午3點,《轉角的風景——重慶當代青年雕塑展》將在位於南濱路的原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由原美術館與四川美術學院聯合主辦,將展出35位重慶青年雕塑藝術家的作品,也是重慶優秀青年雕塑藝術家近期創作成果面對公眾的一次集中呈現。
  • 「跡象——2017第二屆廣東當代雕塑邀請展」在嶺南美術館開幕
    3月30日,由廣州美術學院、嶺南畫院主辦,廣東省美術家協會雕塑藝術委員會與嶺南美術館承辦的「跡象——2017第二屆廣東當代雕塑邀請展」在東莞市嶺南美術館開幕。廣州美術學院院長黎明,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俞暢,東莞市文聯主席周漢標,嶺南美術館館長葉向明,嶺南畫院副院長關堅,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黨支部副書記劉燕平、副主任張弦,教授林國耀、吳雅琳、楊學軍等出席了開幕式。本次展覽由黎明、葉向明任學術總監,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教師許群波策劃。展覽展出了雕塑作品80件,其中21件來自我校雕塑系師生。參展藝術家以學習、生活在廣東的80後、90後青年為主。
  • 一次性飯盒做雕塑,重慶當代青年雕塑展亮相原美術館
    雕塑是什麼?12日下午,如果你走進位於南濱路的原美術館,剛剛開幕的《轉角的風景——重慶當代青年雕塑展》一定會顛覆你對雕塑的認知。此次展覽展出了35位重慶青年雕塑藝術家的作品,從聲、光、電等技術的呈現,到泡沫、飯盒、磚頭等各種材質的使用,都會讓你忍不住的感嘆:原來雕塑還可以這樣「玩兒」!
  • 上方美術館秋季新展推當代雕塑 打樣京北藝術園區新範本
    2020年9月20日,「在上方——當代雕塑邀請展」在京北寶隆藝術區上方美術館隆重開幕。「在上方——當代雕塑邀請展」由上方美術館和時代空間聯合主辦,展覽以學術引領市場,致力於打造北京最具影響力的雕塑市場平臺。
  • 新文科建設下的 「東西南北中:學院雕塑邀請展」在上海開幕
    在上海美術學院建設世界一流的美術學院的戰略目標下,由中國雕塑學會、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上海美術學院共同主辦、上海美術學院美術館和上海美術學院雕塑系承辦的「東西南北中:學院雕塑邀請展」於2020年12月8日下午在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